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演出经营主体剧院商业模式

演出经营主体剧院商业模式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当前制约文艺演出院线发展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对于中国整个演出产业的发展来说,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发展特色的文艺演出院线制将成为关键。

我国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孙凤毅

内容提要:文艺演出院线,成为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一个新的突破口;文艺演出院线的提出与实施,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作用已逐渐显现;但是,当前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依然面临着演出行业二元体制并存、转型并未到位、现代演出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的困扰,加之所有制壁垒、地区壁垒和部门壁垒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的步法大大减缓。针对当前制约文艺演出院线发展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

关键词:文艺演出院线;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作为整个文化产业链条中重要一环的文艺演出院线建设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建立全国文艺演出院线”作为振兴国家文化产业的战略性举措提出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组建若干家剧场连锁经营公司,激活演艺市场”。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实现演出市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动演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快文艺演出院线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规模化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随着文艺演出院线的提出与实施,其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作用逐渐显现。然而,当前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依然面临着演出行业二元体制并存、转型并未到位、现代演出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的困扰,加之所有制壁垒、地区壁垒和部门壁垒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的步伐大大减缓。与文艺演出院线建设最直接相关的问题是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地域分割的市场体系。在我国现行的文化体制中,不管是院团还是剧院(场),它们的分布都是按地域来划分的;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管理层级的不同,分别设置相应的包括各个剧种在内的文艺院团,接受不同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形成了一个区域分割的文化市场体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全国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行业垄断、区域封锁等诸多藩篱阻碍着全国性的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各地的文艺院团地方保护心态严重,担心全国文艺演出院线的推广会影响地方利益、制约地方本土特色文艺发展,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演出剧种造成冲击,因此,盲目地排斥外来剧目;也有某些地方领导认为全国性文艺演出院线会造成当地的演出项目品种单一、部分剧目票价过高,地方收益外流而使本地区利益受损。这些都成为跨地区的全国性文艺演出院线发展的障碍

因此,加快文艺演出院线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规模化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为我国文化制改革的深化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对于中国整个演出产业的发展来说,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发展特色的文艺演出院线制将成为关键。对我国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梳理与分析,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我国文艺演出院线的发展路径进行较为具体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演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文艺演出院线”的界定与产生

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规模化发展所需要的。受到电影院线制蓬勃发展的启发和鼓励,尝试将其应用于文化演出领域。

1.文艺演出院线的界定

院线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电影业,引进我国首先应用于电影业并取得成功。受到电影院线制蓬勃发展的启发和鼓励,尝试将院线制思想运用于文化演出领域。所谓文艺演出院线就是指以资产联结或签约加盟的形式组建的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剧院、剧场连锁经营实体。通过文艺演出院线的建立与发展来实现演出市场资源的整合,摆脱演出主体独立经营时的种种弊端,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经营降低了成本,打通演出产业链,形成规模经济,打破地方保护,实现互利共赢,达到演出资源最大化利用,从而激活整个演出市场,降低演出交易成本、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演艺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文艺演出院线实行公司化的运作,整合演艺产业资源、规范提升剧院管理、促进演艺产品流通,统一节目采购、统一节目制作、统一品牌管理、统一营销、统一票务、统一广告、统一舞台灯光和音响设备,实现资源共同利用,产业共同发展。文艺演出院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国演艺产业适应市场产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角度思考与看待文艺演出院线在我国的提出与推行,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2.“文艺演出院线”的出现——我国演艺业“求生存谋发展”现实抉择的必然结果

文艺演出院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国演艺产业适应市场产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它经历了一条从“自主谋求发展”到“国家政策引导”的文艺演出院线发展路径。“院线”并非新概念,2002年我国电影发行开放以来,电影院线制迅速地发展起来。在电影产业的启发下,我国的演出产业也开始借鉴这一发展模式;先于“文艺演出院线”称谓的提出,我国剧院演出产业在“求生存谋发展”过程中率先提出了“演出院线协作联合体”、“剧院联盟”等发展运营模式,这些运营模式就成为“文艺演出院线”的最初形态。早在国家明确提出将“建立全国文艺演出院线”作为振兴国家文化产业战略性举措之前,我国一些城市地方的文艺剧院(院团)就已经开始尝试走联合发展之路,以解决剧场演出节目不足、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常年大部分时间闲置问题,探索通过借鉴电影院线制的成功经验激活演出市场,激发演出市场的活力。

