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交易的剩余及中介组织的加入

交易的剩余及中介组织的加入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3 交易的剩余及中介组织的加入事实上,交易环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由此节约的交易费用为:中介组织加入后,农户只需要专业从事农产品种养,而把流通环节交给中介组织。两相比较,根据前文引用的鲁宾斯坦的研究成果,很明显,交易的剩余几乎全部为中介组织所获得。由于剩余的总量是固定的,因此,在既定的博弈次数中,中介组织获得的剩余减小了。

5.3 交易的剩余及中介组织的加入

事实上,交易环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即:在一定范围内,从事交易的成本(对卖方而言是销售成本,对买方而言是采购成本)(6)是交易量的减函数,随着交易量的增加,交易成本(Trc)增加的速度在放慢,平均交易成本(AvTrc)在下降。即,Trc是交易量Q的函数,并且有Trc(Q)<0。一般而言,交易量和加工量存在一个门槛效应,即在Q≤Q0时,Trc下降得很慢,而在越过此门槛后,下降得非常快。并且,规模经济效应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交易成本会出现一个剧烈的跳跃。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实际例子加以刻画:如果交易成本完全就是运输成本,并且只是用一个货车来运输的话,在达到货车运量之前,交易量的增加并不会带来运输成本的增加,单位运输成本一直在下降;但是,一旦超过该货车的运量,运输成本会猛然增加。

在上一章的基础上继续讨论。在实现水平分工之后,每个农户只生产一种产品,其产量为q,他直接进入市场交易,交易的成本为Trc(q),假定市场价格为Pm,其净收益为R0=Pm-Trc(q)。

假定现在出现了一个中介组织,它收购N家农户的产品后再进入市场销售。在没有中介组织之前,N家农户交易费用的总和为NTrc(q);在加入中介组织后,交易费用为:Trc(Nq)。由此节约的交易费用为:

中介组织加入后,农户只需要专业从事农产品种养,而把流通环节交给中介组织。这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体现,是一种垂直分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节约的交易费用其实就是通过分工创造出来的剩余。这种剩余为有关各方利益的增加创造了可能。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剩余如何分配。

从农户的角度来看,交易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以前是把产品交售给市场,现在是交售给中介组织。假定中介组织的收购价格为Pb,由于把交易活动转移给了中介组织,收购价格也就是农户的净收益,按照前文确定的帕雷托效率原则,剩余分配必须保证农户收益增加,即:pb>pm-Trc(q)。对于中介组织而言,必须保证其净收益为正,即img51img52。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要求下式成立:

img53

按照前文对交易规模经济的定义,可以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小于N0)平均交易成本(AvTrc)是一个减函数,之后递增,其形状如图5-3所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U型曲线。

图5-3 平均交易成本变化情况

中介组织在收购农户产品时,是一家一户收购。从图5-3可以看出,在收购第一家时,平均交易成本下降得最快,因此,创造出来的剩余最多。因此,农户可能通过分配获得的剩余最多。相反,到了收购到第N0家农户产品时,平均交易成本几乎没有下降,创造出可供中介组织与农户分配的剩余已经接近于零。到N0+1个农户时,平均交易成本开始急剧上升,已经没有剩余出现了。图5-3中描述了在N1、N2时的两种情形。

但是,中介组织第一个收购的农户是否能够获得比随后各家农户更多的剩余呢?其实未必。理论分析而言,(5.1)式中剩余如何在农户和中介组织之间分配,可以看做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讨价还价博弈。其简化的情形是假设有两个局中人A和B(即本书所说的农户和中介组织)共同分配大小为1个单位的蛋糕,A先动,提出分配方案,这称为A先“出价”;B接着在观察到1提出的方案后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拒绝,B再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称为B的“还价”,然后再由A考虑是否接受;若A接受,博弈就结束,否则A再出价……直到有一方的出价被另一方接受为止。如果博弈是无限次进行时,鲁宾斯坦(1982)解出其唯一的子博弈精炼均衡(7),均衡结果为img55,其中,δ1和δ2分别为局中人A和B的贴现因子。从中可见,精炼均衡结果由局中人的贴现因子或耐心程度决定。给定δ2,当δ1→1时,x*→1;给定δ1,当δ2→1时,x*→0。即有“耐心优势”,有绝对耐心的人总可以通过拖延策略来使自己独吞蛋糕。

农副产品与工业产品有着显著区别,即农副产品易腐坏,消费者对农副产品存在追求新鲜度的偏好,因此,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出手。在农户和中介组织的交易中,农户作为生产者持有易腐的农产品,在讨价还价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换言之,农户的贴现因子δ1的数值相对较大;中介组织作为收购方,在和单个农户谈判时,即使谈判失败,也可以转向其他农户收购,其可能遭受的损失很小,几乎为零,因此,其贴现因子δ2数值较小。两相比较,根据前文引用的鲁宾斯坦的研究成果,很明显,交易的剩余几乎全部为中介组织所获得。因此,无论是第一个还是第N0个与中介组织交易的农户,他们获得的剩余几乎同样为零;相反,对于中介组织而言,它从第一个交易的农户身上获取的剩余数量最大,到第N0个时获取的剩余最小。这和垄断模型揭示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当然,不同的农产品在易腐性特征上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讨价还价博弈结果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农产品的生化性质把它们划分为稳定型和鲜活型两大类,即把易腐性较差、保质期长的农产品分为一类,叫稳定型农产品,如大豆、玉米、谷物等,存放费用随时间延长变化相对较小;另一类顾名思义,就是畜、禽、瓜果、蔬菜类,保质期短,易腐性强,叫鲜活型农产品,存放费用随时间延长变化大。对于稳定型农产品而言,农户谈判地位稍强一些,获得的剩余相对多一些;对于鲜活型农产品而言,情况刚好相反。

再来分析农业产业区建设对于讨价还价博弈结果的影响。在农业产业区内,聚集着大量的专业化农户和大量的收购农产品的中介组织。对于生产同一种农产品的农户而言,农产品腐烂的时间是既定的,但是,现在由于中介组织在空间上的聚集,他能够在农产品腐烂之前接触到多家中介组织,农产品销售的可能客户增多,使得农户的耐心有所增强,用术语表达,就是其在讨价还价博弈中的贴现因子的数值减小,从而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剩余分配结果。由于剩余的总量是固定的,因此,在既定的博弈次数中,中介组织获得的剩余减小了。具体而言,主要是从最开始收购的农户身上获得的交易剩余大幅度减小了。但是,动态地来看,由于专业化农户在空间上的聚集,中介组织能够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和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优规模N0,因为,分散收购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了,它能够从事更多的交易,从而有可能弥补单次交易中剩余的减小。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鲁宾斯坦研究的讨价还价博弈是一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至于不完全信息的情形,留待后文再作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