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走与思想

行走与思想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行走与思想搁下晓云老师的书稿,闭上眼睛,心中生出敬意。唯此行走,可以作为晓云老师的精神象征和学术写照。但是必须指出,认真的行走却是脱俗超凡的,无论多难的行走,最后的精神澄明,不是来自于身外,而是来自于内心。为此,晓云老师的研究课题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甚至成为有关部门的管理行为和战略举措。

行走与思想

搁下晓云老师的书稿,闭上眼睛,心中生出敬意。

敬意来自于对晓云老师学术持续进步的感佩:所论所思,视野宏阔;论题择取,别有见地;模式指数,周详备至。

好的文章自己会行走,不在乎作者是否有显赫的学术头衔。

不经意的两个字,点透了我的想法,那就是“行走”。

学术,不就是一种行走吗?

有人行走在时髦的概念中,获得“髦得合时”的红利。

有人行走在既定的评价规制中,挣得制度化的专业认同。

有人只是慌不择路,被逼而行走,无关乎路在何方。

有人行走大路,从不迷路,却从不走自己的路,但能在投机与盲从中博取掌声。

有人行走荒野,满是荆棘,跌跌撞撞,认真走一条新路,自觉于探路修桥。唯此行走,可以作为晓云老师的精神象征和学术写照。

行走如世事,世事就是那么俗气!但是必须指出,认真的行走却是脱俗超凡的,无论多难的行走,最后的精神澄明,不是来自于身外,而是来自于内心。

晓云老师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乐于安静思想。她所认定的事,轻易难以撼动,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个无法让自己“太过功利目标化”的人。否则真的难以想象,这12年来,她好像是个别无选择似的朝圣者,宿命般地行走在学术之路上。我相信,理论的行走也许是灰色的,但是学者内心的精神之树常青。

什么是一个学者的贡献?学者的贡献就在于他能否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现实,能否解决现实问题,能否推进现实的变革。

25篇论文,数十万字的研究成果,源于其12年来的东渡西行、南行北走。依循着晓云老师的学思轨迹前行,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广告业理论演进和产业提升的发展路径:从引进到建构,从西方经验到东方智慧,从城市品牌到农业品牌,从广告产业到创意经济,每一个逻辑节点,都留下了晓云老师颇具个性的看见和发现。

且不论品牌建构的模型,也不论效果评估体系,更不论城市品牌与创意经济,单就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及其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来说,晓云老师的学术贡献就是独特的,富于创始意义的。对于农业品牌的价值评估和系统建构,这是一个最值得学者去研究的课题领域。晓云老师的研究之于新农村内涵的深化以及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型,其社会效用,善莫大焉!

中国的农产品丰富繁多,但是其附加值始终不高,在市场性的流通中,缺乏必要的品牌效能,劳动生产力的价值实现相当困难。晓云老师从农产品区域品牌着手,以消费者需求、从业者利益及政府公共管理绩效为互动关系,研发构成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基本价值模型,构成了三轮驱动式的品牌运动形态。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创新,对于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多元利益纠缠、品牌主体边界不清等现实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此,晓云老师的研究课题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甚至成为有关部门的管理行为和战略举措。可以预见,晓云老师的农业品牌研究课题将在中国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进程中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学术的行走,不一定等于思想的行走。学术的面相带有一定的程序性,而思想的面相则更加具有哲学意味和诗学意味。闲来看流云,静时扫庭花,更像是晓云的思想方式,甚至是她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安静思想。

是为序!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定海    

2013年7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