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得知兄长正日夜兼程前来相会,苏辙心中充满了期盼_

得知兄长正日夜兼程前来相会,苏辙心中充满了期盼_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得知兄长正日夜兼程前来相会,苏辙心中充满了期盼_苏轼风餐露宿数百里前往筠州,一想到很快就要见到分别五年的弟弟,他就激动得无法安然入睡: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离筠州越来越近,苏轼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却说苏辙早已得知兄长正日夜兼程前来相会,心中充满了期盼。看到哥哥情绪高昂,对未来充满信心,苏辙从心里感到高兴,但他仍不忘提醒哥哥要有防人之心,平时还是少说为佳。

得知兄长正日夜兼程前来相会,苏辙心中充满了期盼_

苏轼风餐露宿数百里前往筠州,一想到很快就要见到分别五年的弟弟,他就激动得无法安然入睡: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几年来,兄弟俩书信频寄,交流各自读书、作文、学佛、修道诸多方面的体验,互相勉励,心心相印,苏辙的几位女婿文逸民、王适、曹焕经常轮流到黄州探望苏轼。患难之中,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不容易。苏辙有三个儿子、七个女儿,经济负担一向很重,经过乌台诗案一番离乱播迁,更是“债负山积”(《与章子厚书》),随后又贬官筠州,薪水大减,生活更觉艰难。初到筠州,知州毛国镇也是一位风雅的文人,为政宽仁,十分相得。元丰五年,毛知州告老还乡,同僚中便有人开始排挤、打击苏辙。苏轼听说后,心里十分难受,却又无能为力,不免有“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悲哀,一连写了好几首诗歌安慰弟弟。在《初秋寄子由》一诗中,他又深情地提起了怀远驿中那一段难忘的旧事:(www.guayunfan.com)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

唯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

子起寻夹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兄弟情深,当年少年英迈,前程无量,即已期待着携手归隐的一日,何况如今年老衰颓,仕途之上遍地荆棘,真不如兄弟俩一道在黄州买田筑室,相依相守,下半生做个草野之民。所以,他接着说:

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当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然而,这一切依旧不过是美妙却无法实现的梦想,是无奈之中一点点可怜的心理慰藉。苏辙仍然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地坚守着他那烦杂而卑微的监酒职责。

苏轼抵达建昌,意外地遇上刚从筠州探望过岳家、正要返回徐州的王适,惊喜之情难以言喻。两人既有师友之谊,又有姻戚之亲,感情自是不同一般,一夜长谈,第二天便依依不舍,各奔东西。

离筠州越来越近,苏轼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他一路揣想着弟弟一家的情形,尤其是三个侄儿,七八年不见,大概都长成为俊发的小后生了吧?可是在他的睡梦中,最小的虎儿(苏远)还是当年在济南时见到的那副垂髫总角、牙牙学语的娇憨模样。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托信使快马捎去。

离建昌,过修水,到奉新,筠州已经指日可达,苏轼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又提笔写了一封快信:

吾已至奉新,旦夕可相见。

却说苏辙早已得知兄长正日夜兼程前来相会,心中充满了期盼。这天早起,他忽然想起平时与自己相交甚密的云庵禅师和有聪禅师对兄长也很仰慕,何不赶快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呢?他来到云庵禅师所在的洞山禅院,有聪禅师正好在座,二人正在谈论着什么。原来,昨天夜里,两位禅师不约而同地梦到与苏辙一起去迎接五祖戒禅师,百般推解,不知是什么含义。苏辙一听,不禁抚掌大笑,二人同梦,真是不可思议!接着便将兄长要来的消息告诉两位禅师,他们都很高兴。正在这时,苏辙的家人叩门进来,递上一封来信,正是苏轼在奉新所写。苏辙读罢,大略算一算时间,苏轼今天晚些时候便将抵达筠州。他再也坐不住了,即刻与两位禅师并苏迟、苏适、苏远一道,出城二十多里前往迎接。

他们在城郊的建山寺等候不久,便见远处风尘飞舞,一行人骑马疾驰而至,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身形矫健,长袖飘飘,正是苏辙朝思暮想的兄长,依旧是满面爽朗的笑容。苏辙急忙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哥哥的双手。兄弟二人对视良久,不禁有些双眼模糊。苏辙向兄长介绍了两位禅师,大家一同到建山寺里稍息片刻。闲聊中,两位禅师不觉又谈起了昨夜的怪梦,苏轼心中也暗暗称奇,他说:

“我八九岁时,常常梦到自己是个僧人,往来于陕西东部一带。而且,听说母亲怀我时,也曾梦到一个瘦高的瞎眼和尚来我家借宿。”

云庵和尚一听,惊诧不已:“五祖戒禅师正是陕西东部人,身材瘦高,瞎了一只眼睛,他晚年曾到筠州,五十年前在大愚山坐化。”

苏轼此时恰好四十九岁,这一切实在是太巧了。有聪禅师说:“居士莫不是戒禅师转世?”

总之,不管是巧合还是什么,这件事情更加深了苏轼的人生梦幻意识,自此以后,他常穿僧衣,并自称“戒和尚”。

适逢端午节,一家人的兴致都非常高,他们按照四川老家的风俗,臂上系了五彩的丝线,门上挂了辟邪的菖蒲,苏辙的夫人还亲手做了家乡的水饼,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十分浓烈。遗憾的是,苏辙公务繁忙,节日也不得空闲,一大早就上班去了。兄弟俩已经有六年没在一起过端午节了,原以为这一次可以相对痛饮: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没想到又为俗务所扰,苏轼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好在有三个可爱的侄儿围绕在身边,愁闷的情绪顷刻即散。吃过早餐,便带着三个侄子到筠州名胜真如寺游玩: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龌龊。

——同上

他们一路谈天说地,吟诗作赋,连十一岁的虎儿也不甘示弱,和伯伯、哥哥一起即景联句,玩得十分开心。

苏轼在筠州停留了七八天,兄弟二人珍惜这相处的分分秒秒。他们常常把酒论诗,互相切磋;也常常对床夜语,共诉人生感慨。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他们一样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拯世济时的理想并不因仕途坎坷而失落,立身处世的原则并不因处境艰难而放弃,兄弟俩互相勉励,互相劝慰。看到哥哥情绪高昂,对未来充满信心,苏辙从心里感到高兴,但他仍不忘提醒哥哥要有防人之心,平时还是少说为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