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南非经贸合作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中国—南非经贸合作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 中国—南非经贸合作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贸易结构是否具有互补性是贸易双方开展和扩大贸易往来的首要前提。中国与南非主要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较激烈,双方优弱势情况大体一致。

5 中国—南非经贸合作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贸易结构是否具有互补性是贸易双方开展和扩大贸易往来的首要前提。总的来说,在能源等矿产品上南非处于比较优势,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处于比较优势,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加工品,则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本报告将就中南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具体分析。

5.1 中国—南非贸易互补性分析(5)

总体而言,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近10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主要集中在矿产品、贵金属等资源类产品及纺织品机电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贸易结构还集中在比较低端产品上,这主要是由两国国情和国际分工决定的。南非是靠国内资源致富的,素有“矿产波斯湾”之称,制造业也是其支柱产业之一,但还不是特别成熟。中国则是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但是高科技技术还比较落后,有待进步。中国在两国贸易中在纺织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类及机电产品等制造业产品上处于比较优势,而南非则在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等资源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对于一些原料产品,纸张,较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则具有较高的竞争性。

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双方的贸易商品结构还不太理想,有待优化。中国对南非的出口一直以轻工产品为主,占对南非出口额的50%以上,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日用陶瓷等,此外,还有机电产品、焦炭、化工产品等。南非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铁矿砂、铬矿砂、羊毛等。实际上,中国和南非都还拥有一些其他优势产业和技术,如中国的农业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技术等在南非就很受欢迎;南非的采矿设备制造水平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对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来讲,南非的产品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和销售潜力,可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存在互补性的产品,中国可以扩大对南非出口中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同时南非应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来缓解某些产品出口过度集中的局面,南非也可以向中国出口优势产品,进一步开发双方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的全球化战略。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双边贸易,提高双方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5.2 中国—南非贸易竞争性分析(6)

5.2.1 贸易结构的竞争性

中南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之间存在着竞争性。从两国进出口结构来看,南非出口中国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贵金属及制品、纸张、纺织品及原料、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塑料橡胶等。而中国对南非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矿产品、塑料和橡胶等。中国与南非主要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较激烈,双方优弱势情况大体一致。

根据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在中南贸易中,中国在纺织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类及机电产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上处于比较优势,南非则在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等资源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对于一些原料产品,较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则具有较高的竞争性。可以发现:中南两国贸易结构还是比较低端,主要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上,因此,两国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应该注重贸易产品的多样化,也要积极发展科技,努力实现双方高端产品的贸易,实现双边贸易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南非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及优势

南非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铁矿砂,有色金属铜、铝;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木浆等纤维状纤维素浆;废纸及纸板等。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南非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矿产品或其制品,铁矿砂为南非向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此外,锰矿砂、钴矿砂的出口也分列南非对华出口的第五和第八位,且增长迅速。不锈钢板材、普通钢铁板材、铝及铝板等也是南非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

表5.1 南非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2011年)金额 单位:百万美元

img71

续表

img72

商务部国别数据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id=29043

南非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优势有:

南非向中国出口矿砂、矿渣、矿灰、有色金属(铜、铝、镍等),主要是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而形成的比较优势。南非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因此矿产资源是南非要素丰裕度高的生产要素,借助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南非在这类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生产并向中国出口。

在2007年以前南非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在2007年中国首次超过南非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但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出口国的位置还是一直由南非保有,基于两国在黄金生产方面都具有超绝对优势,所以两国在黄金贸易方面不发生贸易流,但因为同时南非铂族金属和铬金属这些贵金属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而且南非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钻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南非德比尔斯(De Beer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销售公司,其营业额一度占世界钻石供应市场90%的份额,因此以黄金、贵金属、钻石为原料生产的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等成为南非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

在中南贸易中,钻石等贵金属制成的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等商品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尽管这些商品不关乎国计民生,属于奢侈品的范畴,但这些商品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性,因此南非生产的这些商品具有超绝对优势,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因此具有定价权,可获得垄断利润。而中国在此商品上具有超绝对劣势,中南这些贵金属、珠宝产品贸易额越大,南非从中国获得垄断利润就越大,而且此种贸易模式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对奢侈品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所以中南贵金属、珠宝贸易,从经济方面上讲,贸易获利方在南非。

南非的铁矿石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战略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对钢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使中国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尽管中国是世界上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但铁矿石的定价权却不在中国人的手中,而由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牢牢把控世界铁矿石的价格权,它们是澳洲的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以及巴西CVRD公司。南非昆巴公司(Kumba)是目前非洲大陆最大的铁矿和钢材生产商,也是世界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铁矿石开采量占南非铁矿石开采总量的83%,所生产的80%矿石用于出口。在全球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铁矿石的供给国和需求国之间会进行权衡,各国也会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展开国际间的重复博弈、较量与争夺。而在这博弈的背后,铁矿石的拥有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成为各个铁矿石需求国游说的对象。中国全面加强与南非铁矿石合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而且有利于地区铁矿石安全体系的构筑,有利于双方的地缘政治优势和维持长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这一方面来讲,中南进一步的铁矿石合作对双方有益。

