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告的文本定义

广告的文本定义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一节已经指出了广告与其他传播方式的根本区别在文本上,从文本角度理解广告,有助于我们把握广告的本质。为了防止误读,广告被发布在固定版面上。本书把此类出现在文本最后或者某一个相对固定角落的包含商品或服务标志或图像的符号称为“尾题”。商品的图像和标志在其他体裁的文本中都可看到,但受众并不会认为这些文本是广告,主要是因为这些符号没有出现在上述的常见位置。

上一节已经指出了广告与其他传播方式的根本区别在文本上,从文本角度理解广告,有助于我们把握广告的本质。为了与广告定义的“活动论”相区别,本书将从文本出发确定的定义称为“文本论”。文本论定义的核心任务是回答:广告文本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特征,可以让广告和其他传播的文本区分开来。只有弄清楚这些区别,才能有效地展开广告文本的研究。

符号学角度出发,本书认为,只要符合下面几个条件的文本,就是广告。

● 此文本必须包含商品或服务信息,且商品或服务信息以不可忽视的“尾题”方式出现。

● 此文是本旨在说服受众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意动性文本。

● 文本以“非人对人”的方式传播。

这三个特征相互关联、不可或缺。下面详解这几个条件。

一、尾题是广告和其他传播体裁的根本区别

广告刚开始出现时,和新闻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为了防止误读,广告被发布在固定版面上。后来不再以“特定版面”来标示广告了,说明广告已进展至依靠其形式就能够和新闻区分开来。传统的活动论定义已经指出,广告和其他表意体裁的区别在于广告必须包含商品信息。

商品信息在其他体裁也经常出现,比如新闻、纪录片、电视剧等。与其他体裁不同的是,广告中的商品信息以特有的方式展现。影像广告、广播广告等有时间跨度的广告中,最后一刻总会出现包含商品(服务)图像、标志、品牌广告语等符号。在平面广告中,在画面的某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通常在四个角落,会出现商品(服务)图像、标志或者广告语,以标示所传播的商品(服务)。本书把此类出现在文本最后(影像广告、广播广告等有时间跨度的文本)或者某一个相对固定角落(平面广告)的包含商品或服务标志或图像的符号称为“尾题”(End Title)。

尾题是广告呈现商品(服务)信息的独特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尾题的功能是指明广告所传播的商品,以引导受众正确解读。为完成这一任务,它必须包含那些能够帮助受众识别出商品的符号。常用的符号有商品图像、商品名、商品标志、品牌广告语等,或者它们的组合。为了提高识记率、强化印象,同一个品牌(商品或服务)的尾题是相对统一的。比如“益达”口香糖广告中,都有 “Extra益达”;日用消费品生产商宝洁公司的广告,最后都会出现“P&G”为主体的设计标志。

尾题的第二个特征是在文本的相对固定位置上出现。尾题的设置,目的是让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可能忽视。在具有时间长度的文本中,如影像广告、广播广告等,尾题通常出现在文本的最后一刻。比如格力空调广告中,在最后的画面上出现了尾题:标志(红蓝相间饼图、字母“GREE”)和商品名“格力”的组合。在平面广告中,尾题一般出现在图像的四周角落,西方广告习惯把商品放在右下角。出场位置是受众判别是否为尾题的重要标准。商品的图像和标志在其他体裁的文本中都可看到,但受众并不会认为这些文本是广告,主要是因为这些符号没有出现在上述的常见位置。

不少广告就是通过调整尾题的位置进行体裁创新。一旦尾题位置改变,广告最明显的体裁标示也就被取消了,原本属于广告的特征也就被稀释了。不少商品有意借用这种风格来创作文本。雀巢咖啡就有一则类似的平面作品。这个平面的作品内容是这样的:画面主体是一扇浅绿色墙,墙上有一个小窗户,窗台上放着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雀巢红色咖啡杯,冒着热气,被子外壁上雀巢咖啡的标志清晰明显。一簇绿藤从左下角蔓延向窗户上的咖啡,窗台下面有一行字“欢迎光临。”(图1)这个作品因为画面四周没有明显的商品的标志,受众无法确定尾题,虽然受众也很可能读出广告意味,但被当作广告的概率却大大降低。因此,若要保证广告效果,它得发布在相对固定的广告版面,以避免因弱化尾题或者取消尾题所导致的体裁混淆。

尾题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符号或者符号组合。尾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并作为商品识别的主要符号。格力空调的尾题符号是“红蓝相间的饼状图”和“格力”的组合。“相对独立”是指尾题与其他内容连结不紧密,具有特立的物理位置。在影像广告中,尾题通常呈现于独立的画面,常常是静止的画面,并停留相对较长时间。平面广告的尾题更独立,固定地出现于图像四周的某一角,并且风格也很明晰:就是商品图像或者商品标志。“相对独立”的特征提高了尾题的显著度。

