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共财政安全隐患危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

公共财政安全隐患危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

时间:2022-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财政安全隐患直接导致财政危机的事件是经常发生的。过往的公共财政危机的案例,不一而足。欧元因希腊财政危机面临巨大挑战,如果欧盟成员国不能采取可靠的财政举措来度过此次经济危机,欧元将再次出现剧烈震动;欧元和公共财政危机2012年已经成为多数德国人眼中最为急迫的问题。一些国家的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经济组织,接受结构性重组,丧失了部分财政主权。
公共财政安全隐患危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_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财政安全隐患直接导致财政危机的事件是经常发生的。曾经有美国橙县财务主管罗伯特·西特罗恩为获得巨额的财政增益,用当地的共享基金进行投资,不想利率陡然上升,引发该县一场雪崩式的财政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尚未平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又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金融危机阴影下的黎巴嫩,收入下降、失业上升、消费萎缩、债台高筑、经济衰退,截至2011年底,财政亦濒临崩溃;[15]联合国“没钱的欠着,有钱的赖着”导致经费严重不足的联合国财政陷入窘境;在美国面临“财政悬崖”困境的同时,日本政府又面临停摆的危机。过往的公共财政危机的案例,不一而足。

一、财政的危机迹象早有呈蔓延趋势

目前欧洲面临两大主要危机,分别是流动性危机和财政危机。其中,流动性危机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但财政危机却有蔓延之势。

(一)早期工业化国家

20世纪80年代开始,绝大多数福利国家的政府出现被称为“福利病”[16]的公共财政危机。希腊在2009年预算赤字就占本国GDP的12.7%,希腊2011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9.1%,超过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其设定的7.6%的标准,2011年底的债务总额为3556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3%。[17]这已是欧盟成员国赤字上限规定的4倍,从而导致该国面临来自欧盟及金融市场的严峻压力。欧元因希腊财政危机面临巨大挑战,如果欧盟成员国不能采取可靠的财政举措来度过此次经济危机,欧元将再次出现剧烈震动;欧元和公共财政危机2012年已经成为多数德国人眼中最为急迫的问题。触发爱尔兰危机的是爱尔兰政府耗资500亿欧元救助其五大银行,这使爱尔兰2010年的财政赤字达GDP的32%,公共债务达GDP的100%。[18]意大利2012年至少有10个城市在财务管理上存在问题,离崩溃只有一步之遥,即使是繁荣的北部城市,在2012年6月也曾负债1亿欧元宣布进入财政紧急状态。[19]

里根政府大幅减税以刺激经济,从而引发天文数字的财政赤字。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以及2009年奥巴马政府制定的经济刺激方案是美国家债务台高筑的三大推手。小布什总统任期内,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从他2001年上任初的5.7万亿美元增加至2009年初离任时的大约11万亿美元;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又增加了大约5万亿美元。奥巴马的财政赤字政策使得美国的公共债务总额攀升至16万亿美元,在未来数十年内,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保健计划等福利项目的资金缺口将高达62万亿美元。换而言之,两项债务叠加,意味着每个美国家庭都背负超过50万美元的债务,美国国内关注公共财政安全的呼声鹊起。[20]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长期萧条的日本,力求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整个经济复苏,因此大量发行国家债务,日本2011年的债务与GDP之比已高达约200%,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最高的。[21]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

拉美、东亚、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外债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三种危机交织到一起,互相作用,使得财政成为这些危机的最终承担者。一些国家的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经济组织,接受结构性重组,丧失了部分财政主权。

拉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普遍实施的“赤字财政—负债增长”战略使该地区的大部分国家比较轻松地避开了当时的世界经济衰退。但是,也正是这一战略的实施,导致了8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普遍的债务危机,使得80年代成为拉丁美洲“失去的10年”。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先后两次被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9年的巴西货币危机打破。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1989年,外国私人资本面向泰国的流出与流入分别在1000亿泰铢左右,1994年达到15000亿泰铢左右,4年间增加了10多倍。并且,在这些资本中,短期资本比例较大、增长较快,1995年、1996年,非居民泰铢存款、企业短期美元借款、股票市场的国外投资等急剧增加。仅从对银行的债务余额看,泰国1996年底的701亿美元债务中就有65.2%为短期债务。到1997年6月底,泰国外汇储备下降300亿美元,失去了继续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钉住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汇率最低曾达到1美元兑32.6株,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22]泰铢大幅度贬值,不仅给泰国经济造成重大灾难,而且迅速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整个东南亚地区,最终引发了震惊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997年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美元兑日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23]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第四波金融危机。

