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 (唐)杜甫撰 (宋)王洙赵次公等注 年谱一卷 (宋)吕大防 蔡兴宗 鲁訔撰宋刻本。此宋刻《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从类分编次乃至分卷上看似乎很新颖,实则亦未出二王编辑的窠臼,只是变换了一些类分编次的手法。为招徕买主又题曰《分门集注杜工部诗》,这显然是书铺子惯用的技法。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 (唐)杜甫撰 (宋)王洙赵次公等注 年谱一卷 (宋)吕大防 蔡兴宗 鲁訔撰

宋刻本。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至二十七字不等,细黑口,左右双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唐巩县(今属河南)人,祖籍湖北襄阳。杜审言孙。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困居长安,天宝三载(744)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安禄山叛乱,肃宗入蜀,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757),亡走凤翔,谒肃宗,拜左拾遗,从归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于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诗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代宗大历(766—779)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死于湘江舟中,年五十九岁。详见新旧《唐书》本传。

《唐才子传》谓:“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观李、杜二公,崎岖版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于无今,集大成于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故后人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在唐人别集中,杜甫集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旧唐书·杜甫传》谓:“甫有集六十卷。”《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杜甫集》六十卷外,还著录甫有“《小集》六卷,润州刺史樊晃集”。樊晃之所以要编杜甫《小集》,是因为六十卷的《杜甫集》只流行于江汉之南,而不及于江左,故采其遗文,得二百九十篇,各以事类,分为六卷。带有拾遗补缺之意。其后又有所谓“顾陶本”、“开运二年官书本”、“孙光宪荆南本”、“南唐本”以及“蜀本”等,这些传本显然都不是六十卷本。

宋人最早编辑杜诗的当推孙仅,可是他编的杜诗据说才一卷,无足轻重。其次是苏舜钦在北宋景祐三年(1036)编辑的《杜甫别集》,惜只是个未定本。三年后,即宝元二年(1039)王洙(997—1057)又编辑杜集,并记云:“甫集初六十卷,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遗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矣。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按:总计八十九卷,非九十九卷),除其重复,定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与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由此可知,王洙第一次搜集各种传本而编次成一部二十卷本的《杜甫集》,但仍不是定本。直到嘉祐四年(1059),王琪在此基础上又重新加以编次,才形成影响后世的定本。王氏后记云:“原叔虽自编次,余病其卷帙之多而未甚布,暇日与苏州进士何君瑑、丁君修得原叔家藏及古今诸集,聚于郡斋而参考之,三月而后已。义有并通者,亦存而不敢削,阅之者固有浅深也。而吴江邑宰河东裴君煜取以复视,乃益精密,遂镂于板,庶广其传。……嘉祐四年四月望日姑苏郡守太原王琪后记。”杜集经过二王的前后编辑,成为定本,并付梓流传,于是便成为此后各种杜集的蓝本。

此宋刻《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从类分编次乃至分卷上看似乎很新颖,实则亦未出二王编辑的窠臼,只是变换了一些类分编次的手法。为招徕买主又题曰《分门集注杜工部诗》,这显然是书铺子惯用的技法。故《中国版刻图录》审定其为福建建阳刻本,并谓此书是“建阳书坊按诗题分类编次,凡七十二门,宋讳缺笔至廓字”。即是说此书是由福建建阳书坊编辑而成。讳字缺笔至“廓”字,显然回避的是南宋宁宗赵扩的嫌名,说明付梓时当在宁宗之世。此本虽为书坊所编所刻,但刻印精良,传世孤罕,故当年涵芬楼辑印《四部丛刊》时即以此本为底本影印。

此本钤有“佞宋”、“毛氏子晋”、“广圻审定”、“谦牧堂藏书记”、“寒云秘笈珍藏之印”等印记。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