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票据的由来

一票据的由来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票据的沿革一般认为,“票据之发生,起源于12世纪意大利兑换商所发行之兑换证书”[1]。16世纪出现了背书制度,票据成为可以转让的流通证券。该收据为无记名凭证,富商凭收据取款,受款的商人见票即付。这便是今日支票制度的起源。我国在唐代便有称为“飞钱”、“贴”的票据。为避免钱币携带不便,由从事金钱保管业务的商人设立“交子铺”,向商人发行交子,商人携交子去异地,从异地的交子铺兑换现金。

一、票据的沿革

一般认为,“票据之发生,起源于12世纪意大利兑换商所发行之兑换证书”[1]。12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城帮国家商事发达,贸易繁荣,需要在各城邦国家间输送金钱及货币兑换,为避免风险和方便交易,便产生了货币汇兑业务。为此,专营货币汇兑的兑换商发行兑换证书给商人供货币的输送和兑换之用。从兑换证书的动作方式来看,欧洲12世纪的兑换证书是近现代本票的雏形。至13世纪,原来与兑换证书合并使用的付款委托证书发生独立的效力。商人凭兑换商签发的付款委托书请求异地付款人付款,近现代汇票起源于此。16世纪出现了背书制度,票据成为可以转让的流通证券。它不再是一种金钱输送和兑换的工具,而是一种信用工具。17世纪中叶,英国的富商将巨额款项存入金钱买卖业的金银佃工商人,受款的商人向富商签发收据。该收据为无记名凭证,富商凭收据取款,受款的商人见票即付。这便是今日支票制度的起源。

我国在唐代便有称为“飞钱”、“贴”的票据。[2]当时,也是为了避免风险和取款方便,出现了以券代币的“飞钱”凭证,即商人将钱币交付富户换取“飞钱”,携“飞钱”轻装奔往异地,而后收受“飞钱”的一方再从富户那里凭券取款。唐代商人为图交易便利也将金钱财物交于专事银币金钱业务的柜坊保管,并委托其依凭“飞钱”付款。商人在交易中还向交易相对方发行一种以“贴”为形态的取款凭证,载明受款人名称、金额、日期、签发凭证者的签名。接受凭证的人凭借该证向为发证人保管金钱业务的柜坊请求付款,柜坊则及时依照凭证上所载明的金额代发证人付款。至宋代,出现了“便钱”、“交子”。[3]朝廷设“便钱务”从事便钱兑付事务。商人前往异地进行贸易时将现金交付本地的便钱务取得便钱前往异地,便钱务则命各地机构向持便钱者支付现金。“交子”业务起源于民间。为避免钱币携带不便,由从事金钱保管业务的商人设立“交子铺”,向商人发行交子,商人携交子去异地,从异地的交子铺兑换现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