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印度经贸合作概况

中国—印度经贸合作概况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中国—印度经贸合作概况1.1 概述中印贸易情况简介: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中印双边贸易增长迅速,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双方举行了中印经贸投资合作论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印度共和国商工部联合经济工作组关于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目前,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1 中国—印度经贸合作概况

1.1 概述

中印贸易情况简介: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中印双边贸易增长迅速,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199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仅为2.56亿美元,到2/年已增至29.14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十倍;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印双边贸易额逐步上升,到2004年中国和印度双边贸易总额已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36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中印贸易总额达73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年增长了24.4倍。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阿联酋,同时也是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场。具体数据见表1.1

表1.1 中印双边贸易额

img41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indexType.asp?p-coun=%D3%A1%B6%C8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其中,中国铁矿石进口额占中国从印度总进口额的一半以上。由于印度国内钢铁生产量较低以及基础设施发展中钢铁需求量大,印度对中国机电产品的需求十分活跃,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化工产品、机械器具也保持较高出口增长速度

2006年是中印双方政府确定的中印友好年,安排了一系列大型活动以促进双边的交流与合作。6月18日,中印两国官员在拉萨宣布,两国将于2006年7月6日重新开放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这意味着中印之间多年以来近乎停滞的边境贸易将重新启动。2009年3月,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率团访问印度。9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团赴印度出席世界贸易组织小型部长会议。2010年1月,印商工部长阿南德·夏尔马率团来华出席中印经贸科技联合小组第八次会议,温家宝总理会见,商务部长陈德铭同其举行会谈。双方举行了中印经贸投资合作论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印度共和国商工部联合经济工作组关于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12月15日至17日对印度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两国总理共同商定2011年为“中印友好交流年”,用以促进中国和印度,从高层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的友好交流交往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政府修改了双边贸易目标,改为2015年达到1 /亿美元。

1.2 中国—印度经贸发展现状

自1991年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以来,印度的对外贸易显示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中印双边贸易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目前,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仅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和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双边贸易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中国和印度在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了两国的预期值,达到739亿美元。

中印经贸发展有利因素

1.2.1.1 原材料进口需求巨大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引发了对原材料进口需求的扩大,从而带动了中印贸易。随着房地产行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中国对铁矿石及钢铁的需求急剧上升。而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国,其国内需求尚不足产量的一半,因而扩大出口的空间很大。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年均递增60%,除2002年钢铁一度跃居第一位外,其他年份铁矿石都是中国从印度进口的最大宗产品,占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三分之一左右。(1)

1.2.1.2 印度经贸政策自由化

印度对外经贸政策的日趋自由化不仅加快了自身贸易的增长,也促进了中印贸易的快速增长。自1991年印度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的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关税率不断降低,进口限制不断减少。1999年瓦杰帕伊政府上台后,在推动以全球化、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改革方面变得更为果断。松了绑的印度企业在国际市场表现越来越活跃,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商机。这使得印度的对外贸易从1996年的73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 800亿美元,翻了一番。2005至2006财政年度印度的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总贸易量达到2 400亿美元。

1.2.1.3 印度潜在市场庞大

印度市场为中国产品出口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中国在连续多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之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化。国内制造业面对日趋饱和的国内市场和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关注世界其他新兴市场。印度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正在成长中的经济体,自然备受关注,而自2002年起印度大幅降低关税,正好为中国产品进入印度市场提供了契机(2)

1.2.1.4 中印货物贸易结构和产品种类互补优势明显

在中印商品贸易中,双方的进出口产品类别有着较大差异。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矿产品和农产品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占中国对印度出口总额的48.9%,其次为化学制品14.7%、金属制品10.6%、纤维及纺织品4.6%。(3)中印经济互补性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资源性产品方面,中国向印度出口焦炭、煤、生丝和钢材,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铁矿砂、矿产品。在粮油食品产品方面,中印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印度偏爱豆类、香料、洋葱等。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大蒜、食糖,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海产品。在轻纺产品方面,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玩具、鞋类、生丝、短绒棉,其中中国对印度玩具出口占印度玩具进口总额的90%,对印度鞋类出口占印度鞋类进口总额的20%。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棉纱线、棉机织物和纺织原料等。在医药产品方面,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盘尼西林、青霉素,印度主要向中国出口抗生素。在化工产品方面,中国主要向印度出口化肥、染料、氧化锌等。在家用电器方面,中国家电在印度比较看好,但现在市场占有率不高。在信息技术方面,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达,其软件与中国硬件结合很有潜力。

虽然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额并不很大,但是近年来的贸易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两国间贸易发展空间仍然宽裕。此外印度拥有日益庞大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发达的信息产业,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也十分巨大,以制造业见长,两国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双方还可探讨在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中印经贸发展不利因素

