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族驼运业在西北的兴起

回族驼运业在西北的兴起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回族驼运业在西北的兴起民国时期的包头民国时期的绥远城骆驼天性耐寒耐饥,不惧风沙,且有苦渡征途、任重任远的特性。呼和浩特地区的回族驼帮开始崛起。从此,回族驼队成为西北驼道上的一支主要力量。此时,虽有火车、河运承担大量运输,但驼运事业无疑更加繁忙。数十年间,古城回族中有20余家驼运业主,他们养的骆驼约有五六千峰。

一、回族驼运业在西北的兴起

img89

民国时期的包头

img90

民国时期的绥远城

骆驼天性耐寒耐饥,不惧风沙,且有苦渡征途、任重任远的特性。一个好的骆驼,不吃不喝,可以日行八十华里,坚持五昼夜。骆驼可食百草,只要不是有毒性的草,均可喂之,就连莎篙也可喂食。骆驼天赋的宽大蹄趾,是其他任何牲畜所不具备的,碰到沙壁,骡马之类不得不绕道而行,但骆驼不仅可以越壁而过,并且不影响载重。骆驼还有一个适应沙漠地带的特殊本能,就是经过长途跋涉,体力大量消耗之后,恢复期比较短,只要喂上好饲料,20天左右就可以复膘八成以上。骆驼这些独特的优点,使它自古以来就成为草原沙漠地区特殊的得力运载工具,号称“沙漠之舟”。

驼运除有长短途之分外,就营运对象和经营方式来说,大致可分为长跑蒙地的驼队,旧称“蒙商业”。去程驮货以蒙古族人民生活用品为主,到蒙地换取当地的土特产,以皮毛、绒毛、牲畜为主。交易可以带来极大的利益,一块砖茶换取一只上等羊为平常事。专业商业驼队到达目的地后,将货物批发给当地的类似货栈的商人;有的大商号,在起运两地均设有商号或分店。例如双盛义不但在几地设有商号,而且自己还有百峰以上的驼运队。资金雄厚,历史上在呼和浩特和包头一带享有盛名的大盛魁,在其全盛时期,养有担负护送驼运队的狗达百条之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呼和浩特商业机会丛生,回族商人实力雄厚的“德厚堂”曹家初涉驼运业,一出手就购买60峰骆驼走库伦(今乌兰巴托),超过包头所有回族驼户的规模。曹家在第一次驼运中获利颇丰。曹延旺及时把握历史机遇,压缩家族其他行业,抽调家族成员积累的商业资本用于驼运业。光绪三十年(1904年),乌里雅苏台(绥远人称之为前营)、科布多(绥远人称其为后营)地区发生灾荒粮价暴涨,曹家在去新疆贩运粮食的途中,认识到新疆市场的巨大需要,尤其是奇台(古台)的需求量很大,曹家从此专注精力远征新疆。呼和浩特地区的回族驼帮开始崛起。1932年,曹家凭借群体的力量赢得了以银元计算上百万的商业资本,规模宏大。杨家、王家、刘家、逯家等回族富商看到“德厚堂”曹氏家族的成功,开始利用各自的姻亲关系进入这一行业,成为驼商,陆续加入绥新间的驼运。“兴盛恒”王家、逯家、孙家先后搞起驼运。王有恒看到他们发家,到20世纪初,搞起了从呼和浩特至甘肃、新疆间的骆驼运输业。“永裕堂”的创办人刘荣,在骆驼行业中主要是搞“驼脚”给别人运输货物。“福喜堂”杨家开始搞起了从呼和浩特至甘肃、新疆间的骆驼运输业,经过一段经营后,又开始增加了行商贩运,逐渐活跃在“丝茶之路”上。

20世纪20年代,与曹家齐名的有杨“福喜堂”、马“福恒元”、王“兴盛恒”、逯盛家4家,每一家都拥有骆驼四五百峰以上。还有30多家有一定经济实力、经营规模较大,在钱庄有堂号、资金周转能力较强,能够创字号、立堂柜的回族商人把商业资本投入归绥新疆间的驼运业中,如刘家“福盛永”、孙家“和盛云”、逯家“聚盛德”、马孝“三义店”、梁俊“万盛魁”、梁富“万盛堂”、邸玉山“贵福元”等等。从此,回族驼队成为西北驼道上的一支主要力量。

