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出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出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出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速回落,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我国提出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因此,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同样处于工业化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相协调的。

第一节 出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速回落,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经营面临困难。2008年11月以来,中国进出口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也从1995年以来持续的正值变为2009年的负值(见图2.1)。我国提出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短期来看,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前两项加总就是国内的总需求(即内需)。外需表现为一国商品向国外出口,即总需求中的出口需求。目前投资需求一直处在高位,继续扩大投资不仅空间有限,而且边际效益会出现递减。因此,当前扩大内需的中心在扩大消费需求上。为响应扩大内需政策,政府采取有关措施鼓励和拉动国内消费,以刺激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一味强调扩大内需,而忽略了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应当尽力促进出口。甚至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是我们调整结构的良机,中国依靠扩大内需就可以救经济,完全可以不要出口。这种看法严重背离中国的国情,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该正确协调和处理内外需的关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内需无法弥补外需、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状态的情况再出现。

img15

图2.1 1995—2009年外贸贡献率变化趋势

注:外贸贡献率是指某一时期一国净出口增量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的份额,即外贸贡献率=净出口增量/GDP增量。

数据来源: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经济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

一、我国未来的发展依然需要出口

(一)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外贸的开放和发展对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综合性积极作用,成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需求可以解决大量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对外贸易吸纳的直接就业人口达8 000万人(1)。第二,我国产品出口为我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作出了贡献,通过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生产的商品找到了市场。出口还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促进内需扩大。第三,我国目前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通过加工贸易进行出口,我国不仅获得了加工报酬,而且直接引进了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虽然加工贸易所伴随的大多不是核心技术,但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就是掌握这些非核心的技术。第四,我国产品在出口时需要经受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有时候还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限制措施,这是这些压力,使我国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最终提升我国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二)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出口的重要性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日本走完工业化的道路也用了10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缩短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但是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的经济现实基础。

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制造业快速进步为标志,制造业所产出的产品在供给本国国内市场的同时一定需要出口。发展进出口贸易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从1790至1914年,除个别年份外,美国的进出口持续增长。在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美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额的份额很高(见表2.1),美国比一般国家更具有出口导向的特征(2)。2000年至今,中国出口(中国商品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的和)占世界市场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达到9.88%,列世界第一位(见图2.2)。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的美国比起来,中国的出口并没有高得过分。在美国工业化过程中,美国出口持续增长,在世界市场和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出口贸易的发展在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样处于工业化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相协调的。

表2.1 美国出口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

img16

资料来源: U.S. Bureau of the Census,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Colonial Times to 1970(Washington,DC,1975);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88.

img17

图2.2 2000—2009年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

注:出口额是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和。数据来源: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经济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

(三)长期保持内需的高增长率难度很大,拉动内需的深层次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都提出了促进内需的政策。1997年的促内需政策措施包括家电下乡、房改、医改、大学扩招,等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

1.长期保持内需的高增长率难度很大

为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出口受阻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做出家电下乡与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重要决策,这既是实现惠农强农目标的需要,也是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的重要扩大内需措施。

家电下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的积极作用;但是,家电销售增加的可持续性值得讨论。从2009年8月以来,家电下乡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分别环比下滑11.4%、13.9%,是家电下乡政策推广以来的首次销售下滑,此后有所回升,但仍未能超过之前的最高销售水平,见图2.3。截止到2009年年底,家电下乡累计实现销售金额692多亿元,但与1 000亿元的全年预期相比,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离预期的差距仍然较大。

img18

图2.3 2009年1月—2009年11月家电下乡销售数据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http://jdxx. zhs.mofcom.gov. cn/index.shtml。

国务院公布的《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以达到支持汽车下乡政策的目的。此外,国家还提出了减免车辆购置税的若干规定来进一步拉动国内汽车消费。中国汽车产业在2009年繁荣发展,在2009年也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但是,2010年4月开始,已经有汽车企业开始减产,因为消费的增长势头正在减弱。

不管是家电下乡,还是鼓励汽车消费,政府的政策在鼓励民众购买产品的同时,也是让消费者将本来预计在下一期进行的购买行为提前了,这必然影响到购买力的可持续问题。

2.拉动内需的深层次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拉动内需的深层次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有教训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配以收入分配调整政策,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并相继推出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希望起到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但是众多扩张性政策和改革收效甚微,自1997年始,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一路下滑,从0.8%降到1998年-2.6%,到1999年6月末则比上年同期又下降了3.2%(3),经济运行出现内需无法抵补外需、有效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局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住房货币化、医疗卫生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都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除了住房市场得到了较全面的培育外,医疗卫生和教育改革成效并不显著。以医疗改革为例,整个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方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直接带来的消极后果是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除了住房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产业以外,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实际上形成了对即期消费的抑制,使得普通民众的存款意愿增强。

