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

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六朝文化、明文化与民国文化当为最瑰丽的篇章。进而言之,明文化的特别标志之一,又是南京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作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在南京“明文化”精品旅游系列产品中的领头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

——以明孝陵与明文化旅游为中心

周钰雯 何毅群

(南京市孝陵博物馆,南京210014)

【摘 要】世界遗产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文化旅游则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活动,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在文化上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二者可以而且必须有效地结合。明孝陵的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同样具有这种本质上的协同效应,即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是发展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而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又为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存和继承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条件。因此,以明孝陵为首,整合南京明文化资源,打造“明文化”旅游品牌,是推出南京文化旅游形象,促进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旅游;明孝陵;南京

南京,一座写满历史的城市:近2500年的城市史,400余年的都城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与结束的地方……历史虽然逝去,那历代传承不衰的文化遗产,却伴随着桑梓烟云,散落在这座古城的角角落落,浸润在乃至鲜活在这座城市的现实中。作为我国第四大古都、南方第一的大古都、首批确立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40多个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而在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六朝文化、明文化与民国文化当为最瑰丽的篇章。有学者认为,南京城市的历史记忆,主要是精神上的六朝与物质上的明朝、民国,这是有道理的;(1)然则相对而言,明朝的南京又是南京城市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南京城市规模奠定于明朝,南京作为一统帝国的首都开始于明朝,而明文化也因其在南京文化中居于继往开来的地位而显得尤其突出。进而言之,明文化的特别标志之一,又是南京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明孝陵不仅是明朝的,也是现在的以至未来的;明孝陵不仅是南京的,也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在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中,以明孝陵为首的“明文化”旅游不仅优势凸显,而且潜力巨大。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个概念。随着全民族文化素质逐步提高,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积淀的认知和了解,人们越来越关注各种“人文景观”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从现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界大抵赞成“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个观点,“人的旅游需求,说到底是一种文化需求。旅游通过游览、娱乐等特定手段,满足人的审美、娱乐、增加阅历、提高修养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以人为绝对主体的旅游活动就与人类的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旅游者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需求,是推动旅游发展的直接动力。”(2)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已经逐渐步出旅游者的追求视野,而文化旅游则以其“内秀”成为旅游新时尚与旅游新体验。

在文化旅游中,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以其不可再生性与不可替代性为文化旅游提供了“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的契机。明孝陵作为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样也为南京的文化旅游创造了更高品味的发展空间。

1 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为品牌的南京文化旅游形象

南京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山水城林一体的自然景观形成了这座“现代古都”独特的城市面貌,然而在转化成旅游资源时,南京在全国的综合吸引力方面却与本身具备的资源基础显得有些不协调,究其原因,与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有待加强不无关系。而由于综合吸引力的有待提高,直接导致城市旅游形象不够完整鲜明。旅游形象包涵一个地区与旅游有关的各项内容,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当属该地区居龙头地位的旅游资源,它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形象的主色调。作为龙头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拥有优越的资源区位和资源综合力,而世界文化遗产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资源。

明孝陵早在1961年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03年,明孝陵成功“申遗”,填补了我国“四大古都”中唯独南京没有世界遗产的空白,引起了全国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以及文物界、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当此之际,大力打造以明孝陵为首的“明文化”旅游品牌,无疑应该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重中之重。

回顾既往,南京“明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已有几年历程,如今颇具规模,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也已初见成效。除明孝陵以外,南京“明文化”旅游所体现的物质形态还有作为北京明清故宫蓝本的明故宫遗址,号称“世界第一城垣”的明城墙,以及堪称全国鼓楼之最的鼓楼城堡,巨大的阳山碑材等等。作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在南京“明文化”精品旅游系列产品中的领头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具体操作手法上,就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而言,可打造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文化旅游系列,涵盖明孝陵(下马坊、四方城、神道、陵寝公园等)、明东陵、明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墓、明城墙等。在日本,朱元璋已经写入了小学课本,此外在很多国家朱元璋的名气都很大;而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作为与刘邦齐名的平民开国大皇帝,也颇具传奇色彩。但是在宣传世界文化遗产时,却仍有不少人还不知道明孝陵为何人陵墓。近期举行的市民论坛“南京:迈向文化产业强市”上,专家学者即提出南京的明文化要打好“朱元璋牌”。又就南京市大旅游产品而言,可将各景点串点成线,以明孝陵为主要景点之一,包括无梁殿、明城墙(中华门城堡、台城)、明故宫、朝天宫、郑和墓、浡泥国王墓、瞻园、鼓楼、阳山碑材、云锦博物馆、阅江楼、天妃宫、宝船公园、明文化村等内容的南京明文化游。(3)

2 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互动发展,保持和谐关系

综观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世界遗产资源发挥了极大作用。以湖北钟祥市为例,自明显陵于2000年底被列入“明清皇家陵寝”世界遗产项目后,2001年游人数量即是前5年的总和;其他世界遗产地在“申遗”成功后由于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也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飞跃性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资源的独特性,使得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它们的准入,具有经营上的操作性和获取利益的可能性”,(4)从而使文化遗产旅游成为一种经济产业,在遗产所在地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遗产旅游也成为世界旅游新的热点