众所周知,我国的不少剧场、院团曾经经营惨淡,困难重重。有调查显示,全国十几万个剧场中约有85%处于闲置状态,很多剧场一年演出场次不到十场,大多剧场靠放电影,开游戏厅、网吧、台球室生存,且8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职工工资待遇和福利可想而知。(1)面对如此困难局面,受到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启发,我国一些城市文艺剧院(院团)有识之士从电影院线制的成功运作中看到了希望,也开始借助“院线制”这一模式,尝试走一条演出院线协作联合发展之路,试图通过演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联合而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实现演出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而激发演出市场的活力,为演出市场的“体弱多病”开出一副药方。这一演出模式最初被称为“演出院线协作联合体”“剧院联盟”等。

2005年9月,吉林东方大剧院、辽宁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北京天桥剧场、营口剧院等剧院联手建立了中国北方剧院(场)联盟,探索通过资源共享和整合,降低了演出成本,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壮大自身实力的目的,初步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6年3月,北京时代新纪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美国尼德兰德环球娱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北京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东方百老汇”把美国百老汇成熟的演出院线管理经验带入了中国,大大提高了中国剧院的使用和管理水平。“东方百老汇”之后,大量的演出院线开始出现。保利院线、西部演出联盟、东部剧院联盟、长三角演艺联盟等全国或者地区性质的演出院线纷纷成立。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建立全国文艺演出院线”作为振兴国家文化产业的战略性举措之一。

2010年5月,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发起成立的“中演演出院线”在广州大剧院启动,演出院线的全国竞争态势开始出现。2011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型演艺文化连锁体系——苏演院线,其成立标志着演出院线开始进入市、县一级的基层市场,演出院线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9月11日,国内首个国际演出剧院联盟——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宣布成立。这也是首个民间自发组织的全国性演出剧院联盟。剧院联盟首次提出结束以往松散式剧院联盟架构,通过剧目定制、集体采购、引入基金等方法,实现集约化经营。全国70家剧院和剧场成为首批会员,实现了25个省会城市的剧院对接,在全国范围内共享演出资源。(2)

从“自主谋求生存发展”到“国家政策引导助推”,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文艺演出院线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备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文艺演出院线:对于我国演艺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演出院线的探索始于2005年。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正在逐渐激活演出领域生产要素,并使这些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市场化配置;文艺演出院线的提出应运而生,而文艺演出院线的发展对于我国演艺市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产生了规模效应,形成规模经济,有效地降低演出成本

参照电影院线体制建立文艺演出院线,实现演出院线剧院的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的节目制作与配送体系、市场推广系统和票务营销体系、运输体系等,通过规模化优势大大降低演出成本,提高剧院资产使用效率。文艺演出院线实行集中采购,统一输出产品,建立统一的市场销售渠道等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优势,最大程度地降低院线的运营成本。文艺演出院线因其采用“全国巡演+少量驻演”的经营方式,不但可以降低原创剧目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单场演出成本;通过全国巡演、增加演出场次所形成的规模经济,使演出成本大大摊薄,从而使演出票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位置,让观众消费得起高质量的文化演出,共享优质演出资源,从而活跃繁荣区域内的演出市场。

2.为各地剧院提供优秀剧目资源,摆脱“有剧院无剧目”状况,繁荣当地演出市场

让内容流动起来,让剧目巡演起来,是文艺演出院线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文艺演出院线通过连锁经营为院线的成员剧院提供丰富的优秀节目资源,尤其是对消费潜力迅速提升而演出市场开发又较浅的二、三线城市,繁荣当地演出市场。现在很多大剧院名不符实,由于演出资源不足,演出成本高,一些大剧院甚至成了政府的会场,演出寥寥无几,造成剧院资源的大量浪费。演出院线可以实现以销定产,委约创作,促进院团实现订单式生产,为院线加盟成员提供了丰富的节目配送体系,有时还进行有针对性的为加盟成员提供“量体裁衣”的定制化服务。

