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总部经济中心和文化创意之都

总部经济中心和文化创意之都

时间:2023-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2.1 首尔经验:总部经济中心和文化创意之都(一)首尔的后工业化进程韩国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后工业化进程,但明确的战略性应对则始于世纪之交前后。韩国在崛起期国外直接投资基本为零,使得企业首先在国内成为冠军,然后参与世界竞争,保证了首尔总部经济中心的地位。推动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发展。

5.2.1 首尔经验:总部经济中心和文化创意之都

(一)首尔的后工业化进程

韩国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后工业化进程,但明确的战略性应对则始于世纪之交前后。首尔作为韩国首要度极高的大城市,更是见证和成功实现了后工业化的进程。首尔的GDP从1985年的22兆元韩币(约1 320亿元人民币)升至2007年的236兆元韩币(约1.4万亿元人民币),同时产业结构也完成了相应的调整:服务业从76.9%到89.0%,制造业从11.5%到5.1%。

从就业人口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则也十分明显,如表5-1所示。

图5-1 首尔的产业结构(各产业在GDP上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首尔市政府网站。

表5-1 首尔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百分比变化

img47

资料来源:首尔市政府网站。

服务业比重及就业人员的增加来自于首尔市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从20世纪末开始,首尔市政府积极支持了五大产业,即信息通信产业、知识产业、文化产业、观光产业和物流产业,这五大产业的从业人口2000—2004年分别增长了6.9%、20.7%、1.0%、10.1%和15.7%。

首尔通过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快速稳健地实现了其后工业化进程,其作为以总部经济(三星、LG、现代、大宇等)、商务金融(获得诸多国际排名高度认可的政策)、文化产业(大区域辐射)和信息技术(世界顶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化大都市,发展路径固然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区位原因以及文化特征,但也不乏许多好的做法值得上海等中国东部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借鉴。

(二)首尔后工业化成功转型的原因

关于首尔后工业化转型成功的解释,理由众多,获得较多共识的包括:

(1)政府支持:始于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如基础设施建设、新村运动、产业保护等为后来的现代化提供了基础。认为韩国企业的成功是政府扶植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政府介入的角色并不是对抗市场,而是加快市场实现优胜劣汰的速度,采取“奖优”的做法,对所扶植的经营不善的企业则无情淘汰,保证了扶植政策下的企业治理问题。

(2)成功的产业转移:应对人口和国土资源限制、劳动力缺乏等问题,成功打造了国际大型企业,实现了企业在本国的服务化。韩国在崛起期国外直接投资基本为零,使得企业首先在国内成为冠军,然后参与世界竞争,保证了首尔总部经济中心的地位。

(3)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将首尔打造成为信息城,通过竞争政策打破垄断,实现了信息服务的市场化。

(4)推动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发展。根据首尔市政开发研究所2008年的研究,文化产业现阶段对首尔的影响极大:若投资韩币10亿元,制造业的就业倍增效果是9.4名,一般服务业为14.9名,文化产业是15.9名。国家、地方政府与文化企业合力打造“韩流”,成功创建国家和城市品牌,实现了区域辐射力和企业的文化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