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青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 随着图书馆事业及期刊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内刊内报已日益成为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十佳图书馆阅读推广类内刊内报为例,对国内图书馆内刊内报的现状进行分析,探求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探求一条适合我国图书馆内部期刊发展的新路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图书馆;内刊内报;发展策略
1 引言
内刊内报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各地新闻出版局注册登记内部刊号,不公开发售,但可以公开赠阅的各类期刊报纸。内刊不能公开销售,但可以公开赠阅,这与市面上公开发行的报纸、期刊有根本区别[1]。
图书馆创办的内刊内报中往往涉及馆内读者活动、馆内藏书推荐、阅读方法介绍、出版动态、本地文化等内容,各图书馆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刊来了解兄弟馆的动态,增强馆际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创办的内刊内报也是一个提供读者服务的平台,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刊物与图书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图书馆内刊内报往往记录了一个时期内该图书馆的重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各图书馆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因此,系统地收集、保存图书馆内刊,对研究某一时期、某一区域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所创办的内刊内报的寄送范围包括馆内读者、各地图书馆和书友会成员等,由于范围较广,因此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科技进步,电子版、网络版也逐渐成为图书馆内刊内报的新的传播方式[2],所以内刊内报能起到推广、宣传图书馆的作用。
2014年4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和苏州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的2014中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类十佳内刊内报的评比。《今日阅读》《水仙阁》《尔雅》《读读书》《阅微》《易读》《文澜》《书乐园》《书林驿》《温州读书报》获得了“2014中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类十佳内刊内报”。
作为国内图书馆内刊内报的佼佼者,这十份刊物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具备了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14中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类十佳内刊内报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不难看出,这10份刊物大都出自中国的南方省份,其中江苏省占7份,浙江省有2份,广东省占1份。十佳内刊内报中,出自公共图书馆的有8份,其他2份属于高校图书馆内刊。这10种图书馆内刊都是以纸质本的形式出刊的,而且创办的时间都不长,除了《温州读书报》以外,刊期基本为季刊或双月刊。此外,这些刊物中的绝大部分都设有电子版,这种方式既适应了电子阅读的潮流,又方便读者进行网络浏览。
2 十佳图书馆内刊内报的特点
2.1 区域特色突出
入选十佳的图书馆内刊以公共图书馆为主,因此在栏目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其区域特色十分明显。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2014中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类十佳内刊内报的栏目设置
太仓市图书馆主办的《尔雅》是一份侧重表现太仓灿烂辉煌的地方文化刊物,其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文化与阅读推荐两部分,《尔雅》不仅传承了太仓辉煌灿烂的地方文化,更传扬了阅读启智修身的精神文化。作为金陵图书馆主办的图书导读与阅读评论刊物,《阅微》尤其注重发掘南京的本地文献。
区域特色最明显的是《水仙阁》和《文澜》,从其栏目设置可见一斑。110年前,海宁图书馆的诞生地即名水仙阁,海宁市图书馆的刊物以此为名,就是为了彰显其地方特色。自2007年创刊以来,《水仙阁》特别注重乡土人文,尤其侧重多角度多层次地介绍海宁文化。
与其他内刊相比,杭州市图书馆主办的《文澜》更是一本与城市互为映照的杂志。“文澜”二字,体现的是杭州图书馆对这个开放大气、精致和谐的现代城市,对这个文脉渊源、物华天宝的历史古都的全部理解。顺着这条主纲,杂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与杭州相关的各类文章。
2.2 较稳定的读者群体
由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内刊内报是进行定向发送的,能够较好地保存一定的读者群体,让他们能够定期获知该内刊的相关信息,从而也可以将该部分读者纳为该内刊的书友会成员,形成稳定的支持。
《尔雅》至今已出版34期,主要向全国图书馆同仁、阅读爱好者、各地太仓籍人士和太仓市民赠阅。《书林驿》每年4期,每期印行1 000册,其中毛边本200册。除了面向本校读者之外,还与全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全国通信电子类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委员会成员馆等几百家单位建立了互赠关系。
2.3 纸质版及电子版并存
由表1可以看出,这10种图书馆内刊都是以纸质本的形式出刊,虽然开本的形式各异,但都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易读》的开本为大32开,既可以双手捧读,又可以单手执读,并且尺寸大小适宜,可以放进包里,随时进行阅读。《书林驿》每一期都登载有和阅读有关的邮票,极具收藏价值。这就是《书林驿》区别于一般的普通内刊的特点,能够吸引众多读者的喜爱也在于此。此外,部分图书馆内刊还设有电子版,通过在各图书馆的自身数字网站中加设一个内刊阅读的链接页面,让读者能够更为便捷地阅读到该内刊,这是一种适应电子阅读潮流的趋势要求,也方便了读者进行网络浏览。目前设有电子版的图书馆内刊使用的主要格式有pdf,如《今日阅读》;采用图像和文本格式如《尔雅》。pdf版本的刊物与印刷本的显示效果相近,浏览时方便快捷,安全系数高;图像和文本格式的刊物显示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复制。
3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3.1 经费问题
