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全球主要服装进口市场概况及消费市场特点

年全球主要服装进口市场概况及消费市场特点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 2010年服装出口总体概况2010年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恢复,但欧美消费市场略有回暖,消费需求有所增长。机织服装出口额158.8亿美元,所占比重下降近3个百分点,为45.5%。②丝制服装出口额仍呈下降趋势丝制服装仍呈下降趋势,降幅减缓,为4.6%。棉制服装出口增幅最大,为29.16%,占我国对美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增至51.6%。

(一) 2010年服装出口总体概况

2010年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恢复,但欧美消费市场略有回暖,消费需求有所增长。国内,棉花、化纤等原料大幅攀升,加之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导致服装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推升了服装的出口价格。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服装(含衣着附件)出口全年出口总额累计增长20.9%,金额1294.88亿美元。

1.欧美日三大市场所占份额增加,美国表现最为突出

2010年美国经济开始回归正常经济增长轨道,消费增长再次成为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增长26.4%;伴随欧盟经济的缓慢复苏,虽然消费需求仍然疲软,但对欧盟出口也实现了22.77%的增长;对日本出口增长平稳,增加5.74%。三大市场合计份额为60.7%,其中日本所占份额同比下降,欧美小幅上涨。

表3-1 2010年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主要市场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 1)对欧盟出口增长,份额微弱上涨

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较大,增幅22.77%,出口额348.85亿美元,但份额仅有微弱上涨,为26.9%。

①针织、机织服装份额差距继续缩小

针织服装出口额大幅增长,达30%,比机织服装高15个百分点,出口额144.4亿美元,占服装对欧盟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为41.4%。机织服装出口额158.8亿美元,所占比重下降近3个百分点,为45.5%。

②丝制服装出口额仍呈下降趋势

丝制服装仍呈下降趋势,降幅减缓,为4.6%。2009年出口同样有较大下降的毛制服装则实现6%的增长。棉制、化纤制和其他纺材制服装增幅均在20%以上,棉制服装出口比重最大,占出口合计额的45.9%;其次是化纤制服装,份额37%。

( 2)对美国出口额增长26.35%

2010年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我国服装对美国出口额增长26.35%,依赖于美国消费需求的增长,出口额252.16亿美元,份额19.5%,同比上涨1个百分点。

①针织、机织服装比重差距进一步缩减

针织服装出口增幅高于机织服装,二者所占比重的差距进一步缩减,机织服装作为第一大宗商品,出口增长21.6%,占我国服装对美出口总额的44.1%,下滑1个百分点。针织服装大幅增长32.5%,份额39.8%,同时出口均价出现下降,这在各项生产成本上升的形势下非常少见。

②棉制服装比重过半,化纤制服装占1/3

与欧盟情况相同,丝制服装出口下降,其余质地的服装出口增幅的20%以上。棉制服装出口增幅最大,为29.16%,占我国对美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增至51.6%。化纤制服装增长26.1%,比重达到1/3。

③裤子是最大的单一出口商品,比重接近两成

裤子是对美出口额最大的单一商品,为4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98%,占对美出口总额的17.38%。第二大类商品是毛衫,出口额份额为13%。各大类商品中,仅便服套装出口下降,其余商品不同程度增长,增幅在10%~90%之间。

( 3)日本市场

我国在日本服装进口市场中始终占有绝对优势,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因而已难有较大增长。2010年我国对日出口服装实现5.74%的增长,出口额184.5亿美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14.6%,下降2个百分点。

①针织、机织服装出口额均增长,针织服装增幅略高

针织、机织服装出口均增长,增幅分别为6.8%和3.9%,出口额份额差别不大,分别为45%和44%。

棉制服装出口额继续微弱下降,降幅为1.07%,占各类别服装出口合计额的比重为40.9%,化纤制服装出口额则有7.5%的增长,份额上涨至42.5%。另外,其他纺材制服装是2009年五类服装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商品,2010年实现快速增长,增幅高达33.3%,份额增至10%,但它也是唯一均价下降的商品,降幅为4%。

②出口额增减幅度相对平缓

我国对日出口服装各品类中有五种商品下降,降幅在4%~10%之间。保持增长的商品,增幅也相对平缓,在3%~40%之间。裤子超过毛衫成为出口的最大宗商品,出口额小幅上涨3.4%,而毛衫则出现9.8%的下降,二者所占份额基本相当,分别为14.9%和14.4%。

( 4)开拓新兴市场势头强劲

我国对其他主要市场出口情况良好,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快速增长,增幅55%,份额3.62%。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势头强劲,对东盟出口20.9%,出口额占对亚洲出口的近一成。对拉丁美洲增长达72%,这些新兴市场或将成为服装出口新的增长点。

2.粤、浙、苏、沪、鲁五大省市合计出口占比72.1%

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内蒙古、广西和吉林出现下降,其余省市出口额有不同程度增长,个别省市成倍增长。前五大省市依然是粤、浙、苏、沪、鲁,合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2.1%,出口额均实现2位数的增长。但是,排在第6位的福建,出口额几乎与山东并驾齐驱,份额相差不过0.02个百分点。

表3-2 2010年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主要省市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 1)广东

广东出口额份额同比上涨2个百分点。广东的出口家数也有小幅增加,比例已增加到26%,在出口额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广东有17家,接近1/5。