1.2.2.1 中印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金融危机以来,印度出于保护国内就业等因素,出台了新的签证政策,限制外籍人员在印务工,已经导致大批在建项目搁置。2009年印度成为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之一。2010年,印度发起11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包括PVC胶膜、偶氮二甲酰胺、硝基苯胺、冷轧平板不锈钢、纯碱、耐热玻璃器具、吗啉、土工格栅等。对此中国和印度已经开展了定期的贸易对话,以便在出现贸易争端时解决矛盾。(4)

1.2.2.2 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中印贸易合作水平虽然不高,但基本保持平衡,中国盈余有限。然而到2006年,印度对华贸易出现赤字,由2005年的8亿美元顺差变为逆差41.2亿美元。进入2007年,印度对华贸易赤字继续上升,2010年印度对华出口208亿美元,进口408亿美元,中印两国200亿美元的贸易差额几乎与印度政府赤字相等,这一现象在印度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印度媒体曾专门撰文建议印方采取措施,积极寻求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种类,以缩减正在扩大的印方逆差。两国贸易不平衡主要源于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从进出口结构分析,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矿产品和农产品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而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机械制品、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纤维及纺织制品。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这种进出口结构使得印度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有限,也容易产生贸易逆差。如果不解决快速增长的中印贸易赤字问题,巨大的贸易失衡将会给两国的经贸合作带来障碍

1.3 中国—印度投资概况

1.3.1 印度投资环境

印度于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积极引进外资。1991年8月至2009年3月,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45 364.7亿卢比(约合1 065.24亿美元)。2011年1-7月,印度共利用外资179.32亿美元,同比增长43%。2011年4-7月,利用外资的三大来源地分别为毛里求斯、新加坡和美国,外资额分别为50.84亿美元,27.8亿美元和4.2亿美元;外资投入的三大领域分别为医药行业、服务业(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业)和电信业,外资额分别为29.96亿美元、24.62亿美元和17.44亿美元。(5)

1.3.2 投资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印度投资环境的有利因素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便宜、英语水平普遍较高、软件业发达、法律较健全等。不利因素为:缺乏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水、电、煤严重短缺,石油等资源匮乏,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环境污染严重等。印度曾为英殖民地,公司法源自于英国公司法修改而来,其公司治理风格与企业文化均与西方企业较为接近,例如已在纽约挂牌上市的计算机软件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和Wipro以及医药公司Dr.Reddy s Laboratories等,均采用西式管理风格。在金融市场方面,印度全国有超过一万多家上市公司,数目远高于中国,股市成交金额也高于大陆股市,尤其在2004年7月调降证交税后,股市更加活络;就股市投资而言,印度在许多方面更具吸引力,例如较为完善的公司信息揭露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和更有利于投资者的司法体制,与欧美金融市场的关系亦较为密切。(6)

印度外商直接投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电信、电子电器设备、生物医药、服务业、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电器电子、化工化肥、食品加工、纺织业等。印度法律规定外商投资可以通过金融协作、合资、技术协作、资本市场等方式进行,不同的行业外商投资的出资比例不同。

1.3.3 中国对印度投资概况

与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相比,中印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相对较少.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公司在印度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57.9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营业额58万美元,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印度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 352.6万美元,印度对华投资项目77个,实际使用金额5 520万美元。2010年中国公司在印度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52.6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营业额227万美元,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印度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 671万美元,印度对华投资项目77个,实际使用金额4 931万美元。2011年中国公司在印度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74.4亿美元;中国公司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 721人,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印度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9 590万美元,印度对华投资项目130个,实际使用金额4 217万美元。(7)如下表所示:

表1.2 近三年中国对印度投资情况

img42

数据来源:印度商工部网站http://commin.nic.in/

表1.3 近三年印度对中国投资情况

img43

数据来源:印度商工部网站http://commin.nic.in/

中印经贸合作中的一大亮点是基础设施合作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参与印度基建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目前中国企业已在印度承建了大批电站、电信、地铁等项目。而从长远看,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需要在产业结构方面所具有的较强的互补性,决定了两国在各自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诸多利益共同点和广泛的合作空间。

1.3.4 印度对华投资概况

近年来印度对华投资步伐有明显加快之势。2004年印度对华投资近2 /万美元。印度企业在华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印度企业注册数从2/年的23家上升到2003年的77家,累计投资额也从2/年的1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5亿美元。从产业分布上看,印度的投资主要流向技术构成的两端,即高技术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如药品、软件)和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耐火材料、钻石生产加工和包装等行业)。2010年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总额为237亿美元。

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投资总额为2.5亿美元;截至2009年10月,印度对华累计投资总额为3.3亿美元。如此的投资比例在两国各自的利用外资总额中都是非常低的,与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对称。总的来看,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中印之间的贸易规模还相对较小,与两国的大国地位不相称;相互投资规模小,增长波动大;两国相互依存度较低,经贸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不过,正是由于两国发展阶段不同、经贸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就为两国发展互补性经贸关系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进一步表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在收益。(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