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道国获得的利益

东道国获得的利益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东道国获得的利益一、资源转移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有积极的贡献,可以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该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增长速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带来先进技术向东道国企业转移。

第一节 东道国获得的利益

一、资源转移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有积极的贡献,可以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该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增长速度

(一)资本转移

跨国公司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并具有非常畅通的国际融资渠道。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外资对弥补国内投资资金不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融资渠道的畅通,获得资金已经不再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我国开始侧重鼓励能够实现产业升级的外商投资。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一直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并处于世界前列,2007年在吸引外资的全球排名中,中国还曾一度问鼎榜首。自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用外资情况在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呈现出规模稳定、质量提高的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4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4.5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以及就业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2000—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变化情况如图7-1所示。

图7-1 1993—201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额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整理。

(二)技术溢出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也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在世界专利(PCT专利)数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基本是大型跨国公司。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 IPO)2012年3月公布的2012年度《专利合作条约》(PCT)全球申请排行榜,排名前50的组织机构中,IT和电子类企业再次超过半数。中国中兴以3906项专利申请再次位居榜首,中国华为以1 801项专利申请位居第四,松下、夏普和华为分别以2951、2001,分别位居2、3位。排在前十位的公司还有:德国博世、日本丰田、美国高通、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和瑞典爱立信。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每年公布的年度《专利合作条约》(PCT)全球申请排行榜,不难发现,近年来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正在逐步增强。例如,来自中国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该公司不但在2011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中以2826件夺得世界冠军,而且于2012年度再次夺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8%,成为竞争力保持迅速提升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一个代表。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带来先进技术向东道国企业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会给东道国带来外部经济性,这被称为技术溢出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技术的溢出又可以分为技术的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水平溢出是由于同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学习而产生的,市场上每一家公司引进吸收或自己创造一套新技术,其他相关企业就会向创新企业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技术,或者有些企业就直接复制该技术;垂直溢出是指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水平向上下游溢出,提升了整个行业技术水平。在垂直溢出下,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还可以将学习到的新技术运用到其他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1)当地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前向、后向关联得到技术。前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提供的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关联有助于尽快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促进当地研究与开发的发展。后向关联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生产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各种服务。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厂商合作,在以下几种后向联系中促成了溢出的产生和发展:帮助潜在的与之有联系的供应商建立生产设施;为改善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或推动创新而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援助或信息服务;提供或帮助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提供培训并协助管理;通过发掘新客户帮助供应商从事多样化经营。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当地供应商间的接触与信息流动,使当地厂商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获得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搭便车”产生溢出效应。

(2)通过人力资源的流动产生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母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专有权、管理人员及技术专家,而且还要对子公司所雇佣的当地员工进行培训。而这些员工后来被当地企业雇佣或者自办企业时,可能把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相比而言,管理技能比技术性技能更易于产生溢出效应。

(3)通过示范与模仿产生溢出效应。由于跨国公司母公司向其子公司转移的技术比向公司外转让的技术要先进得多,对当地竞争者产生了示范作用。当地企业为了同跨国公司子公司竞争,纷纷模仿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技术。

技术溢出效应并非总是有效。本章引例说明了包头稀土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失效。其实,这种技术溢出效应失效的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为什么不明显呢?可以从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两方面寻找原因。

当代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优势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优势。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多是二流技术。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跨国公司还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核心技术。首先,跨国公司实行了核心技术锁定策略。技术锁定(Technology Lock-in)一般是指具有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破解其诀窍的障碍,使东道国在本地化生产过程中难以破解,以严密控制尖端技术地扩散;其次,跨国公司实行绝对控股的投资方式。跨国公司为了控制其核心技术,一般采用绝对控股的方式来经营,一般都是在国内直接设立子公司或者是分支机构,采取独立经营;即使采取合资或合作的方式,也严格控制核心技术的扩散。

除了跨国公司内部的保护机制外,跨国公司母国政府的政策限制也是重要原因。这方面,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政府目前只许可一些低水平的对华技术转让,而对有可能涉及军事用途的军民两用先进技术则采取完全封杀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还试图说服加入“瓦森纳安排”的32个西方国家加强对我国的技术出口限制。瓦森纳安排机制目前共有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40个成员。该机制规定成员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并在自愿基础上向“瓦森纳安排”其他成员通报有关信息。瓦森纳安排机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控制。这也使得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大打折扣。

