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一、设备的使用设备的使用是整个设备寿命周期中的一个主要阶段。只有操作人员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才能确保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才能保证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正确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润滑,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均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维修工作。

第二节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一、设备的使用

设备的使用是整个设备寿命周期中的一个主要阶段。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的作用及经济效果如何,固然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设计结构和性能,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设备的合理使用。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可以减轻设备的磨损,防止发生非正常磨损和避免突发性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修理次数,降低修理费用,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率

为了让设备得到合理使用,应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设备的结构、性能和技术经济特点,恰当地安排加工任务和工作负荷。不同的设备,其性能、结构、使用范围以及其他技术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工业企业在使用设备时,应按照设备的技术条件,安排相应的加工任务和合理的工作负荷,不允许精机粗用,严禁超负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保证安全生产。

(2)配备具有相应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操作者。设备是由人来操纵的。配备具有相应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操作者,是合理使用设备的关键。操作者应熟悉并掌握设备的性能、结构、工艺加工范围和维护保养技术,应该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保养好)和“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对于新工人一定要进行技术考核,合格后才允许独立操作。对于精密、复杂、稀有的关键设备,应指定具有专门技术的人员操作。要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操作。

(3)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条件,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利用设备生产率和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根据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求,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如根据设备的需要,安装防护、防潮、防尘、防腐、防震、保暖、降温等装置,配备必要的测量、保险用的仪器装备等。在设备的布置上,要合理布局等。

(4)经常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与爱护设备的宣传教育。职工群众对设备的爱护程度,对于正确使用设备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使操作人员自觉地爱护设备,正确地使用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5)开展完好设备的竞赛活动。开展完好设备的竞赛活动是动员广大职工用好、管好设备的有效形式。所谓完好设备,是指零件、部件和各种装置完整齐全,油路畅通,润滑正常,内外清洁,性能和运转状态符合标准的设备。厂部或车间要定期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奖罚分明,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带病运转的设备,应该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程度。

(6)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是管好用好设备的重要保证。一般而言,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设备使用规程、设备维护规程、设备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交接班记录等。只有操作人员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才能确保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才能保证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设备的保养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指操作人员和专业维护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及维护保养范围内,对设备进行的预防性技术护理。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对保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提高设备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设备保养的内容

设备保养是指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检查等。有时又称“清洁、润滑、坚固、调整、防腐”等十字作业。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保养工作的好坏。

2.设备保养工作的分类

设备保养根据其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日常保养。亦称例行保养。它是指由操作工人负责执行的经常性的不占设备工作时间的例行维护。其主要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零部件以及检查零部件的完整性。这部分工作较为简单,大多在设备的表面进行。

(2)一级保养。它是指由操作人员在专业维修人员的指导下定期进行的,对设备局部进行解体检查、清洗、疏通和更换等。其主要内容是对设备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清洗、紧固等。

(3)二级保养。它是指由专业维修人员承担,操作人员协助完成的,对部分设备内部进行的清洗、润滑、检查和调整,修复或更换易损件,恢复设备精度等。

在上述各类维护保养中,日常维护保养是基础。日常保养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润滑。正确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润滑,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均具有重要作用。在设备的润滑管理中,许多企业均实行以“五定”为内容的工作责任制。即定点(规定设备应注润滑油的地点)、定人(规定实施润滑的人员)、定量(规定润滑油消耗量和消耗定额)、定质(规定润滑油的质量)和定期(规定加油和换油的时间)。

三、设备的检查

1.设备检查的意义

设备检查主要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磨损程度、工作精度等进行检查和校正。经过检查,掌握设备运转和零部件磨损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急剧磨损和突发事故。同时可以根据检查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意见和措施,为编制设备修理计划和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打下基础。

2.设备检查的分类

按照分类标志不同,可将设备检查划分为以下多种类型。企业可根据各类设备的性能、特点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1)按检查的时间间隔划分,可将其划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其中,日常检查是由操作人员在交接班时,结合日常维护保养一起进行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定期检查是指按照计划日程表,在操作工人的参加下,由专职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目的是全面准确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零部件磨损与老化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修理。

(2)按检查的性能划分,可将其划分为功能检查和精度检查。其中,功能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检查和测定,以便确定设备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调整,从而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精度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加工精度进行检查和测定,以便确定设备的优劣程度,掌握设备的实际精度,防止因设备精度降低而产生废品。同时为设备的验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据。

(3)按检查的方法划分,可将其划分为直观检查和工具仪器检查。其中,直观检查是指用工人的感性器官进行检查。工具仪器检查是利用一定的检测工具或仪器、仪表等进行的检查。

四、设备的修理

1.设备修理的意义

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或精度劣化。由于修理往往要以检查结果为依据,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又常常与检查相结合,因此,又称为检修。通过检修和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的性能得到恢复。

2.设备修理的一般分类

根据修理范围的大小、修理间隔期长短、修理费用的多少,可将设备修理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类。

小修是指日常零星修理,通常只更换或修理少量的磨损件,调整设备的局部结构,以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到计划修理时间。小修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多,工作量小。一般可结合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一起进行。

中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修理或更换主要零部件与基准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限的零部件。同时,还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的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中修的特点是修理次数较多,工作量较大,每次修理的时间较短。中修一般由专职维修人员根据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决定,在一季、一年中可能有若干次。

