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国内学术界有很多争论。具体地说,主要是当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同志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新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和自由竞争、私人垄断阶段相并列的第三个阶段。我个人认为,研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一个新阶段这个问题,有它的重要意义。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国内学术界有很多争论。具体地说,主要是当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一个新阶段,它只是资本垄断的一种形式,和私人垄断相并列的一种形式,它本身不能构成一个新阶段。这是一种意见。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虽然列宁也曾经讲到国家垄断是和私人垄断相并列的一种形式,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发展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有了很多的变化,它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当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应该说,它可以构成资本主义发展当中的一个新的阶段。持这种意见的具体讲法又有不同,有的讲了在形成当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新的阶段;有的讲已经过渡完成了。但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也有分歧。现在我们国内比较多的同志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或称为“小阶段论”,即列宁所概括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一个是私人垄断的阶段,一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这是多数同志的意见。也有一部分同志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新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和自由竞争、私人垄断阶段相并列的第三个阶段。我个人认为,研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一个新阶段这个问题,有它的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经济上的特征。如果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看到这个阶段和那个阶段的特征上的差别,看到发展了的一些新的特征,这就能够更好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这些一般规律在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作用的具体表现,从而能够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它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研究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看是有意义的。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对革命的实践来讲,也是有意义的。因为理解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就能够使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的政党在制定战略和策略上有了科学的依据。正因为这样,战后资本主义的新阶段问题不仅我们国内讨论,而且在整个国际工人运动当中都很关心并从六十年代起就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研究战后资本主义是不是一个发展新阶段的问题,不要仅仅局限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是一个发展的新阶段的问题,或者是一个小阶段和大阶段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要从更高一点的角度,更原则一点的角度首先看,也就是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的方法论是什么?划分资本主义阶段的标准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和研究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在我们国内讨论阶段问题注意的比较少的。我们知道,根据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论述,划分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经济形态,是以生产关系来划的,或者说,是用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来划分人类社会不同经济形态的。根据这样一个标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这样几个社会经济的形态,当然,现在可以加上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这都是根据一定历史阶段上物质生产的社会形态,更具体地讲,是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结合的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的。那么,在同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划分它的阶段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个人有这样一个看法,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应该要根据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划分。所谓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是指的什么呢?所谓资本存在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比如产业资本,这是一种资本存在的形式,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金融资本、国家的财政资本等,这些都是资本存在的具体形式。资本主义发展之所以显示出阶段性,之所以这个阶段与那个阶段有区别,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看这些资本存在的形式当中,那一种是在整个社会当中占主导地位的,要以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要根据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区别各个不同的阶段,以这个为标准呢?原因有三条:

第一,因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是由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所决定的,同时,这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又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也就是说,一种资本存在的形式是不是占主导地位,它决定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生产力。因此,使得整个资本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阶段性来。

第二,因为这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也会制约着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也决定一定时期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运行的机制。因此,这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的形式,就可以表明资本主义这个阶段和那个阶段的区别。

第三,因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会制约各种剩余价值分配形式的地位和它们所起的作用。

根据这三点理由,我觉得,如果说区别人类社会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标准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话,那么,区别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展的标准,就是看资本存在的哪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那就表明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上。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按照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区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从马克思关于划分阶段问题的理论当中也是可以找到一些理论根据的。

第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里面,他在谈到如何认识经济范畴,经济范畴如何反映现存的社会结构的时候,他曾经讲过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在一个社会当中,总有某一个产业部门是占主导地位的,比如封建社会,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业占主导地位。不仅这样,马克思还讲到,这种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部门,它的生产关系,也会决定着这个社会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关系。比如封建社会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当中是封建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也决定着封建社会的工业也有封建生产关系的烙印。如手工业的行会组织,当时封建社会商业的公会组织就是这样一种情况。马克思讲的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工业当中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它也决定了其他的部门,如农业部门,或者流通的部门、商业的部门、金融的部门,也都要有资本的关系。而且马克思讲,这一点对理论的分析有很重要的意义。马克思这里虽然是从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来考察问题的,但是我个人觉得,他的方法论的原则也可以运用来考察一个社会形态下面的各种内在关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各个阶段当中也必定有一种资本存在的形式是在整个社会当中占主导地位的,这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规定并影响着其他形式,并且影响到整个资本运动的过程。

