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宋《寒梅芦雁图》竞得缘由与作品浅析

南宋《寒梅芦雁图》竞得缘由与作品浅析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僧宗林得再上溯一二百年能形成包浆的时间,再据画作构图、笔墨、造型等因素分析,《寒梅芦雁图》应为南宋院体画无疑。况且,亦从与之为“对屏”的狄平子平等阁所藏南宋《寒禽艳雪图》可予佐证。本幅《寒梅芦雁图》,立意高远,构图奇绝,体物精微,画风精工明丽。所以此作定是南宋院体画无疑。
南宋《寒梅芦雁图》竞得缘由与作品浅析_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 : 全2 册

刘新岗

【提要】本文针对《寒梅芦雁图》,结合有关僧宗林史料和流传下来的诗作以及书写方式、落款、钤印等因素分析,画中所题七言诗,当是僧宗林亲作亲书无疑。况且,僧宗林能诗擅文而无任何绘画记载,且作为一大德高僧即使会画亦当带有禅味儿,而《寒梅芦雁图》当属院体无任何禅味儿可言,且此题诗墨迹因绢面已形成包浆并未完全浸入绢地之中,由此推断题诗时间与此画作的绘制时间有着相当的年代差异。自僧宗林得再上溯一二百年能形成包浆的时间,再据画作构图、笔墨、造型等因素分析,《寒梅芦雁图》应为南宋院体画无疑。况且,亦从与之为“对屏”的狄平子平等阁所藏南宋《寒禽艳雪图》可予佐证。

关键词:僧宗林、院体画、时代风格、笔墨技法、对屏、包浆

摆在诸君面前的这幅《寒梅芦雁图》系设色绢本立轴,纵185厘米、横103.5厘米,图中描绘雪景寒禽,作者以浓墨线条勾勒出枝干的走向,承托起积压的白雪。梅花迎雪绽放、凌寒飘香,还有竞相开放的山茶,艳丽示人。以白粉点画,使梅花宛如雪美人一样,蕴含清逸的傲骨。山茶花晶莹玉润,倍增静谧情调。作者构图亦颇有思致,由下而上的梅干和由上而下的梅枝斜向平行,几近相向而列,横贯左下角的斜坡逶迤,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由淡墨渲染的天空衬托着梅干、梅枝和斜坡上的积雪,画面中穿插点缀着芦雁、山雀及长翎锦鸟,缩头覆羽,意态安详,似乎在品味着悄然飘落的瑞雪。静中寓动,相得益彰。画面中上部空隙处题有“或成四五或成三,梅影花香带雪参。自叹夜深寒彻骨,并无清梦到江南”。落款“朽庵”,下钤“大章”“文庵子”两枚朱文印鉴。本幅《寒梅芦雁图》,立意高远,构图奇绝,体物精微,画风精工明丽。不言而喻,这是一件好作品。虽然是雪后寒冷的天气,但画中鸟儿三五成群,寒鸭成对,梅影花香,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此作出现于北京艺融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美国红牡丹亭珍藏中国书画”专场,系从美国回流而来。当时拍卖方以“僧宗林花鸟”为名,当时标注估价50~80万元,并署名“左又宜”行文予以重点推介:“明代中期的僧宗林与宫廷画家吕纪为同乡,吕纪为浙江宁波人,僧宗林为杭州人。僧在弘治年间被任命为五台山提督,正德年间(1506~1521)被明武宗敕封‘大宗师’的称号。其创作盛期应与吕纪大致相仿,风格亦相类。本幅雪景寒禽图,体物精微,立意高远,画风精工明丽,正是明代中期以吕纪为代表的宫廷苑画本色。这件作品尺幅巨大,纵一米八有余,横幅超过一米,当初应为大幅中堂。此种强调诗意的风格正是宋人诗画一体的再现。画中小字题诗则为画意之点题,虽为文人之挥洒,然大小相宜,并未破坏画面的完整性。此种题画形式也呈现了藏款的宋画图式向题诗题文飞舞张扬的明清文人画的过渡形态。中国画的收藏现状以名头为依归,惟名头之马首是瞻。而美术史的构成则是以风格为依据,以风格之创造和呈现为线索。僧宗林的作品清晰地体现了明代吕纪一派的宫廷花鸟传承,意境悠远、质量上乘,绝不输于任何名家之作。本款佳作是美术史的珍贵资料和收藏家的绝好藏品。”另外,还言及为“僧宗林的唯一传世之作”,以吸引买家的眼球。

