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

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新闻作品评析者,尤其是评析专家,个人的素养对研究和评析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就要求作品评析者在研究和评述新闻作品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其次,对新闻价值的较好把握是新闻作品评析者应具备的素质。

七、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

所谓新闻作品的评析者,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所有的受众,狭义上是指新闻作品评析专家,主要包括从事新闻作品写作的人员,以及新闻教育者和新闻作品研究工作者。作为新闻作品评析者,尤其是评析专家,个人的素养对研究和评析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他们应该具备更有高度的阅读和赏析能力,更有深度的分析和洞察水平,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基于这些要求,新闻作品评析者应该努力提高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1.政治素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准确全面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全党的中心工作。我国新闻事业的这种性质和作用,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新闻作品体现和发挥出来的。因此,作品评析者同作品采写者一样,都必须具备较好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要能深刻领会和掌握,坚持研究工作的正确方向。

(2)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作品评析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性观念。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和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科学性和群众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江泽民同志就曾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党性原则的重要性。1996年1月2日,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他指出:“办好《解放军报》,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8)

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要服从、服务于大局,宣传好大局,“报实情,讲真话”。要“坚持政治家办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都要从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9)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所谓“新闻自由”的实质。“任何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10)

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就要求作品评析者在研究和评述新闻作品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党性原则还要求评析者在分析、评价作品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在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氛围中稳步前进,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兴亡。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品评析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品评析者必须做到:

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报道方针,重视新闻作品的宣传教育性,重视新闻作品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二,评析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的重点,着重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正面事件的报道,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闻从业人员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是实现良好职业道德的先决条件。我国的新闻工作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宗旨。

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作品评析者,会十分珍视国家和人民的信任,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会积极努力地宣传正确的思想、政策,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以,评析者应该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志存高远,保证自己每一个作品的有效性、公正性和纯洁性。

2.专业理论素养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特别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新闻理论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原理以及比较新闻学等。(11)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研究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意义及其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新闻事业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工作原则、方法,等等。“新闻理论不能代替采、编、摄、录、播等具体的业务研究,但是它对具体业务有指导意义,是正确有效地开展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12)因此新闻专业理论是指导作品评析者评析实践的理论基础,是评析者必备的素质。

(1)新闻作品评析者要明晰新闻专业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

要明确新闻的起源与定义,事实与新闻报道的关系、新闻价值的概念、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等。只有科学、准确地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才能清晰地判断评析的对象,写出的作品分析才能切中肯綮、言简意赅。

首先,作品评析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众所周知,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赖以传播的基础,它是新闻的本源,而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和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因为真实,新闻才可信,才能够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向导和精神力量。因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原则是作品评析者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

在进行作品评析时,评析者的真实性原则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其一,具体事实真实,即微观上的真实。评析作品中所体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具体细节都必须真实准确无误;其二,总体真实和宏观真实,也就是一定意义上的本质真实。评析作品对事实的反映不应仅仅是现象的真实,还应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提升整个作品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方面多下功夫。

其次,对新闻价值的较好把握是新闻作品评析者应具备的素质。新闻价值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莫过于新闻的新近性和时效性。这两个要素决定了报道是否新鲜,是否准确、快捷,选择的报道角度是否新颖,报道途径和报道手法是否先进。同样,评析者对于以上几点的分析也正是对整个作品精华部分的提炼。因此,它们不仅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更是评价作品评析者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

最后,和新闻采写者一样,作品评析者也同样具有倾向性。评析作品的倾向性很大程度上缘于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政治性和社会性,其倾向性往往体现在选择评析对象以及对其进行解释评价时,由于评析者立场、观点以及知识结构、认识能力的不同,得出的结论都在或明或暗、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决定、影响着受众的分析和判断。所以评析者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时,要坚持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倾向性相结合,在坚持真实性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形成一种无形的意见引导受众。表现倾向性的方式和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品评析者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技巧。

(2)作品评析者要准确认知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能否正确地把握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指导作品评析的实践活动。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宣传报道的指针,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正确发挥新闻媒介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功能。

对新闻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可以保证评析者进行作品评析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前进,避免发生指导思想和原则上的偏差和错误。