经费紧张是各级各类期刊面临的共同话题,由于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内部期刊不能公开征订,所以只能进行免费交流。而刊物正常运行需要支付的稿费、排版费、印刷费、发行费等,使得内刊编辑部在经济方面常常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因此只有减少印刷数量,而内刊内报的电子版、网络版的制作也略显寒酸。
在解决经费来源问题上,内刊内报可以向主管部门寻求经费支持,也可发动内刊会员单位分年或分期联合办刊、协作办刊,保证期刊的正常发展。
内刊内报和其他公开发行的期刊报纸一样,也是重要的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培养人才的有力工具。因此,相关主办单位和出版管理部门也要转变观念,要重视内刊内报的建设,逐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提高内刊内报的质量创造有利条件[3]。
3.2 稿源和栏目设置问题
学刊的精髓是学术价值,而学术性期刊质量的核心是论文的质量。因为很多作者都面临要评职称的问题,由于内刊没有公开的刊号,所以教师在评职称时内刊文章没有用,所以不愿意向内刊投稿[4],最终导致稿源不足。因而在内部期刊上往往很难见到学术水平比较高的文章。所以内刊每出版一期,需要的文章只能从来稿中反复筛选,保证了数量,质量上难免差强人意;要想追求质量,则连最基本的数量都难以凑齐了。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们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更有稿源日益枯竭之忧。至于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种基金资助论文,对于内刊内报而言,就更是难得一见了。
栏目是根据具有同一特质的稿件而划分的刊物内部结构,其特点是相对固定并具有连续性。稿源是划分栏目的基础,办刊的指导思想则体现了办刊宗旨,并具有导向作用,对作者和读者起着引导的作用,最能体现刊物的特点,甚至会起到支撑刊物生存发展的品牌效应。而栏目的设置就基于这两方面因素。但是由于受到稿源的影响,许多内刊在栏目的设置方面既不能面面俱到,也无法做到以特色栏目吸引人,只能是根据当期收到稿件的情况“看菜做饭”。
针对稿件缺乏的问题,内刊编辑要学会主动出击、多方约稿,要有意识地走出办公室去主动约稿、组稿,尤其注重拓展校外、馆外的作者,比如经常举办一些专题性小型的学术沙龙,在交流中拓展作者,稳定稿源[5]。
由于各种原因,内刊不能与公开发表的期刊相比,刊发的文章要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以及太过于专业性的文章,可以结合其工作实际,刊发实践工作经验等颇受基层工作者欢迎的稿件。栏目设置上除了体现办刊宗旨外,还应该突出其特色,在如何使栏目清新、富有吸引力上下功夫,添加一些符合内刊所在地域特色的栏目来凸现其文化底蕴。除了注重学术性以外,还应该特别重视知识性和可读性稿件的编发。
3.3 编辑的问题
编辑是刊物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是刊物的灵魂人物,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刊物健康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内刊内报却无法组建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即使有,很多编辑也都是挂名性质,对刊物的工作热情不高,基本上无法参与到学报的实际编辑工作中,因此,大部分文字工作都落在了责任编辑身上。而很多内刊编辑没有经过系统培养,更没有通过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图书馆由于人员少,很多内刊内报的责任编辑往往是兼职,自身还有本职工作要做,根本无法保持和作者的及时沟通,投稿者经常受到冷落,这就导致主动投稿越来越少,而编辑往往又是面临无稿可编的状态,长此以往,恶性循环。由于经费的问题,内部期刊的编辑几乎不太参加很前沿的专业理论培训,也很少在业内进行交流沟通,这就导致其眼界难以拓宽,思维严重僵化,理论更新滞后,有些想法其实就是闭门造车。
内刊编辑的岗位要固定化和专职化,要经常进行专业培训和期刊标准化、规范化培训。内刊编辑也要在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其他专业的动态,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系统适时地更新,并运用到编辑工作当中。内刊编辑部也要实行信息化,购买远程编辑软件,作者可以自己随时查看自己的文章录用情况。编辑尽量抽出时间回复作者稿件录用情况,及时和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建立相对固定的作者群。同时,要保证刊物质量,内刊也要坚持编辑部初审、专家二审和编委会或主编三审定稿制度,但是也要防止三审制度流于形式,最大程度地保证内刊的学术质量[6]。
4 结语
随着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自编自印的阅读推广类报刊已日益成为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内刊内报的发展对于发掘、推荐馆藏好书佳作和地方文献,激发读者的阅读情意和兴趣,提高读者获取知识和学问的能力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2014年十佳图书馆阅读推广类内刊内报的评选吹起了发展的号角。办刊容易,但如何对内刊进行宣传和推广,如何扩大内刊的社会影响和提高办刊的社会效益,这是需要所有图书馆人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一种有力的补充,内刊将在长时期内存在下去,内刊工作人员既不能丧失了工作热情,更不应该抱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工作。只要投入了热情,投入了思想,内刊一样会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期刊出版法规政策须知[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4.
[2]李岚屏.图书馆内刊的宣传推广途径及其社会效益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3):90-92.
[3]宋岩,魏银立,黄丹.高职内刊学报的困境、症结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3-115.
[4]边蕾.高校内刊与外刊比较研究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112-114.
[5]刘祖琼.论内刊学报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学术问题研究,2012(2):75-80.
[6]张春雨,侯新伏.高校内刊学报公开发行后编辑行为的几点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86-88.
【注释】
[1]本文系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后发表于《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