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外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

国内外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内外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一)国外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国外旅游经济的研究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粗略地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二)国内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开展的时间较晚,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研究者开始注意旅游经济学科研究体系的建立和研究范式的讨论。

一、国内外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

(一)国外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旅游经济的研究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粗略地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早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方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对旅游经济问题的研究。1899年,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局长博迪奥发表了《关于在意大利的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的论文,揭开了旅游经济研究的序幕。这种研究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初,在1923年和1926年,另两个意大利人尼塞福罗和贝尼尼分别发表了相同题材的研究论文。1927年,意大利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出版了《旅游经济讲义》,次年又出版了该书的续编,对旅游经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可见,意大利学者为早期旅游经济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35年,德国柏林商业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格里克思曼发表了《一般旅游论》,不仅从经济学角度,而且从社会学角度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的思想方法开拓了其后学者研究旅游现象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欧美一些专家、学者对有关旅游经济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涉及国际旅游分工理论与差别需求、旅游市场问题、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包括乘数效应研究)、资源开发与旅游地建设(包括土地利用)、旅游投资、旅游经济政策、旅游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等诸多领域,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和论文,为旅游经济学科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旅游经济学教科书,其中前南斯拉夫学者翁科维奇教授的《旅游经济学》一书在我国有较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美国夏威夷大学开设了旅游经济学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有关旅游经济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大量涌现,促进了现代旅游经济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旅游经济学的研究

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开展的时间较晚,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

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向世界开放了中国的旅游市场,以旅游目的地为主体,入境旅游为特征的旅游产业在中国主要旅游城市迅速发展。而当时,国内旅游理论研究仍是空白,旅游产业运行与管理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提议下,1979年全国经济科学规划会议将旅游经济学列入国家经济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序列。

如果按时间划分,我国的旅游经济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80年至1990年,是创立旅游经济学科阶段。由于我国旅游发展目标的锁定,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旅游目的地为中心的经济以及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运转研究等方面。1980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旅游经济座谈会着重讨论了旅游业的性质和意义。沈杰飞、吴志宏合写的《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旅游经济学科》一文,对旅游经济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旅游经济学,以适应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1981年5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要走出一条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旅游道路”的指示。同年12月,第二次全国旅游经济理论讨论会集中讨论了如何走“中国式旅游道路”的问题,会上肯定了我国旅游业以发展国际(入境)旅游为主的命题。1983年,第三次全国旅游经济理论会讨论了我国旅游业经济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以及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方案,此外还讨论了旅游业经济效益问题。1986年,第四次全国旅游经济理论讨论会将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市场研究和旅游业宏观管理研究列为会议主题,这也成为1986—1988年间最具重要性的热点主题。1986年还召开了国内旅游经济理论讨论会。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研究应当是1987年列入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由孙尚清主持,于1989年完成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在1990年以《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为名出版,其中提出了后来支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业需要适度超前发展”的观点。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国内旅游需求和出境旅游需求的形成,旅游经济学科研究开始从点向面扩展,旅游研究开始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向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地理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分支学科方向发展,形成了旅游学科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这一阶段,1990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旅游经济理论讨论会的主要议题仍以旅游发展战略为中心议题,并围绕《中国旅游经济研究》的出版进行了深入讨论。而魏小安和冯宗苏(1993)主编的《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从科学制定旅游产业政策的角度论述了我国旅游经济的诸方面结构。申葆嘉(1996)在《旅游学刊》发表的系列文章《国外旅游研究进展》对我国旅游研究包括对旅游经济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围绕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介绍、质疑和深入探讨,成为我国旅游研究中少数的理论交锋之一。关于旅游产业地位定性及定量统计的问题也是旅游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1993年,云南大学旅游系主持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率先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建设,推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研究和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随着中国旅游经济体系的日趋完整以及中国旅游产业国际化演进进程,人们开始注意从总体的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研究旅游现象。与此同时,研究者开始注意旅游经济学科研究体系的建立和研究范式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旅游经济研究是首先从教材建设来切入的。1982年王立纲、刘世杰就出版了《中国旅游经济学》,提出了一些旅游经济的基本范畴,对我国旅游发展道路、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性质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为我国旅游经济理论的研究填补了空白。此后,黄辉实(1985,1990)、林南枝和陶汉军(1986,1994,2000)、陈纲(1987)、张汝昌(1990)、张辉(1991,2002,2004)、罗明义(1994,1998,2004)、王大悟和魏小安(1998)、邹树梅(1998,2001)、叶全良(2002)、田孝蓉(2002)、王晨光(2004)、郭鲁芳(2005)等先后出版了多种不同版本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据不完全统计,旅游经济系列教材就有近10种,有南开版、东北财大版、高教版、旅游教育版、中国旅游版等等,加上个人自行编写的,同一种旅游经济学教材就有数十种版本。随着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融合,旅游经济学科研究与教材建设会更加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