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才新政条介绍

人才新政条介绍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才新政30条的基础:人才20条2015年5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22条”的颁布,标志着上海开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上谋求话语权和主导权。仅以吸引海外人才为例,人才“20条”实施了降低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等措施。(二)上海人才政策3.0版:30条在“20条”的基础上,2016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人才新政30条。
人才新政条介绍_上海科技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17

(一)人才新政30条的基础:人才20条

2015年5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22条”的颁布,标志着上海开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上谋求话语权和主导权。随后各项配套措施密集出台,推进步伐十分迅速。尤其是同年6月底颁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简称人才“20条”),聚焦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等环节,涉及多项制度突破和政策创新,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凝聚吸引高端人才,发挥了重大作用。

仅以吸引海外人才为例,人才“20条”实施了降低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等措施。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上半年,上海共受理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申请永久居留503人,比新政实施前环比增加了8倍,申请量占全国的50%以上,通过公安部审批的有166人,其中已经拿到证的有96人[2]

“20条”延长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有效期最高至10年,政策实施至2016年9月共办理了1476人,比此前同期增长超过了五成;首次为9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了5年期工作类居留许可并加注“人才”,其中27人年龄超过60周岁。“20条”探索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上海创新创业,至2016年9月已为39名高校毕业留学生办理外国人就业证。

尽管“20条”实施一年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对标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上海在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瓶颈。专家指出,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制度门槛还是较高,顶尖人才引进不足,缺乏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师级人物和高层次创新团队;人才管理机制还是不够灵活,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率低等,都影响着人才集聚并充分发挥作用。在“20条”实施过程中,各方面仍有“不解渴”的感觉,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便利,是各级各类人才普遍的愿望和心声。

(二)上海人才政策3.0版:30条

在“20条”的基础上,2016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人才新政30条(简称“30条”)。如果把原来相对分散的上海人才政策视作“1.0版”, 2015年的人才新政“20条”就是“2.0版”,2016年的人才“30条”可以称为“3.0版”,是“优化版、加强版、升级版”。

需要强调的是,上海对人才管理制度的调整,与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步调是一致的。2016年3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月,中组部召开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专题座谈会。上海的探索是在中央精神指导下进行的,同时也是与中央的支持分不开的。如2015年7月1日国家公安部出台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出入境12项便利政策[3],随后,2016年12月9日,在这12项政策的基础上正式实施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新十条”。

比对2.0和3.0两个版本,上海服务人才的四个基本维度没有变,那就是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制度、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在集聚、管理、激励、环境四个关键词之下,新版人才政策的延展性、操作性、兼容性都得到了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