拍前的预展上,笔者曾多次驻足于此作前,首先为作品的精彩描绘所吸引,然而有一个重大发现进一步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那就是题于画面之上的诗及落款。从正面看也就是目光垂直于画面,发现字体墨迹已深深浸入绢丝之内,但从侧面看也就是目光顺着画面看(目光与画面成小于30°角),却发现字体墨迹有浮于绢面上的感觉。这种情况只有绢画表面形成“包浆”之后,再行书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而“包浆”的形成至少需要一二百年的时间,从这一点足可以说明画面题诗及落款与画作本身有着年代的差异,也就是说并非“原画本款”。为此有必要查阅资料对僧宗林予以进一步了解:僧宗林,号朽庵,明代余姚人。宋氏子,年十三出家受具,隐于临平安隐寺。弘治八年(1495年)僧宗林曾被任命为五台山提督,他在五台山管理僧众、传法授戒,还校正《清凉传》入藏,为五台山律宗的复兴和《清凉传》的流传做出了杰出贡献。正德年间(1506~1521),武宗敕赐紫衣玉带和“大宗师”的称号。僧宗林还能诗擅文,其著名的《观鱼》诗:“鱼在水中生,人在水中死。贪饵鱼上钩,失脚人下水。人死鱼腹肥,鱼死人口美。吁嗟鱼与人,恶乎不知此。”禅味十足又哲理明晰。嘉靖(1522~1566)初,游都下屏迹香山,开万寿戒坛,诏选宗师为十座首说演毗尼多所利益世宗皇帝奉玄上书规劝请弘护大法上不以为忤。临终有辞三宝辞世诗题曰《浮生梦幻篇》,有《香山梦寝集》《朽庵和尚集》《朽庵手稿》《寒灯衍义》传于世。从史载僧宗林的介绍及其流传下来的多首诗作分析,画面所题诗的禅味风格与僧宗林吻合,而且书写流畅,还有墨迹及印泥确确实实深进绢丝之中,有着较长的年限,应是僧宗林亲作亲书无疑。那么由此推断此画作的真正绘制时间应自僧宗林再上溯二百年,况且事实上,画作本身也彰显着鲜明的南宋院体风格与特色,他的谨细、精微和灵动与明代院体花鸟画相对粗放、浓艳和匠气有着质的区别。所以此作定是南宋院体画无疑。还有,画底绢素的织法和风化气息为宋绢而非明绢,这也是佐证此作为南宋画的一个必要条件。再者,僧宗林能诗善文无疑,但并没有其擅画的任何记载,况且作为一位大德高僧即使绘画也必然会带出浓郁的禅味,而此作可谓标准的院体画,无任何禅味可感可言,所以此作绝非僧宗林所作,应是僧宗林目睹此作后见景生情有感而发,遂作出“或成四五或成三,梅影花香带雪参。自叹夜深寒彻骨,并无清梦到江南”的上佳诗句并题于画作之上,以慰或以抒情怀。

顺便应说一下,拍卖方的推介文章中,言僧宗林与吕纪为浙江同乡不假(一为余姚、一为宁波),但是二者并非同时代人。因为僧宗林卒于嘉靖(1522~1566)初,且弘治八年(1495年)被任命为五台山提督,受皇封担任如此要职必应是修行多年的大德高僧,其年龄应不下于五六十岁。而吕纪1477年生,字廷振,号乐愚,鄞州(今浙江宁波)人。弘治间(1488~1505),征入宫廷,为宫廷作画,供奉仁智殿,官锦衣卫指挥。僧宗林弘治八年(1495年)被任命为五台山提督时,吕纪才18岁,年龄的差异较大足以说明拍卖方推介文章中关于僧宗林学吕纪绘画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笔者兴奋地参与到激烈的举牌竞拍之中,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从50万竞举到160万元,自身囊中羞涩的压力和竞拍对手们看中的“僧宗林唯一传世之作”而势在必得,迫使笔者不得不按下自己的竞投号牌,眼见到有人轮番出价到200万元时,此作的诱惑力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想法促使我咬牙屏气将号牌再次举起,最终以210万元(含佣金共计241.5万元)收于囊中。当时的兴奋、惆怅、无奈……至今仍记忆犹新。

