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的基本结构

文化的基本结构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文化的基本结构人们往往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角度,将文化进行分类。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亦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这一层属于文化的中层结构,变化速度极慢。精神文化是最内层的,又称内在文化;而处于中层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外层的物质文化,通常称为外在文化。

三、文化的基本结构

人们往往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角度,将文化进行分类。从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可将广义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层次,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也可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或分为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六个子系统。这些不同分类法都是文化本身的基本结构。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亦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为目标,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把握、利用、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这构成了全部文化创造的基础。物态文化层属于文化的表面结构,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它是最不稳定的层次,最快也最容易发生变化。

制度文化,又称调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社会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等,都是制度文化的反映,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制度以及组织形式在内。它是解决与规范协调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文化,具有很强的调适性。制度文化虽不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但其特征与发展水平受到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方式的制约。这一层属于文化的中层结构,变化速度极慢。有学者认为,制度文化可以视为行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是行为文化的固定化、程式化,将其包含在行为文化层面中而不予以独立分开。

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定势,是以民俗民风的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钟敬文先生在其《民俗学》中说:“(行为文化)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的创作。……其次,跟集体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行为文化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更直接地表现了文化的承载者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

精神文化,又称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它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它通常是由专业人员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以物质形态固定下来并在时间空间中传播流传。精神文化是文化概念最重要的层面,是文化的核心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固性。

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最内层的,又称内在文化;而处于中层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外层的物质文化,通常称为外在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评断决定着社会中的人心所向、活动所趋,指导着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行为方式。因此,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