第二,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分析封建地租的理论,也是关于划分一个社会形态当中不同阶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马克思曾经分析封建地租经历过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种形式,这三种地租的形式表明封建社会形态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知道,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形式,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形式。所以,封建地租形态的不同,它也是由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形态不同来决定的。比如说劳役地租,反映在封建土地所有权的时候,领主不仅拥有土地,而且拥有农奴;实物地租,主要是反映封建主占有土地,生产工作者农民也基本上不占有或半占有,有一定的人身隶属关系,反映这种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形式;到了货币地租,反映封建土地所有权完全是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人身隶属关系已完全脱节。封建地租的三种不同存在形态正是反映封建的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形态的不同。对于一个社会形态,它的某个方面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还有过一段关于资本主义在工业当中发展的几个阶段的论述,那就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曾经经历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的三个阶段,这是马克思所能够考察到的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既表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阶段;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工业当中小资本逐步变成大资本的过程,资本逐步摆脱封建的枷锁、封建的垄断而取得产业资本之间的自由竞争的过程。也表明剩余价值生产的形式的发展从绝对剩余价值占主导地位发展到相对剩余价值占主导地位的过程,也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怎样从形式上的隶属发展到实质上的隶属的过程。总之,他是从工业资本形式的不同以及和劳动者关系的不同来区分出资本主义在工业中发展的阶段的。

第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面讲到股份公司的意义的时候,他说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存在。比如东印度公司。这种股份公司具有垄断性和特权性,也可以讲还带有一点封建性,这个时候的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当中并不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的形式。可是,到了马克思生平的晚年,这个时候股份公司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当中逐渐普遍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最新的工业组织形式。所以,按照马克思分析,即使同一个经济现象,同一个经济范畴,它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当中,在不同时期当中,它也可以占据不同的地位,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对资本存在形式,包括资本主义企业的组织形式,也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看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条件下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当中,我觉得,我们在考察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的问题的时候,也要从资本存在的具体形式、什么条件下、什么时期、哪一种资本存在占主导地位、起主要作用这个来划分。但是,这里有三个问题要弄清楚。

1.资本存在的形式和资本的占有形式有什么区别,我觉得这两者是不同的。资本占有的形式当然也是有多种多样的,比如同样是资本,它可以是私人资本占有的形式,可以是资本家集体占有的形式,也可以是股份公司、资本采取社会资本的形式,还可以是资本由国家占有的形式、国家和私人联合占有的形式、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来联合占有的形式等等。资本占有也有各种形式,也是具体的,也是可以发展和变化的,这是指资本归谁所有。而资本存在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本在各个不同生产过程、不同环节、不同部分它具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商业资本就是专门在商业领域活动的,产业资本是在产业领域存在的,银行资本,是银行的资本,借贷资本是在信用领域存在的资本等等。所以,它是在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各个不同经济部门具体的资本存在形式,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当然,这两者也有联系,资本的具体存在形式总是在一定的资本占有形式下存在,和一定的资本占有形式联系在一道,但是两者又有区别。区别在于,资本存在比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等,这些不同领域存在的资本有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在再生产过程当中相互关系的问题,有一个哪一种资本存在形式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所以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

2.以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划分阶段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一种原因和动力。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之所以呈现出阶段性,它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提高。因此会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主义再生产各阶段关系的变化,从而决定那一种资本存在形式成为整个资本当中占主导地位的形式。同时,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存在的具体形式、相互关系变化的方向、往什么方向发展,也是由生产力的变化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变化总的方向,由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决定它也是往资本社会化、资本关系的社会化方向发展。也就是从本来是私人资本这种形式逐步向社会化形式发展,资本的占有关系的存在形式也越来越社会化。所以我觉得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但是,划分它的阶段又要依据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即资本占有形式。比如说,是私人占有还是国家占有,这只是资本发展呈现阶段性的一种基础。但还不是区别的根本标志,根本标志在于资本存在形式中哪一种占主导地位。为什么呢?因为阶段性,不仅要反映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还要反映出再生产过程关系的总体,而这一点,只能是由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决定的。所以,资本的存在形式与资本占有形式也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划分具体阶段虽然以占有关系为基础,但标准还是以其存在形式的哪一种占主导地位来划分。

