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州沿海开发的路径

台州沿海开发的路径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向上对接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要求,及时跟踪了解国家和省的动态,将台州沿海开放开发的最新动态和良好形象及时传递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争取将台州沿海开发的战略构想、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长三角和省级层面规划,为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审批创造条件。要针对目前沿海产业带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顺省、市、区(县)和园区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主体参与台州沿海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台州沿海开发的路径

台州沿海产业带的“三阶段开发路径”的基本内容是:三年(即到2013年前后)完成夯实基础;三年(即到2016年前后)完成结构完善;四年(即到2020年前后)实现跨越提升。该路径强调:①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贯穿沿海开发的两条主线;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是三个同步推进的过程;③在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不同阶段,工作重点要进行动态的调整。

图4-2 台州沿海开发的阶段

表4-1 台州沿海开发的路径

img8

续表

img9

1.夯实基础阶段(2010~2013年)

2013年之前,台州沿海开发处于夯实基础阶段,该阶段,开发工作主要围绕搭建大平台、巩固产业和企业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展开,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核心是加快区域的经济增长。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可以概括为“五大工程”,即氛围营造工程、组织保障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示范区和基地提升工程以及产业平台搭建工程。

(1)氛围营造工程。围绕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精密、系统策划舆论宣传方案,积极营造大开发、大发展的氛围。一是向上对接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要求,及时跟踪了解国家和省的动态,将台州沿海开放开发的最新动态和良好形象及时传递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争取将台州沿海开发的战略构想、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国家、长三角和省级层面规划,为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审批创造条件。要提高对外宣传的统一策划、组织、协调水平,打响台州沿海产业带品牌,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二是对内加强宣传和引导,在战略目标、总体规划和基本思路等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要认真做好典型导向宣传,激励各类主体的斗志,全力营造沿海开发的浓烈氛围,助推加快发展态势。在宣传手段上要讲求艺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避免舆论宣传工作流于形式,放大氛围营造工程的实际效果。

(2)组织保障工程。建设沿海产业带,需要举全省、全市、各区、各县之力合力推进。要针对目前沿海产业带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顺省、市、区(县)和园区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主体参与台州沿海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实台州沿海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加强沿海产业带建设过程中各级、各类主体的统筹协调与日常联系。沿海产业带涉及6个县(市、区)及开发区,经济发展和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加快形成有利于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机制十分重要。一是要坚持重点工作用重兵,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配备得力的干部,形成创业、干事的良好导向。沿海开发领导小组和执行部门的力量必须配强配足,把最强的干部、真正能干事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团队,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注重项目化和量化,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和重点工作,注重跟踪督察,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三是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创新跨区域绩效考核与财税分配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四是要加快研究建立政府主导的沿海开发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沿海产业带建设。

(3)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完善交通公用设施。公路重点抓好沿海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椒江二桥及连接线、75省道和74省道南延等项目建设,贯通沿海大通道。铁路方面抓紧推进甬台温铁路四大支线(台州石化支线、大麦屿支线、头门支线、健跳支线)和台金铁路工作,积极拓展内陆腹地。机场既要加快台州(路桥)机场改造,又要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港口重点开发大陈岛30万吨级港区(含黄琅作业区)、头门港区和海门港区组成的中心港区,及大麦屿港区、健跳港区、龙门港区,在头门岛建设20万吨级以上产业码头,提升港口竞争力。二是完善生产配套设施。电网重点抓好500千伏路桥台东变、玉环陈屿变,220千伏温岭玉麟变、临海童燎变、路桥石化变,110千伏开发区商务变、三门沿赤变等,加快形成高效、安全的区域一体化供电体系,消除用电“瓶颈”。供水重点实施长潭水库扩容工程,牛头山水库向临海沿海片引水工程和海水综合利用等。环保重点是加快椒江、路桥等二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建健跳、杜桥、松门等中心镇的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三是美化城市景观形象,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纲,完善生活配套设施,突出主要城市功能区;以中心商务区的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设施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景观化和现代化。

