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互动交往的概念与本质

网络互动交往的概念与本质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渗透,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己经形成。同时,技术设备又成为网络互动交往的载体。3.网络互动交往的本质网络互动交往仍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克思看来,交往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交往的基本内容是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渗透,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己经形成。曼纽尔·卡斯特(Mamuel Castells)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指出:“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我们可以称这个社会为网络社会。”[12]互联网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表达真情实感、展示个性的虚拟空间和交往平台,为我们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新的媒介,一种全新的交往形式——网络互动交往已经逐渐形成。

1.网络互动交往的概念

关于网络互动交往概念,国内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李素霞指出:“网络交往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之间,在一定的目的引导下,通过互联网在网络空间进行的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13]韩小荣认为“网络交往是多级网络主体,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从而形成网络关系的活动。”[14]李国华将网络交往的定义为“网络交往即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15]。陈晓强等人认为“与存在于物理空间的社会互动相比,虚拟社会交往是一种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的社会互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方式”[16]刘丹鹤认为“网际互动指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人与人之间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网络的形式而借助虚拟空间相互作用的网上交往行为与方式”[17]。李志红等认为“虚拟交往是一种带着面具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同时又是一种卸去了任何面具的交往”[18]

我们认为,网络互动交往是从事互动交往活动的主体,通过互联网,借助数字化符号化信息中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情感的生产、交换与沟通的共生、共享的实践活动,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及发展而出现的人类社会的新型社会交往互动行为,是网络社会空间环境中网民之间网络社会关系的表征。

2.网络互动交往的生成要素

(1)网络互动交往的载体要素

网络互动交往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技术设备又成为网络互动交往的载体。这种技术性要素主要有以PC为代表的单纯的计算机与相应的纯硬件设备要素,它是网络互动交往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网络互动交往实践系统的第一层载体要素。第二层载体要素是以界面为标志的技术性要素,它是主体交互的载体,包括硬件界面(遥控器、头盔、传感器、摄像头等)、软件界面(图形软件界面、影像编辑软件等)、网页界面(文字、图画、色彩、动画、声音等)、网站界面和网络界面等。在界面的设计中,通过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联通网民使用的PC,人-人交互系统就形成了。在这些界面中,包含着文字界面、图形界面、语音界面、可视化界面、数字界面、符号界面、动漫界面乃至整个网站网络界面等综合性集成界面。正是这些界面,为网络互动交往实践系统提供了交互平台和信息传递。随着网络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界面设计技术的发展,网络互动交往的平台也日新月异,如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上的网络论坛、聊天室、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这些网络交往平台依据交往亲密程度,还可以分为家人空间、同学空间、工作团队空间、朋友空间和陌生人空间等。

(2)网络互动交往的主体要素

网络互动交往的主体一般由个体网民和群体网民团体组成,从而形成三种互动状态:网民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网民与群体网民团体(包含同质与异质群体)之间的互动、群体网民团体部落之间的互动。网民个体可以以现实自我、虚拟自我、欲望本我的形式在网上进行网络互动交往,在网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呈现不同的行为。而根据网民在网上进行新闻浏览的情绪行为,可将网民分为暴民型(对于时事反应激动,表达水平低下,评论内容浅薄)、愤青型(对于时事的反应稍为激动,多持不满态度,评论表达水平较低,评论内容较为肤浅)、草根型(对于不同时事的反应敏感度因人而异,表达水平以及评论内容也会随着时事的不同而呈现出波动,他们广泛地分布于每一个角落,代表着广大网络民众的真实状态,缺乏鉴别,易被煽动利用)、旁观型(对于时事新闻的敏感度较低,不愿对一件事有过多的思考)、公知型(在网民群体里属于精英阶层,一般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积极进言社会并参与社会,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19]

(3)网络互动交往的信息内容要素

内容要素是网络互动交往的互动内容的结构形态和结构体系。没有这种内容要素的存在,网络互动交往便成了无物之流。网络互动交往的内容要素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完全相同的类型。按照互动内容的种类可分为信息性内容、知识性内容、娱乐性内容、技能性内容;按照互动内容的真切性程度可分为真实性内容与虚假性内容;按照互动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为民族性内容与世界性内容;按照盈利性可分为交易性内容与非交易性内容;按照互动交流的学科标准可分为科学性内容与人文性内容等。内容要素在网络人际互动实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信息内容的提供、互通与共享,就根本谈不上网络互动交往。网络人际互动是信息内容上的互动。

(4)网络互动交往的过程要素

如果说信息内容要素是网络互动交往的静态化存在方式,那么过程要素则是网络互动交往的动态化存在方式。过程要素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定向发起、尝试沟通、亲密接触、稳定发展、淡化分离。它与现实人际交往的过程基本一致,只是网民“身体不在场”,表现形式不同。

(5)网络互动交往的效果要素

网络互动交往效果问题,既是互动过程的结束,也是人际互动结果状态的展示。网络人际互动实践系统是否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人际互动关系及其交往秩序是否成正向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交往互动双方提供的信息内容、交往互动的媒介手段和互动过程的亲密性程度,另一方面与互动的效果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效果的状况就是对网络人际互动实践系统结构中其他要素占据的地位及其所发挥作用的直接验证。

3.网络互动交往的本质

(1)网络互动交往仍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的存在,人只有在社会中,只有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才能生存、发展下去。交往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交往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交往的基本内容是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网络互动交往的主体同样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网络互动交往也能够实现物质、精神、情感的互动。可见,网络交往在交往主体、交往内容方面依然符合马克思关于交往的定义。其本质仍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

(2)网络互动交往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交往方式

网络互动交往是个人、团体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随着历史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互动交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交往方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网络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当代人际交往的新的工具和手段,为人类交往活动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和全新的体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交往方式。网络互动交往也是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现实个体与网络个体高度融合互渗下的人际交往崭新形式。

(3)网络互动交往是网络社会基础关系中的核心范畴

在网络社会系统中,我们认为组成网络社会基础关系的范畴包括网络人机互动系统、网络人际互动系统以及网络自我互动系统,它们所反映的恰恰是现实社会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网络人机互动系统是网络社会空间形成与发展的物理技术支持系统,它所反映的是网络人机互动关系,构成网络社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界面,网络人机互动系统具有支撑网民网络化生存方式的价值,属于网络社会系统基础关系中的始基范畴。网络人际互动系统是网络社会空间形成与发展的社会运行系统,它所反映的是网络人际互动关系,构成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界面,属于网络社会系统基础关系中的核心范畴。网络自我互动系统是网络社会空间的终端系统,它所反映的是网络个体的自我互动关系,构成网络空间系统中的个体自我互动的关系界面。网民个体的自我互动涉及网民自我的身与心互动、动机与行为互动、真实与虚拟互动、功利性与审美性互动等,属于网络社会系统基础关系中的终点范畴。

(4)网络互动交往是网民网络生存自我实现的实践活动

网络互动交往为网民提供了网络生存生活环境和信息、知识、意义与精神生产的诸多要素。网民不仅把网络互动交往作为活动的对象,而且还把网络互动交往生活作为自己直接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精神食粮的供应场域。当然,网络互动交往并不直接提供网民所需要的各种现成的实物性工具,而只为网民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与自我塑造、自我实现提供某种可能性,而能否达成,则取决于网民主体怎样在网络互动交往中从海量信息与资源中进行选择,在何种意义上和用什么方式掌握和占有这种有效资源,在何种层面上达成知识、意义、精神、情感和价值的共享。因此,网络互动交往就是一种网民追求共在、共享、追求自我实现的网络交往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