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城乡经济融合度1.城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在城乡一体化整个指标体系中是一个根本性、标志性、综合性的指标。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应达到30人。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乡经济融合度

1.城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在城乡一体化整个指标体系中是一个根本性、标志性、综合性的指标。这是因为一个地区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理论上相关性。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当人均GNP为82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为30~39%;人均GNP为1087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为40~49%;人均GNP为3621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为50~59%;当人均GNP为6424美元时,城市化水平为60~69%。因此,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发展而上升,但是提高的速度随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而越来越平缓。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此指标反映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的协调性。收入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生活差别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有失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同时也不符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打造公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的贯彻落实,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3.降低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城乡产业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长期单纯搞农业,城市单纯搞工商业的局面,必然要求将城市工商业和乡村工商业合理布局,加速发展乡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发展。另外,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是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持续降低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客观要求,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4.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加速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对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是衡量城乡资源整合、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三次产业结构和农业增加值指标之外,我们还增加了这一指标。

二、城乡人口融合度

1.人口城市化率

这是反映社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指标。对于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的中国,这一指标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般认为: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与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以后,城市文明逐渐加快向农村的渗透和传播;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将达到70%,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后,城市文明的普及率将达到100%,即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非农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

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也是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同时,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对称,就业结构相对落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矛盾。这指标不仅能反映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程度,而且能够进一步反映农村非农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3.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

这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以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已超过了世界中上等国家的平均水平。与1990年普查数据相比提高了2.85岁。201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要比2000年继续提高2岁,2020年再提高1岁,分别达到73.5岁左右和74.5岁左右。2000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5岁,也接近世界中上等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平均每10年增加2.5岁,为此,我们将此指标的城乡一体化标准确定为城市平均寿命达到75岁以上,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73岁。

4.城乡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及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该指标反映医疗卫生事业对城乡居民健康服务的保证程度,是评价居民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2009年,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已达20人,超过中等收入国家18人的平均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应达到30人。2009年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只有43%左右。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农村合作医疗滑坡的状况有所改变。我们估计,到2020年,全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比重将达到90%左右。

三、城乡社会发展融合度

1.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

这一指标就是指社会保障的人口覆盖率,它是体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更是体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及社会公平性的主要指标,是反映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度的关键指标。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来看,社会保障覆盖率越高越好。但目前城市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企业职工基本都纳入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体系,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大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企业经济实力不强以及历史传统影响等原因,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仅在个别市县建立。我们采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办法,统一计算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人口的覆盖面,可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来体现。全国“2010年这一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

2.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这是测定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取值的一般判断标准为:0.2以下高度平均,0.2~0.3之间为相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3.城乡高中普及率和大学入学率(大学生占18~22岁年龄人口的比例,也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衡量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总体上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受教育情况和人口素质。目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0%。按照全面小康的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大学入学率达到25%以上,2020年达到35%以上。

四、城乡生活融合度

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该指标反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根据国际经验,恩格尔系数0.6以上为贫困,0.5~0.6为温饱,0.4~0.5为小康,0.3~0.4为富裕,0.3以下为最富裕。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在0.3上下。专家估计,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0.3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0.4以下。

2.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民居住质量指数

该指标反映城乡居民的居住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住房面积,改善居住条件,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另外,全面小康社会对农民居住质量总体要求是:80%以上农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住房比重达到95%,基本消灭土坯房;80%以上的农户饮用自来水;70%以上的农户使用清洁能源;70%以上的农户享有卫生厕所;80%以上的农户室外道路为硬质路面。按照饮用水状况、卫生厕所状况25%的权重,清洁能源和居室外道路条件15%的权重,人均住房面积和住房结构各赋予10%的权重。根据各单项标准和权数,计算综合居住质量指数为78%,考虑各地区差异情况,把75%定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农民的居住质量标准。

3.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重

该指标衡量居民家庭生活消费中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物品与服务支出所占的比重,反映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程度。按照联合国《国民核算年鉴》显示,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平均值为7.6%,其中,亚洲国家的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平均值为9.7%。

4.城乡居民信息化实现程度(城乡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

该指标反映居民获取信息能力的强弱以及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是评价一个地区进入信息社会步伐快慢的标志,它由彩电普及率、电话普及率和计算机普及率三项指标组成。按照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与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联合课题组的农村全面小康指标,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由三个子目标合成:(1)2020年彩色电视机普及率为98%;(2)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3)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为20台。将彩色电视、电话和计算机三个普及率按层次分析法给定的权数加权(权数分别为0.2,0.4,0.4),从而得到农民生活信息化综合指数60%的目标。

五、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

1.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使用安全水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国际上,以能够使用经过改善的安全水源的人口的比重即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作为评价居民用水状况的指标。居民饮用水问题是重要的水环境问题,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2009年我国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85%,世界平均水平为81%,上中等收入国家为87%,高收入国家为100%。根据国际经验,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居民的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应达到100%,这显然也是酒泉市城乡一体化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2.城乡森林覆盖率

该指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世界上11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5.7%。一般来讲,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对当地气候有较好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大环境生态建设的力度,2009年森林覆盖率已接近18.21%。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城乡森林覆盖率应在60%以上,这对酒泉来说,显然有些不切实际,要根据酒泉的基本情况,科学调整这一指标。

3.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系数

我们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提出的此项指标移植过来,作为城乡一体化中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现代国家资源环境要素组成模式=土地+水+矿产+生态环境。尽管国家间的资源环境基础不尽相同,但国家持续发展对资源环境要素整体保障的需求是一致的。文献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系数在1.73左右,在全世界10个人口过亿的大国(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和尼日利亚等)中列倒数第二,仅次于日本,属于次安全国家之一,濒临完全不安全国家的边缘。若按现有的技术开发水平推算,即便在严格控制人口的条件下,我国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也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必须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到2010年要控制在1.45左右,2020年要控制在1.35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