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文化的多元趋势及其隐喻的转变

社会文化的多元趋势及其隐喻的转变

时间:2022-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文化的多元趋势及其隐喻的转变整合营销传播产生的背景是急剧变化的世界。波斯特这样描述这种变化:通常情形下,一个符号由一个词和头脑中的一个图像组成,它联系着一个指涉物,即“真实”世界中的一个“物”。整合营销传播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挥天地,同时也遭遇了自己最根本的挑战。这些无疑是整合营销传播所遭遇的一个普遍社会问题。

一、社会文化的多元趋势及其隐喻的转变

整合营销传播产生的背景是急剧变化的世界。传统的建立在强权统治之下的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导致了权力的下移和分散。与之相对应的是,长期以来统治者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的主导文化思想,这一定势也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个突出的现实是,从社会结构到文化形态正在趋于多元化发展,传统上由家庭与工作所形成的群体,开始出现化整为零的“社会零碎化”过程。人与人也越来越疏离,社会上充斥着哈佛社会学家李斯曼所谓的“孤独的人群”。消费和文化需求打着个性化的旗号,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差异,消费者的零碎化也越来越严重。即使是消费者的年龄、教育程度、收入都一样,其生活习惯和性格也有可能是千差万别。

媒体在追随这种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开创了媒体新时代,而且也开创了一个人类自我生存的新时代。正如以研究后结构主义著称的历史学家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教授所说的那样: “如果考虑到遍及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有多少时间是花在媒体上的,那么历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给予媒体的关注就不算多。”(1)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形成的隐喻形式和社会符号体系发生了变化。波斯特这样描述这种变化:

通常情形下,一个符号由一个词和头脑中的一个图像组成,它联系着一个指涉物,即“真实”世界中的一个“物(Thing)”。当个体之间进行符号交换时,符号就变成象征性的了;它们的意义在个体间含混地流动,这种意义必然与彼此的关系相联系。 ……广告中的消费客体改变了这一切。广告占据一个能指,亦即占据一个词,这个词与广告所促销的物体并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关系,但却被附加在那个物体上。广告构建了一个新的语言及传播现实。在广告中,这些流动能指的语境被重建,而它们的作用正是源于这种语境重建。(2)

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是,一方面人们生活在媒体和广告的虚拟世界中,另一方面却力求摆脱媒体和广告的影响。这一现实导致的结果是,媒体和商业传播本身所具有的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得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在自我生存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依据。然而一切却正如社会学家沃夫指出的,个人主义无论怎样,人类还是需要群体归属感。寂寞的群众开始拥抱各种次文化,藉由产品与体验的消费,来向外求取共同的渴望。显然这种背景下实现营销传播比以往更难,并且更加具有挑战性。因为每一个接收者都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生存状态和独立的决定权,也完全可能独立地构建自己的文化归属,这就使其可能形成一种自我的隐喻形式,至少是转向不断分化甚至是互不关联的小型群体隐喻。

这就更要求我们在进行营销传播时必须知道: “向谁传播,对谁接触”,让人从“我”扩大成“我们”,赋予人们企盼的分享与归属感。整合营销传播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挥天地,同时也遭遇了自己最根本的挑战。之所以说整合营销传播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是因为面对着分化的社会和支离破碎的群体,面对着自相矛盾的媒体世界和形形色色的隐喻形式,以往的各种营销传播手段难免捉襟见肘,只有整合营销传播才有可能实现一致性协同。然而整合营销传播也受到多元化和分崩离析的现实的挑战,信息技术和传播的普遍性改变了基于等级制度所形成的社会差异,过去更加明显的群体“位置感”现在变得模糊了,每个人几乎都属于自己的一种次文化,这无疑增加了传播整合的难度。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作为社会中间力量的中年一代,往往掌握着主要的社会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分配权,但是当其与最具活力的青少年一代进行沟通时,却发现存在于彼此之间的已经不仅仅是所谓的代沟,首当其冲的是来自语言和表达方式上的障碍。这些无疑是整合营销传播所遭遇的一个普遍社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