3.以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划分阶段与资本关系的一种外在表现来划分的关系。

所谓资本关系的外在表现,我个人理解,比如说,以自由竞争,以垄断来划分。所谓自由竞争与垄断,这主要是说明,资本相互之间的一种外在形式。马克思关于自由竞争谈得很多,他讲到的自由竞争,实际上是指中小产业资本的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中小产业资本关系的外在形式,这就是自由竞争。他在很多地方讲到的自由竞争的意义在哪里呢?自由竞争的意义就在于把资本主义内在的一种规律性作为一种外部的强制形式表现出来,我个人就是从这里体会到所谓自由竞争,就是指中小产业资本之间一种关系的外在表现。

同样,垄断怎么讲,垄断也是反映那个阶段一种资本的相互关系的外在形式。从资本主义发展来讲,自由竞争和垄断,所反映的关系,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自由竞争是反映中小资本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而垄断是反映大资本对中小资本一种统治的关系;二是自由竞争是意味着产业资本之间(主要是工业资本之间)的一种工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资本之间的关系,而垄断不是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而是产业资本同银行资本结合在一道,金融资本这种大资本对整个社会的一种统治。所以自由竞争和垄断的划分,这主要是从资本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划分的。因此,这里就有一个按资本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按照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来划分,这两者究竟是个什么关系,是不是有矛盾,还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划分标准是一致的,是一种表里的关系。按占主导地位来划分,这是一种内容,而按资本互相之间的关系来划分,是一种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按内容和形式来划分,这两者并不矛盾,是一致的,是一种表里的关系。

这就是我个人对于划分阶段方法论,究竟应该根据什么标准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我觉得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对当前大家争论的不可开交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是一个阶段,是个小阶段,还是个大阶段?从方法论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标准,否则的话,人云亦云,我们也分不清楚的,这是划分阶段标准从方法论来看的。如果我们根据第二个标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到现在为止,究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我认为,到现在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商业资本阶段。

我们知道,商业资本只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一种资本存在形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它是可以和不同生产方式发生联系的,从属于和服务于不同的生产方式。因此商业资本不能独立地构成人类社会的特殊经济形态,这一点首先必须明确,所以我这里要讲的,不是把商业资本作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这是不行的,划分人类社会经济形式(来分析生产方式)要根据一定的生产关系来划分,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来划分,这是肯定的。所以,商业资本不能独立地构成人类社会的特殊经济形式。马克思曾经讲到,商业资本是资本历史上更古老和自由的形式。所以商业资本的这种独立性,正是反映产业资本的不发达,但是商业资本越发达,独立性越大,越反映产业资本不发达,所以它本身不能作为独立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我们又看到商业资本确确实实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并在历史上又确实先于产业资本而存在,又促进了产业资本的存在,这两者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历史上,都是有联系的。它为产业资本的发展作了准备,因为它起过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并且从小生产当中产生出产业资本的作用,它在资本原始积累当中又起过积累货币资本,使小生产者破产的作用。正是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商业资本在整个资本主义形态当中,它是存在的第一个历史的阶段。所以我想,商业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从一定意义上讲的,就是从商业资本在历史上曾经是促进过资本主义产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我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而且它在产业资本之先,更古老,从这个意义来讲的。那么,作为产业资本前期的这种商业资本,它一产生出来,就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和特权性,或者说,带有一定的封建性。它的实现形态是商业利润。我们说商业利润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上是剩余价值,当然这个剩余价值不同于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剩余价值。这个商业利润主要还是掠夺小生产者得来的,但它确实是占主导地位的利润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资本是资本主义形态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第二个阶段,产业资本阶段。这个阶段从18世纪工场手工业逐步过渡到大机器工业,一直到19世纪自由竞争发展到最高峰为止。这个阶段是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工业资本成了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都是从产业资本的循环当中分离出来、独立出来的。并且又服务于、服从于产业资本循环。所以,产业资本成为各种资本存在形式当中占主导的地位,其他各种形式从它当中分离出来,服从于它,服务于它。那个时期连土地所有权也改造得适应产业资本的要求。所以马克思曾经这样讲过,他说:“伟大的经济学家像斯密、李嘉图,他们这些人,他们考察的是资本的基本形式,是作为产业资本的资本。”所以,李嘉图他们眼光里面主要不是考察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是在他们的视野之外的。或者说,重商主义是以考察商业资本为对象,商业利润为对象。这正是反映当时商业资本是资本存在的主要形式。而马克思、斯密、李嘉图他们考察的是资本的基本形式,就是产业资本。这也反映那个时期从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产业资本成为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形式。但是,当时的产业资本是分散的中小型的资本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反映为一种自由竞争关系,既不同于封建性垄断,也就是说已经摆脱了封建性垄断;又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垄断,即大资本的统治。

