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地新闻播音比较

三地新闻播音比较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三地新闻播音比较首先,我们先进行一次具体节目的比较,这种具体比较可以给我们更直接的感受。选取三地主要电台的重要新闻作为比较材料,以时间较为接近的节目作为选取对象。比较三地新闻播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最为正式,播读的意味更浓,风格较为严肃,属于规规矩矩的播报,与新闻内容保持一定距离。台湾中广新闻网的播音方式较为灵活,其正式感稍弱,语句的处理较为灵活。

三、三地新闻播音比较

首先,我们先进行一次具体节目的比较,这种具体比较可以给我们更直接的感受。在比较材料的选取上,我们采用抽检的方式。选取三地主要电台的重要新闻作为比较材料,以时间较为接近的节目作为选取对象。比较的材料为一次节目。虽然个别的播音员不能代表所有播音员的播音状况,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够全面,但是,个别节目也是整个节目水平的具体体现。如果被选中的节目中,其播音员的水平较低,听众对于整个电台播音评价会以其作为底线。当然,如果选中的节目中,播音员的水平较高,则表明电台播音水平的上限。尽管不能代表全部播音员的播音水平,但是也表明播音的一种实际状况。另外,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每一位播音员既然可以从事这一工作,就表明他们获得了电台的认可,自然成为所在电台的代表。

选取的三个节目,一个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7月10日18点30分的《全国新闻联播》,这个节目是中央台的权威性新闻节目,是具有代表性的广播新闻。第二个节目是台湾中广新闻网2003年7月10日早7点的《中广新闻联播》,是台湾中国广播公司面对台湾本地和大陆听众的综合新闻节目。第三个节目是新加坡新传媒电台95.8城市频道2003年7月10日22点的整点新闻。城市频道是新加坡影响较大的电台,其新闻节目应具有代表性。

1.播讲方式

播音员的播讲方式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说、讲述、宣读、念等。尽管目前还没有对于播讲方式的一致分类,但说、讲、读、念这四种方式是区别较大、易于辨别的播讲方式。这几种播讲方式,不仅听众所感受的语音特点不同,播讲者发音的心理过程也不尽相同。另外,采用何种播讲方式,与是否使用稿件、稿件的使用方式等节目制作特点也有很大关系。

采用说的方式播音,通常要在播音时脱离稿件。说是口语的语言形式,话语在头脑中组织,口中发音。由于是边想边说,语句较松散简单,发音也较随便,词汇简单,语言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新闻采用说的方式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新闻多是采用采访后形成的文字稿,播音员要依据文字稿播读。除了极少数情况下,播音员是面对新闻现场即兴解说,通常不会出现播音员无稿播报新闻的情况。因此,在新闻播报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说,即使有的播音给人的感觉像说,也只是发音形式的模仿,与说的心理过程和语音形成过程有很大的区别。说适合于简单易懂的判断或描述。

讲是另一种播讲方式,它的口气有点像说,但它可以依据稿件,在不对稿件文字进行修改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发音方式,取得类似于说的效果,人们可以感觉到播讲者事先有准备,或者手头有文字稿,或者脑子里有腹稿,听上去不是边想边说,而是带有明显的再复制痕迹。从语言特点来看,讲比说出现错误的机会减少,带有口语特点,用于停顿思索的没有实意的停顿填充词较少,发音的随意性减弱,语言显得正式些,使用的词汇也较为正式。由于语言结构相对复杂,讲适合于解释和分析较为复杂的事件和道理。

