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山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佛山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佛山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一、工业园区成为全球产业和资本转移的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一个全球统一的大市场正在形成。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效益产出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使佛山市产业的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加快。

第一节 佛山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工业园区成为全球产业和资本转移的载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一个全球统一的大市场正在形成。

(1)伴随着这一进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分工和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

(2)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的生产方式。生产系统与全球金融和全球市场相连接,制造业发生全球性转移,导致了全球性生产和全球市场的扩展以及全球资本流动。外来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跨国公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制造业的全球转移成为新的全球生产系统重组的新特征。

(3)全球化促进全球产业结构重构。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并向以知识、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变,表现为3个明显的倾向:①传统制造业的高技术化;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③全球就业结构的知识化。全球化的结果导致全球产业的转移。当代全球产业循产业梯度从高往低的波浪式垂直转移向持续的技术扩散转化,中小投资规模的企业空间转移向大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生产网络扩张演变。随着发达国家加速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也积极转移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转移变得更为广泛。

(4)全球化激化全球产业转移的新模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改变了以往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局面,使得美国和欧洲公司得以抛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取得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廉价进口商品充斥市场,生产进一步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工业国家和高工资国家从而失去制造业工业岗位,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大江大河流域成为地球上人口、工业和城市最集中和最快速发展的地区。曾在1990年初以势不可挡之势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倾入千百亿美元的投资风潮已经停歇,外国直接投资将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地带,如中国、韩国、墨西哥和拉美,大公司已将直接投资转向公司的收购和兼并。

(5)经济全球化迫使政府降低税收、减少预算赤字、放松商品市场管制。首先,减税刺激资本流入。全球化和全球资本市场管理的放松为全世界投资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投资可能,由于资本流动更加灵活和便捷,投资者很快就能把资本从一个国家撤出而流向另一个国家。其次,削减财政预算为企业预留资本空间。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压力下,欧洲国家大幅度削减了预算赤字,一些国家甚至与英国一样实现了国家预算盈余。目前,国际资本移动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表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综合实力,抢占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上端,控制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而将制造能力向外转移,发展海外生产基地。当前,国际投资的一个最新趋势就是投资区位正在向有产业集群基础的地方转移,而以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园区发挥着强大的产业、资本集聚效应。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化运行机制有效实施的产业制度安排和社会组织安排,为资金、土地、人才、信息、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有效集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基地。在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产品细分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化,并由此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平台,更加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在这里的聚集。

佛山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各类大小不等的特色产业集群32个,佛山市因此也成为广东省内形成产业集群较早、发展较快、特色比较显著的地区之一。佛山产业集群特色主要有:①以内源型经济为主;②产业链突破了行政区划限制;③专业镇集群突破了一、二、三次产业划分的框架,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快速崛起;④配套组合、协调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发展形式;⑤建立了以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有机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体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推动其由低端产业逐步向高端产业提升。大量同类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一个镇(街)集聚成群,形成“一镇一品”、“一镇一主业”的特色专业镇是佛山市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征,目前,佛山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专业镇有19个。佛山市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加速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效益产出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使佛山市产业的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加快。佛山市的顺德区,为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实施了新型的工业化战略,重点建设顺德科技工业园(包括顺德工业园、容桂高新园、杏坛工业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通信、医药保健、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饲料、光机电一体化等8大产业及传统产业创新,建设科技孵化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中心。2004年6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确定了顺德科技工业园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备的配套设施,为提升顺德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顺德科技工业园吸引了日本东芝、日本松下,加拿大北方电讯、大冢制药、康富来、泰科电子、联合包装、多纳勒汽车配件、亿讯电子、联合电子等国际知名大企业和跨国集团相继前来投资合作,其中松下、东芝、泰科、北电网络是世界500强企业。2003年,顺德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上缴利税约7亿元。

位于南海区的狮山科技工业园区,截至2004年10月累计引入企业258家,其中狮山科技工业园区南区引进238家企业,北区引进20家企业,引资额50多亿元,外资企业有28家,合同利用外资约4亿元。较大的外资企业——西班牙乐家洁具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洁具制造商,在狮山的厂区年产值约1.5亿元。2004年末,佛山市招商引资再传捷报,投资约1500万美元的神钢线材加工(佛山)有限公司进驻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这是落户该园的第二家世界500强企业。

禅城高新区地处中心城区,既是产业集聚的平台,也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载体。2003年3月,该高新区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先后被广东省高科技厅批准为“广东省民营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中心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业基地,据2004年统计,该园区共有外资企业1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三洋电机的独资企业——广东三洋空调机有限公司在禅城高新区投资1.66亿元扩大经营,新项目的主要产品是家用空调机,预计年产值达12亿元。

据佛山市外经贸局统计:2004年1~11月,佛山市合同利用外资比2003年增长32.9%,实际利用外资比2003年增长24.8%。在招商引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佛山市招商的领域不断扩大,借助三大汽车产业基地落户广州的优势,佛山市着力引进汽车配件产业。自2004年10月12日佛山市成功举办2004中国佛山(日本)投资推介会后,目前已有165家汽配产业落户佛山市各区,汽配产业开始成为佛山市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产业链也得以不断延伸。在这样的成绩面前,在3~5年时间内,汽配产业将成为佛山市的支柱产业。目前,佛山市共有2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44个项目。外来投资和外来产业的注入,加快了佛山市产业升级的步伐,正在成就佛山产业的辉煌。因此,工业园区是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载体,是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地方生产体系与全球生产体系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好工业园区,是符合佛山市实际的战略决策,对于佛山市进一步发挥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推动了佛山市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