第二个特点,这个阶段的经济运动的机制主要是市场的价格机制。而且整个价格的机制也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分配。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价格高,表明在剩余价值中分得多。总之,利润率、利息率,都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决定的。

第三个特点,在这个阶段上,从生产领域来看,剩余价值生产的形式逐步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形式过渡,从本来是绝对剩余价值占主导地位向相对剩余价值占主导地位过渡。从剩余价值的占有形式来看,由于资本存在形式主要是产业资本,而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土地所有权都是从属的。由这一点决定剩余价值分配当中,产业利润也是占主导地位的,商业利润、利息、地租是从属于产业利润的。

第四个特点,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国际关系来看,主要是市场关系,是商品输出、国际贸易、国际信用等这样的国际经济关系。

那么,这个最高峰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由于第二次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逐步使得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样,资本主义发展就显出了一个新的阶段性,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金融资本主义阶段,是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第一个特点,是金融资本这种资本的存在形式在各种存在形式中占了支配地位、主导地位。具体地讲,就是像列宁在《帝国主义论》里面所讲的,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的数量和它的作用大大地增加了。当然,金融资本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的形成,是和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和信用的作用增长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马克思讲,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一种有力的杠杆,也是使生产社会化的一种有力的杠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信用作用的增加,促进了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以后,在产业领域逐步是大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金融领域里,大银行占了支配地位,这两者又在一起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资本存在形式,这就是金融资本。它凌驾于各种资本形态之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存在形式以后,资本占有的形式已经从私人资本占有形式转变到社会资本占主要地位。也就是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股份公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资本这种社会资本的形式,成为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式。资本形式的变化反映了资本占有的变化。企业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私人企业变成社会化企业,并要有社会化管理这样一种企业,这样使得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一个管理的阶层,从工人当中又出现了一个等级的工人。所以,这些变化都是同信用的作用分不开的,它以信用发展为基础,并且为媒介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态发生变化,金融资本占支配地位,因此,资本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变了,就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我们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中就可以看出,列宁虽然讲,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占统治地位,但是,他一点也没否定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而且他多次提到,资本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是从本来的产业资本发展到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列宁也是同意这一条标准的。所以,我说这两个划分不矛盾的道理也在这里。这种表里的关系从列宁的著作中也完全可以找到依据。资本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垄断占统治地位,从内容来讲,就是金融资本代替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

这个阶段的第二个特点,是在这个第三个阶段,即金融资本阶段,从整个经济运动的机制来看,由原来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转变为垄断竞争下的价格机制。也就是说,出现了垄断价格的作用,它与自由竞争下价格的作用是有所区别的,虽然同样都是价格机制,但是有着区别。金融资本占统治,外在关系是垄断,因此,价格机制也变成垄断竞争下的价格机制或垄断价格机制。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信用的机制大大加强,信用的机制,这是同银行的新作用分不开的。信用机制可以讲比价格的机制还更重要,一个企业能否存在,能否发展,很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得到信用,能不能得到金融的支持。所以,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的经济通过金融的中心,就是通过银行来控制,银行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主宰。因为银行控制整个社会货币资本的分配,从而也控制整个社会对资源和劳动力的分配。信用机制大大加强了,这也和前一个阶段不一样。所以,这种价格机制的变化,变为垄断价格,信用机制的大大加强,这个本身是反映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进一步社会化。归根到底,也反映它生产经营的社会化。大企业作用加强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联系加强了,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垄断价格的机制、银行信用的机制,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联系起来,使生产社会化过程得以组织起来。