①欧盟、美国超过香港地区,成为广东前两大出口市场

多年来,香港地区作为广东第一大出口市场的传统格局终于被打破,广东对欧盟出口增长31.84%,份额为1/4,其中德国、英国两个国家分别居出口单一市场排名第3、第4位,合计份额11.94%。对美国出口增长33%,份额20.6%,增加1个百分点。对香港地区出口仅增长2.6%,份额20.54%,比2009年下降4个百分点。巴拿马是广东出口市场的一大亮点,出口增长98.4%,份额4.6%,在英国后居单一市场的第5位。

②针织服装、棉制服装比重继续上升

针织服装出口大幅增长29%,远远高于机织服装,出口额份额进一步增至54.4%,上涨近3个百分点,优势地位稳固。机织服装出口增幅不但低于针织服装,同时也低于广东整体增幅,份额37.8%,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

棉制服装的主导地位提升,出口额在五大类服装中的比重已近六成,出口额增幅也是最大的,为32.9%。化纤制服装出口增长15.5%,份额30.2%,有所下降。毛制及其他纺材制服装出口额增幅也在10%以上,丝制服装下降3.2%,但这三类服装比重仅占不到1/10,对广东总体出口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 2)浙江

浙江出口增长20.1%,与全国总体增幅基本相当,份额19.23%,保持上年同期水平。浙江出口企业家数占全国总数的18.2%,其中全国前100家企业中,浙江有11家。

①欧美日合计份额70%,略低于上年

欧美日三大出口市场合计份额70%,比上年低1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长19.8%,份额38%,与2009年保持同一水平。在前10位的单一出口国家中,就有6个欧盟国家,合计份额30%。

对美国出口增长25.6%,份额21.7%,增长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维持2009年的小幅增长,份额下降2个百分点,为10.5%。

②针织服装增幅远高于机织服装,棉制和化纤制同步增长

针织服装延续了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出口额增幅24%,比机织服装高12个百分点,出口额分别占浙江服装出口总额的41.4%和38.9%,差距继续缩减。

棉制、化纤制服装出口基本属于同步增长,增幅分别为16%和19%,占各质地服装合计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42.4%和39.6%,由于针织服装份额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导致合计份额微弱下降。

( 3)江苏

江苏出口增长18.65%,出口份额为14.9%,低于2009年,共有出口企业6021家,是广东出口企业家数的1/2,出口前100家企业中有16家江苏企业。

①对美欧日三大出口市场依存度仍然较高

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市场份额合计依然较高,为83%,是五大省市中最大的,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发生小幅变化。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3.5%,份额已增至三成。对欧盟出口增幅略低于江苏总体出口增幅,份额略有增加,为26.5%。对日本出口增长8.5%,高于其他四省市,份额下降2个百分点,为26.3%。

②针织服装增幅持续较快增长,机织服装主导地位犹存

机织服装出口仍然占据江苏服装出口的主导地位,份额保持在五成以上,但出口额增势稍弱,份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针织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份额也有上升,为36.8%。

按质地分类看,棉制服装是江苏出口的主要商品,出口额16.5%,略低于化纤制服装,份额却远高于化纤制服装,为47.3%。化纤制服装出口增长19%,出口额份额37.9%,两者合计85.2%。

( 4)上海

出口增幅小于其他四省市,为14.5%,份额9.9%,低于2009年。出口企业家数也是五省市中最少的,为3849家,在前100家出口企业中,有16家上海企业,比例较高。另外,从大类服装出口情况看,上海服装的出口均价普遍高于其他四省市。

①对日本出口份额下降,与欧盟处于同等水平

日本、欧盟、美国三大出口市场合计份额81.9%,其中对日本出口小幅增长,份额下降3个百分点,为29.8%,虽仍为上海第一大出口市场,但与欧盟已经处于同一水平。对欧盟出口增长14.5%,份额为29.7%。对美国增幅略高,为20.3%,份额略增1个百分点,为22.3%。

②机织服装出口额领先于针织服装,但针织服装份额继续增加

针、机织服装出口额均增长10%以上,其中,针织服装增幅略高于机织服装5个百分点,为16.4%,份额为40.6%。机织服装依然是上海服装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出口份额44.8%,下降1个百分点。

棉制、化纤制服装增幅及所占份额差距不大,化纤制服装增幅略高于棉制服装,为15%,份额则比棉制服装低3个百分点,为43.5%,两类服装合计份额83.8%。

( 5)山东

山东出口增长16.4%,五省市中仅略高于上海,份额微弱下降,为6.75%,与紧随其后的福建相差不过0.02个百分点。

①对日出口小幅增长,份额有所下降,主导地位尚未动摇

对日本出口小幅增长8.5%,份额比2009年又有下降,为37.9%。日本作为山东出口的最主要市场,地位依然较为稳固。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增幅在20%左右,两个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21.9%和19.6%,美国所占份额略有上涨,欧盟总体持平。

②针织服装、棉制服装出口比重过半

针织、机织服装出口比重均继续2009年的水平,针织服装依然是山东出口的主要品种,份额为52.17%,机织服装为36.7%,两者出口额呈同步增长,分别为16.1%和16.7%。

棉制服装和化纤制服装情况大致相同,棉制服装份额过半,为54.7%,出口额增幅稍低于化纤制服装2个百分点,为12.8%。化纤制服装份额为31.2%,基本维持2009年的水平。

