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可能性的极限

创新可能性的极限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可能性的极限问题:在一个新的方法中为了合成概念存在多少种潜在的变化呢?在过去,要对创新比率和极限加以量化的企图是无人苟同的。根据安德拉的估计,人类到了公元1500年,使自己的知识翻了一倍。7年之后,知识又翻了一倍,再过6年,又翻了一倍,到1973年安德拉从事研究的年份,我们的知识已经到了128个单位。答案可能隐藏在一个称为设计空间的概念中。

创新可能性的极限

问题:在一个新的方法中为了合成概念存在多少种潜在的变化呢?这好像是一个哲学问题(就是),最终也是一个针对协作学习及对随之产生的系统创新可能性理解的现实探索。

在过去,要对创新比率和极限加以量化的企图是无人苟同的。毕竟,一个如此模糊的主观问题怎么能经受住任何类别的客观度量呢?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彼得·莱瑟尔发人深思的著作《时间的白洞》:

一个灵光闪现的方法,出自于效力经合组织(OECD)的法国经济学家乔治·安德拉。他把公元1年的已知科学事实,用1个单位的集体的人类知识表示。假设我们的集体学习从文献开始,人类为了积累第一个单位的知识花费了约5000年。根据安德拉的估计,人类到了公元1500年,使自己的知识翻了一倍。到了1750年,全部知识又翻了一倍。到了1900年,人类的知识已经到了8个单位。7年之后,知识又翻了一倍,再过6年,又翻了一倍,到1973年安德拉从事研究的年份,我们的知识已经到了128个单位。从那以后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加速有所减缓。几乎可以肯定,人类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持续增加。例如,法国天体物理学家稚克·瓦莱博士曾经估计,人类的知识现在每18个月翻一倍。

读完上文,更多的问题出现了:系统创新的极限是什么呢?我们预测了最终概念即技术创新的屏障了吗?新的产品与服务、市场乃至全新的产业会面临什么样的可能呢?答案可能隐藏在一个称为设计空间的概念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