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李 骅“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甘肃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无疑是解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是对中央文化改革发展精神和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十一五”时期,甘肃制定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李 骅

“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甘肃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部署和中央支持甘肃的决定,根据《甘肃十二五规划纲要》,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11年9月正式下发并实施《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立足甘肃实际现实、着眼甘肃长远发展,内容丰富、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深入推进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规划》的背景、目标、任务、内容和措施,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对《纲要》予以解读。

一、《纲要》背景

文化强国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政策层面看,中央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的改革与发展作为一个国策要深入推进和发展,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越来越高;从社会层面看,文化发展与改革是时代的紧迫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甘肃不能置身事外,要有自己的文化改革发展部署。

文化大省的行动纲领

最近十年,甘肃文化改革发展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尤其从2006年颁布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第一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甘肃在文化建设和发展改革方面必须有新的突破、新的实现,才能保持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为我省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甘肃要顺势而上,抢抓机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规划,顺应文化发展规律,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这就需要一个指导性的规划。同时《甘肃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也是完成《甘肃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文化强省的必然选择

甘肃一直以来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目前,甘肃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和奋力跨越期,已经进入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说,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甘肃经济腾飞,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成为重要选择。

甘肃是唯一的拥有各种自然景观的省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是甘肃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一直以来,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很欠缺,对文化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还不足。近几年,在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探索上,甘肃人逐渐形成共识:那就是甘肃的发展最终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甘肃的发展要举文化旗、打文化牌、走文化路、迈文化步。文化改革发展无疑是解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因此,走文化强省的道路,事关甘肃经济社会转型和跨越式发展,事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是甘肃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纲要》意义

(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于深入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甘肃文化改革与发展有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三是对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发展本土文化、提升甘肃竞争力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四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文化强省的总纲领。

(二)甘肃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为我省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则准确定位我省未来五年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使十二五期间和今后文化改革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一是《纲要》有明确的数量目标,二是《纲要》有原则性的目标。这些清晰的目标必将对甘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文化软实力首次提升到国家强盛的战略高度,与此相适应,甘肃也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纲要》不仅为“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完成“十二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是对中央文化改革发展精神和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响应。《纲要》立足文化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有力论证了文化建设对于甘肃的重要意义,强调文化建设是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纲要》凸显了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视角。

(四)是对甘肃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有益探索

构建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能够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破除体制上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障碍因素,《纲要》提出构建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使甘肃文化改革发展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上升到文化体制改革上,有了质的飞跃。从政策层面定位文化改革发展,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文化科学发展、健康发展、有序发展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五)体现了甘肃文化改革发展的特色

甘肃文化改革发展,真正起步于文化产业的规划。“十一五”时期,甘肃制定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伊始,甘肃开始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概括了甘肃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广历史条件,即“我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具有一定实力,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禀赋”,这正是发展繁荣甘肃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入手处。《纲要》紧扣文化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抓住文化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真正从文化建设与发展入手,提出从甘肃实际出发,走甘肃文化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提升甘肃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体现了甘肃文化改革发展的特色。

三、《纲要》主要内容和任务

《纲要》描绘了甘肃文化改革发展的“路线图”,设计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体制创新、体系构建、战略实施、工程建设成为关键词。坚持本土文化特色、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打造精品文化工程、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走科学发展之路成为亮点。

《纲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概括地说就是:打牢一个基础,建设五大体系,表明一个态度,形成一个机制。可以解读为,

(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正确评估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现状及形势

《纲要》回顾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客观公正地总结十一五期间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七大成就、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五大问题,正确评估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

七大成就:《纲要》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文化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传播能力改善;文化产品创作活力增强;戏剧大省建设成效显著;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

五大问题:《纲要》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还不大,实力还不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现有的文化传播手段、能力和技术比较落后;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转化能力还很弱;高层次文化人才匮乏。《纲要》指出:我省文化发展总体上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这是对我省目前文化改革与发展水平的准确评估。

目前形势:《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主要表现在: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我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在动力;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助推了文化产业升级和产生新的文化业态;《国扶》四十七条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为我省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强国的战略为我省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抓住机遇,顺应文化发展规律,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实现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是对我省文化发展未来形势的准确判断。

(二)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把文化建设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加速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也是推动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只有把文化建设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发展目标,定位发展方向,才能保证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纲要》提出了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保障措施。

基本原则:遵循四原则,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总体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

具体目标:六大目标,即到2015年,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增加值超过120亿元,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建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成果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建立现代传播体系,做到安全畅通、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监管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甘肃精神不断传承和弘扬。《纲要》目标明确,一目了然。

保障措施:概括起来就是紧扣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实施六大战略。

紧扣一个主题:紧扣文化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抓住一条主线:抓住文化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

