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欧亚大陆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形成及其矛盾

欧亚大陆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形成及其矛盾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欧亚大陆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形成及其矛盾现在特别谈一谈吴于廑关于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相互影响,以及其在世界史中的作用的论述。吴于廑认为,农耕种族的经济是以农为本的经济。农耕世界中形成国家以后,在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接壤地区,并不是一个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线。

2.欧亚大陆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形成及其矛盾

现在特别谈一谈吴于廑关于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相互影响,以及其在世界史中的作用的论述。这里要说明,吴于廑的用语是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将世界改为种族,是我出于论证和行文的需要,当然吴文也有此含义。以下是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3]中的有关论述。

吴于廑说,距今约1万年前,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开始发生了农耕。大概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畜牧(前面说过,恩格斯认为,是畜牧业引起种植业)。从这时起,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后者包括以种植谷物为主的农业生产者和以繁殖畜类为主的牧业生产者,这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发展的一次飞跃。由此开始,世界上先后出现几个各具特色的农耕中心。最早是西亚,在美索不达米亚周围地带进行驯化野生麦类,其后就发展为种植小麦大麦的中心。其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中国的黄河流域可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农耕中心,因为这里培育了稷,即小麦。中国长江以南以至东南亚、印度恒河一带,则以培育水稻为特色。还有一个种植玉米的中心是墨西哥。由于冰川北退,陆梁消失,这个中心和欧亚大陆完全断绝联系。秘鲁可能是另一个单独发展的种植玉米中心,和欧亚隔绝的情况和墨西哥相同。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内陆,可能也有独自发展起来的农耕中心,也是长期处在和外界隔绝的状态。由于美洲和非洲农耕中心和欧亚大陆处于隔绝状态,吴于廑的论述就以欧亚大陆为范围。

吴于廑说,农耕中心形成后,就慢慢地向其他宜于农耕的地方扩展。经过几千年之后,就欧亚大陆而言,中国由黄河至长江,印度由印度河至恒河,西亚、中亚由安那托尼亚至伊朗、阿富汗,欧洲由地中海沿岸至波罗的海之南,由不列颠至乌克兰,与欧亚大陆毗连的地中海南岸,都先后不一地成为农耕、半农耕地带。这个地带绵亘于欧亚大陆两端之间,形成一个偏南的长弧形。我们称这一地带为农耕世界。居住在这里的种族就是农耕民族。

吴于廑认为,农耕种族的经济是以农为本的经济。它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狭隘的地方性,彼此闭塞,尽管这种闭塞不是绝对的,在不同历史阶段及程度上也并非是一致的。农本经济可以发展到较高水平,包括手工业和商业,以及市集、城镇等等的发展,各个以农为本的地区之间,也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往,并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只要是以农为本,总不能彻底改变各个种族和地区之间闭关自守的状态。可以这样说,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里,凡属农耕地带的各个地区,其基本情况都是这样。

他继续说,当农耕最初出现于历史的时候,往往是和畜牧相结合的。许多考古学家发现的最初农村遗址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人类,是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的,一条是从植物的驯化到农耕,另一条是从动物的驯化到畜牧。在欧亚大陆,宜于耕种的地带基本偏南,即上面所说的从东到西的长弧形的农耕世界。宜于游牧的地带基本偏北,几乎与农耕地带相平行,东起西伯利亚,经过我国的东北,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到欧洲中部,也是自东而西,横亘于欧亚大陆的居中地带。这个地带,我们称为游牧世界。居住在这里的种族就是游牧民族。

在这两个世界之间,从欧亚大陆的东头说起,兴安岭、燕山、阴山、祁连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萨格罗斯山、高加索,直到欧洲境内的喀尔巴阡山,大体上构成它们的分界线。

吴于廑在谈到欧亚大陆两大平行地带形成之后的发展时指出,农耕生产的增长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农耕之必然趋向于定居,又使它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有更大的和较为稳定的连续承袭的可能。食物生产丰饶以后,就有可能分出一部分或更多的社会劳动力从事农耕以外的活动。例如手工制造、金属开采、冶炼、建筑、开凿河沟、贸迁有无、社会管理、宗教祭祀等等。就是说,较早地诞生了文明,较早地出现了阶级分化和公共权力,也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秩序。由于管理、防卫和交换的需要,还逐渐兴起了城市或社会分工较细的居民密集点,这就使农耕地带富庶并文明了起来。东西方古典文明,中世纪东西方各国的封建文化,都诞生和发生于这个偏南的长弧形的农耕世界。与此相比,游牧地带的生产增长得很缓慢,不能或很少能分化出较多的社会劳动力用于游牧以外的活动。也有阶级分化,但分化得有限度,原始部族制度牢固存在,停留于一种纯朴的然而是落后的状态。这两个平行存在的世界,一个富庶先进,一个贫困落后,南农北牧,南富北穷。

农耕世界中形成国家以后,在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接壤地区,并不是一个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古代国家的边界,是一个沿其领域而延伸的狭长的面的概念,而非线的概念。就在这里,发生和发展着两个世界间的各种交往和矛盾。不过交往不总是和平的、田园诗式的。马克思说,在真正的历史上,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之间,同样存在着以暴力书写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