(4)示范区和基地提升工程。围绕示范区和产业基地的提升和完善,加快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以建设世界级的石化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好完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碳四和碳五深加工以及塑料橡胶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能够支撑大石化发展的物流配套产业,形成大石化产业链综合优势。二是以建设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基地为中心,以再生金属园区的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重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围绕国家级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突破,促进机电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和转型升级。四是以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示范区开发和建设为契机,争取国家和省级政府的支持,探索政策创新和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求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跨越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渔业。

(5)产业平台搭建工程。产业平台工程的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思路,引进优势企业和龙头项目。台州沿海产业项目要高起点谋划,产业带建设不能走低水平重复建设之路,要坚持“择优选大,宁缺毋滥”。从国内沿海开发的经验看,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是加快产业集聚的一条捷径。要把招商引资摆在很突出的位置,加大联合招商引资力度。要坚持实施“引大聚强”战略,重视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以此带动沿海产业带的加快建设。特别是在引进世界500强、央企、军企、大型国企上要有更大的作为,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多头出击,齐头并进。各重点开发区块要按照沿海产业带产业投资导向目录,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功能定位,注意集中力量引进、培育一些可在近期实施的规模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和项目。二是加快园区的现代化建设,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按照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现有园区规划水平,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满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及物流集聚区、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支撑条件。抓好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加强各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重点抓好国家级医化园区、石化园区、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等建设,促进临港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2.完善结构阶段(2014~2016年)

2014~2016年,台州沿海开发处于经济结构完善阶段,该阶段,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加强产业链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展开,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核心是提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大工程”,即产业结构优化工程、企业扶优促强工程、集群现代化工程和城市软实力提升工程。

(1)产业结构优化工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经济结构,其中重点是在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狠抓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保税仓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消费;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新流通业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先进要素集聚能力,提高工业的运营效率,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二是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包括:①立足传统制造业,做优做强存量文章。重点是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增强科技、技改等创新动力。重点抓好汽摩、医药、模具、泵业等产业提升试点。同时以专业工业区块为平台,进一步加快20个上百亿元规模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②布局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增量文章。从台州市情出发,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筛选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将农业生物产业、海洋生物产业和医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重点;选择新能源、新能源交通运输及配件作为发展次重点。同时配合打造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将有条件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于新能源产业的设备制造,形成新能源装备产业;把“三网融合”和创意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大对信息传感网、公共安全网、智能电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扶持。③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形成工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局面。以文化创业产业特别是工业设计为重点,积极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传统“配套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和巩固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优势”。

(2)企业扶优促强工程。针对大中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实施扶优促强工程。①以上市为“抓手”,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化运作、政策扶持”的基本原则,采取“四个一批”的梯队战略,即上市一批企业、操作一批企业、培育一批企业、发掘一批企业。政府要出台系统的扶持政策,鼓励区内企业通过上市开拓资本市场,做强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剥离或新设等方式实现控股子公司上市,实现家族控制与企业社会化的最优平衡。通过上市,改进企业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从管理机制上提升企业竞争力。②培育多元主体,促进资本集中,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大力鼓励民营资本与国资、军资结合,培育多元主体,优化产权结构,形成多种所有制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局面。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③帮助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高水平发展。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战略规划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明确政策和资金扶持计划,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支持其在省外、海外设立原料、能源供应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3)集群现代化工程。在现有全区和块状经济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和政策引导,实现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广大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①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内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研发转变。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以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主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积极占据技术领域的制高点。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生产。②构建公共产业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建立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权,明确分工、加强协作、聚焦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③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全面建立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机制,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

(4)软实力提升工程。台州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重硬件建设、轻软件配套的问题,台州沿海开发要抓住新城市建设的契机,大力实施旨在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社会建设工程”,包括:①大力提升城市的商务吸引力。重点是形成完善的法治环境、务实诚信的商业体系以及完善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②大力提升社会凝聚力。促进市民把对城市的认同和对自身的认同连接在一起,增强市民对台州的认同程度和热爱程度,提高市民对台州的归属感,进而提升台州对外部民众的吸引力。③促进社会和谐。有效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冲突,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引导全社会形成宽厚包容和亲情爱心。切实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从细节文明和人的基本习惯“抓起”,培养公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城市规范的意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④大力提升台州的教育发展力。完善城市教育设施,提升市民素质,形成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产业发展培养大量富有创造力的人才。⑤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把创业文化作为台州的主流文化、品牌文化,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推动创业实践,努力形成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台州城市软实力的鲜明特质。发扬体现台州文化内涵的传统、风俗、人文、艺术等各种文化成分,完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最大限度地放开文化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文化产业和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着力培育网络、动漫、博览、演艺等产业项目。发展文化中介机构,发展各类文化市场,推动地方传统民间工艺和文化衍生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加快行政效能建设,提升政府服务力。把增强政府服务能力作为提高社会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着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努力增强台州政府的行政力和公信力

