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机动车停车问题的思考

关于机动车停车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31篇 关于机动车停车问题的思考[1]一、前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思考西城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下边仅就“环境优区”中的机动车停车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行车与停车的环境问题,这是关系到西城区商家竞争以及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31篇 关于机动车停车问题的思考[1]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思考西城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最近我们又提出经济和谐发展,有许多矛盾与关系如何解决、平衡与协调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例如:

服务对象——可以把服务对象从中心到边缘分成三类,最核心的是本区居民与企事业单位;第二层是驻区单位及其职工;最外边的一层是流动单位与人口。无论从工作性质或工作总结看,都应该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策略。对中央与市里单位,一方面要为其服务好;另一方面更要利用好其资源。

产业结构——我们需要高科技,需要金融街,但是,如何看待小商品城?为什么作为中心城区的西城区会有那么多的小商品城?天意小商品城已经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万通新世界原来是百货业,改成小商品城后生意红火,与对面华联“买200送220”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只要“阳春白雪”不要“下里巴人”?不同的功能街区能不能协调发展?

住宅与保护——中心城区都有共同的矛盾,老住宅改造与文物保护,总体来说是住宅与保护都没有做得很好。当然,一些规划与政策西城区自己无法决定。

交通与商业——西单大街成为交通干道,商品功能势必受到影响。秀水街纷争的本质问题在于如何对待步行街的业态。东京动物园附近有上野步行街,要的就是人挤人的感觉。那里就没有火灾安全隐患?

古代与现代——古代文物保护有的人愿意看,有的年轻人并不一定愿意看。什刹海有文物,也有酒吧。现代人去看文物也是乘汽车而不是轿子。因此,就必须考虑停车场问题。极端地讲,我们是要保护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是要保护死人还是活人?

下面集中讨论停车问题。

二、背景

尽管西城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布局的调整,西城区的某些传统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比如,随着郊区住宅的建设、地铁与城郊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及城市“空心化”的演变,中心城区的某些优势将会发生变化。下边仅就“环境优区”中的机动车停车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

目前,首都机动车数量已经超过200万辆,其中,私车拥有量也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外地车也有几十万辆之多,因此,交通情况逐步恶化,堵车情况持续不断,不仅行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停车难的状况也更加明显。

可以认为,停车环境已经对人们的消费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白石桥附近的家乐福曾因地理条件优越而生意兴隆,其门前的交通情况非常混乱,机动车停车地方小,极不方便。后来它们与旁边的首都体育馆合作,凡是在家乐福一次购物58元以上的可以免费停车。西四环四季青桥附近建起了欧尚超市后,人员分流不少。欧尚还把广告打到家乐福门口:有1300个免费停车位,欢迎前来。同是法国的巨头争夺得如此激烈,国内的企业更不可以等闲视之了。

2004年10月底,西三环附近、苏州桥西的Shopping Mall(金源新世纪购物中心)开张,单体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200部电梯上下运转,1万多个车位24小时免费开放。我们可以把它们所反映出的现代经营理念概括为以下4个字:“停车第一。”

与之相反,到王府井停车要每小时5元钱,到百盛也是每小时5元钱。平安大道沿街高台筑起,几乎没有考虑停车的问题,结果很自然地就表现出与实际的不相适应。西单的文化广场更多地考虑的是地上的布局,相应的停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

总之,经济发展了,相应的管理却跟不上。现在许多家庭已经有车了,住得稍微远一些已不在乎,在乎的是停车条件和购物环境。极端地讲,停车条件已经成为了商家竞争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行车与停车的环境问题,这是关系到西城区商家竞争以及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

三、现状

目前西城区机动车停车的现状可用“乱”、“难”、“贵”、“空”四个字来概括。

乱——例如,动物园服装交易市场附近随意停车,影响交通;在月坛北小街、前后海等地胡同里随意停车;马路车位有的夜间有人看守,有的无人看守,等等。

难——例如,中央单位将车辆推到马路上,如一些单位场地利用不合理,职工上班只好停到小马路上或花钱停在大马路上;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办事白天不可入内,晚上预先报车号可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是开会也不可入内,说是要“部长以上干部”才可以,实际上里面有很多空位;区政府机关较宽松,拿会议通知就可以;区人民法院就是开会也不可进入;区税务机关密集停车,说是整点集体下班,车堆在一起非常难看。

贵——区人民法院外停车要先交4元;百盛门口每小时5元。

空——许多地下停车场每半小时2.5元,偏贵,里面有空地。

在这里有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极端是儿童医院,原来有地上停车位30多个,每小时收费2元;地下停车位300多个,每小时5元,大家都不愿意去地下,在地上排队等候,甚至于严重地阻碍了交通。因为随车来的人多,就在路边临时停车。结果是地下空着,挣不到钱;地上拥挤、妨碍交通,可见是经济效益差、资源浪费。经反映,现在的解决方案是取消了地上车位,一律到地下。另一个极端是天意小商品市场,地下车位有200多个,尽管指导价格是每小时5元,但是他们实际只收2元,非常繁忙,车位远远不够用。