第三个特点,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上,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主要的,但是这个阶段从技术基础来看,它的机器体系和第二阶段一样,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表现在:我们知道,产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时期,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技术基础和它的机器体系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马克思讲的发动机、传送机、工具机组成的。到了第三阶段,还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没有质的变化,机器体系本身,技术基础本身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不同的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发动机用的动力有所不同,从蒸汽变为电动机;工具机也有所变化,性能更好了,效率更高了,机器组成为一条流水线,组合也不一样了;机器本身的分工协作更加发达了,传动装置也有变化,但是,体系本身没有质的区别。所以,这个时候相对剩余价值是主要形式,它主要增强雇佣劳动的强度来达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从剩余价值的占有形式来看,虽然还是这几种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但是,应该讲,到了金融资本阶段,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中的利息,已经有了更重要的作用,占了更重要的地位。

第四个特点,资本主义生产的国际关系,主要是资本输出的关系,由此形成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关系。这个时候,真正的世界资本主义的体系形成了,对资本输出以生产上所结成的关系作基础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了,所以,反映出整个金融资本对全世界的统治也形成了。那么,到了第三阶段,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以后,由于信用的膨胀,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和经济危机在这个阶段加剧了,特别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生产进一步社会化,私人金融资本没有力量来摆脱这种矛盾,因此只能进一步求助于国家,要求国家不仅作为上层建筑,而且也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一定的经济实体来参加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和资本的循环过程。这样,资本主义发展就进到了目前所处的第四个阶段,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阶段。