请注意:尾题和标版及标版广告不一样。标版是指在影像广告创作中,包含商品信息的画面。广告人为同一个广告主创作广告时,在每个广告后面都要放这个画面,因此被称为标版。标版广告则是以企业或产品LOGO、名称、主题广告语(有时会有商品的图片)为基本要素的电视广告短片,通常是静止画面,没有情节。标版是一个画面,尾题是一个符号或者组合,是标示商品的符号文本,和标版所呈现的内容接近。可以简单地说,标版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往往包含了尾题。“标版”这个概念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广告中必须包含尾题。

图1 雀巢咖啡平面广告图

其他传播形式也可能包含商品信息。比如,有的新闻是有关商品的报道,也包含了商品信息。这类新闻可能是纯粹的新闻,也可能是收费新闻,即通常所说的软广告。要分清此类新闻和广告,得对比商品信息出现的形式。在新闻中,为了照顾新闻体裁所要求的“客观公正”,必须把“传播商品”的意图适度隐藏起来,以免过于张扬,露出马脚。因此,软广告虽然也在介绍商品,但不会做的非常明显,即使很明显,也不会出现尾题。广告则不一样,商品信息尾题越明显越好,并以此将自己和其他传播方式区分开来。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是广告而不是“微电影”,是因为不管微电影有多长,最后必然出现尾题。举例来说,卡迪拉克曾发布了一个题为《66号公路》的微电影广告。这则广告讲述了一位明星莫小姐,为了追求自由,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在66号公路上搭乘一位英俊摄影师的车,一起享受绚丽风光、摄影、自由,画面优美,音乐动人。视频的最后一刻,出现了卡迪拉克汽车的标志。另外一个经典案例是七喜饮料的系列微电影广告。几个广告都围绕着“七喜中奖率高”展开叙述,说的故事都不一样,但在最后都会出现七喜的标志。

二、 广告是意动性文本,意在说服受众购买商品(或服务)

广告的目标在于使消费者产生理解、好感,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广告活动论虽然也强调这一点,但并未落实到具体文本分析。从符号学角度看,广告是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意动性文本,这种特征首先是文化规定的“读法”,即广告与受众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了不言自明的阅读习惯,受众看到广告类的体裁,就知道该体裁是要促进商品销售的。另外一方面,广告人在创作广告时,也通过各种文本内的操作方法,来强化这种意动性。本书将在第三讲详细论述意动性。

三、文本以“非人对人”的方式传播

文本成为广告学主要研究对象的另外一个标准是:广告是以大众为传播目标的,因此必须通过非人对人的渠道来传播。这个标准是外在于文本的,是对文本传播方式的要求。此标准在多种定义里面已经指明,需要强调的是,既然广告必须是非人对人的传播,那许多被当做广告的文本,比如实物广告、叫卖广告和声响广告等,都不属于上述的定义范围,至多算是广告的雏形。又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市场上的专业口头宣传员,穿街走巷大声叫喊,传递商品信息,虽然承担着沟通供需双方的功能,并扩大了广告的传播范围,使广告朝“远距离”发展,但口语传播,不是我们讨论的广告。

非口语的传播方式规定了广告并不等同于广告“作品”。创作“包含商品或服务信息”和“商品或服务信息以尾题的形式出现”的文本,若不用于大众传播,则只能算是半成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广告。因此,上述定义其实规定了广告文本的形式及其传播方式。

从文本角度看,广告有独特的体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诚信,广告要劝人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就必须诚信;第二是区分,广告要让受众购买商品或服务,必须给顾客提供独特的卖点,即告知受众自己商品的独特性,提供购买自己的商品而不是其他商品的理由;第三是相关,广告的诉求和受众的生活方式有关,与他们的经验积累和生活欲望有联结的可能。这三条是社会文化对广告的约定,若取消这些约定,广告的形态便会发生变化。

有学者可能不认可本书建议的广告定义。理由之一是,广告文本并不是广告活动的全部,而只是广告活动的一个环节,他们可能认为,本书所确定的广告研究范围太小太窄。这样的观点恐怕混淆了广告分析、广告活动与广告学这三者的区别。

广告学研究可以分为三大路径:广告技术研究、广告文化研究和广告文本研究。广告技术研究基于广告的活动论定义,从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研究广告的操作技巧,重点研究整个广告制作、传播与效果;广告文化研究主要分析广告和社会文化,特别是与意识形态、身份、性别等问题的关系,考察广告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的构建。广告文本研究则立足文本,借用符号学的方法,研究其广告文本的构造方式和表意规律。广告学研究是这三者的综合。

广告技术研究的核心目标也在广告文本,即如何创作有效的广告文本是重中之重,只是更侧重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操作。广告文化研究要分析广告如何与文化互动,也需要分析广告文本如何吸收文化,又如何释放力量影响文化。广告形式研究则是集中分析文本的表意规律,是前两个研究方向的基础,也是广告最重要的部分。让广告定义回归文本,总结文本的表意规律,这样才可能超越“广告无学”的尴尬处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