(三)转轨国家的政府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匈牙利、白俄罗斯等国,面临着公共财政安全的严重挑战。这些转轨国家的政府一方面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收入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转型的代价,承担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出的责任,同时还要利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公共财政困难尤甚。

俄罗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疗法”改革后,经济出现连年下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经济就不断发出告急和求援的信号。1998年5月,由于国家外汇储备短缺,卢布贬值的压力日益增大,俄罗斯金融局势开始发生动荡。俄罗斯中央银行仅1997年就耗费了国家的19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等到必须干预市场和反映俄罗斯偿债能力时,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已经不足130亿美元(其中还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与它2000多亿美元的外债和市场游资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对于央行应该起到的两大功能,保持币值稳定和发展银行体系,俄罗斯央行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卢布下跌到停止全部交易,推迟外债的还本付息,央行的信用荡然无存。由于油价处于低位,资本外流,工业产值历史性下降,投资出现两位数降幅,到2009年,俄罗斯经济就已经被拖入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中。[24]

乌克兰曾是苏联经济体系中最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人力资本,该国人均GDP一度傲视东欧。然而,2012年乌克兰的国民收入处于欧洲较低水平,相较于另一个国家波兰的2万美元人均GDP,乌克兰的人均GDP仅7200美元。波兰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尽管如此,波兰的预算赤字也扩大到了整个GDP的7.1%。匈牙利2012年的总债务额已经上升到占其GDP的82%,其10年期国家债务收益率也突破8%,[25]匈牙利由此成为债务风险最高的东欧国家。2011年5月24日,白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由5月23日的3155∶1跌至4930∶1,贬值幅度达36%。[26]国人财富在一夜之间大缩水,人们纷纷上街抢购商品,整个国家一片混乱,2011年5月下旬至6月初,白俄罗斯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

中国改革由政府主导,决定了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都将集中到政府身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财政支持才能化解。凡重大的制度改革和宏观政策调整,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协调区域经济改革和发展、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等,无不如此;而如若公共财政长期处于困境,则政府对各种支出要求是穷于应付的。而一旦出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需要巨额财政支出之时,政府财力就有可能难以为继。此时,早已潜在的公共财政安全隐患就将显现,从而爆发谁也不愿看见的公共财政危机。而这绝非危言耸听!

2012年,中国转轨进入关键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尖锐,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为复杂。西方国家冻结利比亚的外汇储备,已经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在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下,除美、欧、日以外的主权国家的外汇储备,是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而截至2012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31万亿美元,[27]已经成为支撑中国财政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但“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外汇储备被冻结,中国的财政金融体系将面临崩溃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更加积极的外汇储备优化管理方式,并注重政策制定的长远考虑与积极优化。可见,对于中国政府,关注公共财政风险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二、国外公共财政呈现动荡不安局面

2008年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随之下行。惊恐之余,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大规模非常态经济刺激计划。在各国政府联合行动下,全球经济经过一番挣扎后,在2009年显现出脆弱的企稳复苏态势。然而,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政策却直接暴露了政府的巨额债务问题。2009年底,阿联酋的迪拜政府首当其冲,卷入主权债务的泥潭。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紧随其后,陷入刺激政策的陷阱,纷纷暴露出财政危机。

(一)从迪拜违约到希腊危机

2009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突然宣布,将重组旗下最大的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推迟债务偿还6个月;2009年12月1日,迪拜政府又宣布,不会担保国有控股公司迪拜世界的债务。消息传出当日,世界金融市场为之震荡,“主权债务危机”由此爆发。迪拜世界总负债接近600亿美元,[28]面临破产。外界担心迪拜的违约风险急升,标准普尔与穆迪于是大幅下调迪拜政府的相关资产评级,6家关联实体的评级降至垃圾级别。

迪拜世界债务风波一起,立即引发“蝴蝶效应”。继迪拜政府之后,2009年12月8日,惠誉宣布希腊财政状况的中期前景令人担忧,将调低其长期外币及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使希腊成为主权信用评级最低的欧元区国家。几天后,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下调一档,同时发出警告,如果希腊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财政状况,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在一周内两次遭受信贷评级下调的打击,引发了希腊股市大幅下跌和国际市场避险情绪大幅升温。穆迪也将希腊列入观察名单,并有可能调降其信贷评级。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下调希腊主权评级3个级距,沦为投机或垃圾级的最高级,并给予消极前景展望。2010年6月14日,穆迪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从A 3级降为Ba1级,下调4个等级,沦为垃圾级。穆迪表示下调其信用评级反映了希腊政府实施紧缩政策和改革措施的不确定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市场一度担心它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也开始受到特别关注。