大修是指通过更换、修复其主要部件,恢复设备的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时间长。设备大修理后,其性能和精度得以全面恢复。大修由专业维修人员实施,一般每年一次。

3.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是指在设备的维修保养、检查、修理中,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的总称。我国现行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它是指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技术状态,以及设备的修理周期进行预防性维护、检查和修理,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又包括以下三种修理方法:

①标准修理法。又称强制修理法,它是指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和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规定检修日期。一旦到了规定的修理时间,不论设备的技术状态如何,都要按计划强制进行修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合特别重要、关键、复杂的设备。

②定期修理法。它是指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周期,大体规定出修理工作的时间和内容,而具体的修理时间和修理内容,则要根据修理前检查的结果来确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切合实际,有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缩短修理时间,提高修理质量,降低修理成本。目前,我们大多数维修基础较好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③检查后修理法。它是指在计划上只事先规定设备的检查时间和次数,再根据检查结果和以前的修理资料,确定修理的类别、具体日期和内容。对于一些普通设备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强制保养维修制度。它是指把设备维护分成若干等级,如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大修理等,并分别定出各级维修保养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执行者的一种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按照这种制度,每台设备运转至规定时限,不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如何,都必须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检查和维修,不得借故拖延。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各级保养和修理的良好结合。

(3)生产性维修制度。这种制度是目前国外企业实行的一种设备修理制度。它是指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对重点设备,实行预防维修。对一般设备,则采取坏了再修的事后修理制度。它体现的是“保护重点、照顾一般”的管理思想。这样既可以保证生产的需要,又可以降低维修费用。

【阅读资料7-1】    ╳╳公司的设备检查管理规定

为了扭转本公司在设备上出现的不利局面,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一)由设备部和机修车间组成检查小组(以下简称检查组)定期对全厂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不定期巡检。定期检查一个月不少于两次,巡检每周不少于两次,根据公司要求进行的专项检查不在计算之内。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问题和安全隐患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对检查和隐患处置、复查等均应做好记录,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考核或提出建议(奖励或者处罚)。

(二)将现场划分为四个工作区,由机修车间安排人员(电工,钳工等)分别对工作区内的重点设备,如主电机,主减速机,主电室,矫直机等,分级进行点检。负责点检人员发现设备问题后马上处理,处理不了的或者需要协调的问题必须直接向设备部和机修车间汇报,不得延误。

(三)负责点检的责任人必须按照《点检人员的点检业务及职责》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包括填写点检表、设备点检项目处理执行卡、设备报废表等。

(四)其他的非工作区内的重点设备(如操纵机、送料机等)由设备所属的车间安排操作者或者责任人对设备进行观察、维护,发现设备问题后直接向主管领导汇报。

(五)全厂的吊车及地爬车由调度室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观察、维护。

(六)本规定自×年×月×日起实施。

(资料来源:http://www.jxcad.com.cn,2008年10月3日。)

【阅读资料7-2】     日常设备巡视检查的方法

对设备巡视检查是运行工作中经常性的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处于运行状况的设备,其性能和状态的变化,除依靠设备的保护、监视装置、表记等显示外,对于设备故障和异常初期的外部现象,则主要地依靠值班人员定期的和特殊的巡视检查来发现。因此,设备巡视检查的质量高低、全面与否,与人员的运行经验、工作责任心和巡视方法直接有关。巡视检查的一般方法有:

(1)眼看:用双目来测视设备看得见的部位,通过观察其外表变化来发现异常现象,是巡视检查最基本的方法,如标色设备漆色的变化、裸金属色泽,充油设备油色等的变化、渗漏,设备绝缘的破损裂纹、污秽等。

(2)耳听:带电运行的设备,不论是静止的还是旋转的,有很多都能发出表明其运行状况的声音。如变压器正常运行时,平稳、均匀、低沉的“嗡嗡”声是我们所熟悉的,这是交变磁场反复作用振动的结果。值班人员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只要熟练地掌握了这些设备正常运行时的声音情况,遇有异常时,用耳朵或借助听音器械(如听音棒),就能通过它们的高低、节奏、声色的变化、杂音的强弱来判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

(3)鼻嗅:鼻子是人的一个向导,对于某些气味(如绝缘烧损的焦糊味)的反应,比用某些自动仪器还灵敏的多。嗅觉功能因人而异,但对于电气设备有机绝缘材料过热所产生的气味,正常人都是可以辨别的。值班人员在巡视过程中,一旦嗅到绝缘烧损的焦糊味,应立即寻找发热元件的具体部位,判别其严重程度,如是否冒烟、变色及有无异音异状,从而对症查处。

(4)用手触试:用手触试设备来判断缺陷和故障虽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必须强调的是,必须分清可触摸的界限和部位,明确禁止用手触试的部位。

①对于一次设备,用手触试检查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对带电运行设备的外壳和其他装置,需要触试检查温度时,先要检查其接地是否良好,同时还应站好位置,注意保持与设备带电部位的安全距离。

②对于二次设备的检查,如感应继电器等元件是否发热,非金属外壳的可以直接用手摸,对于金属外壳的接地确实良好的,也可以用手触试检查。

(5)使用仪器检查:巡视检查设备使用的便携式检测仪器,主要是测温仪、测振仪等,可以及时发现过热异常情况。

(资料来源:《家电之家》,2007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