实施六大战略:一是特色文化战略,主要是挖掘敦煌、丝绸之路、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二是项目带动战略,主要是以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带动文化产业项目;三是企业培育战略,加快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建设,扶持民营文化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企业,形成甘肃文化产业群;四是科技创新战略,建立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五是品牌推广战略,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挖掘读者敦煌等文化品牌价值;六是人才兴文战略,加快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三)围绕中心,打牢基础,加强社科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特色理论体系是文化改革发展的保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夯实基础,下大力气解决文化建设的基础问题,才能够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最终提升文化软实力。《纲要》突出文化改革发展领域基础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形成以甘肃精神为支撑的人文精神体系,从源头和基础提升甘肃民众的精神文化面貌。《纲要》提出五项任务,以五大工程来保障实施,使甘肃的文化基础建设既贯彻了国家文化建设方针,又有甘肃本土特色。

五项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

五大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优势特色急需学科建设工程(六个优势学科,四个特色学科,五个急需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工程(九个基地);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建设工程(每年完成10项左右重大项目,80项左右一般项目,40项左右青年项目);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建成一个文明城市)。

(四)着眼全局,重点突出,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及其服务,事关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才能真正使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

十一五期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满足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新闻出版业稳步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限制比较明显,基础相当薄弱,发展起步晚。比较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覆盖面小,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还不够,重大性公益文化工程建设成效不是很显著;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城市好于农村,汉族地区好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总体严重滞后。因此,《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本着基本性、均等性、公益性、便民性的原则,以工程建设促改革发展。甘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仅要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而且要重点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滞后这一问题;不仅要解决公共文化发展服务中文化发展多样性以及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的问题,还要解决怎样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繁荣公共文化活动的问题。《纲要》全面布局,突出重点,以工程建设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通过五大工程来实施,即: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覆盖工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二是建设一批重点标志性文化工程,主要是文化系统楼堂馆所八大工程。

三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即公益性文化单位创新机制和公共文化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主要是全民阅读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下基层活动;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

(五)与时俱进,项目带动,培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界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杠杆。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也已从观念转变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根据目前情况看,中国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十年黄金发展时期,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发展氛围。

2006年,甘肃省颁发了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是建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出台的第一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为甘肃省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使甘肃省的文化产业有了特色产业领域,有了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较快发展。但是,甘肃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还很小,意识还不强,竞争能力还很弱,区域布局还不合理,文化市场发展还不健全。

如果说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重要性,那么《纲要》则全面布局我省文化改革,也就意味着《纲要》全面布局我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要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把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增加值超过120亿元,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纲要》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就甘肃实际而言,要以文化产业激活文化大省建设,就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循序渐进而不搞大跃进,扎扎实实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形成有特色的自主知识品牌。这就要求甘肃的文化产业发展走市场之路,体现甘肃特色,以得到社会承认为标准。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推陈出新,繁荣发展文化市场。甘肃文化产品创作可以说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以《丝绸之路》、《大梦敦煌》等为代表就是明证,存在的问题是,精品如何保持精品优势,如何再出精品,如何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如何创作生产出普及性的文化产品。如果不推陈出新,精品就可能故步自封,沦为样板戏。因此,就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而言,要把文化产业列为甘肃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继续实行更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快速发展起来;要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手抓,要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手抓文化事业的繁荣,形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要在民间文化的现代化和品牌文化的科技化上下大功夫;要合理布局全省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基地,打破条块分割,重点突出,全面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政策,解放思想,切实培育各类文化市场,鼓励非公有资本、鼓励大企业进入文化市场,培养企业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纲要》突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要求以项目带动产业贯彻实施,优化布局,着力培育各类文化市场,引导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纲要》提出,

发展八大重点文化产业:现代传媒业、出版发行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内容及影视剧、动漫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

实施十二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即读者新媒体大厦、新华物流园、张掖路传媒大厦高科技印刷产业园、甘肃影视基地、甘肃传媒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张掖丹霞文化产业园、悬臂农家体验与运动休闲文化产业园、实景演出项目、岷县文化产业园、文化数字化建设。

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全省范围内布局十五个文化产业园建设十五个文化产业基地。

培育三大文化市场,开拓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和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开发农村文化市场。

(六)培育特色,打造精品,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人,体现核心价值,这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体现着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把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显著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把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穿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以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突出文化大省的形象,以优秀剧目创作加快戏剧大省建设,最重要的是成果数量持续增加和质量的明显提高。我省在文化建设上历来坚持培育特色,打造精品,业已创作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面对新形势,要注重培育特色,走精品发展路线,使文化精品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一定的提升,健全文化产品创作体系,一要把握方向性,坚持思想性,尊重规律性,弘扬主旋律,深入到理论的最前沿,为文化产品创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二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深入到实践的最底层,走群众路线,挖掘鲜活的实践素材。就目前而言,要深入到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要深入到联村联户,富民为民的群众路线中去,关注现实生活、聚焦普通群众,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要求、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三要扩大开放,善于宣传,支持和鼓励省外文化工作者创作和研究以我省为背景和题材的文化作品,在省内外,国内外积极宣传和推广甘肃的文化创作产品;四要重视数字出版,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把《四库全书》的数字化出版作为一件盛事加以宣传,把发展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新的亮点加以培育,抓住时机,抢占制高点,减缩甘肃文化发展成本;五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改进已有奖项的评奖办法提高文艺奖项的导向性、权威性和公信力,鼓励文化工作者多出产品,出精品。

