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自由贸易区的演进与发展实践

国际自由贸易区的演进与发展实践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国际自由贸易区的演进与发展实践国际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国际分工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GATT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的多边国际协定。

第二节 国际自由贸易区的演进与发展实践

国际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国际分工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根据国际自由贸易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功能特征等,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国际自由贸易区的萌芽时期

自由港是世界上诞生最早的一种经济特区,是开放度最高的一种特别税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为了扩大对外国际贸易,顺应贸易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开辟了自由港,并且把自由港转型发展为自由贸易区。最早的自由港出现在欧洲,13世纪法国已开辟马赛港作为自由贸易区。

自由港首先在欧洲诞生并且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欧洲各国疆域狭小、资源种类单一和内部市场容量有限,区域分工明显,促进了地域之间的商品交换,进而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欧洲位于地中海北岸,半岛和岛屿众多,港湾条件优良,航海业比较发达。因此,13世纪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和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等港口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港口和贸易中心。

二、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时期

以1547年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南那港——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的出现为标志,自贸区已有460多年的历史。[10]根据自贸区发展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传统自贸区阶段(154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这一时期的自贸区发展主要依托通商口岸和交通运输便利的港口建立自由港,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共设立了70余个自贸区。这一时期的自贸区围绕两条主线而发展:一是随着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西欧最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力水平和商业比较发达,加之地处地中海北岸,港湾优良,交通便利,成为世界商业经济的摇篮;二是欧洲强国为了建立与大机器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国际分工,疯狂拓展海外经济侵略基地——殖民地,并在殖民地设立自由港,再通过自由港掠夺殖民地的廉价原材料,同时高价向其输出工业产成品,赚取国际贸易利润。因此,自由港成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工具。

除了热那亚自贸区,在17—19世纪,欧洲的一些贸易大国先后在一些主要港口或附近地区设立自由港或自贸区,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自贸区、那不勒斯自贸区等,德国的汉堡自由港、不来梅自贸区等,法国的敦刻尔克自贸区,丹麦的哥本哈根自由港。19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强国开辟亚非拉新航线,自由港逐步由欧洲地中海沿岸发展到东南亚地区,如新加坡、香港等自由港。

20世纪20年代以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为垄断资本主义。为了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又将一批“租借地”设为自由港,如亚丁、吉布提等。此时,美洲才出现自贸区,乌拉圭设立的科罗尼亚自由区、墨西哥的第华纳自由区等。1936年,美国设立第一个对外贸易区——纽约自由港。在此阶段,世界自贸区总体发展呈现前期缓慢、后期加速之势,大多分布在发达国家沿海港口地区,功能单一,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11]由于受二战影响,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世界自贸区发展陷入停滞。

(二)国际自由贸易区与GATT多边国际协定并行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全球共设立100多个自贸区。自贸区由自由港和自由区为主拓展出新的形态——出口加工区,由从事传统单一的对外贸易或转口贸易功能扩展到加工、制造活动,发展成包括转口、加工、建筑、旅游、贸易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自贸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成为战后各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GATT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的多边国际协定。1985年5月,关贸总协定的正式成员已发展为9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关贸总协定国家和地区的总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80%以上。关贸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具有重大影响。1956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掀起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次浪潮。

此时,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分工的需要,世界经济呈现出GATT多边国际协定与自贸区并行发展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宗主国,成为独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于60年代开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纷纷设立“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形式的经济特区,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世界爆发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产业结构,要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工序转移出去,寻找海外投资出路。因此,出口加工区形式的经济特区——自贸区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迅猛发展。

1958年,世界首个从事出口加工的自贸区——香农出口加工区在爱尔兰设立。中国台湾于1966年开始设立高雄、楠梓、台中等出口加工区,马来西亚设立槟榔等出口加工区,菲律宾设立巴丹、马坦岛、碧瑶等出口加工区,韩国设立马山、里里等出口加工区,新加坡设立裕廊等出口加工区。这些早期的出口加工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自贸区。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亚洲四小龙”就是成功的典范。[12]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出口加工区有70多个,分别位于40多个发展中国家。

(三)国际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在经历出口加工区黄金时代后,新兴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把自贸区建设作为发展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引进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试验基地和发展战略。如日本硫球群岛的那霸港、韩国的济州岛等。据统计,80年代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共设立了679个自贸区,90年代增长到900多个,约70%分布在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率先掀起了新一轮区域合作的浪潮,欧盟27个成员国海关于1993年共同实施统一的《欧共体海关法典》,成为关税同盟的典范。之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这些区域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二次浪潮。美国作为市场机制发达、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的GATT缔约方之一,高度重视自贸区的作用。1970年,美国创建了10个自贸区;1980年增加到77个;1994年高达199个,分区285个,共计484个。美国设立自由贸易区是多轨公平贸易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市场开放,设立单边、双边、区域性的特色自由贸易区,而不是依靠多边的、统一的自由贸易协定设立统一的自贸区。

