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社会发展实证分析与评价

经济社会发展实证分析与评价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社会发展实证分析与评价截至2011年,嘉峪关市实现生产总值235.54亿元,同比增长17.4%。截至2011年底,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全省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上升为4.69%。嘉峪关市“民生财政”的特征逐步凸显。与此同时,嘉峪关市财政支出还增大了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除省会兰州市稳居第一外,其余两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实证分析与评价

截至2011年,嘉峪关市实现生产总值235.54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2.98亿元和39.46亿元,同比增长18.8%和12.2%。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7亿元,较去年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19.0%。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4亿元,增长31.5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2.48亿元,增长31.9%;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增长24.9%。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亿元,同比增长25.0%。一般预算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分别完成11.01亿元和16.78亿元,增长35.3%和37.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931元,比上年增长13.08%;农民人均纯收入9304元,增长18.3%。

十年间,嘉峪关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0.41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83倍,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1.31倍和8.50倍。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0.93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了2.8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72倍,一般预算收入及一般预算支出分别增长了4.07倍和5.4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7倍。经济社会总体呈现稳中有快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而工业企业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各项指标快速增长。

当前,嘉峪关市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多项指标特别是人均指标处于甘肃省领先地位,一路“领跑”全省经济,良好的发展趋势,为其顺利实现“以最高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城镇化水平优势突出

多年来,嘉峪关市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至2011年城镇化率达93.35%,较2003年提高了5.71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省榜首,优势明显。

表5-1 2003年、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城镇化水平

单位:%

img2

注:为与其他地区数据保持统计口径一致,2003年城镇化率为非农人口测算所得。

(二)地区生产总值加速增长

2003年,嘉峪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4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43%,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3位,仅高于甘南州处于全省倒数第二位。其中,第二产业完成25.84亿元,对全省二产的贡献率为4.25%,进一步反映出其工业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典型特征;第三产业完成5.01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产值的1.09%,产值偏小。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1:81.42:15.77,产业结构欠合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嘉峪关市加速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更加注重促进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嘉峪关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1年底,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全省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上升为4.6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64%和2.1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2∶81.93∶16.75。与2003年相比,第二产业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与提升,同时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嘉峪关市制订实施了旅游商贸发展总体规划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加速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旅游业有效带动了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表5-2 2003年、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img4

图5-1 2003—2011年嘉峪关市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趋势

(三)“民生财政”特征鲜明

嘉峪关市的财政支出体现了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特征,同时,民生财政表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从表3-3中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全市公共财政基本稳定,民生财政则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6.09%,其内部各项支出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教育支出年均增长8.88%,文化教育与传媒增长33.79%,社会保障和就业年均增长29.19%,医疗卫生增长29.19%。截至2011年底,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6.78亿元,同比增长了37.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8亿元,同比增长6.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亿元,增长21.7%。嘉峪关市“民生财政”的特征逐步凸显。与此同时,嘉峪关市财政支出还增大了向农村倾斜的力度。自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来,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逐年大幅增加。2009年全市涉农支出(含惠农补贴资金和农业发展资金)达719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98%;2010年为7935万元,增长10.28%;至2011年财政涉农支出共计15156万元,同比增长91.00%,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9.03%。

表5-3 2007—2010年嘉峪关市财政支出状况

单位:亿元

img5

表5-4 2009—2011年嘉峪关市财政涉农支出

单位:万元

img6

(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增长

2003年,嘉峪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9.07万元,位列全省第九位,属中下水平。除省会兰州市稳居第一外,其余两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两市人口规模小,区域经济与城市建设基础相对较好,属甘肃条件较优地区,因而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少。

2011年,嘉峪关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24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124.4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62.48亿元,同比增长31.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2.76亿元,增长24.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波动增长的发展趋势,投资额相对稳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基本稳定于4.5%左右。2009年,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农村固定资产投放的比重达6.61%。自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以来,嘉峪关市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尽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性较大,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稳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

表5-5 2003年、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单位:亿元

表5-6 2007—2011年嘉峪关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变化

单位:亿元

img8

img9

图5-2 2003—2011年嘉峪关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

(五)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2003年,嘉峪关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4亿元,高于甘南州,位列全省倒数第二位,其总量仅相当于兰州市的3.76%,金昌市的58.05%。近年来,嘉峪关市深入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推动以民生改善为核心的消费需求增长,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稳定在16%左右,增速较快。至2011年底,嘉峪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亿元,增长率高达25.0%,较2003年增长了247.41%。尽管排位未发生变化,但其快于兰州市和金昌市15.34%和17.08%的增长速度,占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为4.69%和69.28%。

嘉峪关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发展后劲较足。随着农村人口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局限性将逐步显现,必将推动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加速完善与改造升级,进而促进城市消费品市场向农村的延伸,这对于突破和消除城乡界限,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表5-7 2003年、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img11

图5-3 2003—2011年嘉峪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

(六)人均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2003年,嘉峪关市人均GDP为18337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州,三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金昌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列全省前三位,进一步体现出三市开展试点工作所具备的优势发展基础。其中,嘉峪关市人均GDP是兰州市和金昌市的1.27倍和1.56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8倍。此后,嘉峪关市人均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一路领先。至2011年底,嘉峪关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01306元,分别是兰州市和金昌市的2.70倍和2.03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17倍。

由此可见,嘉峪关市人均生产总值基础好,增长快,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市州的差距。高水平与高增长的人均经济占有量为嘉峪关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为其建设高标准的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区域发展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凸显。

表5-8 2003—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人均生产总值

单位:元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嘉峪关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于城镇,截至2011年底城镇化率高达93.35%,因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基本能够反应全市居民的生活水平。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99元,较上年增长10.8%,落后于金昌市463元,在全省位列第二位,兰州市列第四位。2005年嘉峪关赶超金昌,但于2008年再次回落至第二,并将该位次保持至2011年,兰州市位列第五。从表3-9可以看出,三个试点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接近,特别是嘉峪关市和金昌市,九年间二者的最大差距为1194元。表明三市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当,差距不显著。

表5-9 2003—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img13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高

嘉峪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高,2003年已居全省首位,达4407元,金昌市与兰州市分列第三位和第五位,嘉峪关市分别高出其810元和1857元。此后,嘉峪关市不断巩固并提升这一优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逐步拉大了与其他市州的差距。2011年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04元,较2003年增长了111.12%。金昌市与兰州市分别增长了86.52%和105.96%。嘉峪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二者的差距扩大为2595元和4052元,发展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

表5-10 2003—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img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