第四个阶段,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结合在一起进行统治的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叫它一个什么名称呢?现在大家都讲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新阶段,关于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探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名词,似乎还不能很确切地反映战后的经济面貌。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的是国家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作为一种政权的力量来对经济起一种反作用,假如这样的话,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几个阶段上,这种反作用也早已存在了,尽管战后的这种反作用加强了,程度上有所加强,或者形式上有所多样化,可是这种作用以前也是存在的。因此,光凭这一点,也不能足以说明它是一个新的阶段,况且今天也不仅仅是这么一个问题,今天国家的资本也表现为国家本身就是一个资本所有者,资本主义下面出现了国家所有制,它本身就是一个资本所有者,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国家可以是拥有一定的国家企业,是一个产业资本的所有者;国家的金融事业,比如国家的银行,它又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从经济上讲,它又是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的单位;作为一个商品的购买者等等。所以,即使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本身也是作为经济的一种实体。因此,光从国家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好像不能完全表明今天国家经济的全貌。况且今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经济当中,它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私人的垄断资本的作用和意义就消失了。并不是这样,也不是一种国家力量独占的统治,而是国家经济的力量与私人资本的力量两者结合在一起,对经济进行统治,进行垄断。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新阶段,但把它叫作什么阶段还是可以进一步探索的。如果说,从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形式作标准来划分的话,这种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的结合,我个人有一个非常不成熟的设想,能不能叫它为财金资本,表明财政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出现的资本形态。当然,对金融资本和财政资本我们在《帝国主义论》的翻译中,它本来是两者混用的,在英文中这两个字应该是一个意思,但就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两个概念还是有所区别的。金融主要指银行、银行和工业的相互交融,相互结合,是这样一个概念;财政主要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的一种活动。我个人想,能不能把国家的财政资本和私人金融资本这两者结合起来出现的一种阶段、一种时期,就叫它财金阶段。这个问题在国外来看,今天也很不统一,多数还是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也有提出许多看法的,比如日本人也提出国家金融资本主义的阶段。那么,从战后来看,作为一个新阶段,和前面几个阶段比较起来,它本身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呢?从它的经济各方面来讲,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私人的金融资本和国家的财政资本这两者相结合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存在的形式,反映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第一方面就是从战后反映出来的资本占有关系看,或者是战后所有制的关系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的占有关系也是有所变化的,那就是出现了一种多样化的情况,除了原来就有的私人垄断资本这种形式之外,战后国家资本、国家占有、国家所有制在一些国家程度不同地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在占有关系上,也反映出私人与国家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完全的国家所有制、国家的企业。它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形成的。一个是通过资产阶级国家收买私人资本的企业形成的,另一个途径是由国家通过预算,建立国有企业形成的。这种国家所有制企业,多半是在这样一些领域存在:一个是一些基础的产业,主要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的。比如说道路、港口、码头、机场等等。这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的需要而搞的;第二类属于国家所有的企业,属于科研机构,也是适应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主要是这两类。当然,也有与此相应的新型工业部门,是归国家所有的企业。另外一种形式是私人和国家的联合所有。这种形式在一些国家也有所发展。所以,从占有关系上看,同战前是有这种变化的。当然,今天的私人占有在整个所有制关系当中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因此,有些同志不同意今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阶段,理由之一就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否构成当前一个新的阶段,要看所有制关系,看资本占有关系。今天既然国家所有在整个所有制当中还不是占到主要地位,所有制方面主要部分还是私人所有的。那么,还不能说今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根据我的想法就是,资本占有的形式虽然也是划分阶段的一种基础,但是它还不是最主要的标志,主要的标志还是要根据资本存在的形态来划分。因为今天国家所有制虽然在整个所有制关系中还不是占到主要的地位,而且看起来,在我们目前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和时期里面,也还看不出国家所有制在整个资本主义所有制体系当中会占到主要的地位。国家所有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这两者也是有矛盾的,因为国家所有无非是资本家的一种集体财产,国家所有、私人资本所有两者当然是一致的。但也有矛盾,从整个资产阶级来讲,它需要有国家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或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但是,它如果过度地膨胀了,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发展了,那么对私人资本讲起来,它也是会受到抑制的,也是不愿意的。所以,它既要求国家资本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它又要使它的发展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些同志认为,既然战后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了,是不是将来发展到私人资本没有了,全部是国家资本,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从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到了,比如说,为什么今天里根、撒切尔夫人他们要推行一种货币主义或者称供应学派,这个当中的原因之一,也反映出来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有矛盾。这一段时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膨胀过于厉害了,对私人资本有所限制,所以,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力量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加以一定的约束,也反映出这个问题。再比如说现在法国的密特朗上台,他不是有一个扩大国有化的计划么,按照他的计划来看,要把国有的成分占到整个经济的40%,可是上台以后,他稍微采取了一点措施,搞了几项国有化以后,就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很大反对,现在这个计划又在那里停止了。这些都反映出今天私人资本既需要有国家资本一定的发展,又不允许它过度地发展,所以,国家所有制在今天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体系当中,战后是有所发展,但是还没有占主要的地位。可是,我们又要看到,这个国家所有制,因为它有国家政权的支持,并且国家掌握着银行,掌握着财政等经济杠杆,所以,国家资本在整个经济中所处的作用,并不是简单地用国家所有制的比重来衡量的,国家在整个经济当中的作用比国家所有制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所以我们说,如果从资本存在的形式来看,从国家财政资本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运动当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应该说,今天和过去是有所不一样的,这种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构成为今天资本主义再生产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资本形式,这种资本存在形式,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一方面。从资本占有关系来看,反映出国家资本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结合国家是一种上层建筑,还掌握着各种经济杠杆,那么这种资本的形式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那就比它本身的国家所有制的比重要大得多。所以,第二方面,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就可以看到战后国家财政资本和私人金融资本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那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我们知道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战后来看,这个资本运动公式当然还是适用的,马克思已指出来了,可是在这个资本运动公式当中,一定要估计到国家财政资本的作用。首先,比如从货币到资本这个运动阶段来看,这个货币由国家掌握着国家的银行,而且常常是中央银行,它就是通过信贷政策,通过供应资金或贷款,对私人货币资本起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给它贷款或者收缩贷款、利息、信贷的政策,或者是减税、免税等,这些方面对私人货币资本数量的多少,来源怎么样就有很大的影响。从它购买的商品来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资料,一部分是劳动力。战后劳动力再生产也有国家的很大的作用,主要的就是国家所举办的各种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这对于培训劳动力,发展劳动力来适应现代资本的需要,这是一个组成部分;从工人使用的生产资料来看,我们说,由于国家建立各种科研机构,有各种产业部门,最现代化的新兴的工业部门、一些基础的产业,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所以在这个生产资料当中,不管从使用价值来看,使用价值的国家企业所提供的这些服务,比如说电力、能源、交通、道路等等,同时,国家供应出来的价格,有些是比较低价的,这也是对私人资本发展的一个条件。所以,从资本运动公式的G—W这个阶段来看,确实今天已经不是马克思所分析的单纯是私人资本本身的运动,在这个私人资本运动当中,已经和国家资本的运动紧紧地结合在一道。从资本流通的后一个阶段即商品—货币来看,战后同战前比,也有很大的区别。今天国家作为一个商品购买者,作为一个消费者,它通过向资本家订购,对于资本家商品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国家大量向资本家购买商品,给他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有利的销售市场,保证他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得到实现。所以,从循环的这个阶段来看,国家财政资本的力量本身也是起着一个很大的作用。国家既作为货币的提供者,商品的购买者,作为商品的供应者来起作用,也通过国家各个方面的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来起作用,两个方面的作用都有。因此,从战后整个资本的运动来看已不是单纯的私人资本起决定作用,当然也不是单纯的国家资本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在一道,在再生产过程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从这两个方面看,战后是私人的金融资本和国家的财政资本相结合,这样的一种资本存在形态占了主要地位。如果说过去金融资本是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相结合,那么,今天的国家财政资本呢?如果具体化一点,国家的财政资本既有国家的产业资本,也有国家的借贷资本,也有国家的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它从生产到流通到分配到再分配,国家资本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它存在的领域比金融资本还要广泛。私人金融资本和国家财政资本相结合,因此,就意味着资本的进一步的社会化。这是这个阶段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过程的机制来看,也有变化,当然原来的价格机制,原来的私人信用的机制,还依然存在,但是这些机制已经受到了国家的影响,是在国家一定程度的干预的条件下来发生作用的,和过去完全是一种自由市场的价格或者私人垄断竞争的价格机制已经有所不一样,这是一方面。原来的机制有了国家资本的因素以后,它本身有所变化,可是另外一方面呢,就是还出现了一种国家强制性的机制,这一点是过去所没有的。比如说,特别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计划化、规划化,这种对经济发展的机制是过去所没有的。

