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要让激励的手段失效

不要让激励的手段失效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要让激励的手段失效奖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其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然而,现实中也有“不甜的蜜”,如果奖励不当,就会反受其乱。拉伯福说,“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要求团队合作,却奖励团队中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人。所以,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就要努力避免实施这样的奖励,犯不该犯的错误,不要让奖励的手段失效。

不要让激励的手段失效

奖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其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正确运用必要的奖励制度,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点燃员工的工作热情,对被奖励者来说是一种鼓舞,对没有受到奖励的人来说,则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因此,有人称奖励为“神奇的一滴蜜”。然而,现实中也有“不甜的蜜”,如果奖励不当,就会反受其乱。比如以下情形:

(1)某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早已人心涣散,为了安抚人心,公司决定给10名坚守岗位的员工千元奖金,结果这一奖,让另外一些人受了伤害,一位虽偶然脱离过岗位但却能力出众的核心工作人员因此不辞而别。

(2)某公司奖励了一位看起来最忙碌、最敬业、天天工作加班的员工,却收到一封自称是“愤愤不平者”的来信,说是获奖者一天的工作量,他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工作质量绝对更胜一筹。

(3)某公司为了留住一位欲行跳槽的核心技术人才,连续多次重奖其万元以上。然而,换来的却是不绝于耳的“早晚还得走”,这就伤了那些忠诚于企业、安心于岗位的员工的心,他们说:该奖的不奖,不该奖的重奖,再这样,我们不干了!

诸如此类的奖励,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导致了员工人心浮动、热情顿减,真是得不偿失。

对于团队的领导者来说,实施激励最忌讳的,莫过于奖励的初衷与奖励的结果存着在很大差距,甚至背道而驰。

我们可以看看身边那些毫无生机、半死不活的企业,它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一些员工宁愿冒下岗的风险磨洋工而不去提高劳动生产率呢?为什么拼设备、拼资源、拼员工体力的短期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企业的奖励制度不够完善,或者有漏洞,出现偏差,奖励了不该奖励的员工,结果反受其害。

由此可见,激励制度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详尽、周密地考虑。如果仅凭表象实施奖励,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米契尔•拉伯福认为,当今许多企业、组织之所以无效率、无生气,归根到底是由于它们的员工考核体系、奖罚制度出了毛病。“对今天的组织体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行为之间有一大段距离。”拉伯福说,“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不可否认,员工确实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但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这个奖励必须能够被受到奖励的人所认可,以及其他人的认可,才能称得上是好的奖励,才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许多企业的领导者为了激励员工,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奖励员工。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候适得其反。为此,许多管理者深感迷惑。米契尔•拉伯福将企业在奖励员工方面最常犯的也是最应该避免的十大错误归纳如下:

(1)需要有好业绩,却去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最久的人。

(2)需要有创意的人,却责罚那些敢于独行的人,而且奖励墨守成规的人。

(3)希望对问题有治本的答案,却奖励治标的方法。

(4)需要创新,却处罚未能成功的创意,而且奖励一成不变的行为。

(5)需要事情简化,却奖励使事情复杂化和制造琐碎的人。

(6)要求和谐工作环境,却奖励那些最会抱怨且光说不做的人。

(7)要求工作的质量,却设下不合理的完工期限。

(8)光说要节俭,却以最大的预算增幅,来奖励那些将他们所有的资源耗得精光的职员。

(9)要求团队合作,却奖励团队中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人。

(10)光谈对公司的忠诚度,却不提供工作保障,而是付最高的薪水给最新进入或威胁要离职的员工。

这十种奖励方式,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奖励效果,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一部分员工的工作情绪消极,心里不平衡,怨声载道,这样的奖励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就要努力避免实施这样的奖励,犯不该犯的错误,不要让奖励的手段失效。

激励语录:

别让奖励成为“不甜的蜜”。很多时候,团队领导者巧妙运用奖励的招数,选择恰当的奖励方式比增加奖金的数量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