3.跨越提升阶段(2017~2020年)

2017~2020年,台州沿海开发处于跨越提升阶段,该阶段,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城市展开,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大工程”,即总部经济工程、品牌经济工程以及创新经济工程。

(1)总部经济工程。一是以加快城市中心商务区建设为核心,拓展总部经济的承载空间。将台州中心商务区打造成为国内、省内和台州市大型企业总部以及跨国公司的地区性管理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办事机构和研发中心的集聚区,打造成为人才、资金、信息和服务的大量集聚中心,打造成为以企业总部和商务办公为主,以商业、物流、文化、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商务中心。二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积极创造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包括:跟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大力发展现代高等教育,同时加强对高端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使得在台州投资的公司总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型的价值创造活动;建设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的跨区域信息交流通道,在台州沿海产业带形成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培育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形成多元的文化氛围,提高本地经济对外地人才和资本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三是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企业总部培育和引进方案,包括:①加快培育本土总部企业。从主导产业中各选出30~40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通过优先资源配置、加大技改投入、提供融资支持等进行重点培育;鼓励企业推行“总部—制造业基地”模式,对并购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地方新增财力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开展优秀企业示范工作,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鼓励企业做大做强。②大力引进区外总部企业。对引进的区外总部型企业,在区域内缴纳税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根据纳税额给予奖励;对注册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以及世界前500强企业、省级以上区域总部在区域内落户的,给予相应的奖励。③加大引进大型项目的力度。加大对国企、央企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等企业的招商力度,对引进注册资金上亿元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加大引荐机构的奖励幅度。

(2)品牌经济工程。以将台州打造成为中国“品牌之都”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目标,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品牌发展之路,从以下三方面发展品牌经济:一是加快工业新产品品牌化及品牌产品市场化进度。提升品牌质量,加大对品牌产品质量的监管,提升台州工业产品的品牌形象。全面实施“品牌梯队培育”方案,从大平台项目、龙头企业、区级重点骨干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等对象中,发掘一批实力强、信誉佳、发展潜力大、商标知名度相对高的企业,建立“品牌培育商标库”,建立起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三位一体的梯队培育体系,形成品牌培育梯度推进格局。二是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优化企业创牌环境。重视知识产权,特别是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保护和消费者维权工作,适时开展打假保品牌、打击傍品牌等活动,大力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和区域性假冒重点整治工作。三是形成地区性的品牌意识和氛围。开展品牌自主创新宣传报道、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商标法专题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创牌积极性。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全力营造创品牌氛围,大力普及企业商标注册、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提升企业品牌战略和品牌保护意识。

(3)创新经济工程。一是鼓励企业与国家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对接。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培育、扶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企业和政府的科技创新项目在服务本地经济和服务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和项目,以高技术工程化、产业化为制高点,大力提升台州沿海产业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二是以标准、专利、工业设计为“抓手”,全面提升台州沿海产业带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标准方面,引导那些主持或者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按新标准提高产出,引导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成为主持制定标准的企业,发掘潜在企业参与到行业标准制定中。在专利方面,重点做好利用专利信息完善创新服务平台的推广以及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工作,鼓励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在工业设计方面,通过营造氛围、加大软、硬件投入,鼓励大型企业参与和做好管理准备,全面开展工业设计工作。三是整合台州区域创新力量,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形成政府、高校、企业、民间联合的官、产、学、研结合机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扶持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平台,不断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能够有效对接科技创新的服务。对大企业主导型的产业和集群,支持依托大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和集群,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鼓励民营投资、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集聚等多种方式和经济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