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点思考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点思考_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全面发展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点思考[1]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要建设节约型社会,除了要建设节约型的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流通组织和社会发展方式以及节约资源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外,建设节约型产业结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发展服务业对缓解环境、生态和资源的压力也有重要作用,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点思考[1]

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要建设节约型社会,除了要建设节约型的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流通组织和社会发展方式以及节约资源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外,建设节约型产业结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种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宏观层次面看,这种结构不仅可以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掣肘,实现良性互动,而且可以避免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实现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增长,因而是最大的节约。

就2003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经济局部过热来说,仅从产业结构视角考察,主要是由于重化工业发展过快、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引起的。当前在治理这次局部过热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具体说来,就是在加快发展农业的同时,适度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这里拟就优化发展第三产业问题做些具体分析。

适度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即适当地以比工业增速更高的速度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来已久,当前已发展到很离奇的地步。在1952~1978年建立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6%下降到23.7%。改革以来,到199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4.3%,其后十年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到2004年下降到31.8%。这并不符合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规律。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接着不仅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也下降,只有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诚然,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低,有统计低的因素,但即使考虑到这一点,其比重也是过低的。从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的视角考察,从整体上说来,发展第三产业需要的投资比较少,在经济增速上升阶段,对缓和可能出现的投资膨胀是有益的。但它的就业容量大,扩大需求的作用大,在经济下降阶段,对缓解可能出现的内需不足也大有好处。发展以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服务和为生活服务两部分)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是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重要条件。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服务业对缓解环境、生态和资源的压力也有重要作用,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总之,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会有多方面的好处。

但是,提出适度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为依据,而且是以第一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已有强大发展作为物质基础的。在这方面,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是不同的。对第一产业来说,提出加速发展是可能实现的,但如果提出优先发展,则是不现实的。而发展第三产业则不同,从总体上说来,它不像发展农业那样,会受到土地这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也不像发展工业那样,会受到资金、人才和资源的限制;而且生产门类极为众多,社会需求极为巨大,发展空间极为广阔,而我国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深化和非公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又在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此可以认为,适度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是能够做到的。实际上,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由于体制、战略和理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但在1952~2004年的53年中,仍有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超过了工业(其中连续两年超过的有三次,连续四年超过的有一次),有六年接近工业(即增速比工业约低一个百分点)。这样,共有19年,约占53年的2/5。这一历史经验证明: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何况当前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还有更多的有利条件。

提出这一点,也是借鉴了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优先发展轻工业的经验。“一五”时期我国依据国内外形势提出和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后来在很长的时期内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片面推行这一方针,造成了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改革以后,就采取了加快发展轻工业的措施。1980年国务院决定对轻纺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这实际上就是推行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方针。这样,到80年代中期,轻重工业比例关系就协调了。这一历史经验又启示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也是可行的。

【注释】

[1]本文以《产业结构调整是最大的节约》为题载于《经济时报》2005年8月14日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