作品评析者的主要任务是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因此,他们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必须更新鲜、更精准,这样才能通过品评和鉴赏提升整个作品的深度和高度,使作品得到最终的启发和升华,更好地把握作品写作的本质和规律,得出普遍意义上适用的结论。

综上所述,报刊作品评析者必须具备新闻专业理论素养,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新闻评析。

3.专业业务素养

作品评析者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除了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以外,丰富娴熟的业务素养对其进行新闻评析、准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也是大有裨益的。

(1)了解客观实际的能力

所谓了解客观实际的能力,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即是采访的能力,是新闻传播者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众多事实中发现新闻的能力,也是对客观实际的了解能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只有善于发现和采集,才能真实、迅速、全面、准确地抓住足够的素材。人们常说,“新闻工作者是社会活动家”,反映的就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活动能力。具体到作品评析者,了解客观实际既包括对报道中体现的事实的了解,也包括对作品采写者个人情况、采写背景,以及与事件相关的社会风貌等的了解。这些信息和资料的掌握,除了依靠查阅书籍、相关文字外,更多的则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查研究获得。作品评析者只有较好地掌握新闻采访方面的知识,写出的作品才能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2)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在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万千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职业敏感。

新闻敏感对于作品评析者同样十分重要。新闻敏感强的作品评析者,善于发现事物的差异,能够迅速及时地把握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将其区别于同类作品,挖掘其特性和闪光点;新闻敏感强的作品评析者,能准确觉察新闻作品的背景,对其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甚至从单一作品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作品评析者提高新闻敏感的途径很多。首先,应该培养良好的政治敏感。政治敏感的培养既要依靠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又要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对政策措施的反映,做到“吃透两头”、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其次,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日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对培养新闻敏感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出的经验相结合,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才能有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因此,新闻作品评析者应该不断学习和积累各领域、各层面的知识和素材,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国外联系国内,到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知识的有备无患。

总之,作品评析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博于见闻、长于表达,具备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新闻敏感性。

(3)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对于作品评析者而言,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因为任何思想、情绪都是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表现的,只有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感觉到的逐一记录下来,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评析作品。

对作品评析者来说,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善于运用各种写作形式。论文作为新闻评析最常见的形式,作者必须运用自如、信手拈来;随笔、专著等其他形式也应略通一二,有所触及。“十八般武艺”都会使用,必要时还能够杂糅运用。

第二,善于量体裁衣。根据题材需要,选择适用的体裁,争取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三,善于选择写作角度。根据作者和读者双方的不同需要,选择最适用的评析角度。

第四,善于谋篇布局。内容的安排恰到好处,中心突出没有散乱,各部分相互关联没有孤立,整篇文章水到渠成、浑然一体。

第五,善于驾驭文字语言。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需要,运用最富于表现力,最得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第六,善于制作标题。准确、精炼、突出新意、富有个性和文采的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丝毫不能被忽视(13)

总之,文笔的精炼,思维的条理,情感的充分,内容的厚重都是作品评析者写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4)思辨能力

这个能力是前三者的灵魂,虽然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却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指导评析者的实践。

作品评析者的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迅速准确地捕捉作品中有价值的、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部分,预测事件纵深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最终实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

任何一篇评析文章的形成,思辨能力贯穿始终,思辨能力越强,作品的质量和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掌握充分的专业业务知识是作品评析者选择评析对象、表达评析见解、提高评析能力所不可或缺的,对其工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4.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对新闻作品评析者同样适用。新闻报道范围的广泛性和服务对象的群众性,使得新闻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外在形式。所以,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会有助于作品评析者全方位地感受新闻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各类知识的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还可以拓展作品评析者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和评价。

纵观新闻史各个时期杰出的记者、编辑、新闻评论家,基本上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者,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学术功底深厚、内容思想深刻的文章,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如邓拓既是出类拔萃的记者,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作家,琴棋书画皆通;《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是世界闻名的新闻记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作品评析者除了要具备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外,更应该通晓社会科学、懂得自然科学,做一个“杂家”;不仅要具备政治家头脑,还要具备专家型、学者型头脑,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集新闻工作者和专家于一身。