二、我国未来的发展不应放弃出口

(一)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的发展不应该放弃出口

国内学者总喜欢将中国与美国进行对比,由于美国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很高,就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将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但是,通过对美日德三国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的均值数据比较,我们发现德国的出口比重是在世界均值22.4%之上,达到31.9%,日本和美国的外需比重分别是12.1%和9.8%。可见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是发达国家,也并不统一(见图2.4)。

每个国家在选择本国经济发展战略时,一般是根据本国经济自身特点和规律来协调内外需比例关系。如果仅仅以某些国家消费占GDP比重很高作为参照,认定我国目前内外需比例失调不一定是合理的。

我们不是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完全依靠出口,但是起码不应该放弃出口。我国目前重点进行的结构调整,也不应该是将经济发展完全放在内需上。

img19

图2.4世界及各国出口占GDP比重

注:为全面了解各国出口占GDP比重,我们将各国1980—2009年出口占GDP比重数据求均值后进行比较。数据来源: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经济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

(二)出口比重的提高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在近几十年来一直在提高,我国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是符合国际趋势的。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成为带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几乎是世界经济增速的2倍,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4)世界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从1980年的21.2%提高到2008年的32.1%(2009年受经济危机冲击略有下降,至26.9%),如图2.5。

如果比较中美日德四国,GDP增长较快的国家,外贸依存度也相对较高。从图2.6中我们可以看到,1980年以来GDP增长较快的德国和中国,相应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也较高(参见表2.2),其中德国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已达到31.9%,超过了中国。

img20

图2.5 1980—2009年世界出口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经济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

img21

图2.6 1980—2009年各国GDP增长率和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均值

注:为全面了解各国出口占GDP比重,我们将各国1980—2009年出口占GDP比重数据求均值后进行比较。数据来源: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经济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

表2.2 1980—2009年美日德中四国出口占GDP比重(%)

img22

续表

img23

数据来源: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经济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

(三)“世界工厂”制造的产品不应只供应我国国内市场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中国将产出更多的工业产品。中国要做的“世界工厂”,不仅仅是装配车间,应该是融创新、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世界工厂”,同时也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历史上曾被称为“世界工厂”的有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美国和日本。从这三个国家充当“世界工厂”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要成为所谓“世界工厂”,必须要有一批企业和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以及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而且该国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体的出口贸易已进入世界前列,并成为贸易大国之一。

目前,虽然我国在创新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但是已经被一些人称为“世界工厂”。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可能只供应本国市场。一方面,这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世界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当然应该供应世界市场!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的产品不大量供应世界市场,中国也不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从英国、美国、日本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来。

三、扩大内需不应挤出出口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正确的决定;但是,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出口,扩大内需不应挤出出口。

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恰恰说明了外需与内需之间的联动关系。在开放型经济中,外需和内需是相互促进、相互拉动的。例如,出口的扩大和增加,可以带动国内企业投资、就业和个人收入的提高,从而增加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而国内投资、消费需求的增加又会带动进口和国外居民收入的提高,从而间接增加本国产品和劳务的国际需求。正是在这种内外需求的相互促进中,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式反应。当前金融危机之所以引起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出口减少而引起了国内企业投资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的下降。这种现象从反面证明了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外需的重要性。

面对危机,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出口,它们在采取很多刺激经济措施拉动内需的同时,不仅没有放松扩大出口的措施,甚至重新祭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希望以此迫使其他贸易对象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在其首次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内把美国出口翻一番的目标。随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与澳大利亚开始就“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计划举行首次磋商,与印度签署“贸易与投资合作框架协定”等,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从依赖消费向强调增加出口的转变。此外,日本在面对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下,一方面竭力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海外市场,稳定和扩大出口,以刺激经济复苏。日本时任首相麻生太郎提出了“亚洲经济倍增计划”和“低碳革命”战略,都是为最终扩大日本的出口市场做准备。即使面对国际市场出口受阻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仍然没有放弃出口,坚持从多渠道拓展出口、刺激经济,以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其他国家如此,我们当然没有理由不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