更令人兴奋的是,时隔一年之后,笔者有幸得见1923年有正书局印行《中国名画第十八集》,开篇第一幅作品便是狄平子平等阁所藏《宋人画寒禽艳雪图》,后又从1934年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上)中复见此图。令人惊讶的是,此图与《寒梅芦雁图》无论树干、梅枝的折返、禽鸟的相向姿态等等都显示着恰为对屏,唯一不同的是置于画面下半部的《宋人画寒禽艳雪图》画有长尾锦鸡,而非芦雁。此图有狄平子长题边跋:爱书者知于帖外求碑,求颜、柳、虞、褚、欧、薛诸家所遗之笔法也!爱画者亦然!宜于黄、王、倪、吴、文、仇、唐、沈之外,求其所遗之笔法。此吾国赏鉴家向来注意者。唐宋妙迹湮没者何可胜数?此幅用笔、设色、布景、运意皆非元明人所能梦见,当确为艺林中铭心神品!平子狄葆贤题记。试想,此跋若题于《寒梅芦雁图》照样妥帖!由此又不失为笔者所断《寒梅芦雁图》为南宋院体画作之又一佐证!

附: 宋人《寒禽艳雪图》 (狄平子藏)

狄平子藏 宋人《寒禽艳雪图》出版物

毕泷之印

吟芬馆珍藏

涧飞

笙巢秘玩

设色绢本立轴 119cm×66cm

毕泷题跋:吕祖圣像为宋重阳真人画□。前见于吉安袁氏家,逾年复见于董市中,而款识已失,亟以兼金购得之并记,颠末庆图上真形不致终沦于市侩也。弟子毕泷敬书

钤 印:毕泷之印

题跋者简介:乾隆、嘉庆年间人,字涧飞,号竹痴,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赵溶婿,秋帆制府毕沅之胞弟(毕沅是乾隆年间的状元、大学者,生平亦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曾购得《清明上河图》等)

鉴藏印:吟芬馆珍藏、涧飞、笙巢秘玩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3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47,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重阳真人(传) 吕祖圣像

佚名(南宋) 水官图

设色绢本立轴 157cm×91cm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44~P4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1~P52,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赏 析:图中水官身着蓝衣,骑于四爪龙上,四周侍从呈环形排列,各执兵器,下有龙宫,从水波中露出一角。水官和侍从以瑞气为背景,气雾之后是大海,以平远法显其辽阔。画面下端有背负铜镜的鬼卒形象,或是表现闪电。图中的水官实际上已和龙王的职能与形象融为一体了。此作与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同名作品相比,尺幅更大,但少了对天空中击鼓的雷公、风伯和雨师的描绘,究竟原本没绘,还是残去,不得而知。此作作为一大幅中堂,颇有威势。鉴于对于天官、地官、水官的描绘,元代及其以后往往集“三官”绘于一体,而此幅单独绘制“水官”(应另有天官、地官单幅相配,疑散失),从人物造型线条和画面的动感来分析,确有吴道子遗风。尽管此图旧有的轴头题签写着“唐人画,购于福兰克夫市”字样,但此作应属南宋作品。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自美国回流而来

参考图:南宋佚名(旧传吴道子) 水官图

设色绢本轴 125.5cm×55.9cm(美)波士顿美术馆藏

简 析: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美术中经常表现的题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据传,阎立本曾画过乘龙的水官图。唐、宋时期的三官图一般分开表现,

元代以后则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绘。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现藏有天官、地官、水官图各一幅,无题款和年号,从构图和风格上看,应是南宋时期的水陆画。三图均作巡游式安排,主神均为三分之二侧面,各有众多侍从。造型、线条以及画面的运动感都有唐代吴道子的遗韵,故曾被认作是吴道子的作品。实际上应为南宋作品。

