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构“娄东文化”校本课程

建构“娄东文化”校本课程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文化本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百越文化。每两月进行一次“娄东文化”名人讲堂,邀请校外名人进校园讲座,进一步加强娄东文化知识在学生中的普及。
建构“娄东文化”校本课程_2011-2015年度太仓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果选编创新案例篇

太仓市实验小学

一、从“草根文化”到“草根情怀教育”

2003年12月23日,太仓市实验小学“草根化”学术沙龙成立,在“自下而上”“根扎校本”的理念指引下,太仓市实验小学开展“草根化”校本研究。

“草根文化”从“草根化”校本研究中来,是融合了地域传统(娄东文化)、学校历史(整个教育与生活教育)和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草根文化逐渐成为太仓市实验小学的主流文化,“坚韧、质朴、灵动、舒展”的草根精神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内核。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校的草根化办学思想也得到不断深化,办学目标也进而转向对草根情怀教育的追求,力图通过充分挖掘草根的生命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进一步尊重生命,尊重文化多元,尊重社会进步,倡导人格完善、精神自由和智能发展的全面的素质教育。

草根情怀一方面强调了草根的坚韧质朴和绵延不绝,强调了草根的平凡朴素却又生生不息,体现了生命之源的表征意义;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出一种故土情怀,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不懈坚守。当然,草根情怀更是一种平民情怀,因此是一种在平等、博爱的基础上对相对弱势阶层的尊重与认同的民主情怀。

二、“娄东文化”校本课程建构的背景

中国的地方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域拥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而今,广大青少年对地方文化知之甚少,相当多的地方文化遗存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摧毁、被遗忘的绝境。各国在教育面向世界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乡土文化的培植和熏陶作用。开展地方文化教育不仅能继承传统的语言文化,感受乡土的亲和感,而且能重温前人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

“娄东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立足本土教育和课程开发,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习得多种多样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升华学生对本土历史与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太仓市实验小学“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现代小公民”。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地方文化的教育,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增强民族情怀。

三、“娄东文化”内涵的解读

娄东文化是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文化是从古至今吴地的地方文化。从地理位置和生产、生活方式来看,吴文化是一种在太湖、三江、长江、东海交汇,水网密布的地区孕育、发端起来的地域文化。因此,有人称之为“水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鱼稻文化”——鱼和稻都离不开水,本质上还是“水文化”。“蘇”字由“鱼”和“禾”组成,体现了鲜明的“水文化”特点。吴文化来自水乡泽国,故而富含水的灵动智慧、优雅秀美的特性,吴地人民充溢着睿智、精致的精神。吴文化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化不断交融,江南土著文化多次移植、吸收中原文明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吴文化本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百越文化。一直积极主动学习中原文化等其他地域文化乃至外来文化,这样就形成了吴文化显著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包容特征。百川归海、有容乃大。

娄东文化作为吴文化的分支,也具有这些内涵。娄东文化扎根于太仓地区,因有太仓港的交通便利,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能够更多更快地引进、吸收中国北方以及海外各国的文化之长,具有广博的开放包容性。娄东文化也是一种“水文化”,但他体现出较为强烈的海洋文化,展现出开阔博大、刚健顽强的文化精神。太仓地处长江入海口,千百年来,太仓人民为了生存发展一直顽强地与江潮海浪搏斗,又能不畏艰险。

娄东文化的内涵特质既有吴文化的灵动智慧、优雅秀美、开放包容,又有自己的特性:开阔博大、刚健顽强。

四、“娄东文化”的课程实践

太仓市实验小学利用娄东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地方文化的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挖掘娄东文化的内涵特质,对学生进行娄东特质培养,增强学生民族情怀,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现代小公民”奠定基础。

(一)系统的课程设计

太仓市实验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依据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为学生设计了两大课程:主题课程、活动课程。

附课程设计表:

(二)落实课程实施办法

1.主题课程实施

一至二年级以文化活动课为课程实施阵地,每两周上一课,以教师讲授、学生表演为主要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每学期保证8课时。

三至五年级以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为课程实施阵地,每两周上一课,以学生主题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每学期保证不少于8课时。

六年级以文化活动课为课程实施阵地,每两周上一课,以教师讲授、学生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每学期保证8课时。

主题课程每学期利用一次班队课进行主题展示活动。

2.活动课程实施

每学期第三月开展“娄东文化”学生讲堂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娄东文化项目进行研究,以课题申报—培训指导—校园试讲—成果展示为活动模式。

每两月进行一次“娄东文化”名人讲堂,邀请校外名人进校园讲座,进一步加强娄东文化知识在学生中的普及。

3.编撰一套校本教材

太仓市实验小学根据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心理与生理的特点和兴趣点,由简到难分三个年龄段,依次推进和上升形成完整的《娄东文化》系列校本教材供校本课程使用,同时在使用中修改完善。

根据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的特点和兴趣点,参考《娄东文化丛书第一辑》中的《娄东民间传说》《太仓闲话》分类收集,改编整理,形成适合低年龄段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娄东民间传说》《娄东方言拾趣》。

根据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的特点和文化素质基础,参考《娄东文化丛书第一辑》中的娄东名人系列,分类收集,改变整理,形成适合中年龄段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娄东名人轶事》。

根据高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和文化素质基础,参考《娄东文化丛书第一辑》中的《娄东诗韵》《吴梅村诗集》,分类收集,改变整理,形成适合高年龄段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娄东诗词赏析》。

4.锤炼教师队伍

“娄东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视学校情境与师生互动。实现“师师联动,生生互动,科科全动”不仅使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落实,而且使之与学科类课程和教学形成互补的统一体,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注重特色教学艺术的研究型教师。

五、课程实践思考

1.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娄东文化,培养学生的故土情怀与自豪感

高考的唯分数论使现在的学生被禁锢在分数的枷锁下,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学业,而对课外的一些提升自身修养的知识很少关注。特别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瑰宝被多数学生视为老古董,无暇问津。太仓市实验小学开设“娄东文化”课程,在课程活动中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研究娄东文化,发掘其中的瑰宝:家乡方言的独特艺术,地方传说的优美生动,名人思想精神的励志高远……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形成时代主人翁意识,树立关注家乡、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2.积淀文化内涵,促进对外交流

当代教育已经迈向国际化,学校间的国际交流日趋加强。太仓市实验小学从原来单一的与新加坡徳义小学之间的交流发展到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学校之间的交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学生只有学习好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才能更有资本、更有自信地进行国际交流。太仓市实验小学开设“娄东文化”课程,充分发挥“娄东文化”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国际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具体形式的学习方式。学校的各类文化课,还是以课本为载体、以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为核心的课堂学习。而“娄东文化”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而进行的课外学习,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索新路径。它以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为模式载体,以学生研究、展示为实施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查找、搜集、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并体验自己所需的信息材料,学会拓展自己的精神视野,引导学生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点评: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宝库中,娄东文化是独树一帜的地域性文化。太仓市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娄东文化的丰富资源,开展乡土文化的教育实践,加深学生的故土情怀,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深化乡土文化的培植和熏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热情。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深深扎根在民间,扎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片土地上,利用地域文化的丰富资源创新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学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培育中华美德好少年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增强城市影响力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本文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深入的实践和深刻的启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