3.盘活闲置场馆资源,提升国有资产运营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小剧院、剧场有3 000多家,但除了北京、上海以及少数地区的几家大剧院建立了良性的市场运行模式外,其他各省市的大部分剧院都未进入良性运转轨道,常年处于闲置状态。演出院线的发展不仅有效盘活闲置场馆资源,同时也为当地树立文化坐标、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作出了贡献。深圳大剧院2010年加入中演院线后,演出剧目数量和演出质量均大幅提高,全年共演出236场,创下其22年来的最高纪录(3)。院线公司将剧院剧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还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和经营秩序,提高各地大剧院和中小剧场管理水平,使国有文化资产运营盘活起来,提升固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促进国内剧院经营管理规范化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激活民营演出院线,助推演艺市场繁荣

北京贯辰传媒打造的大隐院线——首家以话剧演出为主体的民营话剧院线,在全国各地省会城市大约有20个剧场,2012年舞台剧演出超过1 000场。全国首家以青少年儿童剧为主体的演出院线——中青院线,在全国拥有15家分支机构。杭州金海岸演艺院线以设立分公司和租赁剧场的方式经营11家剧院。由本山传媒投资运营的刘老根大舞台已经逐步发展到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城市,拥有9家连锁剧场,年总票房收入2亿多元、演出约3 000场(4)。在扩张速度上虽不及国有剧院演出院线模式,但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5.演出院线的运营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现在,国内较为有效的演出院线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保利演出院线直营模式,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化院线管理模式。企业对剧院具有自主经营权,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和经营秩序。同时实现节目采购与推广运营的一体化连锁管理。二是联盟模式,如中演模式,建立标准化、专业化运作流程,通过剧目定制、集体采购、引入基金等方法,实现集约化经营。既节约了成本,也让许多缺少演出资源的剧院获益。三是像赵本山所实施的刘老根自营模式,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运营,通过培养自己的明星来促进全国连锁院线剧院的营销与推广,该模式也收到良好效果。

6.消费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符合文化惠民的基本要义

文艺演出院线可以集中采购和“批发”国内外演出,有助于降低演出的成本,从而降低票价,使得公众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更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更优质的演出,符合文化惠民的基本要义。文艺演出院线借助成立全国性演出资源(剧目)配置中心,在全国范围对于演出项目实行统一经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集中制作、统一营销推广,借鉴现代先进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与连锁运营模式,可以极大地降低分散管理带来的物流成本增加问题,大大减少院线加盟剧院(场)的成本,从而使剧院演出剧目的票价降低,惠及广大消费者。

三、目前我国文艺演出院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整个演出行业实现了初步的市场化,取得了可喜局面,但是我国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依然面临着来自演出行业二元体制并存、转型并未到位、现代演出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的困扰,加之所有制壁垒、地区壁垒和部门壁垒等问题依然存在,在推进我国文艺演出院线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新问题。

1.拓展仍有困难:地方保护成最大障碍

与文艺演出院线建设最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地域分割的市场体系。在我国的文化体制中,不论是院团还是剧院(场),都是按地域划分的;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管理层级的不同,分别设置相应的包括各个剧种在内的文艺院团,接受不同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形成了一个区域分割的文化市场体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全国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行业垄断、区域封锁等诸多藩篱阻碍着全国性的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各地的文艺院团地方保护心态严重,担心全国文艺演出院线的推广会影响地方利益、制约地方本土特色文艺发展,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演出剧种造成冲击,因此,盲目地排斥外来剧目;也有些地方领导认为全国性文艺演出院线会造成当地的演出项目品种单一、部分剧目票价过高,地方收益外流而使本地区利益受损。这些都成为跨地区的全国性文艺演出院线发展的障碍。