绢本立轴 83cm×64cm

鉴藏印: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清宫鉴藏宝(另右下角两鉴藏印模糊不清)备 注:青地绘绢挖厢裱;溥儒题跋,宗翰题跋。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40~P4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49~P50,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佚名(南宋) 圉人立马图

三希堂精鉴玺

乾清宫鉴藏宝

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鉴赏

右下角两枚印章

宝笈重编

石渠定鉴

马宋英(宋) 松阁图

绢本镜芯 23cm×20cm

款 识:马宋英笔。

题 跋:疑马氏宋英为回人,入汉地从汉化宗师南宋奇人,孟欣书。集宋元妙迹,清玩之记。

钤 印:李良臣(朱)、西园青山(朱)、荆山(朱)、八征耄念之宝(朱)、云南鹤丽镇标左哨干总钤记(朱)

鉴 藏 印:元明历代藏印数枚

作者简介:马宋英温州(今浙江温州)人。能书工诗,善画水墨梅竹,尤善松石。尝游杭州西湖净慈寺,写古松于壁,题云:“磨出一锭两锭墨,扫出千年万年树。月明乌鹊误飞来,蹋枝不着空归去。”丁大全(1191年生,1263年卒)丞相赏其诗、画,急命索之。人忌其能,阅不舍出。(《图绘宝鉴》《杭州府志》)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74,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见左图)

溥儒题跋:此画无款识,而笔墨似是宋人旧法,或为元明人作,或宋末人所制,则不可考矣。然唐人典型具在,欲窥曹韩,此津逯也。溥儒题

钤 印:溥儒

杨宗翰题跋:右无款绢本圉人立马图当是宋人摹唐之作。善状马者无过唐代昭陵六骏,曹霸韩干之作,神骏雄强。工部惜韩画肉不画骨,固非公允之论。韩画传世者,如照夜白,丰肥神骏,信为任重致远之具矣。至瘦骨嶙峋乃为神骏,工部论书亦曰:书贵瘦硬方通神,盖其偏好,岂北海如象,季海如熊,遂损其雄强邪。松雪画马始以顾视清高气深稳之神韵见长,然雄强之概稍逊矣。此幅虽不及韩赵之神韵,然犹存唐人典型。即装池之绘绢,亦尚是熙朝睿庙时如意馆之旧物。莲孙道兄幸善藏之。伯屏弟宗翰。

钤 印:杨宗翰

题跋者简介: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杨宗翰(1901~1992),字伯屏。1920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学经济思想史。1924年毕业回国后,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外语系主任。专长考古及莎士比亚研究,1950年去香港任教。1962年曾以港澳同胞身份被邀参加国庆典礼。

备 注:此《圉人调马图》的装裱为青地手绘折枝花卉绢挖镶裱,显系清宫旧物,这一点杨宗翰题跋中亦如此认为。重要的是,此图钤有“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清宫鉴藏宝”六枚鉴藏印(如图所示),此六枚印鉴与相应标准印鉴逐一比对均吻合无误,说明此作为乾清宫所藏,且应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然遍查《石渠宝笈》续编无此图之记载,应是续编漏载或不知何因未载之作。无独有偶,现藏于旅顺博物馆的王翚《观梅图卷》上石渠宝笈初编“鉴藏五玺”俱全,本应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但《石渠宝笈》初编漏载未著录;还有,旅顺博物馆所藏董邦达《麋角解说图》卷,石渠宝笈初编五玺俱全,亦应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但亦漏载未录入【——房学惠“旅顺博物馆藏《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略述”(2015年《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P348~349)】。

佚名(元) 松荫谈议图

设色绢本镜芯 25cm×28.3cm

鉴藏印:模糊难辨

出 版:《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7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诚府珍赏

沈氏之印

伍氏俪筌平生真赏

思衡堂藏

南海桂氏所藏

南海叶氏蔗田珍赏

设色绢本立轴 91cm×40cm

鉴藏印:诚府珍赏、南海叶氏蔗田珍赏、思衡堂藏、伍氏俪荃平生真赏、南海桂氏所藏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4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3,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备 注:此图用绢为圆股绢,为汉族少用,系蒙辽一带常用绢