此时,亚太经济圈内正在迅速兴起自贸区热潮。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60年代开始纷纷设立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成功承接了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工序的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带动了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四)全球兴建自贸区的热潮与WTO多边贸易协定作用渐弱并存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这一阶段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而WTO的作用日渐趋弱。2013年初,向WTO报告的FTA高达546个,中国参加了其中的310个,“区域主义多边化”已成为引领国际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不仅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FTA的建立,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其中,在全球市场迅速形成一张庞大而交叉重叠的FTA网络。

在多哈回合停滞10余年后,区域贸易协定风生水起。2013年以来,美欧宣布建立“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日本宣布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欧盟和日本启动欧日“经济合作协定”(EPA)谈判。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推进自贸区谈判,这些新的动向必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国际自贸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第三次区域经济合作浪潮,是由于新技术迅猛发展、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只有相互开放市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各国政府为了稳定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格局,积极利用WTO最惠国待遇的例外规则开展区域贸易,寻求发展之路。因此,世界主要国家试图通过以建立自贸区为主的区域经济制度安排,走出困境,实现经济增长。在此,笔者通过分析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自贸区发展动态及特征,探寻自贸区的国际发展趋势。

(一)欧盟(EU)

欧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3]生效,欧洲正式进入欧盟时代。欧盟现由28个国家组成,人口已超过4.8亿。欧盟各成员国让渡了部分国家主权给欧盟的超国家机构,这些超国家机构主要有4个: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就经济一体化而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欧盟突破了欧共体以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为合作中心的格局,大大扩展了成员国在欧盟框架下的合作领域。而且在政治一体化方面,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和民政事务的合作也给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虽然欧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整体经济呈负增长,但是目前欧盟经济已经走出了最低谷,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域贸易占欧盟对外贸易总和的55.4%,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

(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就将变革跨大西洋关系作为重要议题,力图在新的世界经济基础上构建新的欧美同盟关系。然而,直到2007年4月,美欧才签署《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计划》,并成立“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债悬崖的冲击,欧美两大经济体为了拯救自身经济,开始转向建设双边自由贸易区,通过取消关税或降低非关税壁垒来降低企业的国际交易成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欧美两大经济体于2013年6月开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Agreement,TTIP)谈判,计划在2年内完成谈判,以最终建立美欧自由贸易区。TTIP谈判最直接的原因是美欧两大经济体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带动经济复苏,而从长远看则是相互借力,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TTIP谈判面临重重障碍,但前途光明。主要原因有两大因素:

一是TTIP的构建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欧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者的经济产出占全球的一半,双边贸易额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欧美双方同时都是其海外投资的主要对象。因此,拥有8亿人口的美欧FTA一旦建成,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和全球价值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按照欧盟的估计,美欧自贸协定可使欧盟经济体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27年前分别提高约0.5和0.4个百分点,相当于860亿欧元和650亿欧元。同时,服务贸易发展基础雄厚。美国和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和服务贸易国家集团。双方同时都是其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主要对象,约占其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0%,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空间较大,而且可能形成欧美区域一体化中的亮点。此外,双方关税水平较低,建立自贸区对现有经济利益影响不大,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是TTIP的构建有丰厚的地缘政治红利。由于美欧之间特殊的政治与军事联盟关系,如果TTIP能够建成,将有利于美国积极推动的TPP谈判。目前,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加入TPP谈判的意愿更加明确。因此,美国对2015年完成TPP谈判既主动又乐观。美国将构建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以TPP和TTIP为两翼的全球经济与政治布局,旨在继续主导新的国际贸易规则。

(三)日欧“经济合作协定”(EPA)

2010年,欧盟和日本已达成旨在加强包含双边贸易在内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3月25日,日本与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同意启动“经济合作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s,EPA)谈判。据欧盟贸易委员德古特预计,自贸区谈判将持续3到4年。

日欧“经济合作协定”(EPA)发展前景审慎乐观。首先,日欧自贸区谈判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双方互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于双方都有着很大的必要性。日本和欧盟经济总量共计占全球大约三分之一。欧盟是日本第三大出口市场,是日本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日本是欧盟第七大出口市场。双方稳定深入的贸易往来关系为自由贸易区谈判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同时,日欧达成自贸区的意愿都很强烈。双方希望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复苏。但是,非关税壁垒和农业问题将是日欧自贸区谈判的焦点和难点。欧盟和日本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但日本设置了诸多非关税壁垒;农产品是欧盟第二大贸易顺差的来源,欧盟对农业大量补贴,日本一直对国内农产品实行高关税保护政策。因此,在自贸区谈判中,双方在对本国支柱产业进行必要保护的基础上,是否能在汽车、农业等非常敏感复杂问题方面达成共识,将直接影响着自贸区谈判的成败。