作品评析者知识结构的构建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掌握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和西方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学、艺术、绘画、书法歌舞、戏曲各领风骚、各显神通,它们蕴涵着作为多民族国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情趣风尚,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西方文化,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分析和提升,可以较好地为我所用。评析者在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其准确了解受众的审美需求,写出的作品也会更有新意,更具情感,更为灵动,更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第二,着重培养自身的语言素养。新闻工作者吃的是文字饭,应着重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尤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古诗文的学习和使用能力。

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汲取这样的文化精华,对作品评析者提高语文素养大有好处。例如,有些题材的写作,可以稍稍借用或引用古诗文,使评析作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气势起承转合、读来一气呵成,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然,学习和运用古诗文,不能闭门造车,不能望文生义,要适当地联系实际,科学、负责地引用诗词、名言警句,使这些引用成为整篇文字的点睛之笔。

同时,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文学常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具备史学方面的知识。新闻是今天的事情,而这个“今天”是承接昨天和走向明天的桥梁。因为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同时今天的新闻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这样一个交替变迁的过程。因此,对历史的熟识将会帮助作品评析者把握时代脉搏,从中获得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同时,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可以帮助评析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人物、事件,使主人公、主体事件更加饱满生动。

第四,尽可能多地了解最新的自然科学发展动态。当前,新能源科学、新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形成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群,它们的飞速发展,带动整个时代进步。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提出,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报道也将大幅度增加,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深入。作品评析者如果对新技术、新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就不可能针对诸如“克隆”、“地球变暖”的报道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正确地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在新型新闻工作者的知识框架中所占的比重与分量将会与日俱增,决不可轻视、忽略。

第五,加强法律素养。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有足够的守法和维权意识,自觉学习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法规,从法律角度了解和认识什么样的报道活动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样的报道活动是法律禁止的,自觉把自身的新闻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上来。

第六,具备基层工作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的作品体现和反映基层实际工作,对这类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对写作者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作品评析者应具备一定的基层实际工作知识,成为懂行的人,经常做一做基层实际工作,接触和解决一些实际矛盾,为评析者在分析全局问题时打下扎实的根底。

同时,作品评析者要有目的地扩大自己的交际面,适时、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断创造和开拓搜集素材的活动空间。另外,评析者要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他们对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的适应可以解除与他人之间的隔阂,有利于深入采访,挖掘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也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最终必将成为一个囊括各类学科、各种知识的整体。包括作品评析者在内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因为知识的丰富和更新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作品评析者作为传播新知识、新信息的专业人员,更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行终身学习,从点滴积累中获得无穷的收益。

5.价值评价能力

作品评析者因其特殊的评阅者身份,除应具备上面提及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素养以外,更应当具有一些评价学的基本知识,这是作品评析的特殊要求。

评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较广的一个词语。可以说,每个人都会经常评价周围的人或事,作品评析者也不例外。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给予新闻作品以评价判断,品评作品的优劣好坏、透析作品的风格特色、预见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评析归根结底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从选题到赏析,再到传达评析结果,都需要有系统的评价学理论进行指导。这一理论贯穿于作品评析的全过程,如评析对象的选定、评析角度的确立、评析原则和手法的运用、表现形式和风格的选择等(14)。虽然,评价学的概念不一定在每位评析者的脑海里都能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但它的若干知识不仅能够帮助评析者摆脱评析实践中存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还可以增强其文章的理性色彩,提升整个评析作品的高度。

那么作品评析者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呢?最根本的就是要了解什么是价值,怎么才算是有价值。只有充分把握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对作品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作出准确的判断,最终的评析结论才能具有说服力和导向性。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程度。当主体存在某种需要时,客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也就形成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由此可见,离开了主体的需要,客体则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作品的价值,是由作品满足受众以及国家、社会双重需要来实现的。作品评析者所做的就是将作品中满足双方面需求的精髓分析提炼出来,评价作品的价值所在。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采写者的实践工作,使他们写出更具价值的作品,提高新闻作品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评析者的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作品,捕捉作品的闪光点,了解国家社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发展。

作品评析者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释放潜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积累,稳步前进,真正成为连接记者、读者和社会的纽带与桥梁,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