(二)全球性的赤字堪忧

如果说2009年各国担心全球经济还未“触底”的话,那么进入2010年以后,各国又开始担忧因经济刺激计划而带来的全球性赤字问题。

继迪拜危机之后,2009年全球对希腊、西班牙等国赤字程度极度担忧。如果希腊“破产”,对欧元区仅是一个“问题”;而如果西班牙“破产”,对欧元区则是一场“灾难”。2010年,欧盟27个成员中有20个国家出现赤字超标问题,从迪拜到希腊,从希腊到欧元区,从英国到美国,欧美核心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巨额政府赤字,就像慢性发展的恶性“肿瘤”,侵蚀着尚未全面复苏的全球经济。世界开始担忧全球性“赤字潮”对经济复苏的无形制约,欧盟为此频频发出预警信号。鉴于此,从希腊到欧盟,从欧盟到美国,各国都推出了多副“猛药”以削减政府赤字。但在经济复苏脆弱的形势下,各国推出的削减赤字计划,面临诸多障碍与风险,这也是笼罩在全球经济复苏上空的一片阴影。

在多副“猛药”的作用下,截至2011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近1.3万亿美元。这是美国公共财政赤字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亿美元,联邦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6%左右,是自“二战”以来的最高比例,[29]显示了美国国家债务风险仍在扩大。而2010年三大评级机构也对美国发出警告:到2013—2015年,如果赤字不减少,美国主权信用可能会被下调。[30]

2011年,欧盟中赤字率最高的是爱尔兰(-13.1%),其次是希腊(-9.1%)、西班牙(-8.5%)、英国(-8.3%)、斯洛文尼亚(-6.4%)、塞浦路斯(-6.3%)、立陶宛(-5.5%)、法国和罗马尼亚(均为-5.2%)以及波兰(-5.1%)。赤字率最低的是芬兰(-0.5%),其次是卢森堡(-0.6%)、德国(-1.0%)。[31]

大和综研理事长武藤敏郎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时表示,2011年日本政府总体的赤字水平已经占到了GDP的10.1%,日本面临严重的公共财政安全的隐忧。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仙谷由人2011年1月6日表示,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10%左右,赤字状况正在“临近悬崖”[32]。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原本不佳的英国公共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2010年英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达11.4%左右,高于希腊、葡萄牙的8.7%和西班牙的10.4%,成为欧盟27个成员中赤字最高的国家之一。[33]根据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BR)的政府贷款模型显示,英国结构性赤字2011年比预算高出120亿英镑,上升25%。[34]

(三)债务的危机蔓延欧元区

在主权信用级别被下调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引发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危机迅速向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财政赤字严重的欧元区蔓延,各国先后被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甚至财政状况相对较好的德国和法国的主权信用也遭受质疑,欧元区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按欧盟制定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国家公共债务必须低于GDP的60%。而调查显示,2011年欧元区和欧盟的公共财政赤字占其GDP的比重(赤字率)分别为4.1%和4.5%,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负债率)为87.2%和82.5%。2011年,欧元区17国和欧盟27国财政赤字的绝对值均较2009年下降,而政府债务均增加。欧元区的赤字率由2009年的6.3%下降至4.1%,负债率由78.7%增至87.2%(见表2-1)。[35]

表2-1 欧元区部分国家2009年与2011年赤字和债务水平比较[36]

截至2011年末,负债率最低的国家是爱沙尼亚(6.0%),其次是保加利亚(16.3%)、卢森堡(18.2%)、罗马尼亚(33.3%)、瑞典(38.4%)、立陶宛(38.5%)、捷克(41.2%)、拉脱维亚(42.6%)、斯洛伐克(43.3%)和丹麦(46.5%)。14国的负债率超过60.0%,它们分别是希腊(165.3%)、意大利(120.1%)、爱尔兰(108.2%)、葡萄牙(107.8%)、比利时(98.0%)、法国(85.8%)、英国(85.7%)、德国(81.2%)、匈牙利(80.6%)、奥地利(72.2%)、马耳他(72.0%)、塞浦路斯(71.6%)、西班牙(68.5%)以及荷兰(65.2%)。[37]

希腊是欧债危机的“始作俑者”,2012年可能再次成为债务危机恶化的“排头兵”,关于希腊债务重组的谈判已经陷入僵局。在债务危机阴影下,2012年对于欧洲人来讲近乎度日如年,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言,2012年将是欧洲“艰难的一年”。2011年,就有预计欧洲经济2012年将衰退0.1%,如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不到有效遏制,衰退幅度可能进一步加大。[38]可见,债务问题已经不仅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且出现了向全球范围蔓延的趋势。随着全球性公共财政问题的日趋凸显,全球市场再次充斥危机来临的恐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