3.民营企业家数保持增长,比重达到七成

全国共有服装出口企业4.7万家,同比增长7.9%,占全国服装企业总家数的70.5%。

从各类型企业的出口额看,国有企业家数不足5%,创造了17%的出口额,可见其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仍保持一定的综合竞争力。

图3-1 2010年服装出口企业家数统计图

图3-2 2010年各类型企业出口额统计图

在所有企业中,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上升为91家,份额为12.2%。在这91家企业中,省市布局已打破过去几家独大的格局,除五大省市外,还囊括了北京、天津、内蒙古、新疆等多个省市(自治区) ,少数企业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4.一般贸易小幅下降,比重上升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4.6%,高于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额的72.8%,增长2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面辅料研发以及加工工艺的进一步提升,致使加工贸易仅微增3.5%,份额18%,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来料加工下降3.1%,进料加工有8%的增长。

边境贸易出口在2009年出现大幅下降,2010年有所回升,出口额增长了16.6%,份额4.1%,几乎达到2009年的水平。

图3-3 2010年全国服装出口贸易方式分布图

2010年欧美日三大市场需求回暖,开始从增加库存向消费需求增长转变,对我服装出口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从国内经济情况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近几年,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日益凸显,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此外,棉花、化纤原料等生产材料也在快速上涨,以棉花为例,由于纺织出口形势向好,使得棉花需求增长,2010年以来,棉花价格一路走高。据统计,棉花均价年初14000元/吨左右,到11月份即达到33000元/吨左右,服装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据企业反映,由于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接单困难,很多企业对于是否签订数量较大的单子非常谨慎。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生产成本的增长能够促使企业更快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同时也促使服装产业的重组,优胜劣汰,这也符合企业的生存法则。

进入2011年,我服装出口企业或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国际贸易环境有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欧盟、美国的经济是否能够尽快走出谷底,消费需求能否继续提振,仍是一个未知数;其次,日本此次发生的地震给日本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将带来很大的变数;再次,中东局势的混乱将影响我对中东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等各种成本的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以及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等,对企业也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预计2011年我服装出口将呈现相对平缓的增长。

(二) 2010年服装进口总体概况

2010年服装(含衣着附件)进口较快增长,增幅达36.5%,进口额超过2008年水平,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点,为25.1亿美元,全年各月进口额分布呈前高后低态势。进口均价有较快增长,针、机织服装增幅在10%以上,毛皮革服装增幅平缓,为3.4%。

图3-4 2008~2010年全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口额统计图

1.机织服装进口份额占半壁江山,增势不减

( 1)机织服装份额增至50.5%,增幅也高于针织服装

机织服装作为第一大类进口商品,2010年进口金额12.7亿美元,增长40.8%,比针织服装高10个百分点,占服装进口的半壁江山,份额升至50.5%。进口价格增幅相对平缓,为14.8%,19.06美元。

针织服装进口7.4亿美元,份额继续小幅下降,为29.5%,价格增幅较大,为22%,但仍然大大低于机织服装,为6.8美元。

( 2)棉制、化纤制服装份额双双增长,合计达3/4

棉制服装是各质地服装中进口额最大的商品,增幅虽然略低于化纤制服装,但份额依然实现增长,为45.3%,进口额9.1亿美元,主导地位稳固。化纤制服装进口增长较快,为44.7%,高于其他几类商品,份额增至30.2%。各种质地服装均价全面上涨,化纤制服装涨幅最大,为31.6%,其他纺材制服装增幅最小,为4%,棉、毛、丝制服装价格增幅均在17%左右。

2.从欧盟进口规模保持2009年水平,从香港地区进口比重继续下降

( 1)从欧盟进口占比30%,主要商品进口价格略有下降

欧盟作为我服装进口第一大市场,占比国内上年保持同一水平,为30%,进口额7.5亿美元,增长36.2%。其中,机织服装进口增幅高于针织服装,为33.9%,份额微降1个百分点,为51.5%,针织服装占比也有小幅下降,为21.9%,两类服装进口均价都有10%以上的下降。

从服装质地看,棉制服装是进口的主流商品,占比为40.7%,进口金额同比增幅低于其他几类商品,为20.4%。化纤制服装进口额增幅相对较高,为36.5%,份额为19.2%。上述两类商品进口均价不同程度下降,降幅分别为9.7%和26.4%。毛制服装是第二大类进口商品,在五大类商品中增幅最大,为44.3%,与其他四类商品不同的是,其进口均价也有增长,增幅8.1%。

近几年,中国消费市场对高档服装以及奢侈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从企业排名看,LV、PRADA、CHANEL、BURBERRY、GIVENCHY等国际知名品牌的进口始终名列前茅,部分企业进口成倍增长。

( 2)从香港地区进口继续减少,份额仅有6.5%

香港地区依然是进口第二大来源地,但其占比与其后的朝鲜、韩国相差无几,为6.5%。从商品结构看,针织服装进口额下降11%,针、机织服装比重差距继续缩减,分别为46.4%和44.6%。棉制服装进口依然是几大类商品的主流,占比达七成,进口额同比有7%的下降,五大类商品中丝制和毛制服装进口额同比有所增长,进口均价全面较大上涨,丝制服装的涨幅相对温和,为29%,其余四类商品增幅区间在35%~95%。

