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孔子儒教的思想体系

孔子儒教的思想体系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孔子儒教的思想体系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特别是其中的“和为贵”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终体现和代表。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仁”、“礼”、“中庸”、“道”、“义”、“和”、“时”、“仁义”等构成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这是儒教的精髓,提倡的是“和谐文化”、“和谐哲学”。

一、孔子儒教的思想体系

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特别是其中的“和为贵”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终体现和代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认为:“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治理最佳的地区。”(3)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建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后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50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弟子相传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仁”、“礼”、“中庸”、“道”、“义”、“和”、“时”、“仁义”等构成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自汉朝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时代思想文化的正统。

“和”,是和合、和衷、和平、和顺、和洽、和睦、和谐;“和为贵”,原文是:“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说的是整个社会要通过“礼”的规范去达成和谐社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所追求理想社会。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它的主打词也是“和谐”、“和善”、“和气”、“随和”、“祥和”、“柔和”、“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仁”,“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是爱别人,孔子要人们爱人,相亲相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国君和王公大人首先“仁”起来,带动天下人“归于仁”。可促“天下无道”变“有道”。孔子要统治者施“仁政”,要“保民”、“养民”、“恤民”、“惠民”、“富民”,以达成和谐社会。

“礼”,孔子提倡“礼治”,通过制度来规范人们特别是统治者的行为。“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要求君王、诸侯、大夫各级统治者,要遵守礼制,不得僭越。同时也要求对人民“齐之以礼”。这对于达到国家的和谐是十分必要的,“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篇》)

“中庸”,孔子提倡的不偏不倚的道德标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先进》)他认为“过”和“不及”都不合中庸之道。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一书的作者认为执行“礼”,智者贤者“过之”,愚者不肖者“不及”,应该用中庸来纠正极端。他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要恰到好处,能够“中和”,天地万物就可以各得其所,兴盛不衰。南宋朱熹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四书集注》)

儒教认为:“己”和“人”这社会两大组成部分之间必须彼此相爱——“仁者爱人”,必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教的精髓,提倡的是“和谐文化”、“和谐哲学”。(4)

到了唐代,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一”,形成的“和谐文化”和“和谐哲学”,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再经过宋代、明朝清朝,中华民族的这种思想文化更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中国社会,促进中国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