中国对南非出口的主要商品及优势

中国对南非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如无线电发射设备、摄像机等。此类产品在前期所占南非市场份额很少,仅为6%,但因我国机电产品价廉物美,所占市场份额逐步提高,目前已占南非进口总额的44%。高科技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无线电话、复印机等。中国在南非此类产品的进口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但面临着来自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纺织品如男女套装,上衣、长短裤及各种鞋靴,中国在南非此类产品的进口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另外,我国的焦炭在南非的进口中也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表5.2 南非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类)(2011年)金额 单位:百万美元

img73

商务部国别数据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id=29044

中国向南非出口的主要优势有:

中国向南非出口商品的优势主要是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中国向南非出口的服装、鞋靴、家具、玩具等商品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于南非的劳动力成本,所以中国在此类商品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中国还向南非出口机电商品以及车辆零配件,尽管此类商品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技术,但这些商品属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梯,也就是生产此类商品的技术非常成熟而且非常稳定,决定此类商品生产的优势不是技术,而是劳动力,中国恰恰在劳动力方面是有优势的。我国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是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市场几乎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中国对南非出口的企业获利是很低的,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极不稳定,需求价格弹性和替代性大。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危险,到时中国对南非出口将毫无优势可言。

经过对贸易商品的深入分析,南非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优势远远大于中国对南非出口的商品,同时,此优势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持久性,不易改变性。

5.2.2 出口市场的竞争性

2010年,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依次美国、中国香港、东盟、日本等,出口额分别占中国当年出口总额的18%、14%、9%、8%。2010年,南非的主要出口对象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比重分别为12.1%、8.6%、7.9%、6.2%。

表5.3 中国主要出口对象贸易数据(百万美元)

img74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indexType.asp?p-coun=%D3%A1%B6%C8

表5.4 南非主要出口对象贸易数据(百万美元)

img75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indexType.asp?p-coun=% D1% A1% B6% C4

从中南双方各自的外贸对象国分布结构来看,南非的外贸对象除去中国之外,两国都以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韩市场作为主要的外贸合作对象,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以美国为例,中南两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大都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近年来,两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中,重工业产品所占比重呈上升的趋势,轻工业产品有下降的趋势。南非传统上是西方经济的一部分,与德、美、英、日等国贸易关系非常密切,也与欧洲国家(主要是西欧、北欧国家)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南非地理位置优越,使其转口贸易异常活跃,这些都是其在与中国出口市场竞争方面存在的优势。

5.3 中国—南非经贸合作分析小结(7)

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简称IIT)是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在两国在某一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img76

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若T=0无产业内贸易;0<T<1存在产业内贸易;T=1完全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越低,表明两国相同行业的产品的差异性越大,因此两国行业的竞争性越低;反之,产业内贸易指数越高,表明两国产品在品质等方面比较接近,相互之间的竞争性就越高。

表5.5 2001-2010年中国与南非产业内贸易指数

img77

数据来源:http://www.trademap.org/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南两国双边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是特别高,总体上小于0.5,因此两国相同行业间的产品差异性较大,产业间贸易明显,总体上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中南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是纤维素浆、纸张、皮革制品和箱包、食品、饮料、烟草等,都大于0.5,这说明两国在这些产品和行业上竞争性比较强。而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纺织品、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当的低,远远低于0.5,有的甚至接近于0。产业内贸易不明显,主要是产业间的贸易,因此,这些产业两国贸易竞争性比较小,而贸易互补性很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矿产、资源类初级产品及一些较低档的工业品。资源矿产类、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类及机电产品则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双方互补性较强,南非主要是在资源矿产产品上占据优势,中国则主要在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类及机电产品这样的高新技术产品上占据优势。这主要是由双方的国情,资源优势等决定的。南非本来就是一个矿产丰富的国家,而中国相对来说,矿产资源还是相对贫乏的,加上这几年着重发展科技,出口商品在制成品上有了很大突破。而对于一些原料产品、纸张、技术含量的产品则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根据以上分析,在中南经贸合作过程中,应注重从进一步开拓经贸合作领域和及时推进贸易投资调整两方面做出努力。

5.3.1 进一步开拓经贸合作领域

南非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也是非洲大陆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南非经济发展稳定,自由化水平高,双方经贸合作空间很大。中国的采矿、发电、汽车等方面的机电产品在南非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南非的银行业、保险业、汽车制造、矿山开采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为南非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双方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对方的市场潜力,将会获得互利共赢的发展。

5.3.2 及时推进贸易投资调整

中南两国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产品进出口结构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就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两国除了开展一般商品贸易,还应广泛开展技术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不仅如此,两国还应积极开展相互投资、合作生产、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以带动双边贸易的全面发展。

南非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还是进入其他非洲市场的门户。南非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在南非投资意味着直接进入南部非洲市场。同时,南非在为非洲大陆提供能源、救济援助、运输、通信和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南非传统上和欧盟关系密切,南非商品进入欧盟市场可享受最惠国待遇,8%的出口商品可以免税。因此,在南非生产的一些产品如纺织品,可以绕过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和配额限制,充分发挥优势。近年来,南非对外商投资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在南非投资生产的产品除在当地销售,还可向周边国家辐射,甚至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随着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市场潜力的不断显现和投资环境的成熟,中南双方以商品贸易为主的经贸联系也将渐渐转为贸易与投资并存的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