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一百八卷

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一百八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一百八卷 (宋)李焘撰宋刻本。焘博极群书,著述宏富,平生生死文字间,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最为着意,用力几四十年。此为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缘起最精练的概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帙浩博,加之编写原则“宁失之繁,毋失之略”,故只得分段进行。此盖即本书称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的原因。

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一百八卷 (宋)李焘撰

宋刻本(卷八至二十九、三十五至三十八之一、四十一之二至六十一、六十七至七十九、八十一之三至八十二之三、八十七至八十八配清乾隆八年杨濬抄本)。杨濬、蒋重光跋。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三字,细黑口,左右双边。

李焘(1115—1184)字仁甫,一字子贞,号巽岩,眉州丹稜(今属四川)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1142)始调华阳主簿,再调雅州推官。改秩知双流、荣州。乾道三年(1167)召对,后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实录院检讨官。以言事不为宰相所喜,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淳熙中拜礼部侍郎,进敷文阁学士,同修国史。淳熙十一年(1184)卒,谥“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焘博极群书,著述宏富,平生生死文字间,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最为着意,用力几四十年。事迹详《宋史》本传。

《四库全书总目·续资治通鉴长编》提要称:“焘博极群书,尤究心掌故,以当时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史,家自为说,因踵司马光《通鉴》之例,采一祖八宗事迹,荟粹讨论,作为此书。以光修《通鉴》时先成长编,焘谦不敢言《续通鉴》,故但谓之《续资治通鉴长编》。”此为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缘起最精练的概括。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帙浩博,加之编写原则“宁失之繁,毋失之略”,故只得分段进行。初以建隆迄开宝太祖一朝事迹为帙,凡十七卷,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知荣州日具表进呈。至乾道四年(1168)为礼部侍郎时,又奉旨齐整太祖建隆元年(960)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凡一百零八年事迹,分成一百零八卷,缮写进呈。淳熙元年(1174)李焘知泸州,又以治平后至靖康二年(1127)事迹撰为六十卷,合前所进,凡一百六十八卷缮写进呈。淳熙九年(1182)知遂宁府时,又别写《长编》九百八十卷、《举要》六十八卷、《目》五卷、《目录》十卷,通计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册进呈。此本,乃其乾道四年所进呈的一百八卷,书前有进书表可证。《宋史·李焘传》谓其“乾道四年上《通鉴长编》,自建隆至治平,凡一百八卷”。亦可证。

然此书各卷卷端上题皆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第×》,而不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而卷第、次序、格局、规模却一仍其旧,不细检书中内容,发现不了它确非《续资治通鉴长编》,而是缩减部分内容之后而形成的所谓《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此书不见著录,亦不知为谁所撮,版心上方记大小字数,下方不记刻工姓名,因疑其为书铺子所为。宋赵希弁《读书附志》著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九百四十六卷,并谓:“希弁所藏蜀本,视书坊所刊者为详。”即是说,蜀刻本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在内容上比坊刻本要详细,表明坊刻《续资治通鉴长编》有裁减内容者。此本即如此。如卷一太祖建隆元年,“汴都仰给漕运,故河渠最为急务。先是,岁调丁夫开浚淤浅,糗粮皆民自备。丁未,诏悉从官给,遂著为式。又以河北仍岁丰稔,谷价弥贱,命高其价以籴之。上之入也,闾巷奸民往往乘便攘夺,于是索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这段文字,到《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中已被删去。同卷同年《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己酉,复置安远军于安州、镇国军于华州、泰宁军于兖州”这段文字,到《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中也被删去。细审卷一建隆元年所记主要事迹,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所要面对的政治、军事等问题,而不是细枝末节,这两段文字删去后,确实显得更利落。此盖即本书称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的原因。

此书刻印极精,审其印纸墨色、字体刀法、版式风格,宋刻无疑,且可能是浙江地区刻本。

此本钤有“潘祖荫藏书记”、“祁阳陈澄中藏书记”等印记,知曾插架潘祖荫滂喜斋,《滂喜斋藏书记》卷一著录此书,但未言《撮要》的成因。民国时为祁阳陈澄中所得,上世纪中期收归中国国家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