当然,解决停车问题并不简单,其中涉及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例如:

环境保护——绿地、车与行人争地。

设施滞后——汽车数量已有本质的变化,相应设施与管理跟不上形势。

非控因素——西城区中央单位多,如都推到社会上,压力太大。

下岗职工——停车收费可解决4050个人员困难,但是仍有局部与整体矛盾性问题。

管理松弛——收票人有逃票行为,本来每小时5元,如不开票则每小时3元。

复合收费——把停车收费孤立地看是不科学的,停车只是手段,应该注意其目的性消费,比如,家乐福与首都体育馆合作,凡是在家乐福一次购物58元以上的可以免费停车。东城娃哈哈大酒楼将门前所有的车位买断,由酒楼总包车位付费。实际上,天意的例子也有这方面的道理。

四、向上海学习

虽然上海的机动车数量没有北京多,但是,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他们的工作有:

明确差距——国外大城市的经验数据是,基本停车位与机动车的拥有量之比为1∶1,公共停车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为1.5∶10。上海基本停车位与机动车的拥有量之比为6∶10,公共停车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不到1∶10。在服务方面,国外都有专门的停车手册或指南。

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问题:实际的停车位并不算太少;许多人不知道停车场的信息;马路停车的多,车场停车的少;地上停车的多,地下停车的少。经营困难,如某地下停车场有500多车位,管理人员20多人,地上每天只有社会车辆60多辆,收入2000多元。

公布车位——2004年12月14日,他们在报上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市中心578个社会停车场的基本信息,如地点、开放时间和联系电话等。报纸被一抢而空,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停车电子诱导系统——城建、交通部门合作开发出停车电子诱导系统发布屏,在电子屏上标示出沿线停车地点与空余车位,其数字实时变动,这样的电子指示牌中心城区已有130块。

网络信息——市民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热线、登录“上海停车服务网”等得到有关信息,甚至于发个短信,也可以轻松找到停车位。高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制定新规——2005年开始实行新的停车场(库)管理办法,明确停车收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收支两条线的办法,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批准核拨。

三种价格——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主要有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

价格政策——不同区位与不同时间段实行不同的价格,例如,道路停车价格高于路外停车价格,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也要改变收费标准。

加快建设——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已建、在建、拟建项目,对新公共建筑要求停车泊位标准。

听证制度——在外环线以内的公共停车场300米服务半径内再设置道路停车场的,公安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将会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举行听证。

专家们还提出许多其他建议,如商务楼停车场业余时间的处理、夜间与双休日向社会开放,等等。他们认为,在停车场问题上,必须明确社会利益高于部门利益。

总之,上海方面的一些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目标与对策

对于解决停车问题,我们应该把它提高到“环境优区”重要课题的高度,应该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尽管在中心区这个矛盾最为突出,但我们不可以强调客观、推卸责任、消极等待,而是要知难而进,下大力气攻克这个堡垒。我们应该确定鲜明的理念,比如可以是“让汽车在西城区行好停好”,并以此为与其他区竞争的重要条件。

如果有人开车到西单购物,停车就只是手段,因此,不应该用高价格拒绝他们来而应该欢迎他们来。我们不应该孤立地看待停车问题。价格是一个信号,是欢迎还是拒绝,一目了然。

总之,尽管解决停车难极不容易,但我们不可以退却或束手无策。攻克这个经济环境的“制高点”是我们的基本战略。

关于具体对策,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摸清家底——对区内各种车位进行调查摸底,公布于世,报出一个数来;

第二,明显标示——对区内所有的停车场进行统一数字指引和标示,最好用电子显示;

第三,价格政策——调整价格,总体应以向下调为主,特别是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以鼓励人们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措施,例如:

重新规划——重新规划道路交通与停车条件;

地段区别——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价格不同;

时段区别——白天晚上分别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

周末政策——周末与平日区别政策,应开放单位场地;

空间利用——尽量注意发展地下空间,地上空间的利用,设计二层(自行车在上)或高层专用车库;

远程配合——地铁沿线车站的配合;

便利停车——马路沿台阶太高,需调整,等等。

总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停车问题,把停车当做重要的“环境优区”的大事来抓,打出我们的口号,彻底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光讲修路不讲停车,就是平安大道的基本教训,重修路轻停车就是经济不和谐的典型代表。

【注释】

[1]《让车在西城行好停好》,载《北京西城区政协资料汇编》2004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