( 3)朝鲜异军突起,成为我服装进口第三大市场

从朝鲜进口快速增长,成为我服装进口的一大增长点,增幅206.4%,跻身我服装进口第三大市场,占比与香港地区仅相差0.36个百分点。从进口企业情况看,企业多集中在东北辽宁,为数众多的企业进口额成倍增长。从商品分类看,机织服装占据主导地位,比重为85.4%,进口额增长188.2%;针织服装比重较小,但进口迅猛增长,增幅高达405.8%。化纤制服装为五大类服装中的主流商品,占比在六成以上,进口额增长279.8%。

3.沪、粤、辽、京、苏为进口前五大省市,上海份额再次增长

各省市进口布局没有变化,前五大省市依然为沪、粤、辽、京、苏,合计份额88.7%。

图3-5 2010年全国各省市进口额统计

上海作为服装进口第一大省市,进口额份额再次增长,几近过半,进口额同比增长53.6% ,在五大进口省市中排名第二。进口商品以机织服装为主,进口额占上海服装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从服装质地看,棉制服装是其主要进口商品,占比41.4% ,比其后的化纤制服装高近20个百分点。另外,进口企业排名前50位中包含29家上海企业,进口商品多为LV等国际知名品牌。

广东进口额小幅增长,份额下降6个百分点,为20.5%,但被其余三省市赶超尚需时日。其余三大省市进口增幅在40%以上,份额分别为7.24%、6.5%和3.4%,其中江苏占比微弱下降。

4.三资企业仍是主导,民营企业规模继续扩张

三资企业仍然在三大类企业中占据主要地位,企业家数增长10.6%,低于总体增幅,占比略有减少,为52.4%。进口额大幅增长,高于国有和民营企业,为44.5%,份额增长至56.6%,进口额为14.2亿美元。

民营企业规模继续扩张,企业家数占比升至38.7%,进口额增幅相对较小,为25.4%,占比接近三成。国有企业不论是企业家数,还是进口额都是三类企业中最小的,其中企业家数占比仅有7.8%,且比上年有1.8%的下降,进口额增长24.5%,占比13%。

(一) 2010年美国服装进口概况及消费市场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消费国,美国也是纺织品服装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近年来,美国始终占全球服装进口总额四分之一左右。美国市场也是全球市场状况的晴雨表。2008年以后,美国的服装进口和消费明显走弱,2010年以后,美国则率先走出消费不振的阴影,市场出现回暖。这一年间,美国服装进口不但扭转了下降的颓势,而且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1.总体进口状况回暖

( 1)美国纺织服装进口止跌回升,进口规模超过2008年水平

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统计(下同) ,2010年美国进口服装7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巧合的是,同期美国出口服装亦同比增长13%,服装贸易逆差扩大。

2010年美国从全球进口MFA (指多种纤维协定项下产品,不包括7字头类别“丝制纺织品服装”和9字头类别“其他纺织品服装” ,以下均采用此统计口径)项下服装247.4亿平方米、714亿美元,与2009年数量、金额全面下降的趋势不同,2010年进口数量、金额分别增长了16.1%和13.1 % 。进口数量已经超过2008年的水平。

2005年全球配额一体化后,美国服装进口持续增长,但增幅逐步回落,2007年下半年开始,市场需求出现疲软,至2008年,进口出现下降,2009年,降幅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降至低于2004年水平。2010年,市场回暖,进口颓势明显得以扭转。

( 2)经济不振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仍在,进口价格继续走低

2009年,受市场需求层面变化的影响,经折算,美国从全球进口服装平均价格每平方米比2008年骤降19美分; 2010年,虽然进口规模复苏,但进口价格仍进一步下降了7美分,为2.89美元/平方米。在前十位主要进口来源地中,除印度和洪都拉斯的价格有所上升之外,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服装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3)中国和越南的进口份额继续明显扩大,主要来源地结构未出现明显变化

2010年,随着进口复苏,来自各主要来源地的纺织服装进口多出现显著增长,其中尤以来自中国、越南、洪都拉斯、柬埔寨和萨尔瓦多的进口数量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20.5%、18.5%、26.5%、26.2%和26.7%。中国的份额优势进一步扩大,第二大供应国越南的份额在连续迅速扩大了两年后保持平稳增长。除印度、墨西哥的份额有所下降外,其他主要供应国的份额均有扩大。

图3-6 近年来美国从全球进口服装( MFA项下)变化趋势图

以进口数量计,前十大进口来源国/地区为:中国、越南、孟加拉国、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柬埔寨、萨尔瓦多和巴基斯坦。数量格局与2009年基本相同,印尼位次有所上升,取代了印度成为第五名,其他格局未发生变化。从数量份额来看,前十名合计占进口份额约84.2%,比2009年85.4%的份额略有下降。

图3-7 2010年美国MFA项下服装进口来源国/地区分布图(按进口数量占进口总量的份额统计)

2.美国从中国进口增幅超过整体增幅,中国份额持续扩大

( 1)从中国的进口再度释放,份额优势扩大

2009年美国对中国的数量限制彻底放开后,尽管总体需求不景气,但自中国的进口仍出现了明显的放量增长,2010年,随着市场转暖,从中国的进口继续增长,全年共进口103.9亿平方米。作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一进口来源国,中国2010年进口数量份额达到42%,超过2009年1.5个百分点,进口金额份额达39.2%,超过2009年7.2个百分点,遥遥领先于其他供应国。排名第二的越南,数量份额不及中国的1/5,金额份额不及中国的1/4。从份额上看,中国与其他供应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 2)虽然进口价格明显普降,但棉制产品进口价格降幅较小