佚名(辽代)  采芝图

沈乾(南宋) 采芝图

绢本镜芯 110cm×51cm

款 识:丁巳新秋,吴兴沈乾

郭澹泉题跋:总角如童玉貌仙,芒鞋踏遍大罗天。筐中芝草堪呈瑞,尚有金钱一缕牵。郭澹泉书

作者简介:沈乾,南宋画家,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48~P4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4,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简 析:

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幅作品,左幅载于1940年英国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画》第9页,从英文解说中可知为设色绢本,纵17英寸,宽16.5英寸,无任何款识,言其传为唐吴道子所作,并曾经清代钱大昕(1728~1804)等旧藏。而右图为本馆所藏,综合两图对比分析,左图应为脱胎于右图的一部分,左图传为吴道子也不应属实。因未见其原件,不敢妄下其他断论。本馆所藏的右图,则较完整地画了一个仙气十足的童子,着草鞋、短裤,披肩衣,二目放光,小臂㧟着盛满灵芝瑞草的竹篮,并与另一小臂相交叉搭于对面的上臂之上,神情淡然,灵气十足。一串压岁缀于绳端,而另一端则系于童子腰间。高古气息迥然而出,线条自然流畅,形体刻画颇为和谐,施色点染亦恰到好处,不失为上佳作品。然限于手头资料,沈乾、郭澹泉均无任何信息可寻,只有据图中落款可知沈乾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与元代赵孟頫为同乡。尽管有“丁巳新秋”,然六十年一甲子,亦难准确定出是哪一个“丁巳”。不过,从绘画的技法(包括线条、造型、墨法、笔法等等)和绢素的织造方法及风化程度分析判断,此图不应晚于南宋,绝非元明或以后之物。有待进一步研究。(刘新岗)

佚名(南宋) 灵猫瑞犬

绢本立轴 152cm×82cm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50,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7,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佚名(南宋) 老子化胡图

纸本镜芯 32cm×49cm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5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9,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简 析:

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谓老子西出阳关,经西域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因此产生佛教。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西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每与沙门帛远争邪正,遂造作《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胡人为佛教之事。后陆续增广改编为十卷,成为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依据之一,借此提高道教地位于佛教之上。由此引起了道佛之间的激烈冲突,唐高宗、唐中宗都曾下令禁止。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下令焚毁《道藏》伪经,第一种即为《化胡经》,从此亡佚。这一史实成为此作断代的一个重要条件

图中所绘正是描写的老子化胡途中,金发“洋人”便是老子到了天竺国的化身,青牛依旧,而老子头顶和青牛背驮的木质书简便是所谓的《老子化胡经》,《老子化胡经》不同于其他经文,它是佛道两教长期论争的产物。远在《化胡经》出现以前,东汉时社会上就流传着化胡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为了在中国立足,必须与中国的传统信仰相结合,依附于黄帝、老子的神仙术,那时的人敬神时把黄帝、老子、佛陀放在一起合祭。后来的人根据《史记·老子传》里的话“去而不知终所”加以生发,成为老子出关去化胡,这就是化胡说的雏形,以后就更为具体,《魏略·西戎传》:“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这类化胡说形成于2世纪中叶,经过历代传述,化胡说就越发离奇,《齐书·顾欢传》云:“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刘新岗)

倪瓒 南湖山色图

题签

文从简印

齐楚观察

有明文靖世家图书

瞿起田耕石斋真赏

花奴审定

黄祖香号花奴

纸本立轴 65cm×35cm

款 识:笔锋虽小劣,景物亦清新。萧瑟枫林晚,江湖有逸民。余留南湖,默庵高士扁舟相遇,不一月而置数番酒肴,殷殷情意,甚美!醉后偶写此图以赠,而丘止善适至,复取以止善,虽片纸亦可观也!至正癸卯五月廿二日,偶过伯昂征士书斋中,忽以相示,转瞬十有二年矣!世殊事异,为之慨然。时同集者德机隐君也。

鉴藏印:瞿起田耕石斋真赏、文从简印、有明文靖世家图书、齐楚观察、黄祖香号花奴、花奴审定

出 版:1.《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馆藏精品选集》(宋元明绘画卷)P57~P5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2.《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作品集》(民营博物馆卷)P49~P51,中国书店,2015年

3.《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60,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展 览:“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展览”北京国粹苑国粹美术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