(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TPP最初源于2002年10月智利、新西兰、新加坡三国展开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谈判。2005年4月文莱加入,当年7月四国签署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后,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相继加入谈判,谈判国达到12个。目前TPP已举行了16轮谈判,TPP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全球GDP的40%。此外,韩国、菲律宾、泰国、中国台湾地区也都有加入TPP谈判的意向。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由美国主导的亚洲经济合作模式。奥巴马总统执政后,明确提出了美国将与有关国家达成一个拥有众多成员、符合21世纪贸易发展要求的高标准的一体化协议。美国计划要在2013年内推动TPP谈判取得圆满成功,但当年12月举办的跨太平洋贸易协定12国部长级会议未最终达成协定。

TPP不是单纯的自由贸易协定,是涵盖各参与国之间关于市场金融监管政策、环保评估标准等一系列内容的“一体化”协定,各成员国要进行国内宏观经济和相应的制度改革。而成员国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关税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解决这些谈判议题将困难重重。随着新成员的加入和谈判进程的不断深入,TPP谈判将愈加艰难和复杂,但是,由于美国主导并强力推进,达成一个拥有众多成员、高标准的一体化协议完全是有可能的。

如果达成协定,TPP将成为有史以来签署的最大的地区性协定,覆盖占全球经济逾三分之一的国家。有迹象显示,在知识产权和国有企业待遇等有争议的问题上,各国部长正开始找到可能的妥协方案。很多观察人士认为,谈判将在2014年初收官,这取决于美国和日本将给予彼此以及其他TPP成员国多大的市场准入。[14]

(五)中日韩自贸区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简称“中日韩自贸区”,“中日韩FTA”。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金边出席“10+3”会议期间,正式提出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得到了日韩领导人的认可。

2012年5月13日,中日韩三边投资协定在北京签署。这是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协定,是中日韩之间的第一份法律性经济协定,对提升三国投资往来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进行了三轮谈判,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并决定将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谈判进程。

随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不断深入,受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谈判将经历曲折和艰难,但是谈判最终应能达成共识。其主要因为中日韩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基础良好,互补性较强。中日韩三国均为全球重要经济体,2012年,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之和为14.3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和亚洲经济总量的20%和70%。三国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和进出口市场,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合作密切。2012年,三国的进出口总额为5.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35%。根据日本三菱综合研究的分析,三边自贸区的正收益比任何双边的都大,自贸区建成后中日韩三国GDP将分别增长1.63%、0.23%和1.84%。而2011年中日韩区域贸易只占三国对外贸易总和的21.3%,远低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北美自贸区和欧盟。如中日韩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是一个人口超过15亿、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未来区内贸易必将有较大幅度提升。[15]

复杂的地缘政治将是影响谈判进程的重大障碍。三国之间复杂的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使未来谈判缺乏稳定的政治基础。此外,TPP的进展直接影响中日韩自贸区的进程。尤其是日本宣布加入TPP谈判,将使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因此而延缓。由于TTP谈判也有诸多困难,因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依然有希望达成。

(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目标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全方位,包含货物、服务、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各领域;二是高水平,打通现有东盟与对话伙伴签订的5个双边自贸区;三是短时间,2015年底完成谈判。由于RCEP的自由化程度将高于东盟已分别达成的自贸协定,RCEP将充分考虑区域内发展较慢的国家,在废除关税等议题上给予充分的缓和安排。

可见,RCEP谈判就是要系统整合以东盟为中心的各个自由贸易协定,提高效率,并实现更大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与TPP相比,RCEP是市场开放水平适度、便利高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标准,而非高水平的自由化标准。实际上,RCEP和TPP是分别以“南南合作”和“北北合作”为主导的跨太平洋合作方式。谁先谈判成功,谁就有可能主导未来的世界贸易秩序。RCEP应该比TPP谈判更容易达成共识。因为RCEP只需协调好东盟与6个自贸伙伴国已经签署的5个自由贸易协定,就将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增强东盟在亚太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内需的增加将是拉动全球贸易增长的关键。随着亚洲内部贸易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拉动力不断加强,RCEP有可能产生更适合新兴经济体的区域性贸易规则。

如果RCEP谈判成功,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占全球总量的1/3,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亚洲发展展望2013》称,2025年,RCEP将为全球创造6440亿美元收入,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0.6%。对各成员国GDP的贡献率从最高5.8%(文莱)到0.6%(新加坡)不等,对中国的贡献率1.4%。RCEP反映出亚洲国家的利益诉求,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摆脱对西方市场的过度依赖。