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产品平均价格下降了3.46%,但受全球棉花减产、棉花供需矛盾和中国棉价居高等因素的影响,与美国全面进口均价普降的趋势相反,美国从中国进口棉制产品的价格出现了0.2%的提高,棉制纺织品(主要为家纺产品)的单价比2009年增长4.26%,高于美国从全球进口棉纺织品均价的4.6%;从中国进口棉制服装的均价同比仅下降1.1%,高于其从全球进口棉制服装的均价。

( 3)原设限产品份额继续扩大,价格有所下降

2009年美国从全球进口中美协议涉及的13个服装类别的产品4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而同期从中国进口这13个类别的服装产品总额139.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2009年数量限制放开之后,中国原设限服装产品份额由2008年底的18.2%上升到2009年底的27%,至2010年底,再次上升至30%。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产品中,原协议产品金额比重为49.9%,高于2009年47.4%的比重、更远高于2008年36.4%的比重。

从中国这13个服装类别在美国进口市场的数量份额看,除了植物纤维制裤子( 847类)达到了79.6%、毛衫( 345/645/646类)和胸衣( 349/ 649类)超过了50%,其他类别份额基本在40%以下,但较2009年的份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中国进口规模最大的类别棉制裤子( 347/8类)的份额已经由2009年的26.8%提高到31.4%。

3.美国服装零售市场2010年明显转好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GDP总规模达到2007年底经济衰退开始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多项政策的支持下,美国经济已经步入复苏轨道。从零售方面看,消费正取代库存调整,重新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经济正在回归常态增长轨道。据美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美国服装服饰专卖店零售总额为2186.2亿美元,同比增长4.7%,扭转了2009年下降4.2%的颓势。综合商店(包括超市、百货商店等)零售总额为6110亿美元,同比增长2.9%,比2009年下降0.6%的情况转好;其中百货商店零售总额为1870.4亿美元,同比微降0.8%,比2009年5.9%的降幅趋缓;超市零售总额为357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010年10月的67.7增至12月的74.5,达到半年以来最高水平,个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二季度的1.67%攀升至3.0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国服装零售领域的上市公司,表现也普遍好于前面两个年度。按照市值排名靠前的几大公司Polo Ralph Laurent、VF、PVH、Gildan Activewear、Warnaco、Columbia、Carters、the Jones等,在2010年底的股票价格都明显高于2009年底的水平,如PVH在2009年底的股价为40.68美元,而2010年底的价格为63.01美元; Liz Claiborne2009年底的价格为5.63美元,而2010年底的价格为7.16美元。大部分公司的股价2011年仍在持续向上的走势,无论消费者还是资本市场对美国服装零售业的信心都呈现明显的回升。

4. 2011年趋势与展望

( 1)美国经济步入复苏轨道,服装消费市场回暖趋势将持续

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看法,美国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库存重建帮助美国经济摆脱了金融危机,与饱受债务问题困扰的欧元区不同,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私人消费与企业投资正逐渐发挥主导作用,确保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计GDP在2011年和2012年将分别达到同比增长3.0%和3.1%的水平,而2010年增长2.7%。

服装市场方面,进入2011年,回暖较为明显。2月份美国整体零售额为3817亿美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8.9%;服装服饰专卖店销售额为186.15亿美元,环比增长0.9%,同比增长4.2%;综合商店销售额为519.80亿美元,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2.6%。2011年1月服装业库存销售比率略有下降。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2010年3月失业率为8.8%,失业率降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又一次表明美国经济状况正稳步改善。预计2011年美国纺织服装进口将保持稳定增长,进口金额规模有望接近2007年的水平。

( 2)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速将放缓,但中国份额仍有望继续扩大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近几年美国从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进口大幅增长,东南亚、南亚国家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中的比重逐年扩大,已经渐渐占领了加拿大、墨西哥等国退出的市场份额。其中从越南进口增长尤为显著,这一趋势在2011年仍将继续。随着美国的优惠贸易安排协议的扩张和深入,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加勒比地区国家将保持相对稳定的份额。

自2009年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全面放开限制后,两年间敏感类别的出口得以释放,如棉制男女裤子( 347/348类) 、棉及化纤制针织衬衫( 338/339/638/639类) 、棉制内衣( 352类) 、针织布( 222类) ,预计2011年这些类别的市场份额会继续扩大,但增长幅度将回落。出于对人民币升值、棉花价格居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担忧,相当数量的新增美国订单可能会难以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合作工厂,加之南亚、东南亚其他竞争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总体上,美国从中国进口将稳步增长,但增速将趋于平稳,中国所占进口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 3)美国零售市场面临由成本上涨带来的盈利压力,2011年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全球制造业面临着由原材料、人力成本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而成本上升并未及时传导、体现在消费市场。美国众多的品牌商在市场需求上升的利好形势下,为保住并扩大市场份额,对提高服装价格表现得非常审慎。根据美国零售业联盟的统计,2011年2月和3月,美国市场服装平均售价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相当多的服装零售企业自行消化了由采购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损失。以H&M为例,2011年一季度该公司毛利率从上季度的61.9%降至57.8%。