第三个特点,从战后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和占有来看,也有区别。从战后剩余价值的生产来看,战后,特别是1950年代中期开始,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是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快再生产的速度这样一个途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得来的。从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占有以及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占有来看,国家资本参与了国民收入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这个因素在加大。今天我们看到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中,政府的收入或者支出一般达到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30%—40%,高的达到50%,这个比重相当得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家预算的收入或者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10%左右,这个比重是比较小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间也只有20%,所以说明它在整个资本主义的分配起很大的作用。那么,相应地,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种形式当中,当然原来这些形式照样存在,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都有,但是,国家所得到的税收的形式,归国家占有的,也就是归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占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第四个特点,从资本的国际方面,也反映出和战前不一样,国家的作用,国家资本的作用加强了,除了原来私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所形成的国际关系之外,国家资本的输出增加了。而且国家出面的这种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条件甚至国际经济的国家同盟都纷纷出现了,私人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受到国家的影响,是在国家的支持扶助下、推动下进行的,这与第二、第三个阶段有着很重要的区别。

这里从几个方面看到的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当中和过去不同的一些特点。这样看,战后资本主义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最根本的就是已不是私人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而是私人的金融资本和国家的财政资本相结合即财金资本占支配地位,这种财金资本的外在形式就是财政资本和私人资本结合在一起对经济进行垄断。所以,如果从资本的外在形式来划分阶段的话,那么,今天可以讲是一个垄断的阶段,但是这个垄断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垄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从资本存在的形式来划分的话,那么,今天和以前的完全是私人资本垄断已经有了显著的区别,现在发展到了私人金融资本和国家财政资本一道来进行垄断了。

在山东省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会暑期

讲习班上的报告,1982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