RCEP谈判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目前东盟主导RCEP谈判的影响力不足,需要谈判国尊重东盟在RCEP谈判中的中心地位。二是由于发达和欠发达经济体具有不同利益,各国可能采取许多保护主义的豁免条款,使RCEP只能实现较低程度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三是RCEP协议将逐渐涉及竞争政策、环境和劳工标准等新贸易问题,由此可能造成谈判的困难。四是由于成员国企业对法律规定认识不足,参与、利用RCEP协议的积极性不高。但是10+6成员国共同努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2015年将要建成的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都将为RCEP谈判创造有利条件,推动RCEP谈判进程。[16]

(七)俄白哈关税同盟与独联体自贸区协定的签署

随着前苏联的政治解体,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发展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情况更复杂。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纷纷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成立独联体,成员国包括除格鲁吉亚及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1994年初步签订了自由贸易区条约,但由于部分国家未批准实行,自由贸易区条约未能生效。

1.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

2009年11月27日,俄、白、哈三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包括《关税同盟海关法典》在内的9个文件,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诞生。2010年1月1日,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成立,三国境内实行统一关税,并对第三国采取统一的贸易政策。2011年7月,俄白哈三国正式取消关境。三国建立关税同盟的基础是俄罗斯的海关法典。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水平主要参照俄罗斯关税水平制定,其中俄、白关税水平差不多。鉴于三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同盟对哈萨克斯坦设置了过渡期,所有优惠政策[17]的过渡期都将于2015年结束。

此外,三国还将统一协调劳动力市场和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并签署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协议。2012年1月1日,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欧亚经济委员会(2012年7月1日取代关税同盟委员会),是负责协调欧亚一体化进程的超国家机构。俄白哈经济联盟从2012年起与欧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另据俄新社报道,俄白哈关税同盟将与叙利亚签署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

欧盟是俄罗斯的主要经贸伙伴。根据联邦海关局的数据,2011年1至4月,同欧盟的贸易额(1179亿美元)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48%。俄罗斯主要的欧洲贸易伙伴包括德国(208亿美元)、荷兰(207亿美元)和意大利(123亿美元)。

2.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

2011年10月18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摩尔多瓦、亚美尼亚等8个独联体成员国共同签署了《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定》。与会的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政府代表未在条约上签字,但表示有意愿加入该条约。根据“此后批准的国家将在其批准后过30天生效”的相关规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议会批准该协定,《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该条约旨在实现独联体国家之间真正有效的自由贸易,并推动各国未来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之下的一体化进程。条约要求各国相互取消大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并尽量减少依然存在进口关税限制的商品清单。这份新的自由贸易区条约将取代目前在独联体框架内的数百个多边和双边协议。

(八)非洲自贸区[18](GFTA)

2009年10月22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简称“南共体”)、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简称“科迈萨”)和东非共同体(EAC,简称“东共体”)三个地区性组织的26个国家举行首脑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由26国组成、GDP总值约为6240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

设立非洲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希望解决地区内市场准入事务中的话语权,促进自贸区内各国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建设。远景目标是建立共同市场。非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刺激该地区内的经济贸易发展。如非洲自贸区建成,南共体、科迈萨和东共体将包括近6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约1万亿美元,是非洲经济总量的58%,可创造价值8750亿美元的广阔市场。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三个地区性组织首脑会议上指出,非洲最大的敌人和弱点是没有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非洲在解决全球贸易中面临不平等地位的正确和重要一步。

此前,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分别于2005年、2008年和2009年启动自贸区建设,这为非洲自贸区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关税壁垒较高、供应链薄弱、产业同质竞争等问题,使得非洲自贸区建设困难重重。[19]

综合上述世界主要自贸区发展的动向,可以归纳出自贸区发展的新趋势:

一是自贸区缔约国呈现多层次性,自贸区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更广。以成员国政治经济差异划分,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有南南型(平行型)合作与南北型(垂直型)合作。在目前自由贸易合作中,单纯的平行型合作减少,而垂直型合作以及纵横交错型合作增多。贸易谈判协定不仅包括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还包括经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合作、投资规则、竞争规则、环境政策和劳工条款等贸易运行规则。

二是政治因素在自贸区谈判中的影响提升。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是一国政府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的两大主要因素。由于现在政治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目前FTA谈判中越来越重视政治因素。尤其是在垂直型合作中,发展中国家会对发达国家做出较大的让步。[20]

三是目前FTA谈判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超越成员国国家的权限内容,各成员国让渡的主权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如美国与欧盟对自由贸易协定和自贸区谈判最为积极,均把TTP、TTIP、EPA等作为主导世界经济和提升本国地位的工具。[21]

四是世界兴起FTA建设热潮,全球自贸区网络正在形成。欧美发达国家的自贸区在注重“强强联合”,建设高标准、更大规模的自贸区网络的同时,加强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签署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自贸区协定。亚太地区也成为了本轮自贸区建设中的热点地区。除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自贸区谈判外,亚太地区也日益成为欧美国家自贸区谈判的重点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