但是,随着全球油价的上涨,涤纶、锦纶的价格必然走高,棉花价格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高位,主要供应国中国等地的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服装零售企业为保持合理的利润,将谨慎地适当提高零售价格。如牛仔裤知名品牌Levi’s、Wrangler和Lee都已经决定涨价,与此同时,它们也在千方百计压缩成本,比如,在用棉量很大的牛仔裤领域,尝试使用一种改良的大麻纤维Crailar来替代部分棉纤维,以获得5%~10%的价格优势。而其他的一些服装品牌如Anne Taylor Loft、Urban Outfitters等则在保持其产品形象和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去繁就简” ,节约用料,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总体上,2011年美国服装零售市场的价格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 4)贸易救济措施风险犹在,服装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将引发更多关注

从2010年的趋势来看,2011年,美国政府和业界仍有可能将中国的汇率问题和贸易问题关联起来,亦有可能针对不同行业的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虽然2010年中美纺织服装贸易可谓波澜不惊,但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不排除将某些敏感服装产品纳入美国贸易救济措施的可能。另外,日用消费品的产品安全问题是美国政府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近年召回了大量的有安全缺陷的服装产品,其中一部分产自中国。2011年美国政府部门将加大对市场上纺织服装产品在安全方面的监察力度。

(二) 2010年欧盟服装进口概况及分析

欧盟是全球服装最大的进口和消费市场,同时也是第二大出口供应地。WTO数据显示,2009年欧盟服装进口占到全球进口总额的48.4%,比位列第二的美国高出26.6个百分点;服装出口所占全球份额的30.7%,比我国低3.3个百分点。

1.欧盟经济逐渐复苏,进口重新恢复增长

WTA数据显示,2008年前,欧盟服装市场需求稳定,进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欧盟失业率居高不下,零售市场需求不振,服装进口出现下滑。2010年欧盟经济缓慢复苏,从盟外进口服装877.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1%,进口重新恢复增长,但仍低于2008 年935.3亿美元的进口额。

图3-8 2001~2010年欧盟27国服装进口走势图

欧盟纺织品服装盟外主要进口来源地越来越集中在中国、地中海沿岸国家、南亚和东盟四个地区。上述四个地区合计占欧盟从盟外进口服装的比重达到93.9%,比10年前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占到46.6%的份额,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南亚各占将近20%的份额。

2.中国是最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突破400亿美元大关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欧盟纺织品服装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10年欧盟从中国进口服装首次突破400亿美元大关,比2009年增长5% ,比2008年还增长了2.3亿美元。在前十大进口来源国家/地区中,增幅仅低于孟加拉国、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占欧盟进口市场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3-9 2010年欧盟从盟外进口服装分布图

从10年前的22%提高到如今的45.6% ,即便2009年欧盟从中国进口出现波动,也未改变这一趋势。

相比之下,中国的香港、台湾和澳门在2005年纺织品协议全球一体化之后,输欧服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占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逐年缩小,10年前3地区合计所占份额为8.4%,现在只剩下0.9%。2010年欧盟从中国台湾进口纺织品服装实现4.2%的增长,从中国的香港和澳门进口则分别下降了4.1%和51.3%。

3.地中海沿岸国家占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地中海沿岸国家共有22个,除了欧盟内部国家外,盟外纺织服装供应国有10个,分别是土耳其、突尼斯、摩洛哥、埃及、以色列、阿尔巴尼亚、叙利亚、黎巴嫩、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因为地缘优势,地中海沿岸国家一直是欧盟服装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在2005年纺织品协议一体化之前,地中海沿岸国家能占到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比重的29%左右,随后几年所占份额出现下滑,到2010年只有19.7%。

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中,土耳其、突尼斯、摩洛哥和埃及为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依次为欧盟(盟外)服装第二、五、六和十八大进口市场,2010年上述4国占到欧盟进口市场份额的19.3% ,其中,土耳其一国就占有11.9%的份额,其余3国占7.3%的份额。2010年,除从土耳其进口增长4.9%外,欧盟从突尼斯、摩洛哥和埃及进口均呈下降态势,降幅分别为2.3% 、0.2%和6.3% 。

4.南亚地区因成本优势,进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南亚共有7个国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近几年,因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南亚占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稳步上升,逐渐成为欧盟另一大主要进口来源地。2010年南亚7国合计占到欧盟从盟外进口服装总额的19.6%,与地中海沿岸国家所占比重只差0.1个百分点。

在南亚7国中,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为主要进口来源国,依次为欧盟(盟外)服装第三、四、八和九大进口市场,上述4国合计所占份额为19.5%,已超过地中海沿岸4国所占的比重。2010年,欧盟从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进口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7.1%和5.3%,高于我国的增幅;从印度和斯里兰卡进口出现小幅下降,降幅均在1%~1.5%。

5.除柬埔寨外,从东盟主要来源国进口均保持增长

东盟也是全球服装一大主要来源地,但其占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要远低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南亚地区,仅有8%。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依次为欧盟(盟外)纺织品服装第七、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大进口市场。2010年,除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外,欧盟从其余3国进口均保持增长,其中,从越南和马来西亚进口增长较快,分别是欧盟前十大和前二十大进口来源国/地区中增幅最高的国家,增幅为7.7% 和20% 。

表3-3 2008~2010年欧盟服装进口统计

数据来源: WTA

(三)日本服装进口概况

1.日本服装进口平稳增长

日本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342.5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5.9%,进口服装269.9亿美元,增长5.7%,增幅比2009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针织服装127亿美元,增长6.2%;进口机织服装126.5亿美元,增长4.8%。