2.联盟式“半”演出院线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松散式联盟还称不上完全的文艺演出院线,因而有人戏称为“半”演出院线;因为它在某些时候更像是一个演出公司和剧院老总们聚会和联络感情的平台,而不具有资本联合的实质性;在联盟的平台上运作项目,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人脉式”的操作方式而不是依靠市场经济规律或法则进行,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现代院线制所带来的资本和规模上的优势。目前演出联盟基本上都是既有演出中介组织,又有剧院,并不是纯粹的剧院之间的联合;相较于发展成熟的电影院线来说,演出市场面临的区域分割的现状更为严峻,整合起来更具难度(5)。未来,从联盟到院线,是大势所趋。

3.演出市场尚未真正完善与成熟

我国演出市场目前仍然处于不发达阶段,尚没有真正完善和成熟,表现如下:

一是高品质的原创性剧目不足。目前高品质的适合商业演出的原创演出剧目数量有限,制约了演出院线的发展速度。演艺节目从题材到内容以及运用的艺术形式,都需要体现一种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增强原创能力,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是院线演出剧目侧重于迎合高端市场。高端市场以高票价、短档期为特点,演出市场缺少中低端市场。例如中演的项目都是以高端剧目为主,很难适应大部分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欣赏水平,曲高势必和寡。随着院线旗下剧院数量的增加,如何同时满足不同地方市场对于演出产品的不同需求,对于演出产品供应商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三是演出市场赠票问题严重。除公益性演出外,大量赠票性的演出活动,也极大冲击了正常的商演,这对亟待培育的演出市场来说极具破坏性。FT中文网《中国演出票价为何贵?》透露,据不成文的规定,每次举办大型演出,演出商要给各级主管部门、媒体、赞助商留座,加起来要占到所有座位的30%至40%。为了演出效果,演出商会发放一些赠票给观众,这又让观众养成了不想买票只想要赠票看演出的习惯。

四是演出的高票价导致上座率较低。目前演出的高票价导致的上座率不高等问题非常突出。演出的高票价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演出市场较为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剧团如果得不到政府的资助就很难完成其在大城市的演出,而很多观众很难接受这种高票价,这就导致在我国观看演出成为一种较为奢侈的消费方式,而不是一种日常性消费。

4.演出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不高

可复制性是文艺演出院线成败的关键,而可复制性的前提需要演出产品能够进行标准化,涉及演出项目的制作流程标准化、管理运营标准化、营销推广标准化;全国性文艺演出院线的连锁式发展依靠的就是演出剧目产品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标准化体系是整个演出产业链条的核心,标准化也是演出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艺演出院线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优势实现规模经济,最大化地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的规模效益,进而推动我国演出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但是,在我国演出产业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要最大程度地降低演出成本,就必须实现演出产品的规模化运营,提高演出产业化的程度。因此,提高产业化程度成为制约文艺演出院线发展的关键。

5.演出院线管理人才稀缺

随着院线加盟剧院数目增加,又对剧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剧院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如何练好内功将是院线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院线才能够快速健康地扩张,但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这对院线的经营者来说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短板。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鹏介绍说:“打造演出院线,首先要练内功,拥有一支专业化队伍,否则在院线发展过程中,问题会越来越大。”同样的,我国也不缺乏深谙现代经营管理的人才,但是这些人却对演出市场很少了解,既不懂得文化产业又不熟悉演出产业的运营发展规律,很难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力。

总之,与电影院线的发展相比较,我国文艺演出院线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尚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与挑战。能否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演出产业格局和发展特色的院线制将成为未来我国演出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如何能够稳步而有效地推广,无疑对培育和激活全国演出市场有着开拓性意义。虽然从短期来看,文艺演出院线的经营模式各异、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实践中灵活地探索运营模式,并把握住各种政策与市场机遇,必然可以在演出市场有一番作为,激活整个文化产业链条,为演出行业体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考路径,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我国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的大背景下,全国性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出台政策扶持其破解瓶颈、加快发展。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深化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突破行政区划的藩篱,构建符合演出市场规律的院线运营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要求通过市场实现演出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在当前全国性的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跨区域跨行业的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必然受到来自行政壁垒、行业垄断、区域封锁的阻碍,画地为牢、条块分割、局部利益等因素都在制约着我国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我国演出产业中发挥得还不充分,政府的“越位”情况还比较多。因此,打破地方行政垄断,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地协调国家、地方、部门的利益,突破行政区域的藩篱,完善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演出产业自身发展要求的文艺演出院线运营体系。

