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崇尚不铺张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共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开展文明城市道德建设的活动,促进城市消费观念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要解决我国面临的许多问题,其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民族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_新世纪城市生活的变迁

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因此,转变城市生活中的不良消费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对自我消费中心论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是要培养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提高社会公德,树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消费观念嬗变,以自我消费为中心,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物质享受、个人生活舒适,这与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背道而驰,也充分暴露除了资产阶级的唯我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物质财富的创造原本是为人们服务的,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却让人们把商品、货币当成神灵,以决定与支配人的命运,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物质财富实质上是人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必需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人们根据需要与资源状况来决定的,人们的生活需求决定商品和货币的数量,绝非商品、货币决定人们的命运。信仰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人把物质财富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决定人们的命运画了等号,因而产生了崇信商品、货币的拜物教。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它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我物质利益的思想主张,把人们变得唯利是图,甚至出现道德沦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在资本的作用下,有钱人挥金如土反而越来越有钱,穷苦人夜以继日辛劳越来越穷,其中的缘由就在于剥削。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贪图享受、大吃大喝、大手大脚、挥霍社会财富,腐化堕落,同时为了追求物质利益的享受而不择手段,扭曲了社会的公正、公平与平等互利的关系,极容易造成社会分配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有的人把钱财看作唯一追求的目的,把人生的价值视为挣钱的多少来进行评判,即挣得的钱越多,人生实现的价值就越大;拥有的物质越多,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高。一些人为了金钱,牺牲自己的健康不说,还危害他人的利益,甚至还践踏法律。在我国社会中,为了金钱而欺哄拐骗、杀人越货、贪赃枉法等都有不少案例。这种金钱地位观,是建立在牺牲他人利益、抢夺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消费观念的错误将导致人们迷失前进的方向,这与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悖的。

因此,反对资本主义的自我消费中心论,走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思想霾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人们加强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建设。在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代际与代内公正为己任,就成为了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们抛头颅、洒热血,并发出了“为了下一代我们可把牢底坐穿”的誓言,这恰好反映出先辈们的代际己任观。今天我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中出现的问题,正威胁着代际与代内公正、公平。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体现的是社会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在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今天,过度的追求物质享受就等于侵占和破坏代际、代内他人应拥有的资源和环境,这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目前有些人认为商品消费是属于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这种片面强调个人消费自由而否认个人责任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夏季里由于电能的紧张,部分人家中电能用量过大,就会造成线路超负荷运行,导致停电或失火,从而祸及他人的生活;两个城市相隔距离较近,其中一个城市过度获取地下水,就会造成另一城市缺水;当代人为了“卫生、健康”的生活而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森林大面积被砍伐,给下代人留下的就只能是光秃秃的山冈和七横八竖的鸿沟。迄今为止,人类所造成的空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气候的变化、生态的失衡都与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关。因此,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在上述背景下进行反思过程中提出来的。

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消费观念和城市生活方式改变方面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公德价值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全体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公共生活的准则,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科学、健康消费观是人们将自身消费建立在适合人类社会资源共享、有序发展的基础上,保持消费行为与社会发展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科学、健康消费观念不仅是对个人的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消费行为。崇尚不铺张浪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共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开展文明城市道德建设的活动,促进城市消费观念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弘扬传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推行科学生活文化建设

弘扬传统与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条件。世界资源、环境、气候所爆发的危机将越来越严重,形势将逼迫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来解决资源、环境、气候的问题。资产阶级的消费观念使人们精神空虚,精神生活贫乏。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要提高民族的责任感,鼓励人们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出贡献,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反对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的人生观。要解决我国面临的许多问题,其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民族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缺少精神文化的生活是贫乏的生活,由于城市生活中一部分人消费过于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势必造成物质与精神消费产生不平衡的状态,长此以往,人们就会沉迷于富裕后的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文化消费中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样就会加剧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恶性循环。我们谈到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包括人们的精神与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与环境之间健康协调的发展。只有普及科学、健康消费观和生活方式,才能使人们既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又使全社会保持一种完整的、负责的科学与健康消费方式。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多层次和谐,不仅是有机的、动态的,而且是具体的、实在的。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体现在每一个人现实的生活中,体现在每一个人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上。只有当每一个人积极地改变不良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大自然拥有权利才能得到尊重与保护,这是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与源泉。人类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满足物质消费只是一个方面,人类的消费理念应由单一的物质化,发展到提高多元的精神、文化、道德、教育等素养,从单一的物质生存转化到生态化生存,只有实现这种提高与转变,才能使人类的一切利益与大自然的利益相联系,共生共享,最终实现人类利益价值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