《纲要》重点提出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文艺理论研和改进文艺评奖评论。前者要完成五大工程,后者要健全两个评价。

完成五大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图书出版工程;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建设工程;影视剧创作工程。

健全两个评价:建立健全文化产品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七)依靠媒体,建设媒体,发展现代传播体系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事实上,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增强国内国际传播能力,适应国际传播的新形势,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甘肃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现代化,离不开现代传播技术,越是在较为落后的地区,越要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这对于展现甘肃文化改革发展的状况,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至为重要。同时,文化大省建设要有一流的文化传播能力,这有助于引导舆情,有助于甘肃走出去,有助于人们直观而及时地了解甘肃。因此,甘肃主流媒体要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善于把握舆论,善于引导舆论,对热点问题、重大活动、重大事件要积极报道,独家报道;甘肃的三网融合已经步入快车道,要抢抓机遇,充分发展和利用好新兴媒体,扩大甘肃对外文化影响力;要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恶俗的媒体传播,甘肃媒体历史上在这方面把关比较好,在新形势下,更要严格宣传纪律,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受众;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成立省级新闻宣传应急机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建设有效对外宣传保障机制,这对于提升甘肃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非常重要。总之,无论是以报刊电台为主的主流媒体建设还是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建设,要下大力气建设好,管理好,要切实做到安全畅通、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监管有效,真正为甘肃文化传播、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纲要》提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要搞好四大建设,要建设五项工程。

四大建设:加快主流媒体建设;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加强媒体内容建设;建立应急广播系统。

五项工程:移动多媒体广电支撑技术系统及控播平台;省广电总台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甘肃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甘肃日报社综合传媒基地建设项目。

(八)态度鲜明,发扬传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众的精神家园,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我国文化政策的一贯立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肯定了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并提出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明确目标。《纲要》指出:“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这是从文化历史层面对甘肃文化资源和地位的准确表述。

众所周知,甘肃有七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文化发达,地域文化成分多元,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戏剧文化等多姿多彩。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甘肃目前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还很落后,但从文化资源看,无疑是守着金饭碗的。客观地说,甘肃文化遗产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其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挖掘,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有三点:一是全省文化资源的家底还没有完全摸清,大的方面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基本清楚,但是,还有一些文化资源如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尚待摸清;二是对文化资源价值没有充分阐明,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从文化的传承性和文化的现代发展与传播方面论证不足;三是对既有文化资源的宣传不足,对一些有相当知名度的文化资源未能及时推广宣传;四是文化产品的开发研究不足,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一方面缺乏现代文化思维,文化产品缺乏创意、缺乏市场经济眼光。

文化强省,首要的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树立文化大省形象,强大的传统文化首先要让甘肃人自己知道,自己传承,自己宣传。文化大省不仅看资源占有量,还要看资源质量,重要的是还要看资源保护的效果如何,许多文物古迹是不可再生资源,实质上是一次性资源,因此保护和传承同样重要。不能处在文化资源宝库中,看得到、摸得着,但得到的实惠有限,这不利于文化发展。因此,甘肃文化发展一要摸清家底,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二要制定文化遗产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文物保护库;三要加强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提升甘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要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文物工程项目,制定规划,投入资金,精心保护;五要加强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和文物专业机构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文物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把文化遗产传承与社会经济效益有效结合起来。

《纲要》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要加强两个保护,实施四大工程。

两个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四大工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古籍保护工程;指南针计划。

(九)科学发展,形成机制,保证文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构建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保证,是保障文化改革发展成攻的关键。国家构建文化科学发展机制体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幕已经拉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成为重点。

适应国家文化改革需要,构建甘肃文化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是实现甘肃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的最重要手段。但是必须看到,体制机制的改革,利益触动最大,牵扯面最广,往往最复杂,也最难行。甘肃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有巨大的改革勇气,真正从体制机制上改革阻碍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切实改革国有垄断型文化企业,从这一点上看,文化企业转企改制势在必行,十一五期间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有益经验。

《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用最初两年时间完成转企改制,并建成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骨干企业,这是甘肃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甘肃文化单位摆脱传统事业体制的束缚,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的绝好机会,也是本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更高目标。因此,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把以往政府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稳步推进新闻媒体改革,加快主要媒体转企改制,理顺媒体改革体制。到2015年,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体制机制,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而科学发展,事关未来五年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把小康建设和转型跨越结合起来,要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要把长远目标和目前目标结合起来。

《纲要》提出,构建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一个改制,推进两个改革,完善一个体制,培育六个骨干企业。

一个改制: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两个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新闻媒体改革。

一个体制: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六个骨干:建设六个骨干文化企业,即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广电网络传输有限公司;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拟组建甘肃演艺集团公司和甘肃广电传媒有限公司。

四、《纲要》实施的保障措施

《纲要》内容多、任务重,要保证甘肃文化改革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实施有力的保障措施。《纲要》提出以下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二要拓宽投入渠道。

三要完善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