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八卷

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八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八卷 (宋)蔡文子辑宋刻本。袁枢生平及《通鉴纪事本末》成书经过上文已叙及,兹不赘。《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盖缘此而产生。黄丕烈《百宋一廛赋注》亦谓:“《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八卷,每半叶十四行,每行廿三字。首列两行:一云‘建安袁枢机仲编’,一云‘建安蔡文子行之撮’。各家书目所未载。有‘毘陵周九松藏书’一印。”

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八卷 (宋)蔡文子辑

宋刻本。张敦仁校。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三字,细黑口,左右双边。

袁氏指袁枢。袁枢生平及《通鉴纪事本末》成书经过上文已叙及,兹不赘。袁氏《通鉴纪事本末》非但于史体有创新之功,且因有补治道而深得皇帝赞赏,故影响深远,流传广泛。

蔡文子,字行之,建安(今属福建)人。行实不详。建安蔡氏,自北宋就有从事刻书出版业者,如蔡子文东塾。南宋蔡琪家塾、蔡梦弼东塾以及建安蔡建侯等,均以刻书为业,因推想蔡文子盖亦为蔡氏家族中一名业书者。坊肆之人最善捕捉文化信息,变换手段,开拓市场,牟取利润。类似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这样有影响的书,他们会借其声誉,花样翻新,以充薄学浅尝之用。《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盖缘此而产生。

此书不见早期书目著录,黄丕烈《百宋一廛书录》始录之,并谓:“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有两宋本,一为大字,一为小字,皆非难得之物,惟此《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各家书目不载,余以其秘也,故收之。标题分两行:一云‘建安袁枢机仲编’,一云‘建安蔡文子行之撮’,则此乃蔡氏所为也。书凡八卷,字画古拙,此宋刻之至精者。为毘陵周九松藏书,盖向来所珍重矣。”顾广圻《百宋一廛赋》所谓“蔡撮鉴而甫知文子”,即指此。黄丕烈《百宋一廛赋注》亦谓:“《袁氏通鉴纪事本末撮要》八卷,每半叶十四行,每行廿三字。首列两行:一云‘建安袁枢机仲编’,一云‘建安蔡文子行之撮’。各家书目所未载。有‘毘陵周九松藏书’一印。”

此书亦见于《涵芬楼烬馀书录》,谓:“袁书凡二百三十八题,此仅摘存八十五,又附见者四,所遗甚多。即摘存中所撮者,恐亦未能尽其要。全书多加圈点,殆当日坊肆所为,以充薄学浅尝之用者。”此说颇有见地。此书为竹纸印造,其字体神韵亦颇具宋时建阳刊本特色。书中罕见讳字,亦宋时坊本特征。书中所用简体字、异体字、俗体字较多,如“関”、“囯”、“礼”、“万”、“顕”、“无”、“斉”、“渊”、“迂”等字,非简即俗。刻书多用俗、简、异体字,无非是因为有些字的写法笔画减少,结构简单,易于操刀镌刻,节省工时,降低成本,易售而获利。此为宋元时期书铺刻书的一大特点。

此本钤有“毘陵周氏九松迂叟藏书记”、“周印良金”、“周诰私印”、“诗雅之印”、“周氏藏书之印”、“荛圃过眼”、“汪印士钟”、“长洲汪士钟阆源父印”、“平阳汪氏藏书印”、“民部尚书郎”、“泰峰审定”、“修敬堂印”、“田耕堂印”、“花间弹局一枰香”、“一瓢邀月醉梅花”、“风清琴正调”、“涵芬楼”、“海盐张元济庚申岁经收”等印记。周良金,号九松迂叟,明嘉靖三十年(1551)岁贡,光禄寺丞。极富藏书。表明此书自明代以来便流传有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