事实证明,世界遗产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是经济发展中环境代价最小的一种现实选择。从各方面综合比较的结果来看,利用世界遗产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是实现世界遗产地经济良性增长、与环境资源冲突最小、环境代价最小的途径。只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保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更多得到世界遗产资源强有力的支持,在世界遗产保护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真正实现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双赢”的目标。

中山陵园管理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大规模拆迁违章建筑,整治周围环境,并与各界专家学者合作,大力向国内外宣传明孝陵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出南京的文化遗产,提高南京的知名度与开放度。就这个角度而言,明孝陵的申遗过程便是保护过程,是唤醒全民保护意识的过程。而明孝陵的“申遗”成功,则引发了南京民众对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尊重感,从而形成了新的“文化自觉”意识,一系列措施也使明孝陵的游客流量申报世界遗产之前增加了20%,让南京的文化旅游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城市发展,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能为遗产地的保护提供大量资金,如此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谐关系,并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今年南京首次以政府名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新出台的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中提出,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左右,其中文化旅游是主导文化产业群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作为南京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当能大放异彩。

3 开发明文化旅游的几点设想

借助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开发以明孝陵为首的“明文化”旅游资源,以“龙头”之重打造城市旅游形象,发展文化旅游,应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下面就此谈几点设想,意在“引玉”。

(1)加强各个文化景点之间的联系,建立“大旅游”观念,实现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开发,变分散优势为整体优势,建立资源共享、联点成线、串线成网的旅游格局。如上文所言,整合南京明文化旅游资源为富有特色的主题文化旅游,以明孝陵为龙头,与明城墙、明故宫、阳山碑材、阅江楼、天妃宫、郑和墓、宝船公园、浡泥国王墓等联合,让旅游者从各个侧面感受明文化的丰富内涵。

(2)把握一个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开发多姿而又深刻的动态旅游项目。如今历史文化的展示多数表现在静态的文物陈列上,而作为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欣赏价值,还需要使旅游者能亲临其境,参与其中,集观赏、参与于一体,具有动态观感。所谓“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说明身临其地、身受其事,才能真实地体验其境其情。比如由中山陵园管理局孝陵博物馆创作的具有浓郁明文化特色的史诗型文艺展演《大明华章》,即以“艺术明史”的动态形式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3)开发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商品。一个地区的文化旅游商品应符合该地区整体文化特色,与整体旅游形象相一致。一个景点上所摆置的文化旅游商品,应契合该景点的文化内涵。尤其注重有纪念性的工艺品开发,以文化性为主,实用性为辅。比如由孝陵博物馆收集整理的大型出版物《明孝陵碑刻》,深刻展示了明文化内涵,制作精美,既有学术性、观赏性又极具收藏价值。我们还可以研究设计以明文化为特色的系列商品,将历史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同时改进旅游商品的包装,使其成为向旅游者展示南京明文化的载体。开发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如今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这是旅游业提高档次、塑造形象、形成效益型增长的重要途径。

(4)实施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战略,促使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可持续性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能生成立体的视觉环境和音效,运用虚拟技术手段将文物大量地制作成各种类型的影像,如三维立体的、动画的、连续的等等,来展示文物生动的原貌,提高文物的展出率和效果。尤其,虚拟现实技术能根据考古研究数据和文献记载,模拟地展示尚未挖掘或已经湮灭了的遗址、遗存(如复原生成阿房宫、圆明园等已经湮灭了的建筑,构建尚未发掘的秦始皇陵、明孝陵等)。如此便能完好地展示历史文化遗产,而丝毫不会影响遗产本身的安全。博物馆作为研究、开发、保护历史文化的机构,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是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保障。

(5)利用旅游宣传,弘扬南京明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南京明文化旅游资源和能提供的文化旅游服务,联合宣传部门、文化部门,以多媒体、新闻报道和艺术摄影等方式对外宣传。比如印制图文并茂的明文化旅游指南,举办明文化旅游展览,使游客对明文化旅游景点及各种配套设施有更具体形象的了解。还可经常举办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每年在“文化遗产日”及明孝陵申遗成功纪念日前后举办“明文化活动月”活动和每两年一次的“名城会”期间举办系列活动等等,以及与商贸、会议等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文化旅游的促销活动等等。把旅游宣传作为旅游发展的开路先锋,应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南京市明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

4 结 语

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文化旅游则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活动,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在文化上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二者可以而且必须有效地结合。发展文化旅游是宣扬遗产价值并为遗产保护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合理利用世界遗产则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渠道,两者是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

明孝陵的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同样具有本质上的协同效应,即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是发展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而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又为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存和继承创造了广泛的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历史文化新探.南京出版社,2006

5 明代文化研究·南京专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注释】

(1)胡阿祥.老地名是古都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南京十佳老地名”为例的分析.见:南京历史文化新探.南京出版社,2006

(2)魏向东.旅游概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6

(3)此处参考史爱玲、任黎秀、杨达源、胡阿祥等《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年)》。

(4)曹兵武.旅游开发和保护管理:经济学视野中的遗产资源问题——“改进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国际会议参会笔记.引史鹤龄语,载《中国文物报》2001年12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