从我国自身角度分析,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太低,与跨国公司差距大,导致技术吸纳能力较弱。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大,则它与当地企业建立后向关联的难度就越大,这样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只能形成一种“孤岛经济”,那么当地企业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中所获得的技术溢出就越少。此外,我国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技术水平低。跨国公司在进入一国市场,如果没有一定适度的竞争,跨国公司不必通过改进技术就能占领市场,那么它就不会把先进的技术向东道国转移,技术溢出就无法实现。我国引资政策不合理也是技术溢出效应减弱的重要原因。我国在引资政策上存在不合理之处,一味地强调了数量上的扩张,而不注重国内的吸纳能力以及投资的行业和区位,不重视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使得“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也是收效甚微。

(三)管理经验转移

通过外来直接投资获得跨国公司管理技能对于东道国来说也能带来重要的收益。无论是收购企业还是新的投资项目,掌握最新管理技能的跨国公司经理常常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经营效率。如果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管理、财务或者技术职位的员工离职并进入东道国企业工作的话,管理经验将会向东道国企业转移。同样,外国跨国公司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刺激当地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竞争者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技术,由此也会形成类似的效应。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指出,可口可乐通过其在全国的装瓶厂网络,促进了低效国有企业向高效合资企业的转型,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跨国公司改变了中国公司普遍的生产导向的营销观,开始关注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

由于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在市场的培育、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长期客户关系的维护上都缺乏经验。跨国公司的做法给国内企业树立了标杆。跨国公司非常重视建立与客户的长期、良好的关系,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为客户提供市场咨询服务和共同承担运营风险等方面,并且针对不同的客户提出不同的整体解决方案。跨国公司这种营销思维与模式无疑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如果跨国公司子公司中的大多数管理和高技能的职位都由母国的人员担任,那么上述效应就要大打折扣。东道国居民担任管理和技术性职位的百分比是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政府的谈判焦点。最近几年,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在这一问题上接受了东道国政府施加的压力,同意让东道国的居民担任大部分的管理和高技能的职位。

二、就业效应

就业效应是指外来直接投资能为东道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跨国公司雇佣了一定数量的东道国居民,这就形成了直接效应。而作为这项投资的结果,当地供应商以及跨国公司员工在当地增加消费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则是间接效应。间接效应即使不比直接效应巨大,至少也与直接效应相当。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外资对国内就业的贡献更为显著。如图7-2中国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数统计变化图显示,外资企业从业人员由1985年的6万人增至2011年的2 149万人之多,27年间增长了将近360倍。与此相反,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有和集体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得不大量精简人员以提高效率,这使得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然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就业压力,减轻了国有和集体企业大量裁员所引起的社会震荡。

img67

图7-2 1985—2011年中国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数统计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整理。

外来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不仅只有投资拉动就业的直接效应,还要考虑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挤入或挤出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就业效应。

三、国际收支效应

对于大多数东道国来说,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课题。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Balance-of-payments Accounts)记录了该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支付与收入。政府通常对其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逆差比较关注。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记录了商品的服务的出口和进口。当一国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口超过其出口时,就形成了经常项目逆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贸易逆差。各国政府一般都希望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这表明本国出口能力超过了进口。如果一个国家经常项目长期逆差,只能通过资本账户进行平衡,这意味着必须将本国资产卖给外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实现东道国的经常账户顺差。

首先,如果对外直接投资取代了商品和服务的进口,这就可以改善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的经常性项目。例如,全球九大汽车厂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可以看做是替代了中国国外的进口汽车。因此,中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因为九大汽车厂商提供给中国市场的产品来自在中国的生产设施而不是国外厂商的生产设施。

其次,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逐渐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例如,中国的出口值从1979年的167.6亿美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38 667.6亿美元,这种出口的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巨额投资。1991年,在中国所有产品出口中,外国子公司出口值所占份额为17%。到2003年,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54.8%。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10 227.5亿美元,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49.9%。

四、竞争和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的高效运行有赖于生产商之间的充分竞争。当对外直接投资采取新设投资的方式时,其结果就是市场参与者数量增加,提高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水平。竞争的加剧往往能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消费者福利,同时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例如,20时间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开始进军中国市场。那时,日本的家电在中国占有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家电产业引进的都是日本的技术和生产线。然而,中国的家电企业并没有止步于学习日本的技术,在不断创新与研发中,仅仅用了十多年时间,中国家电业不仅收复了中国的家电市场,反过来还进军日本的家电市场。中国的家电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发展成熟的今天,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包括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信集团、长虹集团等等。我国家电产业已然由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基础薄弱、年产值只有8.6亿元的小产业蜕变成2012年超过1.2万亿元规模的成熟产业,并接过了全球家电产业重心的转移,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

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市场竞争的影响在服务业方面尤其重要。电信、零售以及许多金融等服务只能在产品交付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能够直接提高东道国服务产业的竞争程度,进而提高东道国的服务水平。例如,2004年12月我国零售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对于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的“门槛”限制全部取消,大量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得中国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低廉的价格和更高质量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