2.主要进口来源国情况

2010年,日本前十大服装进口来源国中,除意大利外,其他均为亚洲国家。

从所占份额来看,我国在日本服装进口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2010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221.8亿美元,增长4.8%,比日本服装进口平均增幅略低0.9个百分点,所占市场份额为82.2%,近三年来我国所占份额始终保持在82%~83%之间,较为稳定。越南居第二位,日本从越南进口服装12.1亿美元,增长16.1%,所占市场份额为4.5%。

从进口增速来看,日本除从意大利进口下降外,从其他国家进口均保持增长。其中,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缅甸进口增长较快,增幅在16%~63%之间。

表3-4 2010年日本服装进口国别统计

3.2010年日本经济总体概况

2011年2月,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日本GDP速报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日本GDP为5.474万亿美元。2010年全年日本实际GDP增长3.9%,名义GDP增长1.8%。

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为1968年以来首次退居世界第三。日本民间消费支出在GDP中的占比超过六成,2009年第四季度环比减少0.7%,主要是由于2010年9月份以后环保车补贴政策等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的影响。同时,由于日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5年新高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影响,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商品和服务出口环比减少0.7%,进口减少0.1%。

近期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在2010年第四季度出现萎缩,GDP比上季度减少了0.3%,折合年率下降1.1%。这是日本经济五个季度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名义GDP来看,中国全年GDP首次高于日本7%左右,两国GDP相差约4050亿美元。而日本也结束了长达40多年“第二”的地位。

尽管日本2010年全年的经济增速令人满意,但是2010年四季度GDP的下滑再次显示出饱受通缩和公共债务困扰的日本经济的脆弱状态。目前日本内需乏力,很难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但是日本制造业的产品需求正在回升,外需的增长可能将帮助日本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随着日本对中国出口走强,以及其他快速成长的亚洲经济体抵消日本内需持续疲弱的影响,日本经济2011年有望反弹。

4.2010年日本纺织零售业表现仍然持续下滑,但呈缓解势头

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11年2月发表的统计显示,2010年度日本大型百货店和超市服装零售金额为47 584.9亿日元(约542.3亿美元) ,下降6.3%,下跌势头有所缓解( 2009年度修订后的跌幅为13.4%) 。期内的月度统计显示,除了1月降幅高于10%以外( 10.2%) ,其他月份的降幅均低于10%。

2010年不同类型的纺织产品销售表现各异,日本主要纺织服装产品销售表现不一,在22种纺织服装产品中,13种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其中化纤长丝、针织面料,和毛纺纱线以及精纺毛纱线的升幅较大,分别为24.6%、12.6%以及11.1%。余下9种产品的销售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内衣、毛质面料以及棉质面料产品销售的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11.1%、8.1%和7.6%。

(一)全球服装贸易展望

1.全球经济预测

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4.8%,好于预期。在全球经济表现出复苏态势的同时,还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强度不足、速度缓慢;二是发达经济体目前的复苏仍属于无就业复苏,消费和投资活动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加重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复苏的担忧;三是各经济体复苏步伐不一、增长速率各异;四是主要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对比出现一些变化,新兴经济体整体权重得到提升。

世界银行年初发布了2011年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了2011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并警告,由于受到全球性的物价高涨影响,一些地区的经济有可能退回到2008年的水平。世界银行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3.3%,少于2010年的3.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的“双轨”复苏仍在继续,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5%。

联合国公布《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具有不确定性,严重的下行风险继续困扰世界经济,各主要经济体的合作在弱化,影响了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性,特别是货币政策的不协调成为金融市场动荡和不确定的根源。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以3.1%的速度缓慢增长,但复苏根基仍很脆弱,因为复苏仍靠各国政府采取刺激经济计划支撑。

整体来看,权威机构对2011年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基本达到共识,全球经济的失衡和紧张局势可能仍是市场波动性和经济前景下行风险的主因,而全球要实现重新平衡面临重重波折,预计多数新兴市场地区将强劲复苏,而发达国家复苏较缓,金融危机将让发达国家复苏长时间笼罩在阴影中。

2.美、欧、日等经济预测

作为世界经济三大巨头美欧日,在经历了2008 ~2010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呈现缓慢复苏,但复苏势头逊色发展中国家,专家预计,这种势头还会在2011年继续延续。

美国——2010年奥巴马政府推出新一轮的货币宽松量化政策和减税计划以及扩大出口等刺激政策的延续后,美国经济继续步入复苏通道,股市持续走高,消费者信心得到提振,尽管失业率高居不下,但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GDP达到3%。

高企的失业率、房地产市场疲软无疑给高度依赖于消费的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高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增长前景已变得更加光明。随着经济出现的缓慢、稳定的改善,就业、投资和消费都将随之增加。但是增长将是温和的,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3%左右。

欧盟——2010年主权债务危机是欧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延缓欧洲经济复苏,年初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随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国主权信用评级频遭下调。主权债务问题引发股市动荡、欧元兑美元汇率不断下跌,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好在德国、法国以及东欧国家经济复苏好于预期,带动欧盟整体经济增长,2010年,欧盟GDP达到1.8%。

2011年,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以及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各成员国财政紧缩短期不利于内需增长、通货膨胀攀高以及中东、北非政治局势动荡,预计欧盟经济增长低于2010年,为1.7%,欧元区为1.6%。

日本——2010年受益于对中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的增长,日本出口迅速恢复,在出口的拉动下,日本工业产值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失业率逐步好转,带来了家庭收入与支出的见底回升,加上房地产市场好转,消费逐步复苏,带动日本经济的迅速回暖,GDP增长2.7%,结束连续两年的负增长。

