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_石碑上的历史

记_石碑上的历史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记_石碑上的历史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与湖南省的怀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和河池市接壤。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同胞历来信奉“万物有灵”,对怪石、古树、古碑等顶礼膜拜,人们自然很想知道身边这些古碑上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这些碑刻文字,完全是古人书写在石碑上的真实而厚重的历史资料,每读一通碑文,仿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就在眼前。

记_石碑上的历史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与湖南省的怀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和河池市接壤。在古代,是官、军、商、民等从中国东部地区乘船,经沅水、阳河、清水江,然后通过陆路驿道进入云贵川腹地,直至越南、缅甸等东南亚诸国的必经之地。从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一直处于国家西南交通大动脉之上,是“南方丝绸之路”“苗疆走廊”“茶马古道”以及京滇驿道、“抗日运输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是中国西南地区极其重要的商贸、军事和文化孔道,遗留下众多的文物碑刻,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州各级文物部门对本辖区内的文物碑刻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留下了丰厚的调查资料。一些重要碑刻除被公布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外,有关资料还被收录进当代《贵州省志•文物志》《黔东南文物志》以及各县(市)地方志。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尚未有人对全州之碑刻进行全面、系统的拓片以及注释,文物碑刻的实物史料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本人自2008年底担任黔东南州文物局局长职务以后,经常深入乡村考察文化遗产状况,不时被热心的基层干部和村寨群众,邀请去考察古碑并解答他们的疑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同胞历来信奉“万物有灵”,对怪石、古树、古碑等顶礼膜拜,人们自然很想知道身边这些古碑上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我原本不是专门从事碑刻研究的,对中国碑刻文化也知之不多,尚未掌握传拓技艺,当然不能在现场妄作指点,但每次总会答应想办法帮助他们解答疑问,这也激发起自己深入研究本地区文物碑刻的决心。自此,便开始对记载全州碑刻的方志、文献、资料颇为关注,仔细研读历代志书,尤其是当代《贵州省志•文物志》《黔东南文物志》和各县(市)地方志有关碑刻的记载。随着对全州碑刻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发现前人大多采取现场抄录的办法,来收集、整理碑文,录入志书特别是当代志书的碑文,因此读者无法将之与碑拓相对照,不能发现所整理碑文的遗漏与误讹,直接影响到对碑刻资料的科学研究工作。事实上,对古代碑刻和文献资料的整理,任何一个学者的成果或多或少均会存在一些缺陷。加之,最近一二十年随着社会及各地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文献资料记载的重要碑刻,如“剑河县南孟·(清)永定江规碑”“丹寨县排调·(清)严禁滥派夫役碑”“施秉县·(清)伦明堂卧碑”“锦屏县河口·(清)禁止拦江碑”等等,受水利、公路、铁路、通讯、旅游、工业园区等建设工程的影响,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而遭损坏甚至灭失,越发突显出加紧古碑拓片及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2011年以来,本人在强化全州文物保护工作措施的同时,开始学习中国传拓技艺,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下乡调研、检查指导工作的间隙,对全州碑刻进行系统考察,并选取自认为对研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碑刻进行拓片。这些碑刻,上迄明清,下至民国,既包括已被收录进当代《黔东南文物志》《贵州省志•文物志》的碑刻,也包括各县近年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碑刻,还包括本人在野外拓碑时经当地群众介绍而偶然发现的碑刻;既有被列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刻,也有县级文物部门已登记但尚未列入保护单位的碑刻,还有自己新发现而未见任何文献资料记载的碑刻。(www.guayunfan.com)历时五年,总计拓取100多通碑文,从中选取92通拓片加以整理、校注。按内容分类为:告示类碑刻、纪事类碑刻、规约类碑刻、褒扬纪念类碑刻、题字题词类碑刻,以及其他类碑刻(含勘界类碑刻、广告类碑刻、墓碑墓志类碑刻)等六大类,编撰成书公开出版。这些碑刻文字,完全是古人书写在石碑上的真实而厚重的历史资料,每读一通碑文,仿佛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就在眼前。所以,在拟定书名时,毫不犹豫地将“石上历史”四字确定下来。

本书对每一通碑刻的基本情况都做了简单介绍,包括名称、位置、形制、材质、尺寸、状态、史载、级别、发现经过以及拓片时间等内容。依据现代汉语的有关规范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碑文进行断句、标点、分段;将繁体字转换为简化汉字;对原碑中的漏字、错字、别字,在原处进行勘误补正;对因风化或人为损坏出现的文字缺失,尽可能依据文献资料补齐;对有关字、词进行注音、注释。同时,还展示了碑刻拓片的全貌照片(对尺寸较大的拓片只展示其局部照片)。需要说明的是,收录进本书的各类碑刻数量不等,有的多,有的少,有的仅有一通。这不是编撰者因偏好有意为之,而是由于某些类型的碑刻存世数量极少所致。比如墓志铭,全州现仅存黎平县德凤·(明崇祯)周泰詹墓志铭。墓志铭是随同墓主人一道被埋葬在坟墓中的,而且是生前具有一定身份、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人,才享有墓志铭。只有墓志铭被出土,才能拓得其碑文。

贵州省特别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属于多山多雨、雨热同季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称。“天无三日晴”,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季凉爽,是适于人居的良好气候条件。“地无三尺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川秀美,景色宜人,也是适于旅游观光的良好自然环境。但是,山高林密,雨热同季,时晴时雨,对于野外考古作业来说,却是一场全方位的考验,每得一张碑刻拓片都是体能、技能和自然条件良好结合的结果。有时为拓一通碑文,出发时还晴空万里,当到达目的地后天空却突然下起雨来,只能无功而返。运气极差的时候,甚至要往返多次,方能拓得一通碑文。成果确实来之不易。在拓碑过程中,各县文化文物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州文物局的胡巍巍、杨汉江、吴家宁、纪文、陈旭东、潘文波等同志分别做了一些辅助工作。在整理和校核阶段,姻侄周黄果帮助校勘。

目前,社会上浮躁而功利的气氛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文化文物工作还有待加强,作为全州文物工作的行政主管者,能亲身拓片并编撰出版本州历史上第一本碑刻专著,也算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自己要求全州文博系统同志“不怕坐冷板凳,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合格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共勉词。值此书籍即将出版之际,热心的同志特地撰联相赠,让我倍加感动和自豪:

顶骄阳,冒酷暑,野外拓碑,示范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甘寂寞,耐清苦,书斋笔耕,躬身力行精神家园守望行动。

感谢同志们对本人所做工作的肯定、鞭策、鼓励和帮助!

感谢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雍先生为本书题写序言!

感谢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粮食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发改委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唐柏飞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

感谢广州市考古所韩继普同志给予传拓技术指导!

但愿本书能为文博研究者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能为广大社会群众增进历史知识提供一些帮助。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万望广大读者给予包容并不吝赐教。

安成祥   

2015年10月16日于凯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