2.延伸产业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

文艺演出产业与电影产业的产业链条有着相似的结构,从筹划、创作、演出、发行到衍生产品的营销推广,都要遵循一定的产业发展规律。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文艺演出院线的建设步伐也会迅速加快;加快推进以演出剧场为中心的演出产业链建设,将院团体制改革与剧场建设发展统筹设计;调整以文艺院团为主体的单向度的改革思路,确立起演出院团与剧场建设并举的改革路径,从而解决或改变目前演出市场“结构性双重短缺”现象:上游延伸以打破演出剧目不足的问题,下游立足拓展演出剧目的市场化。通过演出产业链条的延伸,为演出产业真正实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形成持续性和规模化的演出市场模式提供了可能。

3.建立演出院线公共服务平台

演出院线公共服务平台将演出内容提供商、演出中介机构、演出场所、观众以及后期现场制作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演出院线及演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畅通文艺演出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布渠道能够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公共服务平台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中介服务机构介入,通过提供大量准确的产权评估、市场调研等专业服务,发挥盘活资源存量、规划增量、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

4.演出院线建设应当“精耕细作”

演出院线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因急于扩张而将摊子铺得过大,庞大的演出院线对于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院线必须在采购、分配、宣传等多个环节精耕细作,不仅注重对受众市场的精细管理,而且对于布局各地区的剧院也同样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效益。达到了院线规模,如果管理不当,会被拖死在里面。演出院线的建设更应当看重健康和持续性。

5.加大对文艺演出院线的扶持政策

将文艺演出院线建设列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如有可能,可切块设立专项支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形式重点支持入围的试点演出院线(公司)发展,重点鼓励院线(公司)自建剧场,利用现有剧院剧场资源的改造,使用LED等新能源光源,改造剧场、舞台技术设备,创作推广原创剧目,自创或引进精品剧目进行巡演。

6.借鉴欧美演出院线建设的成功经验

在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演出院线经营模式,不断开发新型演艺业态。充分挖掘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演艺资源,推动演艺与影视、旅游、会展、动漫、传媒、娱乐、科技等相结合。美国模式就是以大剧场建设为主体,重点培育演艺集聚区,空间上的集聚可以降低生产和销售费用。如纽约百老汇集聚了众多剧院,各个剧院独自运营;而欧洲则小镇很多且国家福利高。以德国为例,每个剧场座位的价格,七成是政府补贴的。这种城市格局,注定了小剧场模式,且以巡演为主。我国的特点就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巡演+少量驻演”模式较为适合。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Chain Construction in China:

Status Quo,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un Fengyi

Abstract:Theatrical performance chain have become a new breakthrough of deepening our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literature and art performance theatre chain wa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promot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function has gradually appeared.However,current performances theater construction faces show binary systems co-exist,the restructuring is not in place,the modern market system not yet troubled by issues such as performance,along with issues such as ownership,regional barriers and de-partmental barriers still exist,making theatrical performances-step signifi-cantly slowed dow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aters.In view of the current re-striction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theatre chain development factor analysis,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further through market forces to promot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Key words:theatrical performance chain;status quo;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注释】

(1)张魁兴:《演出院线之喜忧》,《工人日报》2009年10月30日,第5版。

(2)《首个全国剧院联盟成立 获认可尚需时日》,华夏经纬网,2012年9月17日。

(3)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十二五”展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7页。

(4)祁述裕:《中国文化政策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3页。

(5)曲晓燕:《从联盟到院线:成长的道路不平坦》,《中国文化报》2009年8月14日,第4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