首页 百科知识 模糊性水平与知识流动

模糊性水平与知识流动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2.1 模糊性水平与知识流动知识惰性的生成与知识本身特有的模糊性有关。对组织内的知识转移来说,关键是组织对知识拥有者的激励问题。以上是关于影响知识模糊性的六个常见因素的分析,知识模糊性程度的强弱则决定了知识流动的“黏性”大小。

7.2.1 模糊性水平与知识流动

知识惰性的生成与知识本身特有的模糊性有关。与企业竞争能力相关联的知识模糊性越高,其流动性就越差。以下因素决定着知识的模糊性水平,并影响着知识的流动性。

1.默会性

人们能够知道的总是多于能够表述的,波拉尼这一关于默会性的解释近来已经广为人知。在Nonaka(1995)看来,默会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并深深地植根于个体的特殊背景与行动之中,因此是难以轻易沟通与分享的。Grant(1996)认为,如果与企业生产相关的大多数知识是默会性的,那么这些知识在组织成员间的转移将会非常困难。后来的研究者(特别是Reed&DeFillippi)将默会性视为造成知识模糊性增强、模仿壁垒提高的一个来源,并指出,知识的默会性与其模糊性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2.专用性

这里的专用性就是指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不仅仅是企业规制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而且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干中学”获得,因而也是知识模糊性的一个来源。例如,企业与顾客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以及那些既能够给企业带来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却又难以复制或购买的特殊知识等。一种观点认为,资产专用性更多地可以被看作是造成知识模糊性和可转移性壁垒的一个来源,而不是防止被模仿或实现知识内部化的保证。

3.复杂性

知识复杂性指的是企业内相互依赖的技术、惯例、个体以及与特殊知识或资产相关联的资源等的数量。显然,这种相互关联的数量越是大,企业拥有的知识表现得就越复杂。企业内某种特殊的能力可能是跨越了大量的个体和部门才得以形成,所以其知识整体往往难以为组织中的多数个体理解或整合。知识复杂性被认为是造成因果模糊性的又一个原因,而且影响到人们对一项资产整体的认识并降低了资产的可转移性。

4.接受者的经验

知识惰性不仅源于知识本身(如默会性、专用性和复杂性),还与知识接收者有关。一个企业必须具有某些典型的相关信息或技能,以便使自己能够利用被转移的知识,或者说,知识接受者(企业)在知识领域里必须有相应的先期经验,否则,这些知识将表现出惰性;而且,企业在相关领域所拥有的先期经验越少,知识所表现出的惰性就越强。Cohen&Levinthal(1990)将企业这种吸收、转化新知识的能力称为吸收能力,一个企业的吸收能力与其先期拥有的相关知识紧密相关,或者说,知识吸收者先期知识禀赋的缺乏,是造成知识黏性的一个重要根源。知识基础与技能的显著差别会阻碍知识的流动,如果差别太大,这种流动性几乎不可能发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实际上存在一个悖论,即知识流动的价值在于最大化其收益并创造新知识,但双方拥有的知识如果太相似,流动就失去了意义,差异太大,又无法发生有效流动。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接受者的相关经验限制了知识的流动性。

5.知识拥有者的保护

如果某种知识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那么对于知识拥有者——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不会轻易将其转移出去,原因在前文已有所述及。比如,对组织而言,专业的技术“看门人”,类似于知识转移群体之类的特别组织结构设置,或者为接近知识资产规定的高昂价格等,都显示出对重要知识的保护,也增加了知识流动的惰性。因此,知识的有效流动,不仅有赖于学习者的吸收能力,也取决于拥有者合作的意愿——是否愿意将保护降到最低而进行全心全意的合作。而且,默会知识的转移通常是需要专门指教的,如果没有合作的诚意,这种行为几乎不可能发生。对组织内的知识转移来说,关键是组织对知识拥有者的激励问题。

6.文化距离

这里的文化距离指的是跨文化和组织间文化两层含义。在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合资企业遇到的很多问题通常是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由于根植于文化差异的冲突和文化误解,常常导致知识流动不畅和学习效率的降低。例如,有学者在对美国跨国企业的研究中发现,美国企业在国际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水平明显低于其国内联盟的转移水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作伙伴间的文化距离阻碍了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提示我们,文化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国别合作伙伴之间,也体现在不同组织的文化中。缺乏共同语言往往是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重要阻力。一般认为,合作伙伴间的文化差异越大,通过合作转移组织间知识的难度就越大。

以上是关于影响知识模糊性的六个常见因素的分析,知识模糊性程度的强弱则决定了知识流动的“黏性”大小。也有的学者,如Kogut&Zander(1993)则是从知识的可编码性、可教授性、复杂性、技术的老化程度以及转移次数等五个方面来考查知识在跨国公司内部的转移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