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型农民的内涵与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意义

新型农民的内涵与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意义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新型农民的内涵与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意义

一、新型农民的内涵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明确,内涵丰富,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总体要求。从社会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指由语言、思想、价值、习惯、习俗和制度构成的社会规则系统;文化是一种资本,体现在社会人力资本之中,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对个人而言,文化指人的精神财富,体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的素养上,也体现在思想、道德和观念等方面。技术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反映在个体上,主要是指劳动者生产实践的知识和技能;经营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计划和目标而进行的理性活动,反映在个体上,一般被理解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销售、服务的活动过程。

由此可见,有文化要求农民有一定的教育基础、良好的道德修养、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读懂日常生产生活的技术说明书,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有自主自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知法守法、诚信协作、崇尚文明;懂技术要求农民具有科技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实施科学种养或转移就业;会经营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组织配置家庭或组织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土地等资源,开展生产和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科技和社会进步、先进文化发展,新型农民的内涵也将随之变化,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

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意义

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

1.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迫切要求。农民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的劳动和创造。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素质优良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力量源泉,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2.培养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用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代替落后生产经营方式的过程。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学会使用现代技术装备,能够合理支配资源,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经营管理,才能有效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

3.培养新型农民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农民富则国家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民素质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依然是诸多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不断增强农民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技能,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劳务收入与政府扶助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4.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国安定和谐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首先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只有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使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自强自立、勤劳致富蔚然成风,遵纪守法、清洁卫生、爱护环境变成习惯,摈弃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崇尚文明成为时尚,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貌,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