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有关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

国内有关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2 国内有关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我国的电视节目分类研究也是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并存。在我国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项研究分别是王振业、方毅华和张晓红教授提出的“多层节目分类系统”和刘燕南教授等人提出的“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王振业、方毅华、张晓红三位教授在其《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规范研究》课题中对中国电视节目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1.3.2 国内有关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

我国的电视节目分类研究也是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并存。在定性研究方面,有以内容性质、专业领域、节目形态、节目组合方式为标准的分类;也有以传播对象的职业、年龄和性别特征为标准的分类。比如,以内容性质为标准,分为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以内容涉及的专业领域为标准,分为经济节目、卫生节目、军事节目和体育节目等;以电视节目的形态为标准,分为消息、专题、访谈、晚会和竞赛节目等;以节目的组合形式为标准,划分为单一型节目、综合型节目、杂志型节目等;还有以传播对象的社会特征为标准,将节目划分为少儿节目、妇女节目、老年人节目、工人节目、农民节目等[28]

在多种定性分类系统中,采用四分法,依据节目的内容性质(也可以说是节目的社会功能)将电视节目划分为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社教类节目和服务类节目的节目分类系统比较受学者们的青睐。学者们在进行电视节目传播形态研究、节目经营研究的时候,大都采用这种较为简洁的分类方法。例如周鸿铎在其《电视节目经营策略》一书中,就将电视节目分为了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和服务节目四类[29];童宁在其《电视传播形态论》中,也将电视节目分为了新闻节目、社教节目、文艺节目和服务节目四类[30]

四分法虽然简洁,但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容易出现归类的困难。为此,我国的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也采用依据市场调查情况进行节目划分的方法,力求让节目划分在应用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1999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正式启动,这是继中央电视台1986年进行的首次全国城市观众抽样调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城市观众调研。本课题的研究者在编制节目类别表时,力图囊括当时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所有节目类型,经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将中国电视节目划分为24种类型。它们是:新闻信息节目、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节目、纪录片节目、财经报道节目、教育讲座节目、体育竞赛节目、游戏娱乐类节目、综艺节目、戏曲文艺节目、影视剧节目、音乐类节目、科技文化和健康卫生节目、法制节目、军事和警事节目、妇女节目、老年人节目、少儿节目、农村和农业节目、环境保护节目、社会服务节目(衣食住行指南)、时尚节目(服装、化妆、汽车)、气象预报节目、广告节目和其他[31]

除此之外,我国也有部分学者根据观众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电视节目进行了分类,将各类电视节目大致归为五大类型,即纪实类、说服类、传统戏剧类、现代戏剧类和竞赛类[32]。按照市场调研结果进行的节目分类虽然有利于广告主和电视台准确地找到细分观众群体,但由于该种分类系统在节目划分和命名的维度选择上缺乏层次性,故而无法在学界和业内广泛推广。

在我国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项研究分别是王振业、方毅华和张晓红教授提出的“多层节目分类系统”和刘燕南教授等人提出的“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

王振业、方毅华、张晓红三位教授在其《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规范研究》课题中对中国电视节目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三位学者把种类繁多的电视节目定性分类方法归纳为按社会功能、结构类型、反映领域划分的三种大的节目分类原则和方法[33]

一是按节目的内容性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分类系统。一般分为四类: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二是按节目的构成或组合方式划分的分类系统。一般分为三类:即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板块节目。

三是按内容或反映领域划分的分类系统。如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医疗卫生节目。

王振业等三位学者认为,以上三种节目分类方法,分开来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把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考查,却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兼容、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了充分发挥三种节目分类方法的优势,让节目分类系统更具可操作性和可参照性,三位学者将社会功能、结构类型和反映领域分别作为三个层级,绘制了多层节目分类系统图(图1.3)。

img10

图1.3 多层节目分类系统图[34]

除了以上三种大的节目分类方法以外,三位学者还疏理、归纳了中国电视业按其他标准、称谓不尽一致的节目划分方法:

(1)按接收对象划分的节目分类,如农民节目、妇女节目、解放军节目等;

(2)按覆盖区域划分的节目分类,如对台湾节目、少数民族地区节目等;

(3)按表达方式划分的节目分类,如播报节目、谈话节目、访谈节目等;