读与说和讲有明显的区别,读是依据事先准备的稿件,将文字转换为声音,在转换过程中,文字很容易与其读音一一对应,造成语音的简单排列,语调单一,语句目的模糊,缺少说和讲的生动感。专业素质良好的播音员依靠自己的播读技巧,可以采取对稿件内容进行再编码的形式,使稿件的播读尽可能做到流畅自然,语句目的清晰。不过,事先写下的稿子或别人写的稿子,造成说话人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稿件的分离,会使读与说或讲有着明显的区别。读的发音工整,每个字都倾向于清楚,因为它不是像口语那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轻有重的句子语音结构后再发音,而是以词为识别单位进行语音转换。即使播音员依靠自己的播音技巧进行弥补,仍然会留有读的痕迹。依据稿件播读,造成语言与播讲主体的分离,使听者很容易感到说话人说的是写下来的话或者别人的话。有时,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缺陷,好像播音员不是在说自己的话。但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又具有一种优势,它可以不言自明地表示出说话人是在转述别人的话语,说话的内容并不属于自己。转述记者报道的新闻播报正属于这种情况,这也是播音员在新闻播报中采用播读形式的基本原因。

念与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依据稿件播读,只不过念的技巧不高,表达效果不好。念的时候,说话人只是简单地将一个个的字或词转换成字音,缺少与句子意思相关的特定语调,听话人需要在头脑中重新进行理解加工,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听起来会感到费力。

2.播讲方式比较

从总体上看,三地广播的播讲方式并没有本质区别,均采用以播读为主的播报方式,可以感觉到是以稿件为依据,与说有明显的区别。但三地的广播并没有给人念的感觉,表明三地电台的播音均具有相当的水平。由于所选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湾中广新闻网和新加坡城市频道都是当地首屈一指的电台,其播音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尽管三地的播音都是播报方式,但是还是能够听出三者风格的不同,我们很容易凭听感判断出他们是三个不同类型电台的声音。

影响电台声音风格的因素很多。播讲内容、词汇特点、语音特征、嗓音特性甚至电台的电子设备传输质量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感觉,使听众将一个电台与另一个电台区别开来。除了这些,播讲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每个播音员都有自己的播讲方式,但每个电台在长期的运行中会形成具有自己电台风格的播讲方式,个人风格会不自觉地融入集体风格中,听众不仅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播音员,也可以判断出这些播音员是否属于同一电台。

比较三地新闻播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最为正式,播读的意味更浓,风格较为严肃,属于规规矩矩的播报,与新闻内容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播音具有权威感和正式感。在语句的处理上保持语速的稳定,使人不仅能够明白句子的意思,还可以对句子中间的细微含义有所体会,传达出更多的意思。

台湾中广新闻网的播音方式较为灵活,其正式感稍弱,语句的处理较为灵活。虽然是播,但包含着讲述口气,句子的播讲速度较快,语句的细节意味不多,但语句意思明了,语言的行进感较好,没有拖拉的感觉。不过,台湾中广播音员的播报有一种在陈述句句尾扬起加重的调子,语调与大陆和新加坡不同,形成自己的播音风格。

新加坡城市频道的播音与大陆和台湾又有不同,播音员的感情力度较弱,吐字较软,口气更接近于说话,语言风格接近大陆,但是缺少大陆播音的权威和正式感。语句中间停顿较多,语句的行进感稍差,有时有拖拉感。发音速度介于大陆和台湾广播之间。

三地新闻广播播讲风格归纳为:大陆播音发音严肃,具有权威感,吐字工整规矩,语言流畅自然。台湾播音发音正式,语言明快,吐字清楚,但有台湾国语的语调。新加坡播音发音亲切,语言略松散,吐字力度稍弱。

一个电台的播讲风格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播音员的个人爱好,在具有竞争性的现代广播中,播音员的播讲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听众的制约,每一种播讲方式和播音风格,都反映着当地政治文化和语言特点,反映着听众的审美观及收听习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的播讲风格差异,正是这些因素的体现,只要这些特定因素存在,这种播讲方式的差异也必将存在。当然,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的社会都在发展,播讲方式也会随之变化。社会变化剧烈,播讲方式的变化也会更明显,而相对平静的社会,这种媒体语言变化则不易察觉。

3.语言要素比较

对于播音,最明显的不同会表现在语言特点上,我们可以从语音、吐字、语法、词汇、语调、语速、发声等各方面去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微观区别。