2011年的日本经济形势不乐观,通货紧缩、内需不振和日元升值等不确定性因素仍将是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风险。而近期大地震带来的海啸、核电站事故等灾害已经造成3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更是给刚刚回暖的经济当头一棒。地震将使日本经济衰落,预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3%。不过,受益于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强劲需求,日本对外出口将会持续扩大,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也将加速调整,加之大地震后的重建也将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预计2011年日本GDP降幅在1%左右。

新兴市场——2010年新兴经济体表现较为突出,强劲的国内支出扩张帮助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分别实现10.3%、8.4%和7.6%的高增长。虽然新兴市场经济整体持续复苏,但地区分化继续加剧:以中印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复苏态势持续领先于其他新兴市场;巴西经济强劲反弹推动拉美复苏步伐加快;俄罗斯复苏力度明显弱于其他金砖三国,而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中东欧经济持续低迷。

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步伐较快,但面临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主要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将对经济复苏构成压力。2009年新兴市场的股票市场表现普遍不理想,金砖四国股票市场整体涨幅仅4%,远逊于欧美日股票市场2010年整体表现。预计2011年中国GDP增长8%,印度为8%、巴西为4.6%、俄罗斯为3.7%。

3.全球服装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际市场服装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作为世界三大服装消费市场欧、美、日来讲,总体将呈现小幅增长,其中,美国市场依然要好于欧盟市场,日本市场则可能出现零增长或小幅下滑。预计全球服装贸易将比2010年增长5%左右,美国服装进口将增长5%左右、欧盟进口增长3%,日本进口持平,俄罗斯、非洲以及南美等新兴市场进口将比2010年有所好转。

(二)中国服装出口形势

1.国内整体经济形势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是“最复杂的一年” ,一方面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美国启动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另一方面国内频发的自然灾害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的热钱流入致使物价飞涨、通货膨胀,CPI创近年来最高。但总体来看经济运行还算平稳,呈现“高速平稳、前松后紧”的局面。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产业升级的关键之年。国内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会进一步恢复。从三驾马车来看,首先,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中央宏观调控之间的博弈使2011年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左右。其次,收入分配改革预期推动2011年消费维持稳定增长。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开始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和GDP增速,如果这种趋势维持下去,对未来消费增长也会带来促进作用;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将达到19.5%左右。第三,2011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因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及2010年高基数效应明显回落,初步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5%左右,进口增速仍将快于出口( 20%左右) ,全年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收窄。

2.服装出口预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1)出口预测

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超2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尤其是欧美传统市场以及东盟、拉美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复苏所带动。

2011年对于纺织服装出口行业来讲,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总体感觉外部环境略好于内部环境,预计2011年服装出口依然保持平稳增长,增幅在15%左右。

( 2)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球经济尚未全面复苏,尤其是欧美日经济恢复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东局势动荡不安、日本大地震、极端灾害频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贸易保护措施等等,都会对全球经济形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消费市场。

②棉花价格疯涨,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

自2009年下半年来,棉花价格一路飙升,成为纺织服装企业最关注、最头痛的事情。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措施,打击囤积炒作,抑制了棉价暴涨,但近一时期随着国际棉价的波动,新一轮的涨价浪潮重新到来。此外,由于国际消费市场依旧不振,出口价格难以大幅提高,企业不得不谨慎接单。棉花价格的上涨还带动了其他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除羊毛、丝绸、苎麻等天然原料大幅上涨外,近期化纤原料价格上涨较快,令许多企业难以接受,据企业反映,客户许多订单因价格问题无法签单,一些服装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的局面,如果订单继续减少,很可能导致小服装厂关门。

③招工难,劳动成本快速上升,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2009年,国内平均工资大幅上涨,是近年来上升最快的一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行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以及社会就业观念的改变,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企业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局面将是常态,纺织服装行业低成本生产、出口高速增长的模式将改变。与此同时,随着周边国家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成本竞争优势下降的挑战。

④人民币汇率等相关贸易政策调整,企业经营面临更大困难

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出口退税以及信贷收紧等政策调整无疑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服装企业最关注的事情。自从2009年6月中央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预计2010年还将进一步升值。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和劳动成本上升将使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困难。一旦出口出现超预期的增长,通胀率很可能迅速上升,这将导致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快速出台和严厉执行。

⑤中小企业面临企业优胜劣汰考验

由于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加快,中小企业难以支撑,其生存状况堪忧。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中低端的贴牌产品,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出口企业两极分化加剧,行业可能将上演“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大洗牌,产业资源将加速向大企业流动。规模较大、产业链长的出口企业订单情况以及抗风险能力要好于中小企业。目前已经有地方中小企业反映订单情况不如2009年,部分小服装厂已经出现生产不足的情况。

⑥企业贷款紧缩,资金短缺

从2009年以来,国家加大“防通胀”货币信贷调控力度,银行贷款收紧、利率提高,由于纱线面料价格上涨、波动大,货源相对紧俏,过去面料厂给服装企业购进面料有1~3月的账期,由于价格波动大,许多服装企业需要给现金才能提货,而银行贷款收紧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现金流减少,给企业接单、下单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讲,中国服装出口已经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40%左右,传统服装出口“低成本、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服装行业已经迎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品牌创新、产品提升、低碳环保的发展机遇,相信中国服装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以新的面貌出现,中国将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