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大地法理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地法理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大地法理学的几点思考_法理学前沿 大地法理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问,研究的成果还远远称不上充分,而且也还没有为主流法学界所接受。而大地法理学的视野在于全球甚至于宇宙。大地法理学志在克服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法学观及其权利理论的缺陷。

大地法理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问,研究的成果还远远称不上充分,而且也还没有为主流法学界所接受。但是,它潜在的重要性早已显露出来。在笔者看来,以下这几点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第一,大地法理学的抱负远远超过了目前所有的法理学流派。目前存在的法学流派包括主流的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学、社会法学、经济分析法学、批判法学等所关注的只是人类自身的法律制度。其视野仅在于人与人和人与人自己创造的制度方面。这种法学观被人们称为以人类为中心的法学观(anthropocentric jurisprudence)。法学理论界在过去虽然产生过不断的辩论、革新与发展,但都未超出这个范畴,即人类中心主义法学观的范围。而大地法理学的视野在于全球甚至于宇宙。它的雄心壮志是要弥补、改变甚至取代现有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法学观,发展出一套以大地为中心的法理学来。在这个法理学的世界内,人是各种主体中的一种,同其他动物、植物以及有生命的物体享受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或者应承担比其他动物或生物更多的义务。显而易见,被现实生活所困惑的法律人很难接受这种宏大的理想主义的法学观。不过,这种法学观能否具有现实意义是一回事,它对于目前我们既有的法律制度和法学思想的批判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使大地法理学不能够为制定或者修改某一项法律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二,大地法理学或许成为一种新的自然法思想。如前所述,关于自然法的理论,无论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学自然法,还是格劳秀斯、康德等人的理性主义的自然法,或是马里旦和菲尼斯等人的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自然法,其关注的是人如何对现实的法律制度作出解释和批判,或者为现实的法律制度提供一种理想,但并不是真正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自然法。所谓自然法学,事实上是人为的文化性的法学,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表达了一种道德的诉求,而大地法理学所要从事的是要从自然的大地、自然的本源来建构人为的法律,从自然的本源里找到一些价值,作为发展人定的法律的指导原则,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是真正的自然法。这实际上是从法人性到法自然[6],虽然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大地法理学作为自然法学的潜质作过仔细的阐述,但这种趋势是由大地法理学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

第三,大地法理学还有可能成为建构环境法哲学的思想资源。环境法已经成为21世纪初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由于受到现存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法理学的限制,环境法哲学的现状还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具体来说,环境法哲学所体现的价值,比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理念,与西方理性传统中一贯所赞扬的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所采取的控制、改造乃至于掠夺的思想格格不入。此外,以人类为中心的权利理论也不利于发展环境法和环境法哲学。因为这种权利理论把人和自然分割开来,以人为主体,自然环境为客体或对象,主张人对自然的权利,而忽视了人对自然的义务。更何况作为客体的自然在这种权利理论中只是被动地等待宰割的实体,而不具有任何权利上的诉求。大地法理学志在克服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法学观及其权利理论的缺陷。它并不完全反对现存理论中的权利理论的学说,但致力于改进和发展现有的权利学说,以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第四,从大地法理学的视野出发,很可能会引起一场法律和法学中的革命。这场革命会牵扯到我们对现存的法律秩序的态度、法学知识的分类、法学方法论的改进。由于采取了以大地为主体的法学观,与之相适应的法学知识的分类也应该重新建构,比如经济法和环境法的主次地位的变化等,以及法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从以人类为中心到以大地为中心的转变。凡此种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解放力量,它的发展一定会引起一场法学理论和法律的革命。

[1]参见http://www.gaiafoundation.org/history-earth-law.

[2]Judith E. Koons,“What is Earth Jurisprudence?”18 Penn St.Envtl. L. Rev. 47.

[3]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612956.htm。

[4]参见http://earthjuris.org/。

[5]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Gaia_hypothesis。

[6]梁治平教授的大作《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早就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的期望和态度。这种态度现在看来很符合大地法理学的基本愿望。如果我们要从中国文化中发掘发展大地法理学的思想资源可以从阅读这本书入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