(1)语音

三地新闻在语音上大体一致,都是以北京音为基础的。这里讲的语音,是指字词的发音,不包括句子的语调。由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声音的高低变化会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样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声音的高低变化在字词中会影响字音的意义。在语句中虽然不会影响句子的意义,但却会影响发音的调子。高低变化不当的语句,很可能带上某种地域或某种社团色彩。

大陆和台湾广播在部分音的发音上有所不同。最常见的有:星期的“期”、下跌的“跌”等,大陆读阴平,台湾读阳平。

轻声的使用也与大陆不同。台湾广播中轻声使用较少,大陆很多常用的两字词,第二音节都倾向于轻声化,如“朋友”、“态度”、“部分”等,而台湾广播中这些词多使用“中重”格式发音,造成明显的地域色彩。

造成大陆与台湾和新加坡播音风格不同的一个重要语音区别是声调的处理。大陆广播播音员,尤其是新闻播音员,大多进行过严格的训练,声调的音高变化幅度较大,如阳平、上声、去声,均有较大的升降幅度。对比台湾和新加坡,他们的音高变化幅度较小。大陆广播用加大幅度去突出重音,台新两地广播多用拖长方式突出。至于阴平,大陆广播发音其音高高于台新两地广播,在双音节阴阴结构词中,台新两地播音员均使用5544调值,大陆播音员调值为5555。

声调的弱化降低了吐字的力度,也使得同样以音高变化为基础的语调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台湾的新闻广播还有一个重要的发音特点,就是陈述句语句末尾语调的上扬,这种尾音加重上扬的语调几乎成为台湾广播的地方标志。这一点与大陆和新加坡广播的陈述句降调有着明显的区别。研究人员观察发现,英语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语调变化,澳大利亚英语在脱离英国后,也产生了陈述句升调的语调特征,这种发音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而英国英语却仍然保留陈述句降调的语调特征(Mesthrie,2000,p.70)。

陈述句句尾上扬会使人感到意思还没有结束,总有一种期待感,使听众能较好地保持注意力。这种语调,语句给人一种行进感,有利于保持整段新闻的完整,但不利于段落内部的结构划分。收听时,听众容易抓住整段新闻的意思,但不容易细致了解个别句子,因为区分句子的语调标记不明显了。

(2)语速

三地广播的语速也有明显的区别。对三地新闻一分钟字数统计,新加坡城市频道最慢,一分钟260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次,一分钟280字。台湾中广新闻网最快,一分钟300字。以常用的节目时长30分钟计算,台湾广播可比新加坡多播1200字,比大陆广播多播600字。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新加坡信息量为1,大陆为1.08,台湾为1.15。

语速对于新闻节目有着特殊意义。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不能及时播出,很快就会失去新闻价值。但是每次新闻节目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容纳更多的信息,除了对新闻内容加以选择安排,加快发音速度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不过,语速快慢不仅是播音员的个人选择,它还与听众的收听习惯、理解能力等交流背景因素有关。三地新闻播音语速不同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台湾听众的文化水平较高、理解速度较快,节目时间利用效率高,因而发音速度较快。大陆新闻听众数量庞大,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理解速度稍慢,造成语速略慢。新加坡的情况与两地略有不同,华语虽然是正式语言,但许多人同时也说汉语方言或英语,掌握华语的熟练程度显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播音员的发音速度。

(3)音高

在发声方面,对三地新闻播音员的音高、音色使用特点进行了比较。为了比较音高使用特点,我们从3位女播音员播报的新闻中各选取一句,输入语音分析系统进行音高使用特点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img2

为了具有可比性,我们尽可能选取感情色彩较平和,感情力度相似的语句进行比较。由于是个体之间的比较,每一个个体未必完全代表整个电台播音状况,所选取的材料也未必代表个体的整体状况,这种比较并不是全面的。它只能为我们在聆听具体播音时,提供一个较为具体的量化数据,使比较更准确一些。其实,我们在听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种高低变化的不同,但人耳无法推断准确的声音数据。

