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价值链的提出

生态价值链的提出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1.1 生态价值链的提出有学者选用产品的某一元素M作为代表性物质,提出了“元素M的价位”,及产品生命周期中价值的流动,从物质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其中带来的价值流的变化。很显然,在传统价值观下,企业价值链与自然价值链是断裂的。将人类生存的质量作为经济活动与经济价值的基础,将生态环境的价值作为最高形态的经济价值来看待,是环境经济学开拓出的经济学的新空间。

4.1.1 生态价值链的提出

有学者选用产品的某一元素M作为代表性物质,提出了“元素M的价位”,及产品生命周期中价值的流动,从物质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其中带来的价值流的变化(1)。这里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从经济过程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价值流。

在传统的价值观看来,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是无价的,环境没有价值,或者说经济价值不包括生态环境的内容。投资者为获取额外利润不考虑环境成本,企业不愿意承担外部不经济的成本,造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退化。很显然,在传统价值观下,企业价值链与自然价值链是断裂的。结果,人类在经济价值上获得某种生存质量提升的同时,却在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生存条件的恶劣化,生态价值对于人类的生存意义将会大大地降低。

环境经济学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待经济价值的创造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价值的减少。环境经济学认为,生态环境价值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绝对地大于一切经济价值,或者说生态环境价值是最高形态的经济价值,它排斥与其冲突的任何损害生态环境的经济活动。美国环境经济学家A.迈里克·弗里曼提出:“对资源—环境系统变化的经济价值进行计量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对人类福利的影响”(2)。环境经济学要打破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往往与环境质量的恶化纠缠在一起的关系,使经济增长跳出恶化环境的循环。环境经济学既要考虑现时的环境保护,也要补救过去环境的损失;发展投入与效益平衡甚至于效益大于成本的环境经济,使经济增长真正成为实质性的社会全面发展。将人类生存的质量作为经济活动与经济价值的基础,将生态环境的价值作为最高形态的经济价值来看待,是环境经济学开拓出的经济学的新空间。

环境经济学家提出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观点。环境成本内在化是将环境要素纳入整个经济系统要素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在人与自然制衡、统一生态观的指导下,以技术和知识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等为内容,本着近期“治理”、长期“构建”的战略原则,将传统经济系统运行中形成的外部成本在新的生产运行系统、居住系统和生活方式中予以“内化”,使生产力在一个更加经济的模式中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说,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它对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持上。比如水、大气等都属于生命支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环境资源的全部经济价值(TEV)可以分为两大类:使用价值(V1)和非使用价值(V2)。环境的使用价值又分为直接使用价值(Dv)、间接使用价值(Iv)和选择价值(Ov),所谓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直接进入当前的消费和生活活动中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矿产资源等;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生产过程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等;而选择价值则指当代人为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产的使用而对环境资源所表示的支付愿望,比如当代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的支付意愿。

环保产业的兴起是企业价值与自然价值连接的结果。环保产业与物质生产及服务领域的运行方向是不同的。环保产业的运行方向是向地球、向大自然进行补偿,力图将被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破坏了的生态平衡重新恢复过来,并极力加以保护,而不是向地球、向大自然进行索取。一个产业对社会的贡献直接体现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评价产业价值最常用的标准莫过于产值或利润。而对于能有效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环保产业而言,仅用环保产业的产值来衡量其贡献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环保产业对社会、经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环境资源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等因素,环保产业在理论上的价值远大于其实际产值。因此,对环保产业价值进行评价时,必须在其产值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价值放大系数。

在西方国家,有经济学家将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的过程比喻为“牧童经济→福利经济→宇宙飞船经济”(见图4.1)。“牧童经济”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E.鲍尔丁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就其本质而言,“牧童经济”是一种对现有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的经济模式。它将自然环境视为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其主要特点是将地球当作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进行无限制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的大量积累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对立,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福利经济”属于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理论。它衡量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GDP、人均消费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呈现出过程的加速,从而加重了资源短缺和对环境的压力与破坏,最终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宇宙飞船经济”是对循环经济的形象比喻,它要求人们就像生活在飞船上一样,十分珍惜人类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地利用各种物质资源,实现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向“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物质封闭流动的循环经济的转移和重组,从而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img35

图4.1 经济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大生产引起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化国家,开始对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质疑。至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认可,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趋势。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所追求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