泛珠三角经济圈是指包括大珠江三角洲及其辐射和相互辐射的地区在内的广阔经济地带。根据我国现行各地区区划,它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通常也叫“9+2”。泛珠三角经济圈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将对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观念和增长方式的改变提供良好的契机,必将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各种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紧密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地域时空跨度较大,合作领域广阔的巨型经济圈,它的聚合和扩散呈多向度开放;它的结构是多级次、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它的推动力是多元化,进程是多极多向度分步推进。

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为泛珠三角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聚合生产要素,形成区域规模经济,在区域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统筹规划,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的产业链;通过贸易自由化形成共同市场,在机会均等与权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

由此可见,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其结果有以下几种:①社会影响大,引导政界、企业界关注区域合作问题,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企业的发展空间大;②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大市场;③辐射面广,加强了相关行业或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④政府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目前,泛珠三角地区可启动的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产业结构配套、旅游资源互补,物流运输服务、科技文化合作等,这对于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圈核心区的佛山,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发展商机。佛山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北连广州,南邻港澳,交通信息便捷,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环境优越。佛山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和自身的条件,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来自国外和泛珠三角地区的投资商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能力,引进了许多国外和国内的龙头企业入园,逐步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推动了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很大,一个龙头企业往往能带动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蓬勃发展,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产业链条拉长。抓住一个龙头企业,就如同抓住“线头”,使一大串高科技配套项目和技术的“珍珠”随之跟进。如顺德科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到位,目前,已引进了东芝、松下电器、泰科、北电网络等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还引进了丰田合成塑胶、爱信精机(佛山)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爱三汽车配件,东海理化电机、光洋六和、顶峰日嘉、日本矢崎等8个日资汽配项目。入园的国内知名企业有:科龙集团、格兰仕集团、万和集团、伟雄集团、华润涂料、环球制药、顺德海尔、南方电缆等。同时,科龙集团、格兰仕集团、华润涂料等大集团和名企业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为产业簇群,相互之间形成庞大而完整的产业链。汽配、家电逐步成为佛山市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提高了佛山市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佛山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产业强市战略为工业园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2003年6月,佛山市第九次党代会制定了要把佛山建设成为“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宏伟战略目标。在产业强市战略提供的强大支撑下,2004年3月29日,《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正式出台并向社会公布。在《规划》的第二部分“目标与策略”中,明确了佛山城市定位:制造业高度发达、岭南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明确了佛山市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以建设产业强市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建立“园镇互动”机制,推进园镇发展,控制村级工业用地的开发和建设,引导零散的工业逐步进入产业园区。打破行政区划,推动东南部部分产业向西北部合理有序地转移,整合产业和城镇空间,实现在大的区域尺度上的集约发展,建成一批产业聚集度高、规模大,技术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园区。通过园区组合推动产业带发展,实现产业的有序转移和产业升级,提高佛山的区域竞争力,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这一切都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产业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产业发展是佛山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必须依靠不断增强和提升的产业实力支撑。近年来,佛山市经济实力雄厚,2003年,约占广东省4.3%的人口创造了广东省10%的GDP,佛山的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均处于广东省的第三位,这一切有赖于佛山的产业。

在20世纪80年代,佛山市经济有着辉煌的一页,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发展步伐放慢,究其原因就是佛山这个传统的工业城市面临着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问题。为了加快佛山经济的发展,提高佛山市的整体竞争力,佛山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整合地区资源,启动建设大区域交通网络体系。佛山各区纷纷掀起园区经济发展的热潮,目前,佛山市及各区均建有科技工业园。

佛山市委、市政府通过资源整合,强化规划,把各区工业园整合到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框架内,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规划、建设各工业区,推动工业项目进园区,实现产业整合聚集,园镇互动,全力打造产业强市。目前,各个园区产业定位明确,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四、工业园区便于优化配置资源

随着佛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及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已成为佛山市经济发展的特征,尤其是产业集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以工业园区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工业园区以其固有的优势,在吸纳外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接纳就业人口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佛山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化运行机制有效实施的产业制度安排和社会组织安排,为资金、土地、人才、信息、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有效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基地。工业园区是政府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工业园区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收新工业的投资,缓解工业对中心城市的压力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解决城市内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混杂造成的社会性与环境问题。工业园区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政策工具,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一种外部环境条件。因此,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效地改善招商投资环境,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集聚。在工业园区由于企业集中布局形成企业工业群,相互之间形成一定协作关系可以取得专业化协作的集约规模,它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交流与传播和交易费用的降低。

(2)城市集聚效应。民营、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了小城镇内部布局功能分区,使城镇内部各有机体有效运行,促进城镇规模扩张,城镇规模扩张又有利于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这样,工业园区可以获得较好的城镇外部经济。

(3)信息成本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工业园区内企业相对集中,它与功能发达而完整的专业市场共存,使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捕捉各种最新的市场信息,丰富人际渠道,将信息高效传播,使企业收集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减少,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贴近市场,甚至超前于市场。

(4)环境成本低。工业园区能够集中解决道路交通,用水供电,环境保护等共用设施问题,可以做到分散排污,集中处理,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益,消除企业与农民、居民之间的矛盾。

(5)配套成本低。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集群,由于集群内部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系统。又由于这些企业处于同一个区域(工业园区),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的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以及人才招聘成本。

(6)创新效应。在同一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不仅有利于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促进企业间产品与制度创新;而且企业集群内部的竞争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新企业的衍生。工业园区通过聚集作用将大量要素集中到园区中来,利用园区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能力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等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建立工业园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进资金、技术、发展产业,同时便于生产要素的高效集约利用和产业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佛山各大工业园区围绕着建设“产业强市”的宏伟目标,紧紧抓住工业园区便于优化配置资源的有利条件,努力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内的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内的路网和生活、工业给排水工程以及园内桥梁,绿化、员工村等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能力,使生产要素(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得以合理、优化地配置,促进了佛山市经济的高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