三地播音中,台湾中广新闻网播音员使用音域最宽,约有一个半八度,最高音出现在全句最强调的重音上,音节的声调幅度也是三人中最大的,音节之间的音高变化也较为明显。语句听起来比较清晰,重音突出,语句的表达意图清晰可见。声调幅度加大可以增加音节的清晰度,减少由于发音速度快可能产生的吐字不清。可见,音高的使用与语速也有一定的联系。

基础音高是音域使用中使用较多的音高,主要用于非强调和非忽略的中性词语,它是音高变化的中轴线,喉部状态应是放松的中间状态。基础音高是一定范围的变量,这里选取的是中间值。三地播音员的基础音高都在220Hz左右,相当于钢琴键盘上的a音,距中央c1(261Hz)相差两个音。这一音高,相当于女低音的中低部,女中音的底部和女高音的最低起始音。这表明,三地女声的选取都倾向于声音较为宽厚的中低音型,另外也表明,播音对音高的使用与歌唱有所不同,播音使用的声音高度较低。

对三位播音员的音高听感辨别与仪器测定相吻合,台湾中广新闻网播音员声音宽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声音明快,新加坡城市频道播音员用声略高,声音稍窄。尽管3人的音值相差只有10-20Hz,但这一音域是人耳十分敏感的区域,196-246Hz已有4个半音(semitone)的差距,人耳听起来,音高差别已十分明显。

(4)音色

除了音高变化,音色也是可以明显感觉的声音特征,不过一般人对音色的感觉比较笼统,其中混杂着对发音音色、口腔和鼻腔共鸣和嗓音特征的综合感受,其中嗓音特征又包含有音高和发声类型音色,一般人很难将这些要素一一区分。我们所分析的音色,是指声门开闭状态产生的音色,即语音学的发声类型。发声类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播音员的声音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声音音色柔和,音高适中,声音听起来自然,易于为听众接受。发声类型还与播音员的心理状态有关。有经验和心理素质较高的播音员可以在易于使人紧张的播音室中保持放松的状态,取得放松的声音。因此,从音色的使用可以判断播音员的专业能力。另外,音色使用不当,还容易造成嗓音的损伤,影响职业生命。总之,音色的使用状况,是衡量一个播音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音色应当具有如下特征:①声音放松。声门关闭和打开的时间比例适当,听起来是轻松的,声音没有挤压或漏气的空洞感。②富于变化。声音具有音高和音色的变化,声音可以调控,音色不单调。③感情饱满。声音听起来积极,有活力,有饱满的感情色彩。

比较三地的新闻播音,三地播音员均无音色挤压、用声过高、鼻音过重、气声等明显错误用声和极端用声表现。但是,在声音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台湾播音员用声较紧,声音较为明亮。这是台湾播音员,尤其是女播音员播报新闻的用声特点,在台湾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这种用声方法较为常见,构成明显的地域风格。这种音色听起来较为正式,声音清晰明快,播报意味明显,与口语交谈有明显的区别。大陆和新加坡的播音,音色都较为放松,比较接近口语发音的用声状态。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播音,声音更为松弛,甚至影响到了感情的力度。其实,播音员播报使用何种音色,对于新闻内容本身并没有太大地影响,从新闻客观性角度出发,播音员的感情流露是有限的。听众注意的是新闻内容,而不是播音员的态度,这与播音员要表达自己看法和态度的其他节目有所不同。因此,播音员在新闻播报中使用何种声音,既受到听众收听习惯、播音传统等外部因素影响,也与播出状态有关。台湾播音员播音速度较快、感情力度较高,都会影响声门状态,造成明亮音色。大陆新闻播音最近几年在用声上已逐渐向口语化靠拢,过高过亮的音色已经不多见,带有腔调的格式化播报方式也已经得到改进。相比之下,台湾的新闻播报格式化味道仍然很明显。

在三地新闻广播中,台湾广播的音色变化较为明显,语句显得生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节奏格式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大陆广播,新加坡广播音色变化较少。