(4)按制播方式划分的节目分类,如录播节目、直播节目等;

(5)按播出周期划分的节目分类,如正点新闻节目、年终特别节目等;

(6)按节目来源划分的节目分类,如自办节目、转播节目、联播节目、交换节目等。

以上这些节目分类方法,虽然在科学、系统性上不如前面的三种节目分类方法,但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根据对中国电视业主要节目分类方法的梳理总结,该课题组构建了一个新闻节目的多层次分类系统框架(图1.4)。

img11

图1.4 新闻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层分类系统图示[35]

王振业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电视节目分类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一个在我国电视节目分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刘燕南教授等人提出的“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系统”。所谓多维组合分类,是指根据节目的内容、行业、形式、对象等4种维度(属性),将节目划分为24大类,并加上一个审核管理分类,由此形成的一个分类系统;其中,每一个节目的类别都由5位数的字母加数字编码代表,即节目类别的界定由最多5个、最少1个维度的类别所构成,换言之,每个节目都是一个类别的组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多维组合标准既是在为节目分类,也是在多维度地凸显节目的各种特征。

刘燕南教授等人认为,表征电视节目的维度,无外乎内容、行业、形式和所诉求的对象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可以包容电视节目的主要特征和全部类别。在具体分类的过程中,以内容维度进行的划分,参照并吸取了目前通行的主流节目分类的一些经验;以行业、形式和对象维度进行的分类,则主要根据当前电视节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为适应节目审核管理的需要,刘燕南教授等人还在其设计的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标准表中,设置了审核管理级别编码(表1.4)。

在“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系统”中,每个节目的类别用5位编码来表示。其中第1位是节目的主属性(维度)码。主属性(维度)为节目最基本的属性,反映节目最突出的特征,可以是内容、行业、形式和对象维度(属性)中的任何一个,即可以是从A到X类别中的任意一种。主属性(维度)码是节目编码的非缺类项。换言之,每个节目必须至少由1位定义码来反映其类别。最后1位是管理级别码,亦可视具体需要对管理级别编码置“0”。

表1.4 “多维组合”分类标准表[36]

img12

img13

跟随节目主属性码之后的,是顺次排列的总共3个位数的次要属性编码,分别是次要属性1、次要属性2和次要属性3。这3个次要属性同样可以选择从A到X的任意一种来编码。所谓次要属性是节目除主属性之外的其他属性特征,用来说明节目的其他方面特征。次要属性是逐位添加的,在确认节目没有或只有一个或两个次要属性的时候,在其余相应的编码位上可以置“0”。

根据这一系统,每一个电视节目将获得一个明确的分类码。以《开心辞典》节目为例,《开心辞典》的主要属性即其内容属性为综艺娱乐类,根据表1.4,选择定义码C为其第1位编码;《开心辞典》的形式特征十分明显,属于竞赛类,可以选择竞赛类的定义码O为其第2位编码,即次要属性1;该节目的次要属性2和次要属性3都不明显,故置“0”处理;接下来是确定其管理级别,按前述说明,娱乐类节目属于基本管理级,即3级,于是编码的最后一位是3;最终得到《开心辞典》的分类编码为CO003(表1.5)。

表1.5 《开心辞典》节目分类编码[37]

img14

刘燕南教授等人提出的“多维组合”分类标准将多维互补、多维组合作为节目分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力求呼应节目生产运营实践的丰富与多样化所提出的挑战,拓宽了节目分类的思路和路径,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过,该分类系统同样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虽然整个体系力求为每一个节目提供一个明确的分类,按照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节目分类更类似于图书馆里的编码体系,可以方便人们进行查找和管理。但是由于在该体系下,节目的主属性可以从不同维度来确定,使得节目分类缺乏层次性,同一层次的节目无法进行对比;此外,经过编码之后,节目分类过于零散繁杂,不适于业界人士和学界人士的实际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兴盛和繁荣,学术界对电视节目分类投入了更大的关注。2006年3月,浙江大学出版了徐舫州的《电视节目类型学》,进一步明确了电视节目分类作为电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的地位。该书将电视节目划分为“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和“电视纪录片”等八大类,并分别就各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划分理论、划分类型和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电视节目分类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