包头的回族驼运业,始于乾隆末年。山东枣林回民马功来包头以贩运牲畜和为别人护送牲畜(俗称送牙子)为业,后又经营驼运业。嘉庆初年,山东林庆回民陈发旺、河北沧州回民韩昌旺等人来包头从事驼运。至道光年间,回族驼户已增至20多家,同时出现了回族开设的驼店——太平店和万顺店。当时,回族驼户有三大家:马功、“四盛公”杨天福和韩富梁,号称“三顶房子”养驼户,共有骆驼300多峰。其他如王秃、王三、白有努、甘大宁、班大宝、白来喜等小户,各家养驼不过20余峰。

到光绪初年回族驼户的基本情况:

大户:3户,养驼:300峰;

中户:22户,养驼:525峰;

小户:61户,养驼:305峰;

合计:86户,养驼:1,030峰。

从清末至民国,包头回民驼运业曾经有过两次发展高峰。清末在包头设置采办局长达八年之久,包头驼运进入一个高峰阶段,回族驼户由60余户增至86户,驼只由600余峰增至900余峰。包头至巴里坤沿路,运粮驼队源源不断。

1923年,平绥铁路通至包头。从此包头商贾云集,成为塞外的重要商埠“水旱码头”。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巴盟、伊盟、乌盟北部,各地的畜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通过水陆两路汇聚包头,内地的布匹、百货、烟酒、糖茶也由火车运抵包头,再由包头转往西北各地或平、津、河北、山东、山西。此时,虽有火车、河运承担大量运输,但驼运事业无疑更加繁忙。于是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从事运输的骆驼达2000多峰。

img91

德厚堂议事厅建于清光绪年间,回族商人曹彦父子在归化城创建驼运字号“德厚堂”,成为归化城回族首富,议事厅本是办公之处

新疆回族驼运以乌鲁木齐(迪化)、古城(奇台)为中心,分布在南北疆重镇。清末民初,迪化(乌鲁木齐)南关的杨福正驼行骆驼达3000多峰,海家、杨生瑞、马福祥也各有骆驼300~500峰,吐鲁番的“德义生”商号拥有骆驼500峰;古城(奇台)回民从事驼运业的人,大部分来自山西,还有来自宁夏、甘肃的。最为知名的驼运户有:陆二宝、陆廷宣、陆廷荣、陆廷举。陆家养驼700多峰;狄玉才、狄玉胜、狄玉金弟兄3人养驼600多峰;马义养驼600多峰;马振威、马振云、马振鸿养驼200多峰;王河、王同弟兄俩同杨五旦合养驼350多峰;马顺、马恒养驼550多峰:曹大个与其子曹万金、曹万银、曹万库养驼150多峰;王长汉、王生贵养驼400多峰;孙文茂、孙文奎、孙文喜养驼150多峰。除了上述养驼户外,小帮还有马琪、杨生瑞、马生福、包山等。数十年间,古城回族中有20余家驼运业主,他们养的骆驼约有五六千峰。

img92

民国时期归化城内大南街,清朝末年,归化城和绥远城合并,称“归绥”。日军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

img93

古城子(今奇台)主街道(莫理循拍摄于1910年)

img94

乌鲁木齐的街道 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1920年)生于澳大利亚。1910年,莫理循开始了为时半年的中国西部考察,从陕西咸阳出发,途经甘肃平凉、兰州、凉州、甘州、肃州,出嘉峪关进入新疆,经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一路西行到达伊犁,尔后向南翻越木扎尔特冰川,经阿克苏到达喀什葛尔,后向西过乌恰,最后到达俄国的奥什(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在此次考察中,莫理循亲历、亲闻、亲见的可靠记录,为我们了解清末中国提供了非常生动、直接的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