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企业科学发展鼓与呼

为企业科学发展鼓与呼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思源企业报应该成为企业改革的先驱、发展的喉舌,从这个角度来要求,企业报头版头条更要“三贴近”,并实现“三个服务”——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于企业的职工群众。岳双才的头版头条新闻作品,选材和写作目光敏锐、以小见大。岳双才的新闻作品大都短小精悍,这在企业报里是十分难得、值得大大提倡的。

张思源

企业报应该成为企业改革的先驱、发展的喉舌,从这个角度来要求,企业报头版头条更要“三贴近”,并实现“三个服务”——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于企业的职工群众。

岳双才所采写发表的头版头条,充分体现了企业报的特色,体现了“三个服务”的内容。如《重组改制给华北油田带来什么》《效益开发 提升发展品位》《华北地区天然气发展潜力有多大》等,都是反映油田企业改革发展的新闻;如《天然气勘探曙光在前》《为什么“叶”肥“果”瘦》等,都是反映油田生产经营的新闻。

这些报道为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服务,新闻选材、思想都非常出色。作为企业报新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当然,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新闻也不少,如《“海、陆、空”同植“摇钱树”》《构筑企业的“温暖工程”》等,都是反映群众生活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切入点非常好,出手高,眼界宽,而且站在大局和企业领导的高度,立意都比较高。

岳双才的头版头条新闻作品,选材和写作目光敏锐、以小见大。《21∶1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说的是每天有许多人经过油田商业街,很少有人注意商业街经营商户有多少是石油人开办的。岳双才却注意到了,平均21家经营者中只有一家是石油人开的。这个地盘是油田的,但是石油人在这里经商的很少。他从这里分析出油田人有优势也有劣势,油田人的素质并不差,油田有许多待业青年,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油田职工,为什么不在商业街经营?油田人的商业街,为什么难以吸纳油田人就业呢?

关键就在于油田人的就业观念和思想意识还没转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但市场法则只有一个,那就是适者生存。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具备新闻眼的话,这么一个司空见惯的事不会引起重视。而作为一个成熟的记者,具有新闻敏感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不少具有潜在新闻价值,有心人能把它选出来,写出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而不用心琢磨就会轻易地放过去了。

还有《空调装给谁》的报道,公司领导、机关科室都没装空调,而一线作业工的宿舍、会议室都装上了空调,这样的事情自然再简单不过了,但写出来却实打实地反映了领导关心职工的事实,并不是一句空话。这样的新闻,尽管篇幅很短,却是从企业抓到的“活鱼”,很鲜活,很有贴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岳双才写的不少新闻,不单单是唱赞歌的,从作品中能看出作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且站的角度很高。如《天然气汽车何时驶入“快车道”》,当他在廊坊采访了解到油田成立天然气汽车项目部时,意识到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意义非同一般。这类事,如果采用常规性的写法,只是一篇报喜的新闻。但作者富有前瞻性,透过这个现象,想到了更深的发展前景。

再有《白洋淀补水对华北油田意味着什么》,白洋淀补水是河北省地方抓的一项工作。一般人会认为白洋淀补水与油田关系不大,大可不必关注。作者却从白洋补水想到对毗邻的华北油田生产、生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油田应做哪些工作,特别是运用哲学思维,用辩证、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油田用水形势,用生动的数字和事实,提醒大家要有节约用水的紧迫感,树立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的忧患意识,进而把节水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商品化的轨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作者采写了许多经济新闻,这类新闻相对不好把握,往往会写成广告式的,或者写许多技术术语,让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不爱看。因此,从全国企业报来看,经济新闻是个弱项。但岳双才写的经济新闻有独到之处,他写的新闻较好地避免了出现前面提到的倾向,如《挖潜 也能抱个“金娃娃”》,他写细节的东西,技术术语少,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一个资金缺口千万元的企业,注重内部挖潜,外闯市场增收入,内抓管理降成本,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把技术上的环节省略了,但把关键的节点抓住了。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是有所突破的,行文条理清楚。

他写的《为什么“叶”肥“果”瘦》一稿,说的是企业多种经营厂家产值和利润不成正比。这篇文章注重深层次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值得警醒的地方。可以说,只有具有理性思考和勇气的记者,才能写出这样的新闻。作者对多种经营的经营状况分析得比较透彻、到位,亮明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岳双才写的不少新闻,充分体现了新闻价值、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作用。如《深南不再“深难”》《装饰“门面”不如充实“后院”》等新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注意了解基层一线职工的所想、所虑、所盼,因此写出的东西很有针对性。

如《钻井工人心思“离” 盼改革呼声急》,不仅仅是涂脂抹粉文章,而是分析人心思“离”的原因。文章没有虚的,也没有空的,非常简单明了,叙事直接,令人深思,增加了报道的深度和思想性。紧接着,提出了企业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从而可以为上级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基层一线职工的呼声。

岳双才的新闻作品大都短小精悍,这在企业报里是十分难得、值得大大提倡的。有的人写报道常常是长篇大论,大话、空话、套话多,有的还抄文件、简报里的东西,语言一大块,一泻千里,你想删改都不容易。但是,看半天文章里没有什么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在企业报能把文章写短并不容易。

岳双才的头版头条新闻该长则长,长有长的价值;该短当短,短有短的分量,许多报道简明扼要,文短意长,真是四两拨千斤,有的消息仅四五百字,有的通讯仅千字左右甚至更短,如《治理后的“污水”能浇田》《空调装给谁》《劳模的喜事》《种“豆”得“瓜”》等很短,但很精彩。

现在,岳双才把自己写企业报头版头条,总结了一些理性的感悟和经验,汇编成册以飨读者,我觉得这样的题材迄今尚未见到,这应该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项独特成果,相信对全国企业报广大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好事。

2012年5月6日于北京

(作者时任中国企业报协会会长,这是为2012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企业报头版头条怎么写》一书写的序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