比较三地广播的感情力度和语言活力,台湾播音感情较活泼,大陆播音较沉稳,新加坡播音较平淡。与之相适应,台湾播音节奏变化较多,大陆和新加坡节奏变化较少。

下表是三地播音与音色相关的声音特征的比较。

img3

(5)词汇和语法

三地新闻播音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分歧较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半小时新闻、台湾中广新闻网一小时新闻和新加坡城市频道10分钟新闻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语法区别,表明三地新闻广播遵循着相同的语法规则。由于新闻节目都采用新闻稿播报方式,它也说明三地的书面语写作也遵循着相同的规则。

在词汇方面,台湾广播在部分词的使用上与大陆不同,但数量不大,相互可以听懂。新加坡广播在用词上与大陆基本相同。三地词汇使用大体相同可能与书面语较为稳定有关,三地口语在词汇使用上的区别应大于书面语。

下面是台湾和新加坡两段新闻节目中与大陆广播用法不同的词汇。括号中是大陆使用的同义词

台湾中广新闻网:活络(激励)、心得(看法)、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驾驶(驾驶员)、软体(软件)、网路(网络)、不晓得(不知道)

新加坡城市频道:工友(工人)

4.三地新闻比较结论

通过对三地新闻播音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三地新闻播音都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其中大陆和台湾电台新闻播音的地域色彩比较明显,人们可以通过发音特点和播讲风格,准确判断出电台的属地。新加坡电台的地域色彩稍弱,单听播音可以判断出是海外电台,但由于缺少标志性发音特征,仅凭借声音不容易准确判断,它与其他海外华语电台有类似的特征。

三地新闻构成三种不同风格的播音: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大陆播音;以“中国广播公司”为代表的台湾播音;以新加坡传媒集团为代表的新加坡播音。其中,大陆和台湾风格主要适用于各自地区。新加坡风格与其他海外媒体较为接近,形成一种介于海峡两岸之间的中间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新加坡特定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融合过程影响之外,还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为了不偏向海峡两岸中的某一方,他们更愿意采用第三方的中间风格。

三地电台新闻节目在新闻选取、制作方式上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也影响播音员的播音风格,但造成播音风格不同的主要因素来自播讲方式、发音特点、用声方式、词汇和语法特征。三地播音在词汇和语法上基本相通,没有鲜明的差别,播讲方式也大体相同。形成三地新闻播音地域特征的重要因素是发音和用声。大陆和台湾在部分音声调、词的轻重格式、儿化音等方面发音不同,两地播音员在句子的语调处理,尤其是陈述句句尾音高上也有不同,这些差异构成各自发音的不同“味道”。另外,在语速、感情力度、用声等方面,双方也有一定区别。新加坡广播在语音方面接近大陆,但播音员在吐字力度、语速、感情力度、语调等方面,与大陆播音有一定的差别,总体倾向于弱化。

担任过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台湾声音艺术家姚大钧曾在他的网上专栏中“台北声音现象”一文中对台湾的新闻播音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语言,其实也就是‘人文听音’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即使是本地人可能也只察觉到‘台湾国语’已成为正统语言。然而,在台湾更新且更严重的一项语言突变是未见有人研究过的‘台湾广播国语’。这种莫明其妙的腔调大约在十多年前由电视名主播张雅琴这些始作俑者开始宣扬传播,至今已泛滥成台湾各电视台广播的主流腔调。最奇怪的、也该强调的是:它既非源自闽南语,也不会出现在人们生活口语中。这种丑陋到难以入耳的腔调念法基本上是抹平句子中每一字的四声起伏,也完全抹去句中关键字词本该有的重音。听起来的结果表面上是一塌糊涂的任意高高低低的调子;然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它是在一个每字皆压低且平的句子中,在每个词组的第三字上强加上与句子语意彻底无关的高音重音。举个例,‘台视新闻林淑芳在台湾大学的采访报道’这个句子在普通话/国语里本来很自然地会将重音和高音放在‘台视、林淑芳、台湾’等字上。但今天的广播怪腔却是:全部用极低的平板音调发音,四声里的第二声更是完全忽略,根本不上扬;却神经质地反给‘新、芳、大、报’四字加上毫无道理的高音重音,原来各字应有的四声全部抹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